2004年12月24日

[東京遊蹤] 平價炸豬排專門店 -- とんかつ和幸

如果說到在台灣名氣最大的日本炸豬排名店,那應該就是「和幸」了。

今年出差到日本時,也不知道怎麼搞的,幾乎每天都有事得到新宿附近,也因此新宿車站的西口、南口實在是走到不想再走。

幾天下來,有個小小的感想。我知道「とんかつ和幸」的東西不錯,而且以日本的物價來說,它的價格也算便宜。不過...老闆,你分店開的會不會也太多了一些啊?那些賣不同東西的各種和幸不說,光只是賣炸豬排的「とんかつ和幸」,單是在新宿西口就有三家分店,小田急百貨12樓、MyLord 8樓、還有高島屋13樓..........

因為分店太密集了,還害我誤判地點,誤以為我要去的「山頭火」拉麵店跟我前一天去吃的和幸同樣都是在小田急百貨裡,結果在放眼忘去全部都是女人的百貨公司裡迷路,就在幾層樓的迷宮裡面上上下下的打轉,更慘的是那時候我身上還帶著剛剛收集來的 13.5KG 的型錄....

好,回歸主題。

吃過「和幸」後就發現,在台灣,不管是那家炸豬排名店,的確沒有人可以跟它匹敵。

它的豬排外酥內軟,外層的表皮酥脆而不油膩,而內層的主角 -- 豬肉,不僅是鮮嫩多汁,而且連色澤都還略帶著一點春天粉嫩的淡淡紅色。外層的這層麵包粉,不講究的人可能認為反正不過就是一張皮咩,有把肉包起來就好了,殊不知道包覆在豬肉外面的這薄薄的一層麵衣,正是高溫的油海與內層的主角中間唯一的介質,這層麵包粉傳遞熱量的速度,也正是影響炸出來的豬排是否可以保有鮮美肉汁的重要關鍵。想想平常在自助餐買的炸排骨就知道有多大的差別了。

不只是麵衣,以日本人的個性,大家可以預料的到的,各種材料一定是很認真的給它龜毛下去。

身為主角的豬肉品質當然是沒有話說,菜單上細細的區分出各種不同的部位。喜歡肉質細嫩口感又好的,可以選擇油脂較多的ロース肉;愛吃又怕發福的,可以選擇ヒレ肉。如果想要換個口味,還有可樂餅套餐、炸蝦套餐等等可以選擇,甚至還有頗受小姐們喜愛,專門替仕女們設計的 Lady's Set。如果加上配合季節推出的「旬食」,那麼選擇就更多了。

如果這樣子還不夠挑選,想要吃點混合口味的,菜單上面也是準備好了各式各樣的組合,炸豬排+炸蝦,炸蝦+可樂餅,可樂餅+炸肉捲...

「和幸」的白飯、高麗菜絲、以及味增湯都是無限量供應的。尤其是它的高麗菜絲,就是很認真的一刀一刀細細切出來的,跟我們時常在台灣的日本料理看吃到的、急就章切出來的粗細不均勻的高麗菜絲,咀嚼起來口感就是不同。而且炸豬排與高麗菜絲交互食用,可以增加口感的變化與幫助味覺的復甦。不過說真的,雖然是無限量供應,不過一份套餐本來的份量就已經足夠,應該也沒有多少人有那麼好的食量。

味增湯是蛤犡口味的,據說有幫助肝臟與預防胃炎與十二指腸潰瘍的功用,雖然我是不太相信這些,但是我幾次出入日本的經驗,日本人煮的味增湯,即使是一般家庭自製的,也比台灣大多數的日本料理店的好,也許是因為他們所使用的味增的關係?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則是,好的炸豬排真的不需要醬汁 -- 天然海鹽才是最優的調味料。

由於每家分店也都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所以每家店都會有一點點的小小差異。我不確定是不是每一家分店都有,不過可以試著跟服務人員問問看,他們有類似於西餐廳所使用的黑胡椒研磨器的那種東西,不過裡面裝的是大片結晶的海鹽,在炸豬排或炸蝦上薄薄地磨上一點海鹽..... 啊... 完全不需要其他材料來插花,這樣更能體會到肉的香純本質啊.............

以我個人的喜好來說,高島屋12~14F(美食公園) 裡的分店,比小田急百貨樓上那間為優。理論上連鎖店用的醬汁應該是一樣的,但是兩家的醬汁加上高麗菜絲上面吃起來的口感就是不同。小田急百貨裡面的和幸,醬汁吃起來就比較刺激一點,而高島屋13樓的和幸的醬汁就極為溫和。不過,小田急百貨的分店的套餐,所提供的是山藥泥白飯,喜歡山藥泥的人可能會比較偏好那裡。

其實在台灣,如果真的要吃「咬下去還有肉汁的日式炸豬排」也不是那麼困難,如果對日本料理店有點研究的,大多可以用合理的價錢找到一家品質還不差的。然而以整體而言,在台灣,我還沒有遇過一家在細節、品質以及服務上面可以與他們相提並論的。

這大概就是「和幸」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吧。


[剔牙集] 誰懂外國文化?

前些日子,在某個美食討論區上有人提到,台南的咖啡館或茶店都很愛賣火鍋,即使是名子取的很歐洲,裝潢很有特色,卻還是脫離不了火鍋。然後有人扯到台南人真的很愛吃火鍋,所以一些店即使打著異國料理的招牌,裡面還是賣火鍋,然後最後說到「只怪台南人太愛吃火鍋了, 店家只好迎合......台南不懂外國文化的人真的很多......@_@」

老實說,我本來只是笑笑的看,一直看到最後一句話,忍了兩三個小時,還是忍不住跳下去了。

我搞不懂的是,這幾件事情有何相關?姑且先不論是不是有數據可以證明台南人真的很愛吃火鍋,也先不管為什麼在咖啡廳吃火鍋聽來像是條「大不敬」的罪,我火大的是,這跟懂不懂外國文化有何關係?

就舉我們的鄰居為例來說好了,日本人真的懂外國文化嗎?

東京街頭滿滿的都是法國餐廳、義大利麵館...... 然而,有誰會真的認為漢堡排是異國料理?有誰會認為國民咖哩是異國料理?

其實不需要舉到歐洲那麼遠的例子,又有哪個中國人會認為日本的「中華拉麵」真的是中國菜?

那些號稱是異國料理的東西,其實全部都是日本人的發明,而且只有在日本才吃的到。但是誰介意?義大利人介意嗎?法國人介意嗎?也許介意,也許不。但是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日本人喜歡,而且這些東西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們獨特的「洋食」。這些東西被融入了他們的生活當中,成為他們文化的一部分,那才是最重要的。

教條是死的、食譜是死的。

然而....... 飲食是活的,吃的人也是活的。

重要的不是在餐廳裡面拿的是刀叉或是筷子,而是你付出了這一餐的價錢,你獲得了什麼?你覺得值不值得?對我們來說,不要說拿刀叉吃飯稀鬆平常,就算是拿刀叉吃全隻的「百里香烤春雞」也不是什麼難事。但如果今天我們帶著高齡七八十,不習慣用這些洋玩意兒的長輩,我們是不是仍然必須要堅持他們必須跟我們一樣使用刀叉、然後點上一份 medium rare 甚至是 rare 的牛排?

我們吃的是飲食,還是排場?我們是在取悅自己,還是在彰顯自己?

台南本來就不是一個十分開放的城市,就像是日本的京都。是個即使歷史的榮光已逝,但仍然遺留著年少時風華的城市。

是的,我承認台南的餐廳數目、種類與品質都遜於台北與台中。台南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飲食,除了小吃,還是小吃。然而,是不是每棟大樓都必須要長的一樣?是不是每個城市都要有一樣的特色?我們是不是在極度的工業化之外,也能找出一片天地,容許步調緩慢地農村的存在?

我想,這牽涉到個人的認知。

但至少對我來說,我十分慶幸在台北諸國料理的萬花綻放之外,台中庭園餐廳的悠然自得之外,台南還能堅持著自己的路線,而不是一昧的想要成為「XX城市複製品」。


不只是台南。每個城市,都應該要有自己的風貌。







延伸閱讀:[剔牙集] 台南人的吃
延伸閱讀:[覓食府城] 台南的牛肉湯
延伸閱讀:[剔牙集] 牛肉湯中的相對論

2004年12月22日

[老頭書介] 卑微的願望 --《The Alabaster Staff》


這是挺有趣的一本書。

被稱為 King of Skills、TRPG 中四支柱之一的 rogue,是最容易被人們所忽略的職業,也是最難定義的職業,可說是最容易角色扮演的職業,也是最難扮演的職業。

rogue 這個職業,幾乎沒有辦法適切的翻譯成中文。如果真的一定要找出一個名詞,「邊緣人」可能是比較適合的說法。小偷、騙子、賭徒、 惡霸、強盜、山賊、海盜、雜耍藝人、戲法師、殺手、情報販子... 他們通通都是 rogue 這個大家族的一份子。他們可能出身低賤,每天為了糊口而必須與執法者大玩捉迷藏,他們也可能英俊美貌、身著華服首飾、甚至有著貴族的頭銜,在水晶燈下、在 杯幌交錯間以甜言蜜語獲得旁人十數年的辛勞所得。

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活在正常社會的邊緣,有著正常人所沒有的特殊技能。




在 Fogotten Realms 遙遠的一角,Unther 正被自己同文同種的另一個國家攻擊著,只剩下最後一個城池Messemprar 的 Unther王國,滅亡已在門口,而 Farun大陸上的各野心勢力正以此地為最後地舞台活躍著。


一個善良的女街頭藝人 Kehrsyn,她人生唯一的心願就是不需要擔心自己的下一餐在哪裡,就是希望睡覺的時候頭上能有一片屋頂擋風遮與。可惜的是,在敵人正等著渡河發動最後 一擊的 Messemprar 城裡面,這個微小的心願卻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緊接著,她發現了自己被測試、被陷害、被扯入了盜賊公會、反叛組織、 邪神班恩(Bane)、Zhentarim、Red Wizards 所牽扯的、充滿了政治角力的巨網當中。

好像這樣子還不夠複雜地,她還發現自己夾在於兩個神祇:龍后 Tiamat 與 God-King Gilgeam 的恩怨鬥爭之中。心地善良的她,曾經立下誓言不再偷取別人的財物,即使那代表著她必須餓著肚子睡在街頭,然而命運卻不肯就此罷手...


