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9日

[悠遊山色] 山光水色湖水岸 -- 湖水岸餐廳


朋友老婆重感冒,本來計畫好的貓空泡茶不敢進行,但是又不甘於被綁在水泥叢林裡面喝星巴克,既然我們人都已經到了桃園,最後決定還是去山光水色一下。於是,一行人來到了石門水庫旁的「湖水岸」。

我給它的歸類是「景觀餐廳」。

也就是說,只要東西不要難吃的太過分,價錢不要高的太離譜,吃什麼喝什麼都不是很重要,比較重要的是環境跟氣氛。幸好,這裡的東西還算 OK。

不過,這裡比較好玩的是,雖然在石門水庫旁,雖然是景觀餐廳,但是 -- 看不到石門水庫。

也就是說,這裡是個獨立自主的環境。在石門福華飯店的入口通道邊,佔地 1700 坪卻只用了100 坪建成餐廳,其他地方都留下來成了戶外庭院。這裡的室內擺置、燈光、氣氛、環境都頗為不錯,看得出主人的用心。如果在非假日的時候來這裡,不管是散心約會討論事情甚至是拿著 NoteBook 來寫稿子改程式,都是非常悠閒舒適的地方。如果是假日,嗯,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種光景,戶外大片的綠草庭院、鳥園,簡直就是成了小朋友們喧嘩的遊樂場。

當然,除非你跟我們一樣,在寒流來襲氣溫陡降的日子來,那麼大概還可以保有一些悠閒。

若是打算用餐,個人比較推薦的是「迷跌香烤雞腿套餐」。烤雞腿外皮酥脆、內裡鮮嫩,而且顯然有注意配色跟排盤。薯條花椰菜等幾樣配菜雖然簡單,但是也都中規中矩。附餐的麵包與濃湯表現一般,飯後甜點據說是出自亞尼克,但應該不是亞尼克店中單顆販賣的那種,而是量產品。整體來說,雖不是絕品,但是在販賣景觀的餐廳裡面已經算是頗不錯的了。

不過第一次來時沒有注意到,這次不小心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

單點「美式咖啡」居然比義大利濃縮咖啡還貴20塊錢?

是怎樣?Caffe`Americano 那種用咖啡渣來煮就可以製造出來淡而無味的東西居然比 Espresso 還貴?就算那杯美式咖啡用了一整份的 Espresso 加上開水,那是什麼水要價台幣 20 元?南極萬年冰山天然水嗎?

晚上八點半離開時,餐廳裡面幾乎已經沒有客人了,大家都要趕著回家準備明天上班吧?我們享受了一個異常安靜的假日時光,幾個人還特別到門口體驗了一下戶外的氣溫,風吹過來拂在臉上,不是特別強勁,但是帶著刺骨的寒意,與深山中青草綠樹泥土腐葉與水汽混合的獨特味道。可能因為交通方便吧?一直認為石門水庫只是個「觀光地點」,卻從來沒有想過它其實是已經在山中。

匆匆上了車,後座中間位置的朋友冷的不斷的發抖,抖的我們坐在兩旁的人都感覺得到,一直到後來開了暖氣之後才比較好。

怕去貓空太冷,結果跑來石門水庫邊吹帶著濕氣的山風。

唉,一堆笨蛋。




照片 請看這裡

桃園縣龍潭鄉大平村民富街2坪19號
訂位專線 03-4112899

2006年12月18日

[台北覓食] 懷念的石頭火鍋滋味 -- 曾德火鍋城



昨天跟幾個朋友出去,本想下午去山上泡茶,但是其中一個朋友的老婆重感冒,加上星期假日人滿為患,沒有人敢推薦去貓空、九份之類的地方。連帶的,四個人坐在一台停在路邊的車裡面討論了 20 分鐘,沒有人知道中午該吃啥。

後來靈機一動,天氣冷了,正是吃鍋子的好時機。

尤其是石頭火鍋。

風水輪流轉,曾經紅及一時的石頭火鍋現在僅剩無幾,取而代之的是滿街的涮涮鍋與浮著一層紅油的麻辣鍋。也許就是這樣,反而更令人想要回味那記憶中香氣四溢的石頭火鍋。

於是我們繞到了成都路上的曾德自助火鍋城。

石頭火鍋若論外觀,最大的特色在於那顆黑溜溜又重的要死,由整塊石頭打磨而成的鍋子。在鍋子中放入香油加熱,倒入洋蔥絲、胡蘿蔔絲、蔥段爆香,然後把客人所點的牛肉、豬肉、羊肉片一起倒入大火快炒到半熟後盛起另置。如果有選白菜,那就用那些蔥油再跟白菜略炒,把客人點的其他材料一樣樣平整置入鍋子中,最上方再舖上剛剛炒過的肉類,加上高湯同煮。

因為這個爆香的動作,所以石頭火鍋的香氣令人特別的難以忘懷。

香氣,也是享用美食中不可缺乏的一環。

當然,經過這樣處理的肉片,味道與口感也跟一般的涮涮鍋或沙茶火鍋有著很大的不同。味道較重,口感也較為結實。

看到「自助火鍋城」這種名稱,就知道曾德是家幾十年歷史的老店,不過它也是家非常平價的火鍋店。店裡只有三種價錢,一盤六十,這是最貴的,然後五十,最便宜的三十。大概是生意太好,後來又把鄰居買了下來,所以有兩家店面,但是中間還隔著另外一間,所以... 如果你走到成都路上卻看到有人端著青菜金針菇魚餃蝦餃燕餃什麼的在路上走、甚至是拿著一碗沙茶醬,也不用覺得太驚訝。

裝潢的部份,也是非常的傳統,一眼就知道這是吃東西,而不是擺架式的地方。絕大多數的都是十人大圓桌,只有幾張四人方桌被擠在牆壁邊。

雖然東西不貴,但是材料用的卻還不差,比起許多吃到飽的火鍋店或烤肉店,這裡的材料卻有令人驚喜的表現。高麗菜白菜拆好洗過一片一片的疊著,不是那種還看得出原來形狀,令人頗懷疑到底有沒有洗過的作法。雖然不是什麼「自製魚漿」,但火鍋餃與其他魚漿製品都頗為中規中矩,不會有那種明明味道都變了卻都還在架子上等待果陀的問題。因為要翻炒,所以使用的是澳洲牛肉,不過我個人覺得豬肉片較為耐煮,就算不小心沉到鍋子裡隔了一陣子才撈到,對口感的影響也沒有那麼大。

雖然是下午兩三點了,這裡的生意還是非常好,家族聚餐的、朋友聚會的,把整間店大部分的桌子都擠的滿滿的。雖然我們已經吃得差不多了,但是每當隔壁有人開新鍋的時候,還是覺得芬香撲鼻食慾大增。比較有趣的是,拿菜的時候不小心看到幾桌的鍋子上面都是一層浮末,可能是因為多人聚餐所以肉類也點的多,煮一煮就煮成這樣子了。不過,這種由肉類的血跟蛋白質受熱凝結出來的東西會影響到湯頭味道,而且對已經飽受高血脂攻擊的現代人來說也太過於營養,最好還是花點時間撈起來比較好。

四個人吃了一堆,整鍋的湯喝到精光,腦滿腸肥的起身結帳,結果也才810 元。東西好吃、價錢公道,從這兩點就多少可以了解這裡生意興隆的原因了。

對了,最後提醒一下,來吃這種東西最好不要穿太好的衣服,要不然回家會發現全身都是那個石頭火鍋的味道~~~~ :P

2006年12月15日

[覓食府城] 在咖啡廳吃澎湖海鮮 -- 康堤咖啡



跑去咖啡廳吃澎湖海鮮?有沒有搞錯啊?

是的,沒錯。而且憑良心說,這裡的鮮魚品質還頗不錯。

之前就知道康堤咖啡也有賣餐,但一直沒有特別去注意。說實話,在咖啡廳吃飯素來違反我的覓食原則,尤其是那簡簡單單的「鮮魚特餐」四個字,實在是不能引起我的興趣。一直到某次邊喝咖啡邊跟老闆聊天的時候,他說「ㄟ,你要不要吃魚?我現在有三條澎湖空運過來的象仔魚,厚~足青耶~~你要不要試試看?」

一聽到是澎湖空運,又是野生海魚,哪有不要的道理?

好奇心起,我也跟進去看這個以前沒看過的近海象魚(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這就是《食物戀》裡面提到的「臭肚仔」),老闆一邊開著冰箱,一邊問我「你要清蒸還是蔥燒?」我則是很好奇為甚麼咖啡廳會有澎湖空運過來的海魚,這時老闆突然停下動作,抬起頭來看著我「我沒有跟你說過我是 200 噸以上魚船的輪機長嗎?我是有牌照的哦。」

「............... 」的確是沒有。我只知道你看起來像是道上的兄弟、喜歡聽古典樂、在不同城市開過好幾家咖啡廳跟餐廳,但是我不知道你居然還跑過船。

經過幾分鐘無營養的對話之後,終於知道老闆家本來就是打魚的,每當空運海鮮到台南的海產店時,老闆就去挑個幾條回來,如果那天有人點餐那就料理好上桌,要不然就當成員工餐自己解決。

等魚上桌,夾個一口~~嗯,果然是野生海水魚才有的肉質與鮮甜滋味。必須要經過努力覓食才有辦法填飽肚子的海水魚,跟養殖魚的肉質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表面無鱗的魚皮經過油煎之後增加了額外的香氣、內層的肉質細緻而有彈性、經過咀嚼,鮮魚才有的甜味則是慢慢地在口中散發開來。

一般來說,要吃到價格合理又這麼新鮮的野生海產需要知道一些門道,但我的確沒想過居然是在咖啡廳吃到。

每天現炒四樣小菜,一條鮮魚,一碗湯。澎湖海域無污染的海水魚,搭著飛機空運來台,光是這點就很讓人垂涎欲滴了。可惜的是這裡畢竟是咖啡廳,餐賣得不多,所以老闆每次也只挑個幾條,來晚了,可能就只能向隅了。

還好這裡還有一樣料理,品質也頗為不錯,雖然以我個人的看法,賣相還可以再漂亮些。

那就是用老闆以身為一個海邊子弟身份做出來 XO 醬海鮮麵。

用的麵條是特別訂做的,咬勁十足,口味有原味、咖哩、墨魚麵幾種。最重要的是,搭配上香氣濃厚、直到最後一口都還可以吃到干貝的 XO 醬,雖然吃的明明不是義大利麵,但是卻常讓我誤以為在吃義大利海鮮麵。



俗稱 XO 醬的干貝醬是老闆親手做的,從開始切紅蔥頭、切蒜頭、到炒製完成裝瓶,整個流程要花上兩天。不知道為甚麼,也許是哪裡的磁場不對,每次我都會遇上一些很堅持原則的怪胎,比如說這個老闆。用整顆的干貝蒸上兩個鐘頭,之後再用手一顆一顆的揉成細絲,我說你幹嘛不買現成已經是干貝絲的那種來用,至少可以省下一些工作?他卻回答說干貝他很挑,大陸的不敢用、來路不明的不敢用、所以只好這樣子。

好吧,別的我不敢說,至少我很相信在料理這件事情上,沒有堅持的人是作不出好料理的。

所以,現在來這裡的理由,除了想要喝一杯品質價格比不錯的單品咖啡之外,似乎又多了其他的誘惑.....




延伸閱讀:[飲品] 與自己對飲一杯咖啡的好地方 -- 康堤咖啡
延伸閱讀:[剔牙集] 我所認識的老闆們 -- 康堤咖啡

照片 請看這裡

2006年12月12日

[自己動手作] 古早味健康美食 -- 韭菜豆渣捲


以現在來說,很多人會自製豆漿,但是買回來的黃豆製成豆漿、豆腐之後,任務完成,收工。剩下的豆渣就等著被拋棄。

其實花點心思,豆渣做出來的東西不但有趣,而且好吃。

更重要的是,它非常夠營養,是非常「政治正確」的健康食品。

豆渣中含有豐富的不可溶性纖維素,可以在大腸內吸收水分、增加飽足感、減少吃太多增加不必要重量的機會。其次,豆渣中還含有異黃酮( Genistein),目前已經確定可以有效的降低乳癌、結腸癌、肺癌、前列腺癌、皮膚癌及白血病罹患率,另一方面,異黃酮也有降低血清總膽固醇,LDL 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等含量的功能。光是以上這兩個功效,對於缺乏運動的上班族來說就是個天大的福音了。至於目前市面上賣得貴的要死的膳食纖維,大部分也都是從黃豆中萃取出來的,如果嫌錢太多放在口袋中會咬你大腿,那拿來吧,我辛苦一點,幫你處理這個苦惱,不用浪費時間去買那些莫名其妙的藥丸,還要拿自己的身體當實驗平台。去「豆腐間」買點豆渣回家自己料理,便宜得很,還可以增加腸胃蠕動促進排便,從此一邊吹口哨一邊上大號,不用每天看完一份蘋果日報還走不出廁所。

會說到這個,是因為每次都想要弄點豆渣作點料理來玩,可是每次機會都不湊巧。一直到這禮拜又去北忠街的無名豆花,聊著聊著,老闆娘拿出了一大塑膠袋豆渣出來送我。

真的是一大袋。

回到家,跑去菜市場買了一點中筋的麵粉回來,根據老媽的指示,做了一個從古早味豆渣餅改良而來的豆渣蛋卷,吃到的每個人都說不錯吃,看來還算是成功。


材料:

  • 豆渣若干。
  • 麵粉若干。
  • 高湯若干(若無高湯則用開水代替)。
  • 韭菜三株。
  • 雞蛋若干。
  • 白胡椒少許。

預備:
  1. 韭菜洗淨切段,約5mm~10mm間。
  2. 高湯中加入麵粉調成麵糊,加入鹽、胡椒、再加入豆渣拌勻。如果太稀,請再加入一些麵粉。
  3. 一半的韭菜段倒入麵糊中拌勻。
  4. 把蛋打成蛋汁,加入另一半的韭菜段。

料理:
  1. 用平底的不沾鍋起油鍋,熱了之後把麵糊倒進去煎,轉中火,煎到韭菜的香味出來。換邊,煎另外一面。
  2. 這時候如果翻面弄的七零八落也不要灰心,豆渣本身沒有黏性,本來就很難成型。
  3. 兩面都金黃有香氣之後鏟起來放到旁邊。
  4. 起油鍋,倒入蛋汁,稍微轉一下平底鍋讓蛋汁散開成圓形。
  5. 半凝結後把剛剛的半成品倒入,鋪好,捲成蛋捲。
  6. 上桌。


這道料理可以拿來取代米飯作為主食,也可以作為配菜。過去二戰的時候糧食配給,很多人都是拿豆渣來作為補充飽足感的食物。

豆渣可以玩的料理很多,這只是其中一項。如果懶得這麼麻煩,可以不要另外作蛋皮,直接把蛋打到麵糊裡面去,然後一次煎起來,那就是加蛋豆渣餅了,這樣子的麵糊做出來的口感會比較結實些。同樣的道理,想要更豪華一些的,也可以加入新鮮的草蝦仁或花枝圈,那就變成了台式海鮮煎餅,若是加入碎肉就又是另外一種味道。

料理呢,存乎一心。:)


後記:
豆渣這玩意兒,作料理時不能用太多,因為它的口感蓬鬆而沒有黏性,用的太多做出來的食物口感會變。而且有些作豆腐或豆漿的店家會把第一次的豆渣加水再萃取一次,如果弄到的是這種「洗過」的豆渣,那香氣與營養成份就大大不同了。

吃不玩的豆渣可以裝袋冷凍起來。如果懶的讓他佔據冰箱空間,攤開來放在陽光下曬乾之後拿去種花草當肥料,保證那些植物長得比你還要好。有人這樣子種出曬乾後四顆一斤的蒜頭,還有一條一斤又十兩的巨大澎湖絲瓜....


延伸閱讀:

2006年11月21日

[覓食府城] 在城市中,發現一種生活態度



台南市青年路上的東市場門口,有台賣咖啡的腳踏車。

不是網路上傳寄一時金山海邊的三噸半貨車咖啡館,不是台南黃金海岸邊的小發財移動咖啡,也不是屏東的屏鵝戰備公路旁的小發財行動咖啡,當然,更不是摩托車載著的行動咖啡。

是一台簡簡單單的小小腳踏車。

初遇見它的時候,腳踏車放在路邊,老闆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簡單美觀、對比明顯的招牌,在一整排的車海中也很難不注意到它。整齊的字跡、折疊腳踏車、整理的乾乾淨淨的小巧不鏽鋼平台上面擺著汽化爐與摩卡壺、一瓶一看就知道是老闆自己要喝的現榨柳丁汁、龍頭上粘著一個可愛的屈臣氏娃娃、還有一看就知道是手工改造的寶特瓶風車、招牌邊吊著一個縮小比例的不鏽鋼牛奶壺。最致命的一擊是,造型特殊的牛皮椅墊下面還吊著一台國際牌隨身聽 CD,而它正播放著不急不徐的輕音樂。



還沒看到煮咖啡的人,已經令我對這台腳踏車的主人有了十足的興趣。

隔了一會兒,戴著一頂帽子的老闆跑過來了。「喝咖啡?」

「對。」

「濃一點還是淡一點?」

「嗯,正常好了。」

手工打造的義大利摩卡壺輕巧的蹲到了汽化爐的上面,很快地就有了一杯現煮的咖啡,更有趣的是,雖然是這樣子小巧的路邊咖啡,老闆拿出來的卻是正統的咖啡糖與「雪印」的奶球。

「沒辦法,台灣的『戀』奶球我喝不習慣。」老闆這樣子解釋。

是啊,雖然不一定要強迫客人接受自己的喜好,但是如果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又要怎麼引起客人的喜愛呢?