整本書的節奏極為明快,序章一開始,以 Gilgeam 的高級祭師 Zimrilim 的角度來描寫 Dragon Queen Tiamat 與 God-King Gilgeam 之間的正面對决 。兩軍一字排開,兩位神祇則是親自披掛上陣一對一死鬥,這種「殺必死」 的陣仗果然令人印象深刻。

對於許多在 TRPG 裡可能只是丟個 20 面骰就決定 pass 或 fail 的 rogue 技能,書中主角 Kehrsyn 也都有著詳細的動作,讓讀者一邊目擊到"原來她是這樣子辦到的啊" "原來要在別人搜身的時候隱藏東西可以這樣子做啊",一邊不住地對自己點頭 "原來如此...",這可以說是閱讀本書時的一大樂趣。

由於出場的勢力眾多,而且都是 Farun 大陸上著名的野心團體,彼此之間的陰謀詭計合眾連橫令人目不暇給。全書最後三分之一更是高潮迭起, 劇情直轉而下,令人無法停手。

有趣的是,在 CandleKeep 上有讀者抱怨,認為主角Kehrsyn 的說話太 過於 "美語(american)",相較的,有些人物則是故意的使用了古英文的用法如 thou / thy 等等。而作者 Edward Bolme 也提出了說明,並不是刻意要讓主角的說話 "美語 " ,而是因為有許多小說裡面的每個人物的說話方式都是同一 種語法,然而作者想要在這裡表現出一個沒有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在街頭求生活的年輕女子的說話風格。

換句話說,作者認為老美平常說話是比較沒有水準的?:P

WotC 在他們的 Cities series 系列之後,似乎有意推出以職業為主題的系列小說 ,而身為 The Rogues 系列的第一本,這本書十分成功的引起了讀者的興趣,同時也是此系列當中評價最好的一本。the Rogues系列目前已經有 The Alabaster Staff ,The Crimson Gold,The Yellow Silk 等數本,眼尖的讀者可以發現,這系列都是以一個顏色如 alabaster, crimson, yellow 作為書名,也算是一個特色。

不管是 FR 的 fan,或者是TRPG 裡面 rogue 職業的 fan,或者是單純地想要看一本角度不同的小說的讀者,這本書都是不可忽視的明珠。

2004年12月9日

[剔牙集] 想吃好的,就不能偷懶


在台南吃小吃,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記得他們的營業時間。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或者是懶的去管這個,所以雖然在台南住了一二十年,但有些美食永遠就是吃不到。

在台北,顧客永遠是對的。在台南,顧客當然也永遠是對的,不過,那只有當你有機會成為顧客的時候才成立。

不少東西好吃的老店都是老人家按照著傳統的方法在作,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沒有分店,也不想開分店。東西好吃,因為堅持傳統,因為不偷工減料,因為一個個該有的處理步驟都有。老人家年紀大了,子女不見得想要繼承辛苦的、台語說「賣湯水」的這行,而老人家自己就算想要多作也作不了多少,反正他一天的產能就是那些,賣完了就收工,從店家的觀點,說句比較俗氣一點的,那叫做「隨緣」。

不過,從顧客的觀點,想要吃到這些東西,千萬不要相信所謂的「運氣」。記得每一家小吃的營業時間是唯一的方法。

舉例來說,跟福記肉員齊名的,武廟前的肉圓就只有下午兩點之後才有機會吃到。因為要不斷的拍打肉漿對於體力的負荷很大,假設我沒有記錯,老先生一天大概只作兩籠到三籠的份量,大概五點左右就會賣光了。其他地方很少看到的羊肉湯、牛肉湯這種東西,因為強調肉質的生鮮,比較好的幾家都只賣早上,而且可能早上九點就打烊了。而賣米糕的幾家老店,如榮盛、下大道、戽斗... 有的只賣早上,有的中午才開始賣,有的只賣宵夜。總趕宮前面賣燒烤的「松仔腳」,下午五點開始賣,可能 10:30 就開始洗地板準備打烊了。

我遇過最悲情的經驗是「包仔祿」的肉包,我連續去了四次,還是沒有買到。真正的老台南,應該知道這家位於清水寺旁沒有店面的神奇小店,雖然號稱「包仔」祿,但是他最有名的其實是他的水晶餃。第一次,我回台南,九點多去說賣完了。第二次,隔了幾個禮拜,我又去了,不到九點,跟我說沒有了。第三次我火大了,八點去,說還沒有開始蒸,要 9:40 才會好。我死不信邪,同一天 9:50 又去一次,還是賣完了..........

雖然說「包仔祿」離我家很近,人還是會火大的,後來決定以後不再把這家列入考慮清單。其實說穿了道理很簡單,他們每次出籠,包子只有六十個,很多人一買都是幾十個幾十個的帶到北部,不預約幾乎是沒有機會買到。

問題是,我只要買兩個來試試口味,跟人家預約個頭啊?

2004年12月8日

[老頭書介] 被浪費的上好題材 --《Jimmy the Hand》


首先,這是 Legends of the Riftwar 三部曲的最後一本。然而有趣的是,這系列在美國 Amazon上面找不到,但是卻可以從英國亞馬遜上買到。

其次,Legends of the Riftwar 這個系列,並不是由 Raymond E.Fiest 自己獨立完成的。而是他與另外三個新人作家共同完成的。對於一個擁有 Raymond E.Fiest 全套小說的人來說,這套最新的 Legends 系列當然是完全不需要大腦運作就自動列入書單之中,尤其是這本。

年輕時的 Jimmy the Hand,也是後來的克朗多公爵 James,不僅是 Kindom of Isle 的傳奇人物,也絕對是 Riftwar 系列小說當中最為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之一。聽過我說 Riftwar 故事的朋友應該也都知道,Riftwar系列中的 Jimmy the Hand 與 Amos Trask, the Dagger of the Sea 是我在閱讀過的這麼多奇幻小說中最喜歡的兩個人物。

然而對於一個喜愛 Jimmy the Hand 的人來說,這本書實在是單調到了令人想毆打作者的地步。

父不詳,母親則是貧民區裡面的妓女,在母親被一個酒醉的水手打死之後,年幼的 Jimmy 只能想辦法在街上討生活。當然,這代表了從偷取食物開始。雖然還不到15歲,但已經是一個機智、狡猾、靈巧、充滿了任何在街頭存活不可缺少天份的扒手,從 不小心遇到 Prince Arutha 開始,他的命運有了不同的轉折。在 Silverthorn 裡,他成為 Arthura 不可缺少的左右手,在 Riftwar Legacy系列中,他成為一個開始在宮廷政治中展露天份的騎士隨從,到了 Serpent War 系列開始時,他已經是克朗多公爵 James,west realm 王都克朗多的實際統治者, west realm 中最重要的貴族、實力與權力僅次於王位繼承人 Price of Kronder 的重要人物。

Steve Stirling 應該是個新人,有辦法把這樣子一個靈活的人物寫的這麼的平板的,應該都是個新人。而且是個我們會希望他在大海的泡沫中消失的新人。

故事發生的時間在 Jimmy 第一次遇到 Prince Arutha 之後,全書的前 2/3 都還在描寫在 Jimmy 幫助 Prince Aruthra與 Princess Anita 逃離克朗多之後,現任克朗多公爵 Guy du Bas-Tyra 的秘密警察對 the Mockers 所發動的鎮壓與逮捕行動。然而中間突然故事一轉,Jimmy 來到了一個偏遠的港口 the Land's End,開始描寫起那裡所發生的事情,謀殺、綁架、黑魔法...

看完整本書之後,給人的感覺是,這本書似乎是由兩個不同的人寫的,前半部與後半部實在是沒有多大的關聯性,如果說後半部才是主軸的話,我實在無法理解作者為什麼花了那麼多的篇幅在描寫克朗多裡面所發生的事情。

後半部不時出現以不同的角色的觀點來描述事情的手法,這種筆法最成功的還是 George R.R Martin的「冰與火之歌 (Song of Ice and Fire) 」,這裡所出現的只令人覺得有太多的過場人物,敘事手法不斷地跳躍,沒有一個連貫性。人物的描寫相當平板、劇情的鋪陳相當的平板、角色的對話... 還是相當的平板。Jimmy the Hand完全喪失了那種刁鑽靈活、有點壞又不會太壞、明明是個痞子但是懂得以大局為重、令人擊掌讚賞的突出個性。

Rest in Peace, please, Steve Stirling. -.-

2004年12月4日

[閱讀筆記] 果汁與水果

有的人喜歡吃水果,有的人喜歡喝果汁。

喜歡喝果汁的,大部分是為了他的方便與解渴,而喜歡自己啃水果的,大部分為了那種口感與濃郁的香氣。

同樣的喜好,也可以放在小說閱讀上。有的人習慣看翻譯書,有的人習慣看原文書。

很有趣的是,我喜歡喝果汁,但是在閱讀上,我卻習慣看原文書。

不管果汁作的多好,果汁就是果汁,就是沒有辦法不摻水,就算有不摻水的果汁,也不會是好喝的果汁。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放在翻譯上面。

很多的東西是有其根源的,失去了那個根源,就什麼也不是。文字就是其中的一種。不管是多利害的語言學大師或翻譯家,要能夠將一種語文的情境完全無誤的用另外一種語文表達出來,搬到另外一種文化裡面還要適切的表達其意,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這兩句,哪個自認語言很厲害的可以把李商隱文中的情境完全的轉換成英文的?

反 過來說,誰又可以把 Mae West的名言 "When I am Good, I am really good; but when I am bad, I am even better." 流暢的翻譯成中文?Mae West說這句話時那樣子的情境、畫面、意像,只能意會,無法言傳,自然更難以翻譯。不是無法解釋,但是拉哩拉雜的用了多個句子解釋之後,那就不會是原來 的意境了。

同樣的道理,很多優秀的小說一但經過翻譯,那就不是原來的東西了,而是另外一個新的東西。這個新的東西不見得比原來的差,有時候甚至會有其他的趣味,比如說林琴南翻譯的「茶花女」、「塊肉餘生述」,但是那只能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畢竟民國以來,我們也只有一位林紓。

嚴復認為翻譯首求「信達雅」,能夠做到信與達,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要能夠做到雅,那就是千中選一了。同樣的道理,把信達雅推到了極致,那就是自己的東西,而不是原文了。比如說,有誰會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種句子是翻譯文?

舉個例子,George R.R Martin 的「冰與火之歌 (Song of Ice and Fire)」。

由 於譯者 GreyHawk 自己就是 Martin Fan,所以在翻譯上也特別的用心用力,中文版的流暢是許多人所稱讚的。不過也由於譯者的求好心切,中文版出書的速度就有點緩慢,於是一些心癢難耐本來只 看中文版的朋友就把腦筋打到我的藏書上面。某個朋友把書還給我的時候說了一句話:「中文版翻譯的是也很好沒錯,但是中文版跟英文版根本是兩本不同的書!」

我自己是沒有看中文版,所以無法置評。但是我深刻的知道翻譯的困難。

現在的嬰兒食品種類很多了,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以前的父母,會把一些比較堅硬的東西先在嘴巴裏咀嚼成泥狀,然後再吐出來餵小朋友?

看翻譯書常常也會讓我有那樣子的錯覺。

自己吃水果當然比較累、也比較麻煩。有時候也會有啃不乾淨或無法體會箇中美味的情形,但是至少我可以確保我吃的是原汁原味。

我喜歡喝果汁,因為我懶,因為我知道自己水喝的不夠多。但是在閱讀上,我寧願相信自己。

2004年12月2日

[鹿港小吃] 眾裡尋他千百度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芋丸


說到鹿港各式各樣的特產小吃,也是相當的有名。不過,在大家耳熟能詳的玉珍齋、振味珍之外,有一個我覺得品質不錯、價格便宜,相對知名度卻不成正比的小吃,那就是在第一市場的「楊州肉圓」。

不過,要推薦的並不是他的肉圓,而是芋丸。不推薦肉圓的原因是因為習慣台南那種用蒸的肉圓後,對於整天在油裡面游泳的肉圓,有一種反射性的排斥。 :P

芋 丸不是我們一般常見的、甜的、小小一個、可能中心還包個鴨蛋仁的那種炸芋丸。而是鹹的。將芋頭經過削皮、剉籤之後,與蕃薯粉混合在一起,內餡則是以豬的後 腿肉和蔥炒香,然後將兩者混合之後在放入蒸籠之內蒸熟,取出放涼。大小與我們一般常見的肉圓差不多大,一般有乾的或湯的兩種吃法,如果是小倆口一起去鹿港 玩,正好各點一個,嚐嚐鮮,肚子還可以有空間容納其他的小吃。:)

如果一次買個一二十個帶回家自己處理也很方便。平時放在冷凍庫中,要吃湯 的就把芋丸放進燒開的大骨湯裏,切點芹菜末,灑點白胡椒粉,想要吃的豐富一點的,自己加點茼蒿,打個蛋包,就是一碗香噴噴的熱湯了。要吃乾的就更快了,平 底鍋上放一點油,放進芋丸後兩面煎到色澤金黃香味出來,然後淋上一點甜辣醬就可以大快朵頤了。