跟老闆聊開了,開始偷看他工作平台下的空間,才發現那個原本以為用一瓶十幾塊的去漬油做燃料的汽化爐,實際上用的卻是每顆要價 200 元的旅行用瓦斯爐。老闆跟我解釋不惜血本的原因,「去漬油燃燒的時候會有味道」。的確,登山時那個去漬油的味道實在是不怎麼好聞,雖然不至於影響摩卡壺裡面的咖啡,但客人在等一杯香濃咖啡的時候聞到這種氣味,總是有點掃興。

所以,要有堅持,還要有顆體貼的心。

老闆住的地方離這裡還挺遠的,每天都要從安南區到這裡,有時正奮力的騎時,還會半路被人攔下來買咖啡,這時腳踏車的方便性就完全展示出來了,往路邊的人行道上面一停一架,馬上就可以煮咖啡了。「如果用摩托車,有的店家會臉色不大好,可是像我騎腳踏車,他們也會很好奇想要看看我怎麼煮咖啡... 」煮完了,車子一推繼續騎,環保、健身、又有特色。

多聊了幾句,才知道他每天早上六點就在這裡開始營業了,而且主要的客戶是菜市場裡面的攤販。一開始聽到還真的有點衝擊,然而幾秒鐘之後,我就完全的接受了這個現象。在某些城市,「喝咖啡」已經變成一種象徵,一種代表著西方的、現代的、與世界接軌的符號。在直覺上,這種表徵符號跟傳統市場裡面的豬肉魚肉青菜販子是完全無關的。然而,咖啡所代表的華麗象徵並沒有流傳到這個台灣最古老的城市。在這裡,咖啡是一種生活中的物品,就跟它身後中藥行的青草茶、前面 20 公尺遠的「波哥」泡沫綠茶、歷史悠久的烏龍茶一樣,也跟它旁邊幾步路遠的現壓柳橙汁一樣,這是一種飲料,一種喝的時候可能有點苦、有點酸、但是依照產地與原料的不同,會有各種不同的韻味與口感的飲料,就是這樣,如此而已。這一杯飲料它的本質、它的口味才是重要的。

一杯三十元的街頭咖啡,也可以有著許多的學問與樂趣。




延伸閱讀:照片區請看這裡

2006年11月20日

[老頭胡言亂語] 不是會拆房子蓋房子就叫做有建設好嗎?

一個城市可以沒有多少外顯的魅力,但必須是適合安頓身心、可以居住的環境...

-- 邱仲銘教授《五條港猜想》



一個城市,不可能一夕之間出現。就算是在荒涼的沙漠中出現的拉斯維加斯,也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成為現在這種樣子。

一代一代生存在這個城市裡面的人、有祖父、曾祖父、高曾祖父、高高曾祖父、有父親、兒子、孫子... 一代代活在那個有形的界線或無形的心理疆界裡面的人們,用他們的生命與走過的歷程,為這個城市留下了一個個的歷史記憶。

我不是台北人,在有生之年應該也不可能變成台北人,然而,為生活所逼的在這個城市生活了二十年後,看到台北西區一個個慌張的、強度關山的、漫無頭緒的、失敗的改造案改建案,我仍然有著某種程度的悲傷感。

當然,我可以安慰自己「沒關係,幸好台南沒有這樣子。」府城這幾年在進步與保存自我之間,在凝聚共識與營造居民認同感與自信心方面的成果,每個出門的遊子都可以感受到。

雖然我不是台北人,但那並不代表我看到鬼話連篇的建成圓環改造失敗原因、狗屁倒灶的大龍國小改建案、一夜間消失的蘭州派出所、與即將要變成蘇州小鎮的大稻埕這些東西的時候我不會覺得悲哀與憤怒。

開馬路與蓋房子大概是都市行政首長任內最容易看到的政績。然而,是不是我們把中山南北路以西的老舊社區統統拆光,改成玻璃帷幕大樓,台北市的明天就會更好?或者我們乾脆立法規定超過 30 年以上的房子統統以「有礙觀瞻」為由強制猜除,讓台北市的建築物永遠可以都保持閃閃發亮懾慴發光,這樣子豈不是更帥?

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家都很清楚。

這期的台南市文化基金會月刊《王城風華》上,成大測量系的邱仲銘教授說了一句話,非常適合我們布爾喬亞階級的政府官員們放在床頭時時警惕,「一個城市可以沒有多少外顯的魅力,但必須是適合安頓身心、可以居住的環境...

是的。城市,是拿來住的。不是拿來看的。

為甚麼要這麼的急著拆除這些記憶呢?一個沒有辦法令人安頓身心的城市,即使再怎麼美侖美奐金光閃閃,即使你把紐約曼哈頓、把新宿超高建築群、把巴黎鐵塔統統都搬到了台北,依然不會是一個令人感動的城市。

有一個情感上可以皈依的故鄉,對出門的遊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故鄉,需要一些記憶來維持。也許是故老鄰居、也許是門前的一顆老樹、附近的一座舊牆、甚至是一碗有著舊時味道的乾麵。

在這個北高市長選舉前夕來談台北市政府這些穿西裝打領帶,除了選前拜票一輩子沒有吃過夜市路邊攤的一級主管似乎過於敏感,我還是來談台南市的狀況好了。

其實台南不是沒有經歷過台北市現在的這些事情。事實上,到現在台南居民都仍然為著一二十年前錯誤的都市改建案持續的付出代價。

跟我同樣年紀或更大一些歲數的人,應該都還記得歷任的台南市長裡面有位號稱「最有魄力」「建設最多」的市長 -- 蘇南成先生。在他政通人和的任內,台南市破紀錄地連續獲得了兩次台灣區運動會的主辦權、又從中央借了不少錢,大興土木四處建設、最有名的一項重大建設則是在民國七十年代將台南運河盲段以人工的方式阻絕,然後蓋上了一個當年來說非常龐大的商業大樓「中國城」。另外一位市長施治明先生,則是在 1993 年提出了工程浩大的偉大計畫「海安路地下街」,把整條海安路拓寬為 40 米、加上兩側人行道各 7.5 米、中央分隔島 12 米、地面層以人行活動為主、地下一層為商業區、地下二樓為停車場,成為一個比高雄地下街更為龐大也更有氣魄的地下商業區,完工之後,理論上可以再造此地區的繁華。

理論上。

如果什麼事情都可以根據理論,我們這個世界不知道可以多麼的美好。

「因應都市發展,提昇市民生活水準、促進海安路沿線地區繁榮...」這種說法有沒有覺得好熟悉,好像最近才在北部的哪個直轄市聽過?

結果?這個貫穿府城開發史上台江內海「五條港」的偉大開發案,果然是神奇到不行,這裡的沖積地形本來就不適合這種工程,更不用講這個案子還穿越了過去還是河道的地層。漏水、下陷、崩塌... 任何想得到的、該發生的狀況統統都發生了,一十三年過去,每個繼任的市長都得努力的替前人擦這個屁股。

然後那個已經吞噬了新台幣三十億元的偉大的黑洞還是個生人勿入的危險工地廢墟。

什麼?你問我那個提出這個偉大開發案的市長在哪裡?

在民國 94 年因為「富貴南山」收賄案罪證確著,判刑八年六個月定讞。

然而這個事件造成的問題並不只出現在硬體建設或浪費公帑上,更可怕的是,它同時也對附近居民的心理上造成影響。週邊的老社區被切割破壞、房子下沉斷裂、變成畸零地、街坊鄰里間的關係被切碎、對社區的認同整個消失、交通阻塞造成商業凋零、居民無以為生只好遷移離開、社區喪失了居民的同時也開始面臨死亡....

而這一切,只因為一個人好大喜功的建設案。

另一方面,二十幾年過後,我們也許可以好好地回過頭來看看當年運河盲段的整治。市政府在運河上沿著安平路蓋了八座橋樑,然而卻因為橋樑過於貼近水面,完全阻斷了原本可以從安平港直接開入的大小船隻交通,運河完全的喪失了它的功能,變成一條名副其實的盲腸,而且是一條發臭的盲腸,即使是驅車經過安平路,都要捲上車窗,以免聞到運河傳來的陣陣臭味。而那個信誓旦旦應該要懾慴發光的中國城商業區呢?在我還在念國中時,那裡就是個混亂而止步的地方。

這麼多年過去了,歷經了這麼多任的市長,每任或多或少的整治,運河雖然不再像以往一樣的惡臭,但仍然是一條失去了生命的水道。

建設是很容易的,但是因為錯誤建設所帶來的傷害卻不是那麼容易可以消除的。

我依然不是台北人,但我誠摯的希望,台北市政府可以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前人已經付過的慘痛代價,就不要再來一次了吧。





延伸閱讀: [老頭胡言亂語] 你準備移交什麼給我們的下一代?
延伸閱讀: [老頭胡言亂語] 建成圓環三部曲

2006年11月7日

[老頭書介] 加略特檔案 04 -- 《Old Tin Sorrows 》


TunFaire,一個人種、文化、宗教的大熔爐。

居住在 TunFaire 的私家偵探加略特,當這裡的居民有各種疑難雜症的時候,人們就會去找他尋求幫助。然而不僅而此,「麻煩」也會自己找上他,而且不管他喜不喜歡、願不願意...

在經歷過黑暗的吸血鬼巢穴、冷酷無情的魔法師、與復活的遠古邪神之後,加略特認為自己已看夠了一般人想都想不到的、看都不想看的,正準備好好地休息個一陣子,可是他過去的軍中長官 Blake Peters 卻找上門來,要求他協助從內部找出試圖毒殺Blake 現在的雇主,也就是前海軍陸戰隊將軍Stantnor 的兇手。曾經欠過 Blake 人情的加略特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個「不」字,只好接下這個委託。

到達 Stantnor 家族那已有數百年歷史、價值非凡、佔地寬廣無比的巨大豪宅後,加略特意外的發現這裡面的居住人口卻是少的可憐,一個老的已經搞不清楚今年是何年的troll 老廚娘、重病的將軍與其美麗卻內向膽小的女兒,其他八個同樣從海軍陸戰隊退役的老袍澤,還有一個神出鬼沒、似乎只有加略特看得見的神秘美女。

不愧是著名的「麻煩吸引機」,加略特到達後,連續遭遇多次的暗殺襲擊,然而,豪宅裡面的居民們並沒有加略特這樣子的好運氣,一個接著一個離奇死亡,速度之快,連打造棺木都來不及。當所有的可能名單都變成了死亡名單之後,加略特不禁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遇到了幽靈.............