要注意的是芋丸不是每個季節都有的食物,大概是每年的九月到四月才有,而且每天賣完了就沒了。

雖然為了吃這個芋圓讓我特地跑了兩趟鹿港才吃到,但是總合來說,我還是覺得挺值得的。

說說我的悲情經驗吧。

第 一次去,完全沒有頭緒在哪裏,只是聽說有這種東西,而且因為同行的還有朋友的朋友,還是個從美國回來度假的長者,不好意思太拉著老人家用力逛街找小吃,所 以只是天后宮附近匆匆逛過一圈就放棄了。第二次又到鹿港已經是一年多後,這次可是準備好了地址電話,還特地放棄了金典酒店的 Buffet 早餐就殺到鹿港去找。

根據彰化縣政府的資料顯示,這裡著名的芋丸共有兩家,一家叫作第一巿場芋丸,地址寫的是「鹿港鎮第一市場地下室停車 口、鹿港鎮忠孝路284號」,另一家楊州肉圓的資料就更是帥氣了,就直接給你寫個「第一市場轉角處」。好吧,一個心智正常的、普通的外地人會怎麼作?當然 是先去找那家有地址的,沒錯吧?好,這個的結果就是我們一共在第一市場周圍晃了兩圈,問了大概十個人,沒有人知道那個地址到底是在哪裏。其實後來想想,這 也是非常正常的,哪個去菜市場買菜的人會去管我現在買豬腳買雞腿買熊掌的地方到底是哪個地址?浪費了30分鐘之後我終於決定打電話去問這家第一市場芋丸, 結果最後是勞煩老闆娘出來市場大門口帶路。事情結束了嗎?沒有,走到了攤子一看,我們當場就有點傻眼了,還真的是個攤子,就是那種傳統市場裡面賣豬肉賣雞 肉的那種攤子,還記得以前士林夜市還沒有拆掉的時候,裡面有個白天賣魚賣肉晚上搖身一變成為夜市飲食攤的那棟建築物嗎?就在那種裡面,只不過歷史更為久 遠、燈光更為昏暗。更慘的是,它賣的是外帶,根本沒有地方可以坐下來吃,結果我們餓著肚子勞師動眾花了這麼大的功夫還不能吃到我們期待已久的、傳說中的芋 丸,除了三條黑線外,只有想要當頭撞死的衝動。

很靦腆的、很抱歉的跟老闆娘買了"兩個"芋丸外帶之後,開始去找那個更為神奇的,位於「第一 市場轉角」的楊州肉圓。三歲小孩也知道,四方形"至少"會有四個轉角,而任何上過傳統市場買過菜的人也都知道,我們的傳統市場絕對會有非常、非常、非常多 個「轉角」。不過說實話,還真是意外驚人的好找,很快地我們就找到了傳說中的芋丸,而且很高興的發現它是可以坐下來大快朵頤的,於是...最後...終 於...在經歷一個小時的尋尋覓覓之後,皇天不負苦心人的,我們終於可以眼框中含著感激涕臨的熱淚的,吃到這個小小的東西。



金銀島尋寶的故事終於告一段落.........


不,故事還有後續呢。

幾年後,有次跟 Zero 還有 Rince 兩個鹿港人提到這次的經驗,他們兩個人居然完全沒有聽過這種東西,當下被我大大的嘲笑了一頓。

「你們兩個真的是鹿港人嗎?」這麼好吃的東西都沒有吃過,這兩個傢伙還真是白活了那麼多年。

「是啊,我們兩個都是在鹿港長大的啊。」

「靠,那你們怎麼會沒有吃過?」

經過一番非常費力的解說,這兩個對於食物完全沒有概念的傢伙還是不知道我在說啥。放棄。

又隔了好一陣子,我終於想到把介紹的網頁丟給 Rince 去看,然後要求他幫我買了之後快遞上台北。

「靠,原來你說的是那個東西哦?」

「對啊,哪知道你們兩個豬頭居然完全沒有聽過?」

「我們家裏自己就會作那個東西了,小時候吃到不想吃了,誰會知道外面那個叫做啥?」

「............................................................................」






好吧,是我命苦。我命沒有鹿港人好,這樣子可以了吧?@_@

[台北覓食] 拉麵道 -- 札晃樂山娘


至於同樣是連鎖店的「札晃樂山娘拉麵」的話,出現的時間就較上面兩家早上許多。

我個人最常去的是林森北路的那家,除了味道好以外,上次跟朋友去吃,因為兩個人只點了一碗強棒拉麵,外加可樂餅與沙拉那些拉哩拉雜的,結果服務生就很自動的多送上了一個小碗、一隻調羹,這麼貼心的服務是在台北其他拉麵店比較罕見的。

其實在台灣,我吃的第一家日式拉麵連鎖店是就是樂山娘的天母店,不過那次只記得它的餃子做的很道地,真的是超級日本的鹹,其他就沒有什麼印象了,不過後來在林森店又點過一次,就沒有那麼的誇張,比較適合我們的胃口。

第二次去天母店是拉著Willy去的,結果被那個死小孩嫌到翻掉,

「這是什麼豆芽菜?我在橫濱的拉麵博物館吃的那個......」

「................」

「你看,才兩片海苔,我在拉麵博物館吃的那個......」

「..............................先生,你在橫濱吃的那個一碗多少錢?」

「多少錢?(想了一下)日幣一千八」

哇咧....還真是有點想拿盤子往他的頭給它敲下去...日幣一千八?那已經是台幣五百四以上了耶,拿價錢差這麼多的東西來比不會稍嫌惡劣了些嗎,先生?


樂山娘最有特色的就是它的麵條,香Q彈牙卻又不至於過硬,據說是日本師父特別來台指導製作的。它的湯頭同樣是豚骨白湯,入口時沒有玫瑰緣別館的濃郁,卻多了一點後韻。它店內所使用的許多材料,據說都是來自日本。中山店離公司很近,它的老闆娘和天母店的老闆娘是姊妹關係,上次去吃的時候還有個某學校的教授大力的給它推薦,不過憑良心說,它的湯頭和林森店雖然差不多,但是在叉燒肉上面卻遜於林森店,不夠軟嫩,味道也比較淡。另外一提,林森店的可樂餅做的不錯,可是與傳統馬鈴薯型的可樂餅又不同,是扁平的兩大片,外皮十分酥脆爽口。然而他的沙拉上面擠的日式沙拉醬真的是打死賣鹽的,除非口味跟日本人一樣重鹹,不然不建議點這道。

對了,我個人最常點的是強棒拉麵。裡面有一片叉燒、魚板、白煮蛋切片,還有快炒過的高麗菜、豆芽菜等食材。熬了十多個鐘頭之後的高湯,已經將呈現乳白色,而且散發出淡淡的奶香味。這也就是一般所謂的「白湯」,這種麵湯特別適合配上可以吸捲較多湯汁的麵條,濃厚的口味在寒冷的冬天真是一大享受。

[日式拉麵] 拉麵到 -- 博多 & 熱烈一番亭


位於市民大道上的「博多拉麵」,雖然也是日系品牌,可是與其他幾間比起來,在聲勢上顯然輸了許多。

進 到這家店,顧客會發現的第一個特色是,它只能在櫃檯點餐,而不是像一般的餐廳一樣客人坐定之後由服務生上來點餐。主要原因是,這家店聘請了許多的聽障人 士,這是在喜憨兒餐廳之外少數幾家不是以口號,而是以行動投入社會公益的餐廳,值得我們多多鼓勵。

第二個特色是...不管你點的是炸豬排拉麵還是炸雞拉 麵,炸豬排與炸雞都比它的拉麵好吃很多,這個...也應該算是特色吧?主要原因是它的麵條煮的有點過軟,而它的湯頭的味道又沒有人家的醇厚。

炸豬排與炸雞是特色之三,不惜血本使用「腰內肉」所炸出來的豬排,厚厚的一大塊,外酥內軟,連牙齒不好的人都說讚,炸雞則是以白酒和醬油醃製後不沾炸粉,直接下油海去 炸。它的可樂餅則是第四個特色,小小的一個,不管是原味還是起司口味的,評價都很不錯。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了?這家拉麵店的揚物(炸物)居然做的比拉麵好?下次可以考慮去她隔壁,同樣一個老闆開的「博多飯館」試試看。

永康街的「熱烈一番亭」,去的次數其實不多,永康街可以吃的地方委實不少,所以被命中的機率自然也就下降了許多。印象中,它的拉麵味道不錯,價錢也不會太高,算是想吃拉麵時可以列入考慮的。

後記:
博多飯館已經結束營業。

[日式拉麵] 拉麵倒 -- 大鼓 & 珍珍珍

中山北路二段上的「大鼓拉麵」,則是我在台北吃過最慘痛的拉麵記憶,比已經趨近於消失的「珍珍珍」還要難吃,吃完出來想起那個味道還有種噁心的感覺,從此所有大穀拉麵連鎖店一並列入拒絕往來戶。-.-

至於目前幾乎已經消聲匿跡的「珍珍珍」拉麵,則是在台灣興起拉麵風潮(瘋潮??)的時候隨著崛起的。

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就在台灣南北開了不少的分店,不只我住的附近板橋文化路上就有一家,連我回到台南都無法避免的會看到她的招牌。雖然說根據他的網頁,這家店號稱也是日本血統,但是它的麵吃起來就有非常明顯的、正統的、血脈純正的、可以開血統證明的...台式口味。

不要說別的,光是看那個工讀生在我面前煮麵、甩麵的姿勢,就可以預期它的味道會是如何了。

說 實在話是,它的味道比起在台南也小有名氣,每到吃飯時間車水馬龍,就開在我家正對面的「湯婆婆」拉麵來說,簡直就是如出一轍的正港台式拉麵。有人可能會 問,怎樣叫作台式拉麵?就是那種你付完錢走出來,你會搞不清楚你剛剛吃的那碗是什麼東西的湯麵。說她是日式拉麵,不對,因為它很明顯的沒有日本拉麵的味 道,也不會引起任何你再日本吃拉麵時候的記憶,說她是陽春麵,不對,至少它有一些料在裡面,說她是大魯麵,也不對,因為它沒有勾欠,說她是湯麵,還是不 對,因為不管任何一家麵攤都不會在自己的湯麵裏放那些其實一點都不好吃的筍乾。

簡單的說,那是一種付完錢之後你會寧願自己剛剛吃的是路邊麵攤的麵。

好吧,問題是人家「湯婆婆」賣的至少是台式拉麵的價錢 (NT70~80),飲料不用錢,飯後還送你水果,而這老兄賣的卻是日式拉麵的價錢,也難怪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追隨著葡式蛋塔成為另一波的泡沫了。

[日式拉麵] 拉麵到 -- 赤阪 & 玫瑰緣別館

常常可以看到有人在網路上非常熱烈的爭論哪家的日式拉麵比較好吃,當然,飲食一道本來就是非常主觀的,然而那不代表我們不能給予她一些比較客觀的評量。事實上,像這種連鎖店的品質通常都很難控制到一致,因此討論的時候若是換種說法「XX拉麵的OO分店的YY拉麵很好吃」,可能會是比較持平的一種說法。

就聊聊拉麵吧。

日本拉麵如果以湯料味道來作分類,大致可以分為四種,骨湯麵、清湯麵、醬湯麵、和醬油湯麵。骨湯麵以豬骨或雞骨為原料,熬煮上數個到十幾個鐘頭,味道濃厚。清湯麵則清澈見底,調味以鹽為主,味道清淡。醬湯麵以日本的大醬為原料,醬香味濃。醬油湯麵則以醬油為原料。但不管何種拉麵,除上述原料外,在熬煮高湯的過程,還要加入其他的材料,也許是竹筴魚、柴魚(鰹魚)、也許是烤過的金槍魚骨,胡蘿蔔、洋蔥,甚至是蘋果等各種不同的食材,這樣才能使得各家的湯料各俱微妙的味道變化,也才能做出自己的味道。