加略特檔案的第四本小說《Old Tin Sorrows 》,也是前面四本小說中,調子最為陰鬱沈重的一本。用錫(Tin)打造成錫人,作成各種縮小的士兵模型,擺在縮小比例的戰場上面玩戰爭遊戲或戰旗推演,是過去幾乎每個西方小男生都玩過的,而錫也是過去鑄造子彈的重要材料,由書名 Old Tin,我們
已經可以大概的推演到本書出場人物的身份。

豪華、巨大、冰冷、而且與主人一樣斑落腐朽的豪宅,在三四百年的榮光底下積壓了多少歷史的污垢?而鮮血,是不是洗刷這些污點的唯一方法?

加略特正一步步地逼近問題的核心。

而真相,完全的令人意外........

2006年11月6日

[覓食台北] 饅頭分列式 -- 山東爐包




會知道這家攤子是因為某次在家熟識的店裡面跟老闆聊天,聽到一個好笑的事件。

男老闆指著女老闆說:「她老爸做的水煎包一個大大的賣十塊錢,裡面的材料什麼都要用好的,高麗菜就要用哪裡的、香油就要用北港的... 然後說奇怪,怎麼生意越好賺的越少,結果我後來幫他算了一下,什麼嘛,一個水煎包成本就要 11 塊,賣 10 塊錢當然是生意越好錢越少.... 」

還好這攤子還有賣山東饅頭跟花捲,要不然豈不是早就倒了?

一聽之下,立刻問了地址過去看看這家在市場裡的有趣攤子。

很容易就找到的位置,小小的攤子,第一眼就吸引我的目光的,反倒不是我原來計畫的水煎包,而是蒸籠裡那白白胖胖的山東饅頭與花捲。蒸好的饅頭圓滾滾、白白鼓鼓的,整排排在一起的時候,自然地就有種可愛的美感出現。

買了兩個饅頭兩個花捲,接過手時略為沉了一下,出人意料的重量。不用吃,光拿在手上就知道是那種拿來填飽肚子的扎實饅頭。原來,這攤子的老闆是山東老鄉,今年雖然七十幾了,還是繼續做著家鄉的麵食產品,大饅頭、花捲、與青島的爐包。

青島爐包與我們台灣的水煎包差異其實不大,從外觀上來看幾乎是完全一樣的產品。主要的差異在於麵團的厚實與發酵程度,以及煎製的過程。一個一個的爐包擺入時,中間要流出足夠的空隙,開火,等到一面略成金黃之後,翻面,加入大量的水,蓋上鍋蓋讓它繼續加熱,起鍋前淋上一圈油,一個個高麗菜或韭菜的金黃爐包就出現了。

正統的青島爐包,主要都是韭菜,在韭菜過老青黃不接的時候,可能會改用大頭菜、大白菜、甚至是冬瓜。好一些的,則會在裡面包上一塊炒過的醬油豬肉塊。不過,這裡可能是為了一般的口味接受度,在材料上已經改成我們比較習以為常的高麗菜與韭菜餡兩種。



同樣的,考慮到一般民眾的接受度,這裡的山東饅頭也不是那種硬到可以用拿來砸別人車窗的兇器了。不過,還是比市面上的饅頭結實,但仍在我可接受的範圍裡面,可說是在傳統與市場接受度上面做了某種的平衡。小老闆告訴我,在山東老家,人們把沒吃完的饅頭切成片狀,塗上蒜醬拿去烤箱裡面烤,硬硬脆脆又香香酥酥的,味道還挺不錯的。比較有趣的是,某次拿了兩個送給友人,隔了幾天消息傳回來,那一顆饅頭,足足動用了三個女生才把它解決掉。

這裡的爐包、饅頭、花捲,每樣產品都只賣 10 元,可說是貨真價實又物美價廉,難怪生意非常興隆。早上起來做饅頭花捲,中午開始蒸,放涼之後載到市場裡,下午四點多開始賣,爐包則是現場製作,現包現煎。有次禮拜六過來買爐包饅頭,親眼看到一個半鐘頭裡,當日所有準備的麵團銷售一空,自然也就沒有爐包可以賣了,饅頭和花捲也所剩不多,依我看大概六點多就可以打烊了。

所以,要去的要把握住時間。

2006年11月3日

[覓食台南] 饅頭分列式 -- 玉梅牛奶饅頭



另外一家我還頗喜歡的是台南縣柳營鄉八翁村的「玉梅牛奶饅頭」。

當年有個老朋友家裏就在八翁村開牧場養乳牛,他們家生產的生乳是專門交給光泉鮮乳的。到目前為止,我喝過最好、最濃純鮮厚的牛乳就是在他家喝到的,拿個大水桶走到一次可收納兩噸生乳的大型冷藏鋼筒旁,拿把大型機械鈑手用力旋開出水口,兩秒鐘就裝滿了一整個水桶,不用高溫煮沸、只經過低溫快速殺菌過的生乳,真的是濃、醇、香集於一體。

第一次到朋友家作客時,朋友的媽媽端出了一堆熱騰騰的肉包子招待我們。要走的時候,又拿出一堆紙盒硬塞給我們,每人兩盒,一盒是剛剛吃的牛奶包子,一盒是牛奶饅頭。在朋友家吃的時候只覺得包子用料不錯,回到家把饅頭蒸熱了吃,更是印象深刻,評價還在包子之上。

八翁村是全台灣最大的酪農專業區,飼養乳牛一萬四千多頭,佔全國的六分之一,年產乳量近五萬公噸,可以想見,這裡的鮮乳取得成本(時間/金錢/精神)上都是最低的,也因此,這裡的牛奶饅頭、牛奶包子真的就是貨真價實的鮮奶下去作,香氣與濃度都不是一般菜市場賣的那種牛奶饅頭可以比擬的。

尤其是這裡的牛奶饅頭,個頭不會太大,奶味芬芳,正是我這種不特別偏好麵粉族群的好點心。包子雖然也頗為不錯,但是因為包子肉餡與調味的關係,牛奶的香氣反而被壓掉不少,頗為可惜。以我個人的習慣來說,平常時候若是拿一般市售的饅頭與台南百年老店「萬川號」的肉包讓我挑選,我會挑選肉包,但若是純粹考慮牛奶饅頭與牛奶包子,我卻是偏好饅頭。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最恐怖的一點,這裡香噴噴的牛奶饅頭一個只要五塊錢,包了餡的牛奶包子也只要十塊錢,真的是便宜到不行。

五塊錢耶,五塊錢,現在連要去外面打一場電動玩具,丟五塊錢進去機器還會直接給你退出來,只差沒有在螢幕上面順便秀出一行字來質問你說是不是看不起它、侮辱它。



這裡的產品當然不只是牛奶饅頭跟牛奶包子,種類可多著呢,還有南瓜肉包、牧草肉包、菜包、芋頭包、紅豆包、芝麻包、花捲、養生饅頭、牧草饅頭、南瓜饅頭、雙色饅頭、黑糖巧克力饅頭。不過呢,不要看這樣子賣得東西好像很多的樣子,牆壁上那張 menu 通常是參考用,去的要是晚一些,也不用說你要買什麼了,直接問「剩下什麼」可能會比較實在一些。因為便宜,所以這裡的銷售速度不是一般普通的快,有些客人一進來就是五十個、六十個這樣子買的。

這裡的「養生饅頭」則是另外一個令人驚喜的美味。

「玉梅」也有幫提供宅急便的服務,不過拿這裡的牛奶饅頭來宅急便,大概是最好笑又最不合成本的行為。就算我打算這個禮拜都吃饅頭,一次買個20 顆好了,這種東西總該低溫配送吧?結果:饅頭100,運費 210。好吧,那找幾個朋友一起合買好了,一次買個 60 顆可以了吧?這樣子每個人都有機會變成饅頭般的身材,結果:饅頭 300,運費 270。

我神經病啊?花一倍的價錢在運費上?!

也因此,有時候我會特別開車到這附近晃晃,也許是帶小朋友來看乳牛開洋葷,也許是專程來滿足口慾,稍微往北一些就到了新營,可以去吃市場裡面用大灶米糠炒出來的鱔魚意麵,或者是往東去試試「小腳腿羊肉」,順便買點包子饅頭回去當紀念品。

對於初次來訪的台北人,看到這家「玉梅」的所在處可能眼珠子都快要掉下來。不要懷疑,那個看起來極為陳舊似乎有點荒廢的農舍就是頗具盛名的「玉梅」的中央廚房,東西好不好吃、實不實在跟房子漂不漂亮是沒有什麼關係。

你吃的是饅頭,又不是房子。

沒錯吧?


附註:這是小腳腿羊肉的招牌菜之一,「三層肉」,真的好吃!




延伸閱讀:[味道] 台南.玉梅包子饅頭&柳營農會鮮奶火鍋


[覓食台北] 饅頭分列式 -- 趙記山東饅頭



我是個標準的米食者,如果有飯的時候就不會吃麵,有麵的時候就不會吃麵包,有麵包的時候就不會吃饅頭。

不過呢,有幾家的饅頭是我固定會吃的。

比如說以前在中華路上,現在搬到了貴陽街的「趙記山東饅頭」的特級黑糖饅頭。

外面一般的紅糖/ 黑糖饅頭我不太喜歡吃,主要原因是太甜,而且不香。沒有特別去研究過人家是怎麼做的,所以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難道真的有人望文生義,笨笨的真放二級砂糖進去?