台北第一家打著日本電視冠軍拉麵出現的,應該是開在東興保齡球館旁的「赤坂拉麵」。忠孝東路頂好商圈對面的分店開張的時候去吃了一次,老實說,除了它的黃金蛋以外,沒有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至於在某個網頁上面看到的,號稱說拉麵、筍乾、高湯都是來自於日本...老實說,我是很懷疑要是從日本運高湯過來,那一碗湯水要算我多少錢啦,所以... No Comments. :P

同樣是打著電視冠軍招牌的「玫瑰緣別館」的熊本招牌拉麵就不錯。它的豚骨白湯硬是比其他家連鎖拉麵店的白湯還要濃郁,只是這種用豬骨熬上十幾個鐘頭的湯頭常吃會有點膩,價錢也高(NT190?),也不太適合夏天的時候吃。尤其是年紀大了,又沒有運動,這種超重口味還是偶一為之就好了。

它在台北似乎有三家分店,分別在大安路、228公園旁、永康街,老闆似乎也會在這幾家店輪流出沒,所以品質還不至於出現太誇張的差異。反過來說,同樣是打著電視冠軍招牌的金子咖哩就有點遜色了,也不是說不好吃,而是與她的招牌拉麵比起來,相較之下就沒有令人驚豔的感覺,就是很正統的日本咖哩(甜味,放在白飯的外圈) 加上印度咖哩(辣味,放在白飯的內圈)。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因為我那時候已經先吃了一碗拉麵的關係。

2004年10月30日

[台北覓食] 昌吉街的豬血湯與紅燒鰻

昌吉街蘭州街一帶,舊稱豬屠口,因為是台北市北區的豬隻屠宰場,因為這個原因,這裡庶民小吃也特別的密集,時至今日,在昌吉街仍有兩家算是頗有名氣的小吃,紅燒鰻與豬血湯。

個人對豬血並沒有特別的癖好與研究,不過昌吉街這家豬血湯頗有名氣,老闆把自己做的豬血稱為「紅豆腐」,它的沾醬頗有特色,不鹹的醬油膏加上滿滿的、切的細細的韭菜花,不曾特別去考據,然而這似乎是非常傳統的台式吃法,喜歡辣的就自己加點辣椒,也可以加點芥末。在滷肉飯炒米粉之外,可以考慮加點個「生腸」冷盤,老闆用九層塔家醬油膏調味的作法相當罕見,不過還頗有特色,味道也還不錯。雖然很多人要是知道什麼是生腸可能會食慾全無。:P

整體來說,價錢不高,是想要簡單填飽肚子吃個小吃時可以考慮的去處。尤其是據說這家店的所有料理都不使用味精,對味精過敏的人也許可以前去試試看。只是這家被美食報導報導過無數次的店已經不是豬屠口最早的那家店了,最早的那家豬血湯在幾年前因為老闆娘年紀大了,已經收了。

至於昌吉街紅燒鰻,使用的是大隻海鰻、皮厚骨粗,切塊後與紅糟、枸杞混製的材料中一天,油炸過後撈起,等到客人點了之後才放到湯裡面。

它的湯頭重油、中藥味濃厚,對於喜歡進補的人來說是一道美味。不過對於我這種素來不興此道的人來說,比起它最出名的紅燒鰻,我反倒是喜歡它的炒米粉。用的是埔里的濕米粉,口感甚Q,在台北這麼多賣 XX羹+炒米粉的店裡面,不管是士林夜市裡的、或者是萬華的兩喜號、甚至是環河南路的魷魚平,在口感與味道上都沒有這家來的好。它賣的魚卵據說使用的是鰻魚的蛋沾上番薯粉之後在熱油裡略炸起鍋。吃的時候配上蒜泥與淡味的醬油膏,也是獨具風味。

基本上,這兩家都是非常標準的B級美食庶民料理,如果不抱持著特別的期待,不要遠程舟車勞頓,倒是可以考慮看看。

2004年10月23日

[泡沫紅茶] 軟性雞尾酒的重鎮 -- 波哥



也許是天氣熱吧,南台灣的泡沫綠茶店可以說是三步一店五步一舖,雖然說賣的東西大同小異,不過比起北臺灣的連鎖型「休X小站」之類的,平均素質顯然還是高出不少。

要在這麼多的店家裡面殺出重圍,讓別人記得你、甚至成為你的基本客戶,當然需要實力,而且,需要的還不只是一點點的實力。

波哥可以說是台南市名氣最為響亮,底子也最硬的一家連鎖型泡沫綠茶店。從勝利路上的一間小的不能再小的「店面」開始(如果你願意認為那是店面的話: P),到現在在台南有多家的連鎖店,而且除了波哥這個品牌還衍生出露西這個品牌,應該有不少的人都是看著他、或者更正確的說,貢獻著它一路成長的。自從十幾年前被人帶去當時還只是路邊小小攤的勝利路本店喝過他的奶茶之後,就... 上癮了。:P 連帶著當時的女友,現在的老婆,也就成為他的忠實顧客。每次我回台南,雖然只是短短的兩天,都要進貢不少銀子給它,有些時候則是一天要去貢獻個三四次。

提到波哥,不能不第一個提到的,當然是奶茶。它的奶茶種類繁多,而且每種都有自己的特色。就以最普通最便宜的純奶茶/純奶綠來說好了,味道濃郁厚重,而且十分獨特,是我從來沒有在其他地方喝過的口味,唯一的缺點就是口味有點重,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略甜,不過只要記得跟店員說要半糖也就可以了。鮮奶茶則是以林鳳營鮮乳調製而成,其實不只鮮奶茶,只要是店內有用到牛奶的,不管是咖啡還是茶,通通都是林鳳營。其他還有浮雲奶茶、招牌奶茶、烏龍鮮奶茶、布丁奶茶、薄荷奶茶、咖啡凍奶茶、紅茶拿鐵,當然其他那些比較普通的大波/小波/水晶/奶茶/奶綠就更不用說了。由於種類與變化實在是太多了,我通常只會去記哪幾種比較合我的口味,而不會特別去記憶做法上的差異。

最近推出的玄米茶與青烏龍則是我老婆的最愛。玄米茶是日本人常喝的飲料,用的是炒過的糙米加入煎茶同煮,而清烏龍則是一半的清茶加上一半的烏龍茶,加上以前波哥有賣但是現在只在露西賣的日本煎茶,這三種都是低糖的飲品,味道也都很棒,是不想要喝甜味飲料時的好選擇。

波哥與一般的泡沫綠茶店不同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 ---- 勇於嚐試,會不斷的推出各式各樣新的飲品。然而要成功,當然不只是需要一付好膽量,還需要有一付值得信賴的舌頭。波哥有許多頗有創意的獨特飲品,而且品質都相當的不錯,也都有各自的支持者。舉例來說,「茉綠凍飲」可以在綠茶裡看到飄浮著的漂亮薄荷凍,喝起來也跟名字一樣的清涼,而「小沙碧」則是在綠茶中加了汽水,味道酸酸甜甜的。「小幽浮」則是烏龍奶茶裡面又加了一球香草冰淇淋。另外兩個高人氣商品則是「綜合新味」與「茶霸」。前者是在茶中加了水晶、大波霸、小黑珍珠三種混合在一起,不論是在口感還是味覺上都很不錯。而後者則是在綠茶裡加入了愛玉與檸檬,略為帶酸的味道與清涼的愛玉,在炎熱的夏天裡面來上一杯,真的是人間美味。

另外一種飲料,忘記是「眼淚」還是「月光」,則是柳橙汁加上鮮奶,還有其他的什麼東西但是我忘記了,這個飲料很好喝,味道很棒,但是我很少喝,因為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柳橙汁不要跟牛奶一起喝,會有沉澱。我實際放過,的確會有沉澱物出現,只是不知道對身體有沒有啥影響就是了,不過口味真的不錯。

另外一種我個人很喜歡的飲料則是「柚蜜綠」,在綠茶中加入大量當場現壓的新鮮葡萄柚汁,然後加上蜂蜜,也是風味相當優異又健康滿點的一道飲料。「紅茶拿鐵」則是以拿鐵的做法,只是將咖啡換成紅茶,然後最後再加上一球冰淇淋與大波霸,也是非常好喝的飲料。

又,波哥的飲料也非常有彈性,基本上只要店裡面有的材料,你都可以自由選配,比如說你想要在洛神花茶裡面加入布丁,或者是在柳橙汁裡面加入布丁、愛玉或事鮮奶都可以。

波哥還有一個有趣的強項,就是他的食物。泡沫紅茶店飲料做的好天經地義,但是連吃的作的也不錯就不容易了。他們的烤披薩中規中矩,雖然不是值得特別讚賞,但是卻也無可挑剔,而他的三明治類,不管是鮪魚番茄、煙燻里肌、新鮮萵苣與玉米作成的蔬菜包榖、最正統百吃不厭的沙拉蛋、甚至是非常奇特的香蕉草莓,通通都在水準之上,尤其是最近新推出的豬排三明治,從中間切開就可以看到賞心悅目、有著鴨蛋色澤的半熟荷包蛋、煎的略焦增添風味的漢堡肉、厚厚又結實的大片番茄切片、還有新鮮翠綠的萵苣,紅黃綠赭紅諸色互相襯托,味道濃郁、口感層次有變化,相較之下,麥當勞的麥香堡根本就是連看都不值得看的東西。



PS:
當然,這種連鎖店型的,不能保證每家店的品質都一樣,據我姪女的說法,興華街上的波哥的招牌奶茶就比民族路與北門路口的那家還好。以上所說都是以興華街上的那家波哥為主。

2004年10月22日

[板橋覓食] 黃師傅點心

這家店其實在我現在住的附近。

一兩年前有去吃過一次,沒有留下什麼印象。有些不太熟識的人可能會覺得我對吃很挑剔,其實不然。我容許的灰色地帶非常的大,如果不是這樣子,像我們這種一個人在外面討生活的,早就餓死了。

除非你是那種啣著金湯匙銀馬桶出生的,要不然就是吃飯公司買單,否則我們尋常人等貧窮的小心水階級哪有辦法天天上館子?像我這種又特別喜歡在外面四處亂跑覓食的,如果會進入大腦資料庫的,不是特別好、就是特別差,至少要有些可以說口的特色,至於其他的大大小小餐廳餐館路邊攤大飯店... 通通以沒有印象一筆帶過以節省記憶體。然而前幾週看到某個美食同好網站上有人提到這家,而且評價頗為不錯,當下有點懷疑,「我們吃的是同一家嗎?」

不過,在把一家店趕出覓食名單之前,我向來會給他兩次的機會。

昨天晚上下班又繞了過去,果然還是沒有什麼人,諾大的一間店面空蕩蕩的,我是第一個客人。看了看門口有三立電視台的訪問影片,又有主力推薦原味湯包、蝦仁腸粉,於是便點了一籠湯包(NT 60)。

在等待的時候,想想又加點了一碗玉米濃湯(NT 20)。

濃湯很快就上來了,隔了一會兒湯包要用的醋也上來了。玉米湯用的是新鮮的玉米,不是罐頭玉米,所以口感較脆、甜味也不錯,不過他的濃湯雖然是黏稠狀的,不過卻是加了勾欠的透明色,而非使用麵粉、奶油所形成的米黃色濃湯。在喝玉米湯的時候一直聞到強烈的醋味,看來應該是合成醋,不過話說回來,又不是一籠賣你 170 的鼎泰豐,使用合成醋天經地義,本來就是可以預期的。

湯包上來了,夾了一個,小心的咬開...還不錯,果然不愧是點完之後才現蒸的,裡面的肉餡飽滿,湯汁也在。只是連吃了幾個之後發現,湯包下方的皮有些太薄,而且每個湯包是放在一小張一小張紙上面蒸的,所以很容易黏在紙上而弄破,相對的,上方的皺摺收合起來的部份的皮就有點略厚,有點可惜。老闆給的薑絲有點太少,要小心分配。:P

忘記了一籠到底有幾個,不過一個人吃完之後覺得有點小膩,看來還是比較適合兩個人分食。

結論是,不會說難吃,但是也不至於成為值得大書特書、特別推薦的名店。反過來說,我們果然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無用的電視台,台灣這塊小小的彈丸之地可以出現這麼多值得電視台去報導的美食,只有幾種可能。要不是主持人的舌苔太厚,要不然就是新台幣會說話,要不然.................