雖然以山東人的認知來說,我們現在習慣吃得這種饅頭都太軟,算不上是好吃的饅頭,不過這種是非常明顯的地域文化養成的判斷標準,可以略過不論。而趙記的黑糖饅頭,稱之為「特級」絕對符合資格,不僅揉的夠、彈性好、口感佳、最重要的是,不甜不膩、香氣非常的濃郁。



這裡的黑糖饅頭,色澤發亮不說,比一般的黑糖/ 紅糖饅頭顏色更深,放在電鍋裡蒸,整個房間就充滿了黑糖的特有香味。蒸好了趁熱撕開來,不用靠近,就可以感受到黑糖的濃郁香氣撲鼻而來。

這會讓我想到另一種我也很喜歡的食物,澎湖的黑糖糕。

可是這個東西比澎湖黑糖糕好伺候多了,挑剔一點的澎湖黑糖糕保存期限只有兩天,等到飛機快遞到台灣來,只剩下一天,黑糖饅頭可沒有這種問題。不過說到「趙記」,雖然沒有保存期限的問題,倒是也替我造成了一些別的困擾。

有次朋友想要吃黑糖饅頭,我就很臭屁的說那種路邊的黑糖/ 紅糖饅頭有什麼好吃的?我帶你去買真正好吃的!然後兩個人千里迢迢的搭公車到了西門町,先繞到老天祿去買了滷味,然後走路過去貴陽街。到了店門口,下巴當場掉下來,門上貼著一張紅紙「回大陸省親,從 X 月 X 日休息一個月到 X月 X 日」。好吧,運氣不好,很無奈的摸摸鼻子認了。隔了一陣子,剛好我經過那裡,不死心繞過去看看,ㄟ?今天不就是應該開張的第一天嗎?怎麼還是鐵門深鎖?就算生意太好要打烊也不應該這麼早啊?總不會全台北的人都跑過來搶購饅頭吧?正在嘀咕著,剛好遇到樓上有人下來,連忙上前去問個究竟,鄰居也只知道他們回山東去,其餘不詳。一直到前陣子被朋友拉去看那個尼可拉斯楷吉的睡覺秀,趁著前面還有點時間繞過去看看,哇!!有開耶!!終於買到了!!

天可憐見啊!!

原來,老闆娘說他們回大陸過了一個月,本來要走了,結果親戚說「這麼久沒有回來,哪有只住一個月就要走的?」把他們的行李統統拿去藏起來,沒辦法,只好又多住了一個月才回台灣。我去的那天,他們也才開張不到一個禮拜而已。

這年頭,連要吃個好吃的黑糖饅頭都可以一波三折,真是.......

千錯萬錯都是阿扁的錯.....對!一定是!打倒阿扁~~~扁~扁~扁~~扁~~扁~~~(回音)

阿扁下台!!


2006年10月31日

[剔牙集] 美食也是一種文化判斷



說個好笑的真實例子。

我們都知道虱目魚有很多種的料理手法,整條魚都可以吃。台南甚至發展出了虱目魚全餐,從最簡單的虱目魚粥、乾煎虱目魚背脊肉、到比較少見的虱目魚香腸、魚腸比薩、蒲燒虱目魚肚... 可以有二三十種的吃法。

不過應該沒有人想過要生吃吧??

馮寄台先生任我國禮賓司司長多年,曾經出版《他比總統先到》一書,寫過一些禮賓司任內遭遇的趣事。其中一件就是東加王國,這個太平洋赤道上的島國過去跟台灣有 22 年的正式邦交,也是南太平洋島國中唯一還保留帝制的國家。第一次東加王國的國王訪台,禮賓司預先打聽得知東加人嗜食虱目魚,視為名貴菜餚,於是事先準備了虱目魚全餐宴請貴賓。一頓飯吃完賓主盡歡,可是事後國王私底下表示「虱目魚很好很棒,可惜的是你們不會料理,浪費了上好食材」。搞了半天才知道,原來東加人認為虱目魚一定要生吃才是美味,於是禮賓司趕快送上新鮮虱目魚到飯店客房,讓國王與公主可以「生吃虱目魚蘸鹽巴配白飯」。




料理的好壞,一般來說是有個客觀標準的。

一般來說。

如果我們雙方都正好在同樣的文化背景成長的話,是的。可是這個「同樣的文化背景」這個圈圈,有時候可能必須畫的很大,有時候必須畫的很小。

舉例來說,同樣都是中國人。山東人喜歡那種沒什麼發酵、咬起來很有口感很香的山東饅頭與山東大餅。往南一些,上海人也一樣吃麵粉類的東西,可是上海人就不喜歡那種東西。南方的非麵食族群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山東人的好饅頭、完全不等於上海人可以接受的好饅頭。(更不用提上海人說的『饅頭』其實是包肉的包子。)

以牛排為例,一般來說,我們認為全熟的牛排比較不好吃。沒錯。

一般來說。

那是因為我們已經先全盤接受了西方的飲食觀點。這個看法已經存在沒錯,但是這個看法/觀點(viewpoint),並不能等同於標準(standard)。

好啦,我們放鬆一點,就算「全熟的牛排比較不好吃」那是西方世界的標準好了,可是西方的飲食標準並不是聖經(the Bible)。好啦,就算那是聖經好了,那也僅存在於基督教社會裡面。

舉例來說,我絕對不會帶我那今年已經七十六歲的老媽去茹絲葵點一份 medium-rare 的牛排,就算是別人買單還額外貼我一千塊計程車車錢也一樣。如果萬一有什麼特殊情況,我一定得帶她去吃牛排的時候怎麼辦?我會選擇去「王品台塑」吃一份全熟的牛排。

王品台塑的牛排比茹絲葵的牛排好吃嗎?應該不是。

那麼,王品台塑的牛排比茹絲葵的牛排要差嗎?好像也不太對。

王品所提供的牛排是不是全熟的?是。是不是因為它全熟,所以就一定比 Ruth's Chris 的 medium-rare steak 差?不是。

拿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理念下所出現的「牛排」來比較,就好像拿著一個橘子跟一個西瓜去問人家哪個比較好一樣。這兩個難道不是相同的材料、相同的料理?可那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我們之所以可以同時擁抱兩種南轅北轍完全不同的牛排料理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知曉這兩種料理背後的文化淵源,而且我們願意去接受這兩種不同的文化差異。

「吃」,只是一種動作,就好像「看」,也只是一種動作。眼睛看完了之後,文字怎麼解譯,情感怎麼作用,大腦中的化學物質怎麼分泌,那才是重點。有些愛情故事我們看的熱淚盈眶,因為我們曾經經歷過類似的畫面場景。有些食物我們覺得特別美味,因為那符合我們的記憶,勾起我們的回憶。

不管我們評論的是料理的手法,還是食材本身的選擇,其實都是一種價值觀的判斷,而價值觀,本來就是受限於個人經驗的、主觀的。價值觀沒有對錯之分,有些價值觀比較為社會大眾所接受,有些價值觀從大多數人的觀點來看「比較扭曲」,但是我們既非全能全知者,我們就無法、也不應該去論斷他人的價值觀。

所以說,我們必須要先接受那種飲食文化的觀點,然後我們才有辦法理解、並且以同樣的標準來評斷這個料理做的好,或者是不好。可是那只限於當我們兩個人都同樣站在同一條文化所所畫出來的圈圈裡面的時候。









延伸閱讀:朋友,咱就分道揚鑣吧!(by 馮寄台)

2006年10月28日

[老頭胡言亂語] 我分享.好吃的.黑米(下)



至於 Hemidemi,常常會讓我想到當年我們這些人還在搞「時空之門」The AgesMUD 時的光景。若要說發展完善、制度完備、特色完整,後期的時空之門當然是比草創時間好多了,可是剛剛開始時候的The Ages,大家都很熱血、很狂熱,主 coder 整天都在想一些有的沒有的 idea,「這樣子做好不好?」「那樣子做會怎麼樣?」然後其他的人們,不管是管理者還是玩家,大家都會一股腦的提供各種稀奇古怪的鬼點子,然後這些實驗 性的新想法就在很短的時間內一項一項的上線給玩家測試了。當然,這些東西有些是成功的,有些是不行的,可是整體的氣氛就是很high,玩家跟管理者沒有階 級之分,其實是一體的。

我個人認為,黑米最大的成功處是在於「社群」的營造,也許目前的使用人數還沒有很多,然而從討論區的討論中可以看 出來,主事者其實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是有個想要前進的方向的,而在這種「燒熱血」的非營利行為中,吸引了一群有著類似想法的人,大家一起在這個網路的虛擬 空間中很自得其樂的「玩」了起來。

有活力、熱血,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開始。

以整體來說,黑米有許多優異之處。比如說,它 的使用者介面親和力夠,配色活潑,第一眼看起來就覺得很舒服。比如說,首頁上最大最醒目的那個欄塊「熱門書籤」可以讓你快速的接上其他人的討論,如果你也 能插上幾句與別人互動,很快的就可以感受到那種「我也是社群一份子」的爽度。而黑米首頁所提供的即時動態,如書籤最新討論、群組最新留言、話題書籤等等, 就像某朋友說的「就像是個大號的 MSN 聊天室」。

然後朋友又說了下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可是在MSN 開聊天室,我覺得我是一個人面對多個人,而且顯目的;可是在黑米東一句西一句的哈啦,我覺得是他們多個對我,而且我是安全的」。