那就只好稱為「台灣奇蹟」吧........

2004年10月20日

[剔牙集] 南北大不同 -- 乾麵篇


台灣從南到北雖然只有三百多公里,但是在飲食上的差距卻是不小。

有次在網路的美食板上,有人問了一個問題:「如果你去麵攤點了一碗乾麵,結果老闆沒有給你清湯,你會不會覺得很幹?」

可想而知,這個人被隨後而來的猛烈砲火打的體無完膚屍骨無存。譏諷的有、嘲笑的有、直接謾罵的也有,就是沒有人替他說話。我看到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這個人一定是剛從南部上台北唸書的學生,可惜的是我當時有什麼事情牽絆住了,而沒有時間可以替他辯護,至今一直引以為憾。

因為我有過同樣的經驗。

對一個從小在台南長大的小孩來說,第一次到北部唸書時遭遇到的文化衝擊,比我隨後這十幾年到美國、德國、日本出差所遭遇的 culture-shock 還要大。

雖然那已經是將近 20 年前的事情了,不過我到現在還清楚記得當時的驚嚇。剛到台北的第一個週日,想說到宿舍附近的麵攤去吃碗乾麵好了,對於剛剛到台北來唸大學的學生來說,台北的物價是驚人的高的。走到巷子裏一看,啥?禮拜天公休?哇,我第一次知道台北的路邊攤是有公休日的。後來發現,其實大部分的餐廳都沒有公休日,反倒是路邊攤休假休的比餐廳還要勤奮。

第一次點乾麵也是一樣。

端上來一看,啥?老闆,我點的是乾麵,你給我的這個是什麼啊?一沱麵條上面澆著顏色詭異的令人懷疑裡面百分之五十是紅色五號食用色素的甜辣醬,麵條的下面壓著幾根像是從石縫中冒出頭來掙扎求生的豆芽菜,這個是乾麵?那乾麵不可缺少的,香噴噴的肉燥咧?那個應該要有的小白菜咧?至少也要有點蔥花吧?

而且沒有附湯。

在台南,如果你點了乾麵而沒有點湯,老闆會自動的附上一碗清湯。說是清湯,不管是多便宜多路邊的麵攤,可都是用豬大骨熬煮到呈現不透明白色的大骨高湯。放點鹽巴、灑點蔥花,然後沖入大骨湯,馬上就是一碗香噴噴的好湯了。講究一點的,甚至還會燙幾片菜葉放入。

好吧,台北點乾麵沒有送湯,那點個最便宜的貢丸湯好了。端上來一看,兩顆貢丸在清澈見底的開水中追逐。再怎麼說這碗在十幾年前也收了我 15 元還是 20 元的東西... 老闆,你就用開水煮兩顆丸子,滴兩滴香油、丟一把芹菜末,這樣子就給我端上來了?你會不會太好賺了些?

後來發現,台北的乾麵還真的都是沒有湯的。就算有加肉燥,肉燥大部分也沒有什麼誠意,沒有經過爆香燉煮的手續,自然也不會有什麼香味。然後,有次點了麻醬麵之後發現,那根本就是天大的錯誤。老闆也不會管你筷子下去叉起來的到底是一沱麵團還是一沱有著拉稀顏色的麵條,反正就是瀝乾的麵條倒上一大匙的麻醬,然後就端上桌了。

今年年初因為在嘉南藥理大學兼了一門多媒體的課程,所以幾乎每個禮拜都要回台南,也幾乎每個禮拜都要熬夜趕講義。於是常常回到台南之後,行李丟著就跑到以前的博愛路,現在的北門路一段去吃乾麵了。

其實這家麵攤也是非常神奇的。非常有個性的阿婆老闆娘、老舊的燈光、十幾年沒有粉刷過的牆壁、大部分的客人只能坐在騎樓下解決這一頓,裝湯用的碗是部隊裡面用的那種不繡鋼碗。他用的肉燥根據我的經驗,大概是一斤只需要 30 元或 40 元的豬絞肉作的。然後他的魯味也是非常的普通,大概就是用醬油水魯一魯就上了,豆干、海帶、豬耳朵、鴨翅等等就堆疊在一個現在已經很難有機會看到的中型白色琺瑯臉盆裡面,要的客人自己拿著夾子夾到旁邊的碟子上。而那個魯豆干根本就是切的七零八落,沒有任何兩片會是平行的,更不要想說會有同樣厚度的。

曾經不只一次的質疑自己是不是鄉愁作祟,為什麼會在台灣南北吃了這麼多美食之後,還是覺得這裡的乾麵好吃?可是四週的人群、馬路上常常停了三四台從別處開車過來吃的食客、還有常常晚上 11 點還沒有到就賣完的麵條,又告訴我這不應該只是鄉愁而已。

也許是他麵條的 Q 度煮的洽到好處、不會太軟也不會太硬,也許是加在碗底那一點點的麻醬的份量正到好處,也許是他的肉燥有照著傳統做法... 而湯,當然也是台南正統的大骨高湯,裡面還會漂浮著幾片小白菜葉,同樣的,乾麵裡自然也有著真正的青菜 -- 青色的蔬菜,而不是豆芽菜。總而言之,這是一家我不知道原因卻依然喜歡的麵攤。

反正後來在台北學會了一件事情 -- 你可以點牛肉湯麵,可以點大魯麵,就是不要點乾麵。





延伸閱讀:[剔牙集] 南北大不同 -- 再談乾麵
延伸閱讀:[剔牙集] 身體的記憶


2004年10月16日

[剔牙集] 小吃之中英文對照

網路上看來的,非常神奇...............:P


擔仔麵 Dan-Tsu Noodles
滷蛋 Hard boiled egg
滷丸 Boiled Meat Ball
豬肝 Pig Liver
皮蛋 Marble Egg
魚羹 Thick Soup Fish
魚羹麵 Thick Soup Fish Noodles
碗粿 Bowl Rice Cake
肉粽 Pork Rice Tamale
鼎邊趖 Din-Bian-Tsou
肉臊飯 Pork Sauce Rice
蚵仔湯 Oyster Soup
蝦仁飯 Shrimp Rice
棺材板 Coffin Board
蚵仔煎 Oyster Starch Pancake
海產粥 Sea Food congee
鱔魚意麵 Eel Noodles
鯤飩湯 Small Dumpling Soup
水餃 Dumpling
鍋燒意麵 Pot Burn Noodles
壽司 Shou Szu
四神湯 Szu Shen Soup
豬血湯 Pig blood Soup
當歸湯 Ligusticum Duck
鴨肉羹 Thick Soup Duck
虱目魚粥 Milkifish Congee

[老頭書介] 老式風格的《Talon of the Silver Hawk》


很快地,我就把這本書看完了。

Raymond E.Fiest 還是保持著他一貫的風格,敘事流暢、節奏明快、而且用字不難。這次故事的主題又拉回到我們所熟悉的 Midkemia,時間推算起來應該是在 SerpentWar 之後五十年左右。書中難免第提到了一些過去的著名人物,老不死的 Pug 跟 Nekor 又出現了,連 Raymond 小說中我最喜愛的人物 -- 前盜賊集團的Jimmy the Hand, 後來的克朗多公爵 Duke of Krondor James -- 也不可避免的又被人稍微提到了一下。

從拿到書到看完,大概花了一個禮拜吧。Raymond 的作品一氣呵成,的確是很適合拿來給初次接觸 fantasy fiction 的人們當作入門讀物。

PS: 等著買第二集 The King's Fox的平裝本。


2004年10月15日

[剔牙集] 台南人的吃


台南人談吃,總是天經地義的帶著那麼點的自豪。

的確,在台南生活了十幾年之後,到了外地,總是無法避免的挑嘴起來。很簡單的一碗肉燥飯,不就是白飯澆上一些肉燥?乾麵,不就是把麵條煮好淋上醬汁?這有什麼困難的?但是,偏偏台南以外的人,就是有辦法把這麼簡單的東西煮的比台南的難吃。

肉燥飯,要用同時有皮、有肥肉、有瘦肉的部位,如果是做生意,沒有辦法用太貴的部位那也無妨,那就用豬脖子肉吧。重要的是刀功要細、肉要切的整齊,醬油要挑過、不需要貴、但是不能一味死鹹,記得要先用紅蔥頭爆香,加上冰糖之後放在沙鍋裡面慢火熬燉幾個鐘頭,等到油脂與膠質都出來就可以上桌了。沒有皮,肉燥不會有膠質,沒有肥肉,肉燥不會有油脂,只有瘦肉的肉燥是不會好吃的。

重點不在於你用的是一斤一百二的里肌肉,也不在於你用的是五千塊一個的義大利進口高壓快鍋。套句日本料理人常說的一句話:「料理是要用『心』去作的。」沒有用心的料理,不管用多好的食材都是沒有用的。

料理其實是很死板的,也可以說,是沒有捷徑的。

我那一直堅稱自己不挑嘴的老媽,至今仍然沾沾自喜於另外一個老饕的知音。當年老媽還身強力壯的時候,每年端午總是會包些肉粽分贈親友,有個老媽的朋友 Humi San 對於飲食一道也是頗有研究,他兒子最念念不忘的就是我老家的粽子,所以一直要求他老媽得來學習怎麼製作好吃的粽子。有年他老媽果然拿著筆記本來我們家取經了,兩個歐巴桑一起炒料一起包粽子,最後,Humi San 心滿意足的拿了兩串還沒有煮的生粽子回家。隔了一天,我老媽送了六個我們家煮的粽子過去,結果 Humi San 那個當醫生嘴巴刁到不行的兒子說:「媽媽,還是 ChanDi San 阿嬸的粽子好吃。」他老媽當然把他結結實實的臭罵了一頓:「你頭殼壞去啦,這就是我們一起包的粽子啊」。然而這小子堅持兩者還是有差別,於是 Humi San 氣憤不平的打電話過來問這件事情,老媽很理所當然的回答:「當然有差。」 Humi San 趕緊追問哪裡不同,老媽慢條斯理的回答:「你們家的粽子用的是快鍋煮熟的,我們家的粽子用的是特別買來煮粽子用的大鍋,煮出來的味道當然有差啦。」對方在電話的那頭大驚失色,「這樣子也有差?」

老媽的回答才經典:「當然有差,要不然你幹嘛不學北部粽用蒸的就好?」



台南小吃之所以能夠在台灣這塊充滿了各個年代、各個省份、各國料理的土地上保有一席之地,靠的其實也就是那份堅持吧。

很多的老店仍然延續著傳統的做法,年輕人不見得願意繼續從事飲食這一行,只剩下老人家自己在做。老人家秉持著多年不變的堅持,反正小孩子都長大了,繼續做只是因為興趣,或者是不想要閒著,於是慢慢地、不求聞達、也不想要開分店、開聯鎖店,就是每天做出固定的份量,賣完就算了。於是在現在凡事講求十倍速的時代,反而諷刺的成了品質的保障書。

以前年輕時總覺得日本人說話喜歡誇大,做菜就做菜嘛,說啥料理是用「心」去做的?狗屁。後來自己也開始下廚,慢慢的累積越來越多的經驗之後發現,料理真的是需要用「心」的。要有一身好手藝,需要用心學習,要弄出一道好料理,需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細心處理,成名之後要能夠維持盛名,更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去堅持之前的那些繁雜的手續。這些... 說穿了,需要的都是我們的心,不是我們的手,也不是我們的舌頭。

慢慢的體會到,古人說「富過三代才懂吃穿」是有它無法顛破的道理的。美食的味蕾跟美學的 sense 一樣,每個人都有,但是每個人的程度都不同。真正的美女大家都看的出來,真正好吃的美食大家也都吃的出來,一句「好吃」的評語大家都會,但是要分的出其中細微的差異,卻是需要長久的浸淫。

最幸運的是,生在台南,不需要有三代的富貴就可以懂的吃。



延伸閱讀: [剔牙集] 牛肉湯中的相對論
延伸閱讀: [覓食府城] 火焰的魔法 -- 談府城的燒烤

[剔牙集] 麻煩的「吃」



常常覺得,「吃」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人要活著就一定要吃,可是要怎麼吃?