黑米的另外一個大優點是透明。

名列前面的熱門頭條書籤是怎麼出現的?有哪些人推薦?哪些人收藏?哪些人發表了甚麼意見甚麼看法,這些透過親和的使用介面,統統可以快速而公開的瀏覽。

針 對這些話題書籤的最新討論,其實是黑米的最大特色,也是它好玩的主要原因之一。網路的特性之一就是對傳統父權階級的解構,即使是總統文告、諾貝爾獎得主論 文、隻手遮天的媒體新聞稿,統統可以被我等凡夫俗子無名小卒拿來註解批評解譯。另一方面,雖然 blog 風潮方興未艾,可是要到每一個 blog 上面去留言與他人互動委實太過於麻煩,幾乎每個 BSP 都會提供有某種程度的發言限制,要在這麼多的BSP 之間轉換也未免太過於辛苦,可是黑米提供的「書籤討論」,正好結合以上兩點,給了我等 web surfer 一個可以自由交流意見、發洩怨氣、又不用受到 BSP 限制的發言空間。

當然,黑米也不是沒有缺點。

社群其實是一把兩面刃。要能夠快速的吸引更多人來使用,就要靠高同質性的社群,可是當一段時間之後,整個討論活動就會明顯的偏向某些領域,然後就會排擠到其他的人。

以 目前黑米的使用者們來說,我對這樣子的族群非常的熟悉,甚至有點如魚得水,因為那種氣息與我已經熟識了十多年的這些網路朋友們非常類似。網路玩多了,難免 會越來越「宅」,對於科技、網路、web2.0、ACG、kuso 等等非常的敏銳有感覺,對政治或社會現象也有某種程度以上的議論。

我們看看黑米上面的熱門書籤,大致上就是這些類型。

在 一般使用上,這些書籤我覺得頗有趣味,正好都符合我的興趣。可是當另外一面的興趣浮出來的時候,我赫然訝異的發現,黑米首頁的分類,是非常標準的「男人的 分類圖」。新聞、閱讀、美食、音樂、電影、旅遊、攝影、影片、有趣、動漫、科技、運動、部落格、web2.0... 那心情故事呢?女性議題呢?社會關懷呢?兩性關係呢?生活雜感呢?

當然,我們知道使用者還是可以收錄推薦自己認定的好文,還是可以加上自 己認定的類別、關鍵字。不過,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架子原本是弄來收藏那堆亂七八糟難以分類的東西用的,所以那些東西是主,架子是輔。可是架子弄好之 後,我們買東西時,反而會先想一想這個東西有沒有辦法收到架子裡面去,所以架子反成了主要因素,變成新東西要來配合架子了。

我個人比較擔心的是,如果一直繼續保持這樣子,這個社群就會變得有點傾斜,慢慢地就會比較難以吸收新來的使用者。

在 話題的廣泛性方面,智邦 MyShare 的制度就比較佔優勢一些,反正被指派了的「網摘師」就會像是個 mine spider 一樣四處去爬文收集資料回來,MyShare 只要像個採礦母船般的等著採礦機器人運回來的資源就好了。另一方面,也許是因為 Roach 之前「南方電子報」的經驗,MyShare 在關懷弱勢族群的主題上面著墨就比較多。

還有一個小小的可惜之處是,黑米有時候會呆掉,小小的lag 個幾秒鐘,這個可能跟頻寬或機器有關?不過既然不像某有名小站可以大量使用學校資源,這個問題也就不是那麼嚴重了。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好吃.黑米。






後記:
就在跟朋友爭論 del.icio.us vs Hemidemi 之後一兩個禮拜,我看到了一篇文章 ,當下真是爽度100。如果連龍頭老大都必須要正視使用者對於社群的需求,那麼 Hemidemi 的社群的確是正確的方向。

[老頭胡言亂語] 我分享.好吃的.黑米(上)



一個多月前,有次跟朋友聊天,不知怎麼的扯到了 del.icio.us , MyShare Hemidemi

堅信網路服務最後就是要一定要商業化的朋友認為,del.icio.us 才是王道。

他不看好 hemidemi 自然有他的理由,而我因為不那麼在意是否可以「商業化」「被收購」「可不可以賺錢」,看法與結論自然跟他不同。我那時候是這樣子對他說的「對,你周圍的朋友都用 del.icio.us,可是你不要忘了,那是因為我們兩個都有閱讀英文書籍的能力,語文對我們來說完全不是隔閡,可是你不要忘了,台灣還有非常多一看到英文就會頭昏頭痛的人... 」

我認為以台灣的人口規模來說,當然是不可能有像 del.icio.us 那樣子龐大的市場,Hemidemi 跟 MyShare 的確也只是剛剛起步,但是我不認為 MyShare 或 Hemidemi 就沒有未來。

當然我們兩個最後又是陷入一國兩制、各自表述的場面。

不過在那之後,我的確對國外的 del.icio.us、智邦的 MyShare、還有 Hemidemi之間的發展與差異留意上了一些。

我最早使用的書籤是 del.icio.us,然後是 MyShare、最後才使用 Hemidemi。

以我自己這一路用來的經驗,這三者其實有著非常大的分野。

國外的 del.icio.us 用起來頗為順手,尤其是搭配上 Firefox的 plugin 之後,兩者簡直是融為一體,可是使用 del.icio.us 有個問題,好用歸好用,就是覺得很寂寞。你可以閱讀別人的書籤,你可以看目前大家最關新的熱門話題,可是絕大多數的人的書籤其實都不是中文網頁,你一樣可以做 surf,一樣可以看。可是那些主題你不見得會有興趣,就好像一頭牛在樹下聽一群麻雀嘰嘰喳喳地討論今天的風向如何,哪顆樹上的松鼠長的如何、哪塊土地上的蚯蚓口感如何,你聽的懂,但是那與你無關。

但是我還是持續在用 del.icio.us,尤其在於某些我覺得不錯的單頁文章,一時之間沒有辦法細看、或者我認為以後有需要回來多看幾次繼續思考,但是又沒有必要把整個網站或 blog 加入瀏覽器的書籤的時候。



MyShare 沒有這個問題,上面的資料幾乎都是中文網頁,種類分類也不少,最大的特色就是他有所謂的「網摘師」。

從首頁的視覺設計來看,就可以看出一些差異。

舉例來說,del.icio.us 的首頁之陽春之簡單,大概是我大學時候如果交出這樣水準的平面設計作品保證被當的程度。 MyShare 就好多了,配色與 layout 看得出來都花過心思,頗為中規中矩。然而從首頁的 layout 來看,MyShare 把焦點放在「最新收錄的網摘」。這點作法跟 del.icio.us 或 Hemedemi 都不同。其他兩家視為最重要的「熱門書籤」在 MyShare 上,則是被放在一個比較沒有那麼熱門的地方。而 MyShare 的熱門網摘,似乎是以點閱率來作計算?這也是它跟別人比較不同的地方。

可是 MyShare 用了幾個月之後,我就把它拋棄另結新歡 Hemidemi 去了。

原因?因為跟 Hemidemi 後面開發出來的社群功能比較之下,在 MyShare 我不知道我個人可以做什麼。以前,一般使用者所推薦的書籤還可以進入精華區,可是在有某些人專門推薦自己的網站、把它拿來當作廣告平台使用之後,智邦把遊 戲規則改成只有「網摘師」推薦的書籤可以進入精華區。可惜的是,這個新措施實行了幾個月,似乎還是沒有辦法消弭廣告的問題,我早上過去看了一下,一眼望去 都是某不孕症婦產科的廣告。

這又牽涉到一些我個人的價值判斷。從以前到現在,我就不是那種習於當飼料雞的人, 可是 MyShare 給我的感覺,就是個「飼料機」,你們使用者有沒有推薦什麼好文章,那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我們有「網摘師」們,我們會提供你這些網摘師們過濾後、挑選過的優 質網摘,你只要閱讀我們所摘錄的就好了,你只要相信我們餵養給你的就好了。

可是我寧願到田裡面去啄食掉下來的麥子,也不想要吃飼料。

先不說「網摘師」這個發音極為拗口,兩個一聲放在一起,怎麼念也不如「工程師」、「律師」、「老師」順,甚至還比不上「算命師」。也不說我對於某些「網摘師」的挑選標準與分類原則頗為好奇。真正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我知道我所推薦的、我覺得不錯的好文章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淪落在網路的茫茫大海之中,而且你知道沒有人會勤勞到去翻閱一個月之前有人推薦過什麼,那麼我的推薦有什麼意義??既然沒有意義,那麼大家就好聚好散吧。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你還是可以把它收藏在你自己的書籤帳號裡面啊!」

對,那我用 del.icio.us 就好了,還比較好用。我很確定 MyShare 跟瀏覽器的整合比不上 del.icio.us,反正都是我自己要看,我幹麼不找個我用起來比較順手的?而且,為了要 login 我的 MyShare 帳號,每次都要被智邦強迫我去翻找那個「因為要用MyShare 才被迫申請的 PCHome email 帳號」。而且,我每次都會忘記帳號密碼,要用的時候沒有辦法用,可以說這是我放棄 MyShare 的最大理由。

使用的過程比人家囉唆,結果沒有比人家好,下場當然是送進冰箱。而且毫不猶豫。

2006年10月27日

[剔牙集] 千金易得 一笑難求



前些日子在朋友那邊吃到一碗好吃的肉羹。肉切成大丁,外層薄薄裹上一層魚漿,一口咬下,肉的肌理在口中層層斷開,嚼勁充足、肉汁四溢、豬肉的原汁原味立刻充滿整個口腔。一咬、再咬、三咬,豬肉本身的甜美滋味便源源不絕地湧出。我一再追問用的是什麼醋,朋友說只是一般的黑醋。也許醋的本身沒有特別特殊,但是恰到好處的份量,卻不只是令人食慾大振胃口全開,更是保留了台式肉羹該有風味。

在開懷大嚼之餘,朋友卻說,這個肉羹只能作為員工餐,沒有辦法賣。

原因?

這麼好的材料沒有辦法大量取得。

豬肉,用的是日本人稱為「松阪豬肉」的二層肉部位,而且用的是苗栗地區不用飼料、只用ㄆㄨㄣ飼養長大的黑毛豬的二層肉,每條豬只有兩片。魚漿,用的是宜蘭地區捕獲的狗母魚打成的、完全不加粉的新鮮狗母魚漿。朋友說,現在已經過了吃這道菜最好的時機,這道菜最好吃的時候,是在綠竹筍剛出來,最是鮮甜的時候。

我後來想了很久,為甚麼我對於那碗肉羹裡面的「酸」,特別的讚賞?

也許是因為我在許多不同的地方吃過不少的「二層肉」,所以我對於它可以表現的力道與層次已經不是那麼驚訝。可能我對於大廚的精彩演出本來就有預期,所以不至於被驚嚇過度。不過,最大的可能,是因為我個人對於「調味」這一程序的讚賞。

使用好的材料、全力呈現出優良食料應有的表現、使用恰當的餐具、正確的裝盤、配上適當的音樂、恰到好處的間接直接照明、適如其分的服務...這些都是一個優良的廚師可以帶給客人的享受。

可是如果沒有畫龍點睛的調味,這一切其實都是虛空。

調味是門大學問。好的廚師,一定有條味覺靈敏的舌頭。料理與其說是科學,我毋寧願意相信它是一種藝術。根據黃金比例做出來的料理,味道不會差到哪裡去,但不一定是道絕妙好菜。中國的廚師寫食譜,寫到調味料時常常是「食鹽若干、胡椒少許、薑末適量... 」,從來沒進過廚房、第一次做菜的新嫁娘看到這種寫法,通常是直接傻在當場。可是自己下廚越久,越是覺得做菜調味這種東西存乎一心,冰箱裡面有什麼材料,那就用那些材料吧,腦海裡面知道自己這道菜想要呈現出什麼樣的味覺饗宴,剩下的,就是靠自己的舌頭與經驗來導引。

比如說松露,不是說盤子裡面丟上幾顆黑松露就可以叫做高級料理,這種會隨著時間消逝而香氣遞減的食材,每天使用的份量可能都需要微調。比如說牛乳,冬天夏天的脂含量與乳濃度都不同,不是每次都隨手倒個一杯下去就說「我在做料理」。

使用昂貴的食材,在這個生活富裕的年代,只是要不要發狠的問題。如果說煮完這餐請完客人,可以加薪三萬或談成一筆大生意,就算是拿信用卡去預借現金買顆五頭鮑,甚至拿支票去抵押週轉瓶 DRC 跟近江牛回來做紅酒燉牛肉,我相信很多人都敢做、也願意做。

可是,食材有了,然後呢?怎麼調味?

那才是真正的技術,不是嗎?

同樣陽澄湖一隻八兩的母大閘蟹,不敢說家裏自己蒸的一定比餐廳大廚好,但如果吃原味,兩邊差別也不會多明顯,搞不好還比那些都交由助手學徒處理的大型廚房好。

一個好的中醫看病用藥,講究的不是藥到病除,不是一昧的強攻猛打,而是所謂的「君臣相輔」「互補長短」。以音樂來說,洞簫、二胡都是不錯的樂器,不過 90 分鐘的獨奏聽下來,受得了的人只怕不多,更不用說像法國號、或定音鼓這種根本不適合獨奏的樂器了。煮菜調味也是一樣,我們要吃的,通常不是完全的原味,否則不管蔬菜、豬肉、羊肉、海鮮... 每樣東西都拿來水煮就好了,連鹽都不要加,那豈不是最原味?我們希望的,其實是調整過後、各得其分的原味。每樣材料可以表現出自己的特色與優點,而且藉由其他材料的幫助而除去了自己原本的缺點。更進一步地,這些材料都可以呈現出如交響樂團演奏般和諧的整體美。

好的廚師當然值得使用最好的食材。但是一個好的廚師,應該還要可以讓原本只是普通一般的食材表現出高於原來的效果。

那個便宜的一般烏醋的份量,就讓我有這種感覺。

開胃、提味、畫龍點睛。

常常在外面吃餐廳的,應該都有這種感覺,吃的餐廳越來越高檔,名貴食材越吃越多,可是獲得的驚喜與感動越來越少。以這些年來說,我常常吃到很好的菜餚,可是很少遇到令人精神一振的驚喜菜餚。

這樣子說對那些犧牲的黑毛豬不知道會不會很失禮,對於花費多年歲月終於練成的廚師手藝不知道會不會不禮貌,不過,我對那如交響樂團指揮般,可以將各種味道控制的恰到好處、增一分則太肥、減一分則太瘦的大廚的... 舌頭,致上最高的敬意。

感謝這碗乍看之下極為平凡的肉羹,我終於瞭解自己為甚麼對於遠企對面某高級日本料理店一直冷感的原因了。









延伸閱讀: [剔牙集] 好吃的肉羹在哪裡?

2006年10月26日

[老頭胡言亂語] 你準備移交什麼給我們的下一代?




一百年之後,我們會在哪裡?

荒草墳塋之中。也許。運氣好一點的,在某個冷氣空調的靈骨塔裡面,跟著另外八萬四千個大理石罈子擺在一起,子孫要來幫你上香的時候,還要用電腦搜尋找出你的牌位座標,對著電腦螢幕上香。

可是記憶不會消失,那些我們作過的,完成的,那些我們不小心成功、失敗、留下來的苦果和成就,都會留給我們的子孫。

我不是台北人,出生的時候不是,現在不是,以後應該也不會是。

可是對於我現在所生活的這個城市,我有一份企求。我希望它可以不只是一個有著高聳入雲鋼筋水泥建築的叢林、我希望它不是只有 101 大樓或超高建築群,要看那種東西,我們去新宿、去紐約,去馬來西亞,太多太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可是我們有一些別人沒有的,只有我們才有的東西。

我希望它除了是個現代化的都市以外,還能夠尊重自己、重視自己。

面對歷史、承認歷史、擁抱歷史。

不是每隔一年就把全部的柏油路都刨起來重新舖一次,每二十年就把全部的老房子都拆掉重建一次,這樣就叫做「現代化」。

也不是只有現代化,才可以叫做美感。

沒有人會說倫敦不是個現代化的城市,可是人家對於保存自己歷史記憶的重視程度,是我們的幾十倍。而京都是個另外的神奇例子,非常古老的城市,現代與傳統同時保存著,那個城市有種神秘的力量、美感與和諧,讓所有第一次到那裡的人深深著迷。

台北當然沒有辦法成為京都,這個城市的居民缺乏了那種自信與堅持。但是台北有機會成為倫敦。

把台北市最早的小學拆了,有沒有關係?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我們需不需要一間美侖美奐、閃閃發光的嶄新小學?也許是,也許不是。

真正重要的是,我們的居民怎麼看待這個事件?我們的政府怎麼處理這個事件?我們雙方要怎麼樣的在歷史上面寫下今天的這一頁?我們打算交出什麼給我們的下一代?

從清朝嘉慶年間在大龍峒保安宮內設立義學、道光年間成為「樹人書院」、1896年成為台灣總督府第三附屬學校、1898年成為大龍峒公學校,到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大龍國小。這並不是一段短短的時光,也不是一段輕易就可以到達的路途。

這句話說的好,「 一個城市的歷史建築,見證一個城市的發展,也承載一個城市人民的生活記憶。

唸書的時候,跑過大隊接力吧?

不管第一棒、第二棒跑的多快多好,中間的任何一棒,都跟第一棒或最後一棒一樣重要。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們也只是大隊接力中的一棒,我們要做的、該做的、就是努力的跑出自己的水準、甚至超越自己的水準。

當然,還要記得不要把那根棒子給接丟了。

大龍國小不可以重建嗎?當然不是。可是它這樣子的一個有歷史淵源的地方、有這麼多居民記憶的地方,我們應該要用更慎重的態度來面對它。不是隨隨便便撥個一大筆經費,拆拆拆、蓋蓋蓋,然後所有的事情就解決了。

對於先人所傳下來的文化擔子,我們應該保持一份敬意。

政府有心要建設社區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說改建是很好的,那麼是不是應該要先讓居民知道?既然自稱為「人民的公僕」,那麼與老闆溝通難道不是應該的嗎?為甚麼這個工程發包完全以一種秘密的方式進行?

是不是今天我把們把大龍國小劈哩啪啦的拆了,把預算10億給花光了,該拆的拆、該蓋的蓋、該黑的黑、該拿的拿、該吃的吃,事情就解決了?

下一個居民的共同記憶呢?也是這樣子處理嗎?

下一個100年呢?我們要拿什麼傳給下一代?

延伸閱讀: 啊 台北的古蹟不見了 (by 地球是一顆很孤單的星球)
延伸閱讀:同學們.1981 (by 台北的第一所小學:大龍國小)
延伸閱讀:【大龍國小】共同的記憶 (by 海豚飛看世界)
延伸閱讀:[延續大龍國小下個百年.連署書]
延伸閱讀:文化的省思(by 海豚飛看世界)


2006年10月24日

[剔牙集] 好活不如早死?


每次要是看到電視節目或者又有好心人士寄來「現代人的疾病這麼多,就是因為吃的....」、「空腹不能吃的七種水果」、「早上不要喝冰飲料」、「飯後一瓶冷飲會得腸癌」之類的 email,然後開始訴求什麼生機飲食啦、有機飲食啦、素食啦、鹼性食物、不要吃冰啦...

我就會開始無法控制的罵人。

養生資訊?要養生之前麻煩先養好自己的腦袋!!