有的人為了信仰而吃,有的人為了健康而吃,有的人為了興趣而吃,有的人為了吃而吃。

有些剛認識的朋友常會說「哇,你好懂得吃啊」,然後我只能苦笑。也常常有同事說「你很挑食ㄏㄛ」,然後我更是只能苦笑。

「吃」,真的是很麻煩。

一個人去氣氛很好的地方、吃很好的料理,舉杯獨酌,其實是一種寂寞。可是說到要找伴,那問題就更多了。

首 先,對方要「捨得吃」。一頓飯 30 元打發也是吃,一頓飯 3000 大洋也是吃,路邊小吃固然臥虎藏龍,只是偶而也會想要換點口味吧?多年以前潛艇堡在台灣還 很罕見的時候,我就曾經帶朋友到天母的 Subway 吃潛艇堡,然而朋友的反應卻是「啥?兩片麵包夾青菜這樣子要賣 80塊?」

先生,價錢就寫在招牌上,你自己要點素食堡的,又要怪人家只給你青菜?

其次,對方要「懂得吃」。吃的出我家牛排 180 元跟茹絲葵 1800 元的牛排哪裡不同,吃的出這種沾醬跟那種沾醬的微小差異,這樣子才適合一起去大街小巷四處探尋。要能接受不同文化不同風格的料理,在覺得別人的料理做的不好之前,要能夠先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口味問題。有個朋友因為算命的說他命中帶六秀,不能吃牛肉,所以有次我請他去台南市民族路一家還不錯的炒羊肉。吃完之後,「怎麼樣,這家的羊肉 做的還不錯吧?」我問道。朋友抹了抹嘴巴:「老實說,我根本就吃不出羊肉跟豬肉那裡不一樣...」當時真的是除了想拿盤子砸他以外說不出其他的話... : P

再來,對方要「有時間吃」。胸懷大志,整天汲汲營營於增加國家總生產毛額、提昇台灣經濟競爭力的人可能也無暇於細細品嚐眼前的佳餚。 天母有名的餐館「大爺」,始終沒有去的原因就是因為不想把愉快的吃飯時間弄得自己有壓力。尤其是,在中國自古的價值觀中,人,就是要每天兢兢業業、如履薄冰的活著,在學業、工作上力求表現,把別人擠下來、踩下去,讓自己跳上去、爬上去。積極、奮發向上、具侵略性、把商場上的對手挫骨揚灰以後在景觀餐廳裡面 優雅的舉起酒杯慶祝,是眾多瓊瑤式羅漫史的共同情節。三五好友在一天辛苦的工作後拿著小吃攻略穿梭於街頭小巷,則從未在任何講究氣氛的小說中出現過。

吃,其實還真是麻煩的事情啊...............


2004年10月12日

[覓食府城] 優質咖啡 -- ORO & 魚羊鮮豆

常常跟現在的同事說的一句話,「台南跟台中的 coffee shop 都遠優於台北」。這兩個城市有個性、有風格的 coffee shop 的確遠高於台北這個人數比台中加台南總人口還要多的城市。

在台南,許多的 cafe shop都有提供早餐,這也許跟台南人特別注重早餐的生活習性有關。而且 cafe shop 所供應的早餐,不管在份量上、內容上、品質上與價格上,都比台北的幾家著名咖啡店的早餐要優上許多。另一方面,在台南的咖啡廳裡面享用早餐,見到新婚夫妻、情侶、帶著中學年紀左右的小朋友的小家庭、或者是剛剛運動完的一群銀髮族,都是希鬆平常的。

最有名,也最常被提到的兩家咖啡名店大概是 ORO、與魚羊鮮豆。

說起來,在義大利文中為「黃金」之意的ORO,的確是一家頗為有趣的店。光是我知道的,它就曾經搬過三次家,從開山路到市府四街、又搬到現在竹溪街上,不需要招牌,喜歡它的客人自然會像獵犬般地想盡辦法的找到他的新店,然後繼續支持。在府前四街時的 ORO 走的是比較 post-modern 的風格。比較常去的時候是他們還在府前四街時,一推開玻璃門,整個後現代風格的挑高空間在呈現在你的眼前,空氣中漂流遊蕩的除了濃郁的咖啡香,還有令人覺得舒適不突兀的音樂。若是順著別出心裁的戶外鐵梯走到二樓,坐在靠天井的位置往下看,又是另外一種風情。廁所和洗手台也經過設計,在這樣子的空間裡,不需要酗咖啡,光只是那氣氛與咖啡香就可以令人微醺了。

至於早餐,個人覺得 ORO 還是優於孔廟前的「馬其哈朵」。ORO 的早餐在台南算是比較高價的,但是品質與種類也略多於其他幾家店。

另外一家名店「魚羊鮮豆」的早餐跟咖啡也不錯,尤其是他們的燻牛肉或燻鮭魚 begal,外酥內軟、加上大量甜脆的萵苣、切片的白煮蛋、起司、尤其最特別的、可以引起並調和不同風味的......海苔。份量充足而味道飽滿,配上一杯拿鐵,大概可以連午餐都省下來。我並不是個咖啡發燒友,對於咖啡當中深奧細緻的變化也不夠了解,然而這裏的咖啡卻是連外行人都可以感覺的出其中蘊含的妙曼美味。

位於東豐路上的本店店面甚小,常常會沒有位置,而且不知道該不該算是好事,這裡的服務小姐挺專業的,也挺有個性的 @_@「魚羊鮮豆」的聲名崛起,也告訴了大家一個事實,在飲食的世界中,尤其是在台南市飲食的世界中,實力還是遠勝於一切。說到魚羊本店的店面,不但狹小,而且有一半的店面是被各式各樣的咖啡豆所佔據,吧台又用去了三分之一,剩下的才是幾張小小的,擁擠的,給客人們坐著享用的位置。在東豐路上一整串的咖啡店中,魚羊鮮豆既不以裝潢取勝,也不以氣氛取勝,而是真刀真槍的以咖啡取勝。他們的咖啡外帶與內用有不同的價錢,站著在店裡喝與坐著喝又有不同的價錢,十足的表明了老闆對於咖啡、而非裝潢的堅持。

如果是老台南應該都知道專門賣咖啡豆的南美咖啡,是的,魚羊的老闆也就是南美咖啡的老闆。 這裡也是少數買咖啡豆時會被一直提醒「不要買太多,咖啡豆放久了就不好喝了」的一家店。

[日本遊蹤] 神戶洋果子老店 -- FouQuet's

位於中央區下山手通的 FouQuet's 洋果子,是神戶的洋果子名店之一,光是看門口那整天大排長龍的隊伍就可以略知他的品質如何了。上次到神戶去的時候特地繞過去,點了那個時候的旬食--「栗子蛋糕」,真的是很不錯的味道,色香味俱全,最重要的是 -- 不會過甜。

一樓是展示區和外帶販賣區,2 樓有座位。以法式蛋糕起家的 FouQuet's,隨時都有20幾種甜點供大家選購,不同季節還會以產地直送的當季水果,做成所謂的「旬食」,日本人非常的重視這個,在什麼季節是什麼 東西最美味的時候,所以應該要吃什麼。比如說秋天的柿子、或栗子。因此 Menu 自然也必須常常更換來因應最新推出的口味。

而且 FouQuet's 的服務也很不錯,即使是只買一個,只要聽到不是要馬上實用的,都會費心的替你裝入一個漂亮的小盒子,然後打開櫃檯後面的大冰櫃,拿出一袋密封包好的乾冰,用透明膠帶黏貼在盒子的內側,然後鄭重地像是授與國王玉璽般的雙手奉上。

在 FouQuet's 的附近有家義大利麵也不錯,不是那種改良過後的日式義大利麵 (謝天謝地,雖然有和風沙拉,但是至少沒有看到明太子義大利麵),相當的道地,生意也很好,在 Mook 介紹的那家義大利食堂的附近,可惜當年忘了跟它拿名片留念。

不過,真的是盡信書不如無書,mook 大阪跟京都的幾本我都有買,也都做了功課。其中推薦的美食我還去了不少家,結論是.......日本人的味覺跟我們不太一樣。 :P

對了,還有推薦一個地方,神戶港一定要去看夜景。


如果有空,從三元沿著珍珠街往上走,最好是天氣不錯的下午,沿路會有許多裝潢不錯的 cafe shop。到異人館區晃一晃,然後走到查布花園去搭纜車,這時候大概是傍晚,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在山上看夜景。回到市區吃個晚餐,外帶個洋果子,然後走到 神戶港區 harborland去,瓦斯燈街很漂亮,在港邊看夜景吃洋果子氣氛更好.......:)

[台北覓食] 混蛋大老闆的混蛋果汁


某次在美食網站上面,有個新來者問了一個問題:「請問台北哪裡有好喝的現打果汁?」

結果討論區上的回答十分令人莞爾,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所有的回答幾乎是清一色的:「混蛋大老闆的混蛋果汁!!」

店名「混蛋」,不是老闆混蛋。果汁混蛋,自然就是「蛋蜜汁」了。

位居於承德橋下十分偏僻的小巷子中的這家看起來就十分鄉下的水果汁店,在夏天的時候的生意雖然還沒有到達車水馬龍的地步,不過也是人聲鼎沸了。坐在十分簡陋的馬路邊的桌邊喝果汁的,騎車或開車過來外帶果汁的,把這裡的夏天襯托的十分有夏天的感覺。

在透明的冷凍櫃中用500CC的杯子放置著一杯一杯已經切好處理好的原料,客人點了之後,老闆以行雲流水般的流利動作將杯子從玻璃櫃中取出、打開果 汁機的蓋子、倒入、舀冰屑、倒入、斟酌加糖、開機......全部的動作一氣喝成沒有任何停頓,也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簡直是已經到了藝術的地步。

這裡的果汁也是種類繁多,從最正常的西瓜汁、木瓜牛奶,到葡萄牛奶、綠豆汁、紅豆汁、奇異果汁、苦瓜汁,到更神奇的西瓜皮汁、混蛋汁,保證是看的第一次來的人眼花撩亂。

物美而價廉是他最大的特色。不知道是不是素材挑選的好,現打出來的果汁可以感覺到那種濃郁淳厚的水果香味,與市面上一般喝到的現打果汁大大不同。最 近頗常點的是它的葡萄牛奶,可以喝到非常純正而且結實的葡萄香,而且這個果汁有個特點,絕對不能外帶,一旦時間久了,葡萄中的鐵質氧化,那麼就只會喝到葡 萄特有的澀味與腥味了。

若是男女朋友同來,建議可以點水果牛奶類的飲料,老闆會十分大方使用跟果汁同樣份量的水果,然後加一整玻璃瓶的牛奶進去,所以打出來的果汁牛乳份量都會比一大杯果汁還要多,這時候老闆會把多出來的果汁牛乳用個小玻璃杯子裝好一起端上來,所以兩個人同喝也不會覺得不夠。

2004年10月8日

[剔牙集] 南北大不同 -- 肉粽篇


常常有人搞不清楚北部粽與南部粽的差異,最簡單也是最主要的判斷法:看煮熟的方式。

在粽子成型之後(也就是粽葉包好之後)
北部粽: 放入蒸籠,大火蒸熟
南部粽: 放入大鍋,用水煮熟

所以南部粽的特性是米粒的黏性。用筷子或刀叉從中間用力切開、再切開,再切開,粽子的各個部分之間仍然保持形狀。如果是北部粽,就有可能會散開變成有點像是米糕或油飯的東西。北部粽的米跟米之間的「作用力」就沒有那麼強。

每次有人要問哪裡有粽子好吃,我總是要先問清楚對方吃的是北部粽還是南部粽。因為這兩種實在是南轅北轍,吃不習慣南部粽的人怎麼推薦南部粽也沒有用 :P

深坑賣肉粽的有好幾家,比較有名的是「阿雪肉粽」,北部粽南部粽都有,沒有試過他的北部粽,不過他的南部粽在價錢/品質比上應該是還不錯。

王記肉粽台北的分店似乎還不少,品質也還好,不過這個也是標準的南部粽,吃不習慣的人就不用去了。

承德路跟民生西路交叉口那家阿桐四神湯,他的是北部粽,有計程車司機跟我說很棒,不過因為我自己不太喜歡北部粽,所以吃了那麼多年我還是無法置 評...在過去一點的寧夏夜市,在寧夏路與民生西路交叉口有家賣豬肝湯非常有名的老路邊攤,他也有賣北部粽。如果再往西一些,延平北路與民權東路交叉口附 近的大橋頭肉粽也是頗有盛名的北部粽老店,雖然我還是一樣不太習慣。

其實台灣雖小,從南到北的粽子差異卻是非常大。最南部的屏東上好肉粽,感覺上就比較有點客家人的感覺,吃的時候加上花生粉與南部特有的淡味醬油 膏。往北一點,台南粽就很台南,肉粽要先用紅蔥頭爆香、要有熟的帶皮五花肉,取其油脂與黏性,這樣子口感才不會乾澀、要有一片略醃過的生瘦肉,取其甜味、 要有香菇、要有栗子、要有鹹鴨蛋黃、當然還要有花生。中部一帶的粽子有的會加上「蚵乾」,有非常特殊的味道,但是我不敢吃。:P 再北一些,桃竹苗客家人的粽子我一直沒有機會嘗試過。至於台北一帶,金山劉家肉粽這些的,應該是大家都很熟悉的。

我有些北部的同學,吃肉粽時總會先故意把粽子用力的切割攪拌一下,搞成很像是在吃油飯的感覺。不過要是你已經知道對方吃不習慣南部粽的...最好還是不要請他們吃,有人會覺得黏黏的很噁心 :P

以前有次聽收音機,某名主持人提到他有次去吃一家夙有盛名的肉粽,結果被那個頑固老闆罵的經過。老闆:「肉粽不是這樣子吃的!! 吃粽子當然就是要從四個角先開始吃!!!妳要這樣子攪成一團,幹嘛來我這裡吃粽子?妳去別的地方吃米糕就好啦!!!浪費我包粽子的時間!!!」害的我在收音機前大笑.........

我強烈懷疑那個老闆一定是南部人。 ^_^


延伸閱讀:粽子分列式 -- 再發號/楊哥楊嫂/圓環頂

延伸閱讀:[覓食府城] 全台南最難買的粽子 -- 沙淘宮前菜粽




2004年9月30日

[台北覓食] 宜蘭風味 -- 呂桑食堂


當年一起搞 MUD 的朋友 Owen 從紐西蘭回來,所以請他去吃頓飯。前面開了幾家各式餐廳他都不要。

想來也是,要吃牛排羊排,NZ 的牛羊比人還多。要吃中國菜,那裡也有一堆老共開的餐館,真要說起來想必比台灣還要道地,至少人家那還是第一代移民,台灣的這些餐館的大廚只怕大多是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了。

問他要吃啥,搞了半天跟我說要吃滷肉飯... 好吧,這個我相信紐西蘭是不好找,滷肉飯我自己也很喜歡,問題是除了我們還有一堆其他 4444 的 immortal 們,總不能把他們從桃園、中壢等各地大老遠的拉出來說,「好,我們今天要帶隊去吃一家路邊攤的滷肉飯...」

後來想了半天,終於想到一個比較算是台菜,價錢合適,又不至於離市中心太遠的地方--永康街的「呂桑食堂」。雖然店名叫做呂桑,但是老闆其實並不姓呂,附近還有一家「吃飯食堂」,光是看裝潢就知道走的是類似的路線,是呂桑食堂的股東另外開的,不過以味道來說,我個人還是比較偏好呂桑。而且,吃飯食堂的廣告打的太兇了些,這點也是我比較受不了的。

雖然說賣的是台灣料理,但是其實跟西門町的「美關園」類似,賣的都是與日本料理融合之後的台菜,也有定食類與商業午餐出售,不過我從來沒有點過就是了。呂桑的主要招牌是平常難得一見的宜蘭美食,舉凡鴨賞、肝花、膽肝、糕渣、卜肉、金棗糕等等宜蘭小吃應有盡有。

價錢大概是介於大餐廳與路邊攤之間。這家店生意興隆的十分誇張,一條小小的入口通道,常常會擠上一堆人等著點菜,等著座位,等著結帳。要去吃飯前最好記得定位。

雖然會依照每次來的人數與喜好來點菜,不過我推薦的菜色大概是和風沙拉、味增大腸、鯖魚甘煮、白斬雞、鴨賞和卜肉,至於肝花與粉肝則是視情況而定。 這裡的和風沙拉作的中規中矩,價錢也不會太高,在與林森北路小日本區的「八紅」、「古川」比較之後,我還是常在這裡點這道菜。

鯖魚甘煮則是別的地方比較少見的一道菜,將鯖魚對剖、切段之後用類似竹片薄膜的東西包起來以防散開,入鍋燉煮到入味,同時可以品嘗到魚腹和魚背兩種 不同的口感與味道。鯖魚算是一種平價魚類,然而卻是目前心臟血管病預防的魚油最好來源之一。京都祗園的『重兵衛』的鯖壽司號稱京都一絕,上次去的時候沒有 時間造訪,至今深以為憾。

白斬雞說來簡單,但是要作的好卻是不容易,這裡的白斬雞不管在肉質還是味道上都是上品,與天母「金蓬萊」的味道不同但各有擅場。

宜蘭三寶到底是哪三寶,每個人的講法都不一樣,每個地方的講法也都不一樣。不管如何,在呂桑食堂該吃的到的都可以吃到。這裡的鴨賞風味濃郁而味甘,肉質也不至於過老,不像有些地方地方賣的鴨賞一味死鹹,與盤底的蒜苗同食更是美味。

由於這道菜作來十分費時費力,在台北很少有地方可以吃到糕渣。製作時,先把雞肉、豬肉、蝦仁剁成泥後,加入高湯拌煮成漿,再倒入盤中冷卻,凝固成形,經過切塊,裹粉後油炸即可食用。炸好的糕渣一塊一塊的看來有點像炸豆腐,然而咬下去滾燙的高湯與蝦泥,一不小心就會燙到。

說來有趣,宜蘭的特殊小吃如肝花、膽肝、糕渣、卜肉、金棗糕之類的,全部都是油炸類食品,因此一次最好不要點太多種類,免得到了後頭覺得油膩。

對了,店的後頭還有免費的熱金棗茶可以無限取用,這東西也是地方色彩濃郁,有的朋友就不是很能接受,不過大致上反應都還不錯。

2004年9月29日

[東京遊蹤] 朝思暮想的夢幻蛋包飯 -- 泰明軒

西元1931年4月1日開幕的泰明軒,在東京的美食歷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

那天的行程其實是有點趕的,我站在東日本橋的營團地鐵站裏來回走了好幾次,因為要去的方向與泰明軒所在的方向孑然相反,只是撐到了最後,還是決定放縱一下自己的慾望,拿著一個地址就衝向日本橋去。

會去泰明軒,其實是因為太多人被「料理東西軍」裡面那個鏡頭所吸引。黃色的蛋捲置放在色澤艷紅的番茄炒飯上,一刀劃下,半熟的蛋汁與蛋皮被自己的重量拉下,完美地將整個番茄炒飯包裹於中。

很少人可以不被這樣子的畫面所吸引吧?

聽過了太多周圍的人遍尋不著的哀嚎,於是這次我打算自己去試試由名導演依丹十三風的創意所開發出來的蒲公英蛋包飯(タンポポオムライス)

即使是非假日,即使我努力的趕在中午12點前趕到,仍然是無法避免的需要排一點隊。一眼望去,顧客的年齡分佈十分平均,西裝畢挺的上班族到銀髮滄滄的老人家都為數不少。服務人員都有點年紀了,但是動作都十分的迅速,領班穿著西裝背心、西裝褲,打著領結,左手上掛著一條白色的毛巾,無可避免地令我想起了民生西路上的「波麗路」,只可惜我們對於傳統的拋棄速度遠遠大於保存的速度。

東西上來,除了日本食物一貫的優良賣像以外,泰明軒的 ダンボボオムライス才其實是還不錯,只是沒有電視機前看起來的美味。乍看之下不多,但份量其實不少,尤其是不計血本的番茄醬炒飯這種東西吃多了其實是挺膩的。而他們的兩種湯都只要¥50,尤其是番茄湯底、喝起來頗為神似羅宋湯的 Borushichi 蔬菜湯絕對算是值回票價。

我一邊吃著傳說中的夢幻蛋包飯,一邊想著個小問題,「這盤飯到底用了多少個蛋啊?」

根據他網頁上的食譜,一般的一人份 オムライス 就用了三顆蛋。更何況這種特製的的夢幻蛋包飯?對我這種已經進了中年的人,簡直就是穿腸毒藥啊 :P

吃到後來其實有點後悔,覺得應該去點 オムライス 就好了,那麼多半生不熟的蛋吃來頗有點可怕。

她的オムライス番茄醬用的極重,所以飯會有點黏膩,討厭番茄醬的人可能要考慮點別的東西 。





泰明軒(たいめんけん)
地址:東京都中央區日本橋1-12-10
電話:03-3271-2520
營業時間:1100-2100(日‧例假休)

[台北覓食] 林森北路的大阪燒 -- 紅 & 八紅 (下)

其實不管是「八紅」或者是「紅」,他們的大阪燒都在水準之上。對於第一次吃大阪燒的人來說,如果有什麼會令人抱怨的,大概就是他們那種軟軟的麵糊令某些人無法消受吧。事實上,「八紅」跟大阪最有名的「鶴橋風月」的大阪燒我都挺喜歡的,可是總覺得那是不太一樣的路線。

「鶴橋風月」最貴的那個大阪燒,類似於我們所說的海鮮綜合口味的,也不過九百多塊日幣,換算成台幣算三百塊吧。如果以「十一法則」來看,大概等於是等於台灣九十塊錢的大阪燒,所以其實它裡面所加的配料的種類和量都不是很多,一頓飯吃下來,除了對日本人的驚人食量嘆為觀止外,我印象最深的其實是裡面大量又甜又脆的高麗菜絲。

相較之下,兩家紅所賣的兩種招牌大阪燒(NT320, 額外加了日本麻糬跟起司),不管是在價錢、內容物的種類跟重量上,都比「鶴橋風月」的要多上許多。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要把這些料黏在一起,所以不管是八條通的「八紅」或者是十條通的「紅」,他們的麵糊感覺上都比鶴橋風月的多上一些。

不過「鶴橋風月」還真的是..................沒事給我塗那麼多美乃滋跟醬是要做啥???

誰說日本人口味吃的比較清淡的???? 味道重死了@_@

至於兩家紅的差異,其實不愧是同出一脈,兩家的口味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差異。「八紅」的柴魚末比較細碎,所以剛端上桌時那種宛如活物的感覺也比較強烈,也比較有趣,他們的可樂餅做的也不錯,尤其是咖哩可樂餅,魚下巴也在水準之上。「紅」的服務人員的姿態較高,可以感覺到他們對於「八紅」是有些不屑的,有最低消費限制,但是沒有加收服務費,也會自動開發票,和式木地板也很舒適,感覺上比較適合公司聚餐。「八紅」的馬鈴薯燉肉做的不怎麼樣,但是他們的媽媽桑每次都喜歡推薦這道菜...........