知不知道什麼東西叫做網路謠言啊??現代人疾病多?古代人疾病少?

要不要去查一下以前的平均壽命是幾歲?現在是幾歲?什麼叫做現代人的疾病多?知不知道人的身體器官會隨著年齡而逐漸退化?老化是一種自然現象,不叫做生病,懂嗎?

對啦,以前的人基本上是不太會生病的,這是真的。他們大部分人生的病,叫做「窮病」。吃得不好、穿的不好、住的不好、衛生環境不好,可是因為窮,只能勉強維持三餐,所以不能休息,也不能生病,因為不能上工就代表沒有下一餐。更不用說還有錢讓你去看病,想都別想。等到哪一天那個可憐的身體不看摧殘沒辦法繼續拖了,兩手一攤,駕鶴西歸去也。

古人真的很少生病。只是掛的比較早。

1972年,大陸河南掘開一個漢代的古墓「馬王堆」,裡面有個穿著金縷衣的貴族婦人屍體,死亡時約 50 歲,算是當時罕見的高壽者。經過解剖,這位貴婦「辛追」女士一共罹患了多少疾病呢?全身性動脈粥樣硬化症、冠心病、多發性膽結石、肺結核、腰椎間盤脫出,右手尺骨、撓骨骨折,慢性鉛汞中毒,還有鞭蟲、蟯蟲、血吸蟲感染等等,專家推斷她生前的最後幾年應該百病纏身為宿疾所苦。大家不要忘了,這還是個千萬人之上、有錢有勢看的起病的貴族哦,至於一般的農夫村婦的身體狀況?那就更不用說了。

可是我們以現在的角度來看看她所得的疾病。鞭蟲、蟯蟲、血吸蟲?這年頭,我們當中有誰得這些病的?鉛汞中毒?這一定是中藥的「仙丹」吃太多。多發性膽結石?肺結核?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不要說是個權傾一時的貴族啦,就算是個企業老闆都不會得這些病。

對,我相信現代人運動過少、吃得又過於精緻,所以造成許多這個時代才大量出現的毛病,比如說高血壓、痛風、心臟病、大腸癌、直腸癌。

但是麻煩一下,可不可以不要一副好像以前的女人比較美、以前的人都不會說謊、以前的武功比較厲害、以前的馬桶比較好拉一樣,可以嗎?

對,我們其實不應該吃太多那些人工添加物、我們不應該使用一堆化學肥料、我們不應該過度的使用土地、我們不應該過度的處理食物、我們不應該........

我們應該對於滋養生育我們的土地多一分的敬意、我們應該多做運動、我們應該要更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而不是錢、錢、錢。但,我們也應該要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免於恐懼的自由。

不要每次都拿一些空穴來風、捕風抓影的狗屁資料,掐頭去尾只留中間的隨便組合一下就要拿出來嚇人,拿出來騙錢,好嗎?

不要每次都說現代人疾病多,以前的人都比較健康,好嗎?

我們常常看到的,某些人把某種的「健康飲食」視為解決一切健康問題的鑰匙、甚至是一種解救人類的法則。兄弟,這種信仰叫做「宗教」,不叫做「飲食」,可以嗎?



後記:為了破除這些完全不負責任的網路謠言,衛生署還特別弄了一個網站來專門回應這些 bullshit。能夠讓我們公家單位大費周章的這樣子回應,可以想見這些這些狗屎流傳的有多氾濫...

延伸閱讀: 衛生署 食品資訊網

2006年10月23日

[磕牙閒話] 發霉的昆布....

那天在朋友那邊聽到一個真實的悲慘笑話。

常吃日本料理的人都知道,日本人很重視湯頭,而且跟中國菜比較不同的是,他們的高湯講究的是清澈,所以昆布高湯是他們最常見也最重要的湯頭。

曾在台北聯誼會工作過的朋友說,他們那時候煮拉麵用的高湯,用的是從北海道進口的頂級昆布,上面有一層白白的結晶,用剪刀剪下一節,稍微清理過後就直接放進開水中煮滾,30分鐘後去看,湯頭沒有什麼顏色,但是那個味道之鮮美... 嘖嘖...

「一公斤兩萬七千塊錢」朋友說。

我楞了一下,「那是幾年前?」

「十幾年前吧。」

哇,就算現在來看也是天價,更不用說當時的物價了。然後看看那個某牛排連鎖急團旗下火鍋店號稱使用的「北海道頂級日高昆布」一公斤 1500 元,嗯,顯然「頂級」的裡面還有非常非常大的差異。

「結果有一天去上班,那包昆布不見了...」

不會有人幹回家自己煮湯去了吧?

「有個廚師看到上面都白白的,以為是發霉,把它拿去丟了...」

「...........」

「我那日本師父聽到就攤在那邊不會動了,完全講不出話,我也是攤在那裡... 」

不要說你,就連我這個非料理人聽到都會倒地不起好吧...

「更慘的是那包大概價值五六萬,超過兩公斤...,然後我們那兩個月都沒有辦法賣拉麵....」

「.............」

下次要是你們家廚房請到這種天才,你早點告訴我,我去你們廚房外面的垃圾堆等...


後記:那層白白的結晶其實就是日本東京大學化學教授池田菊苗先生發現味精的靈感來源。

[自己動手做] 還是芋頭丸子...

芋頭丸子出現後沒幾天,接到朋友打來的電話,「那個丸子沒有加豬油不會好吃啦~~」

嗚嗚,我知道你是講究的專業職人,我也知道你都是要做芋泥的當天才拿豬背脊肉去爆出肥油,當天現用,還要外加高級鮮奶油... 我當然知道那樣子會比較好吃啊,口感跟味道都更好,問題是... 你要知道,我連出去買麵包粉回來沾都懶了,你還要我去弄豬油跟鮮奶油,會不會期望太高啊?:P

而且,又不是買回來的豬油就一定合用,有時候買回來的現成豬油還有一種味道哩,到時候豈不是毀了我辛苦製成的芋泥?總不會叫我還要去肉攤自己挑肥豬肉回來自己爆豬油吧?

在此,特別對於有興趣要自己做的人強調,「要好吃,一定要加入一點豬油,而且要品質優良的豬油,最好是自己做的。」

嗚嗚,老話一句,「要吃好的,就不要偷懶」。

嗚嗚~~~

可惡,我這禮拜要來改作九份芋圓,省事多了....

2006年10月17日

[自己動手做] 檳榔心芋頭丸



禮拜六下午,閒閒沒事跑去清茂,這次弄了幾個檳榔心芋頭回來。

禮拜天,居然在夢到一個人跑去吃阿吉師的握壽司的夢裡醒來 ,好吧,既然沒打算出門,那就來動手做點東西吧。夢中還在猶豫,到底是要作成芋圓呢?還是要作成芋丸呢?醒來之後,倒是沒有這些躊躇,直接就準備動手了。

有些客人買芋頭回去不會處理,弄的兩手發癢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而清茂賣的芋頭是自家種植的,沒有噴農藥,因此有些可能會有瑕疵,所以老闆很貼心地自動幫客人把芋頭都去了皮檢查一番。

把買回來已經去好皮的芋頭稍微沖洗一下,切成小塊,一部分用塑膠袋分裝成幾小袋,以後要煮的時候比較好處理。剩下的,統統丟進大同電鍋裡面蒸熟。

這個時候最好使用稍微有點弧度的容器,蒸熟之後不用換容器就可以直接處理了,如果容器是直角邊的,可能會有些芋頭塊躲在邊邊,比較沒有那麼容易壓成泥。


拿隻容易施力的硬湯匙,就可以開始進行苦工了。如果芋頭夠好夠鬆軟,要壓成芋泥不是什麼難事,但如果遇到那種死硬派的芋頭,這就很吃力了。準備一些紅糖,趁芋頭還熱的時候撒上去,然後開使用力的壓、壓、壓...

有兩個重點,第一是,熱的芋頭比較好作成泥,冷了之後就比較硬,所以如果涼掉了,最好是再蒸一次。第二,糖不要一次加一堆,這玩意兒是熟的,你可以一次加一點,和勻了,挖一點芋泥起來嚐嚐,不夠?再加一些。千萬不要一次加了一堆,到時後做出來的芋丸甜的像是個糖丸,芋頭的風味盡被壓過,那就不妙了。

接下來,就是決定你到底要做芋丸還是要做芋圓的關鍵時候了。想要作成九份芋圓的,請另外準備開水與太白粉。想要做炸芋丸的,可以加一點點麵粉、或者是加一點點太白粉來增加聚合力。有人說不加太白粉的話,在炸的時候會整個散掉,但是以我過去的製作經驗倒是從來沒有遇過。主要問題可能在於壓製的過程與水分的多寡,壓成芋泥的階段我都頗認真,搞到芋泥自己都產生黏性了,所以不管是太白粉還是麵粉都不大需要。(又,這裡其實也可以偷偷加點奶粉、或牛奶,這樣子做出來的會比較有奶味)

準備一個盤子,裡面灑上買來的麵包屑或炸粉,如果都沒有,那就省下也無妨,這只是讓外皮有像炸豬排的酥脆感用的。雙手手掌沾上太白粉防黏,取適當的量在掌心搓揉成球形後丟到盤中滾上一圈,沾滿麵包粉之後拿出來裝盒。

做好的芋丸放到冷凍庫裡面,想吃的時候拿出來炸一下就有香噴噴的飯後甜點囉。



(這是沒有沾麵包粉的芋頭丸。你問我為甚麼沒有沾?因為我懶得出門去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