至於對於「八紅」所賣的東西越來越多樣化這點,我個人是不太贊同的。飲食這行,其實還是要專精,最近甚至還賣起豬排蓋飯起來。然而某次嘴賤點了一個天婦羅的慘痛印象還在,第一次看到有人「揚物」沒有把油瀝乾就端到客人桌上的這種事情。

「紅」呢,他的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是比較... 放不下身段吧。由於他有最低消費的限制,所以上次我們只好額外點了一個招牌大阪燒外帶,讓朋友帶回去孝敬他的父親,然而等到最後付錢時東西拿上來,當場我們就都有點傻眼了。一個要價 NT320 元的招牌大阪燒,居然是放在一個路邊攤便當店使用的那種最便宜的紙製便當盒裡面,而且是把它摺疊起來像是荷包蛋對折一樣的放法,然後旁邊多出來的部分再硬擠進去。看過大阪燒的人可以想像一下,被這樣子折騰過的大阪燒,上面的那些美乃滋、調味料、還有柴魚末、海苔末會變成什麼德行...

簡單的說,看起來就是夜市裡面一份五十塊錢的那種大阪燒的 double size。


好樣的,「紅」,我真的是敗給你了。:P

2004年9月28日

[台北覓食] 林森北路的大阪燒 -- 紅 & 八紅 (上)

位居於林森北路八條通的這家大阪燒名店,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家店。

嗯........也許我們應該要先定義怎麼叫做「有趣」?

首先,這家店的料理其實還不錯,然而,整家店內略為昏暗的燈光與內裝,一點也沒有大家印象中那種日本料理店應有的清潔感。其次,雜誌上所報導的店是錯誤的店。第三,大家所知道的店名並不是正確的店名,因為美食報導本身就寫錯了。簡單說起來,就是「釵頭鳳」那幾句...「東風惡 歡情薄 一懷愁緒 幾年離索 錯 錯 錯!!

很早以前就知道「紅」這家店,但是第一次來的時候卻證明了那根本是一場噩夢。

那次是根據 CityGuide 上面的資訊來的,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還清楚的記得上面寫的營業時間是中午開始到晚上10:30,也記得大老遠的跑來的那天是禮拜六。結果...地址是錯誤的,電話是錯誤的,更慘的是...營業時間也是錯誤的。騎著機車在小日本區繞了兩圈,好不容易找到了「紅」那個小小的招牌,根據上面的電話打過去,電話答錄機,而且是...講日文。靠著我那點殘破的日文好不容易搞懂了它在說啥,想說好吧,那換去吃另外一家近在侷呎的名店「肥前屋」吧,過去一看...肥前屋剛好火災後重新裝潢中。好吧,那麼再往北一點,到晴光市場去吃那家我最愛的滷肉飯吧...結果他們中午也沒有開張...............悲情的一天。

從那次之後,CityGuide馬上被我列入為拒絕往來戶,上面的資料完全不可信任。

好吧,不說悲慘的過去。

常常混林森北路小日本區的,應該會發現那裡有兩家的「紅」,八條通一家,十條通一家,兩家都賣大阪燒,價錢也幾乎都一樣,只是八條通的那家的裝潢較差,沒有最低消費,有許多雜誌報導過。而十條通的那家有每人最低300元的最低消費限制,裝潢較佳,賣的東西種類也較少。

其實,「八紅」才是它正確的店名。因為這家店是開在八條通上的「紅」,所以叫做「八紅」。這家店是最早的「紅」賣掉之後,由過去的員工接下來重新開的。而最早的「紅」的老板娘是從「初穗」學藝後出來開的,在漸有名氣之後把店給賣了,轉到天母去發展,然而不知就裡的大多數消費者仍然是到林森北路那帶去尋找大阪燒,也就造就了「八紅」的竄起。

幾年以前我曾經問過當時的店員說為什麼要叫做八紅,還有與天母的那家「紅」的關係,他們的回答是,「因為在八條通,所以叫做八紅」,至於後面那個問題則是以「不清楚」而帶過。我手上所保有的當年的舊名片,也是清清楚楚的寫著「八紅」,而不知何時,他們在雜誌的採訪與名片上都把「八」拿掉了,這可能是造成現在兩家「紅」的問題的原因。




後記:後來發現「初穗」也回到肥前屋附近開店了,看來這裡還真是大阪燒的一級戰區阿~~

2004年9月25日

[覓食府城] 粽子分列式 -- 再發號/楊哥楊嫂/圓環頂

這三家可能是台南粽子最有名的前三家,也是常常被朋友問到有何差異,或者會怎麼推薦的三家。其實這幾家店各有特色,而且差異不小。

首先,楊哥楊嫂是最近十年才竄起名聲的後起之秀,與圓環頂或台南人稱為大上帝廟肉粽的再發號比起來,只能算是小老弟。他的肉粽呢,我只點35元的那種。以個人的觀感來說,這是比較一般的,正統的。不是說他不好吃,而是他的粽子就是很標準很道地的台南粽,鹹鴨蛋、三層肉、瘦肉、花生等等該有的材料都有,米煮的夠透(端午節期間大量製造的不保證 :P),也有黏性,價錢也不太過分,算是一般平日就可以列入早餐午餐晚餐計畫的那種飲食。至於價位更高的那些.........不建議 :P另外有一家路線與價錢都跟它差不多的,則是在不遠的中山國中大門口對面的阿婆賣的肉粽(NT30),可惜這家是屬於家庭式的,沒有店面,只能外帶。

而再發號呢......他的粽子分為肉粽(NT50)、八寶肉粽(NT100/150)、與海鮮八寶肉粽(NT150)四種。

同樣的道理,沒有必要去點那些貴到可以打死人的粽子。當年它之所以成名,最大的特色在於他的肉燥,味香而濃郁,幾公尺外都可以聞到那種香味,也因此,點個最便宜的NT50的粽子已經很夠了。不過,品質現在已經不比當年,雖然三層肉、生肉、栗子、鹹鴨蛋、香菇樣樣具全,但是就是少了那種撲鼻的香味。老實說,他現在的粽子已經比不上我家自己包的了。:P

而且每次電視介紹都主打那些奇奇怪怪的粽子.........甚至還有某沒常識、不負責任又懶的研究的報紙居然就直接寫說那種包了一大堆奇怪的昂貴又不對味的材料的粽子是台南的傳統風味,真是有夠的給他OOXX。反倒是他賣的肉羹還是標準的台式肉羹,有到那邊的話可以點一碗試試看。

至於圓環頂這家呢,又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這家最有名的並不是他的肉粽,而是他的菜粽。而他的包粽子的葉子,用的並不是粽葉,而是"月桃葉"。這種葉子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喜歡的人就很喜歡,討厭的人就很討厭。反正飲食一道各有所愛.............另外一點,他的菜粽的花生非常的多,米煮的非常的軟,這個也是有些人討厭他的原因之一。雖然我家裡的人都不喜歡這家,不過我是還可以接受。早上去那邊點個菜粽,加上一堆略帶點甜味的醬汁,加上一些花生粉,一點辣醬,一點香菜,一碗料多實在的味增湯(這個近年來內容物有顯著的縮水,不過跟其他地方比起來,還是挺直得的)就是一個非常有台南味道的早餐了.........

每次看著府前路上停滿的那一台又一台的轎車,然後在陽光下很悠閒的跟著不認識的歐吉桑擠在同一張桌子一起吃著粽子,想起來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回憶............

後記:
後來發現我手上剛購入的那本美食雜誌,號稱挑選了台南道地正統的63家美食,不過「再發號」已經被剔除在外,編輯雖然有點狠,但是也無話可說。而「楊哥楊嫂」也沒有列入其中,反倒是中山國中阿婆肉粽有被列入,這個就可能比較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吧。

[台北覓食] 不同風味的鰻料理 -- 京都屋

這家與與燒鰻名店「肥前屋」相距不到一百公尺的鰻魚料理店,兩者風格卻有著不小的差別。基本上,京都屋的鰻魚飯是關西講究勁道香味,注重鰻皮等入口時口感的作法,跟「肥前屋」香嫩、幾乎無骨感覺的關東口味有不小的差距。

上次跟京都屋的店長在天津街邊,廚房那個大玻璃窗外哈拉。一提到他們的鰻魚飯比較像京都的風格,店長馬上遇到知音般很興奮的指著廚房內的某個人給我看,「對阿對阿,你看我們裡面那個高高瘦瘦的師父就是從京都請來的日本廚師........」繼續聊了幾句,我一說到烤鰻魚的手續其實很繁瑣,店長馬上又指著裡面的另外一個廚師,「你看這個師父,是在日本烤鰻魚烤了二十幾年的老師父,也是我們老闆特別請回來的.......」,搞的裡面的廚師們三不五時就抬起頭來看我一眼,可能以為是記者來臨吧............亂尷尬一把的。

說起料理,京都屋的鰻肝湯輕淡不油而有韻味,茶碗蒸內所有材料的滋味圓潤一體,除了價錢太貴(NT120)以外無可挑剔,以上兩項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

關西口味的鰻魚飯先烤再蒸再把水份烤乾,因此香味較重但口感較不鬆軟,與關東風的烤鰻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它的和風沙拉做的也不錯。不過那個號稱從日本空運過來的和鴨(鴨肉切片),雖然味道也是不錯,但總覺得 NT250 有點小貴。至於另外一道頗有特色的小菜--烤鰻肝,入口爽脆的口感與預期的肝臟口感截然不同。事後與店長聊起,才知道這道菜其實是炒鰻肝,但是報紙的記者可能是搞不清楚狀況就報導為烤鰻肝,之後也就將錯就錯的用了下來。此道料理的重點是大火快炒兩下就立刻起鍋,這樣子才有辦法維持鰻肝爽脆的口感。同行的友人認為比安康魚肝還要美味。

店長有特別提到,京都屋的每一份鰻魚飯都是一條鰻魚。主要的原因是,如果把一條鰻魚分成兩份,那麼難免有的客人吃到的是比較肥的部位,有的吃到的卻是比較瘦的。而這裡大鰻魚飯用的是3尾一斤的鰻,小份則是用4尾一斤的。對於堅持一點的店家來說,烤鰻一定得使用可以到達攝氏800度以上的備長炭,溫度夠高不但可以把鰻魚的美味封存在內以外,也可避免使用瓦斯而失去木炭的特殊香氣。

除了京都口味的鰻魚飯之外,還有如九州的鰻蒸籠、以及鰻柳川鍋等等。這裡同時也有幾種的套餐,這次點的是 NT550 元的,因為算計起來這個最為划算,大鰻魚飯、醋浸鰻魚、鰻肝清湯、涮鰻魚、茶碗蒸、鰻魚蛋捲等等,如果食量沒有特別大,點個套餐,另外再加點一點東西,兩個人吃已經是綽綽有餘了。另外,這家店在許多食材方面也很堅持日本原味,比如說照片上有根長得像是色鉛筆的那個東西,那是染過色的薑花,日本原裝進口,一條要台幣8元$_$,我在台灣比較平價的日本料理店幾乎沒有看過。

京都屋的老闆是台灣鰻魚協會的會長,號稱這裡的所用的養殖鰻魚品級與東京同步。在台灣可能比較少見,日本有些鰻料理店會號稱使用天然鰻魚,但是天然鰻魚無法避免的會有土味,其實也就是那條河川的泥土與溪水味道,因此據說不同產地的天然鰻魚的土味也不相同,這是吃慣養殖鰻魚的我們反而無法習慣的。



鳗料理 京都屋
地址:台北市天津街41号
店話:25419803
鳗柳川鍋定食(380) 鳗錦系重(大250、小180) 鳗白燒(200,小150) 鰻蒸籠(300) 鳗丼(200) 鳗柳川丼(200) 炖煮鳗肝(60) 鳗鱼涮(150) 鳗蛋卷(80) 鳗鱼沙拉(150) 鳗鱼卷牛蒡(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