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4日

[閱讀筆記] 果汁與水果

有的人喜歡吃水果,有的人喜歡喝果汁。

喜歡喝果汁的,大部分是為了他的方便與解渴,而喜歡自己啃水果的,大部分為了那種口感與濃郁的香氣。

同樣的喜好,也可以放在小說閱讀上。有的人習慣看翻譯書,有的人習慣看原文書。

很有趣的是,我喜歡喝果汁,但是在閱讀上,我卻習慣看原文書。

不管果汁作的多好,果汁就是果汁,就是沒有辦法不摻水,就算有不摻水的果汁,也不會是好喝的果汁。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放在翻譯上面。

很多的東西是有其根源的,失去了那個根源,就什麼也不是。文字就是其中的一種。不管是多利害的語言學大師或翻譯家,要能夠將一種語文的情境完全無誤的用另外一種語文表達出來,搬到另外一種文化裡面還要適切的表達其意,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這兩句,哪個自認語言很厲害的可以把李商隱文中的情境完全的轉換成英文的?

反 過來說,誰又可以把 Mae West的名言 "When I am Good, I am really good; but when I am bad, I am even better." 流暢的翻譯成中文?Mae West說這句話時那樣子的情境、畫面、意像,只能意會,無法言傳,自然更難以翻譯。不是無法解釋,但是拉哩拉雜的用了多個句子解釋之後,那就不會是原來 的意境了。

同樣的道理,很多優秀的小說一但經過翻譯,那就不是原來的東西了,而是另外一個新的東西。這個新的東西不見得比原來的差,有時候甚至會有其他的趣味,比如說林琴南翻譯的「茶花女」、「塊肉餘生述」,但是那只能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畢竟民國以來,我們也只有一位林紓。

嚴復認為翻譯首求「信達雅」,能夠做到信與達,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要能夠做到雅,那就是千中選一了。同樣的道理,把信達雅推到了極致,那就是自己的東西,而不是原文了。比如說,有誰會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種句子是翻譯文?

舉個例子,George R.R Martin 的「冰與火之歌 (Song of Ice and Fire)」。

由 於譯者 GreyHawk 自己就是 Martin Fan,所以在翻譯上也特別的用心用力,中文版的流暢是許多人所稱讚的。不過也由於譯者的求好心切,中文版出書的速度就有點緩慢,於是一些心癢難耐本來只 看中文版的朋友就把腦筋打到我的藏書上面。某個朋友把書還給我的時候說了一句話:「中文版翻譯的是也很好沒錯,但是中文版跟英文版根本是兩本不同的書!」

我自己是沒有看中文版,所以無法置評。但是我深刻的知道翻譯的困難。

現在的嬰兒食品種類很多了,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以前的父母,會把一些比較堅硬的東西先在嘴巴裏咀嚼成泥狀,然後再吐出來餵小朋友?

看翻譯書常常也會讓我有那樣子的錯覺。

自己吃水果當然比較累、也比較麻煩。有時候也會有啃不乾淨或無法體會箇中美味的情形,但是至少我可以確保我吃的是原汁原味。

我喜歡喝果汁,因為我懶,因為我知道自己水喝的不夠多。但是在閱讀上,我寧願相信自己。

2004年12月2日

[鹿港小吃] 眾裡尋他千百度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芋丸


說到鹿港各式各樣的特產小吃,也是相當的有名。不過,在大家耳熟能詳的玉珍齋、振味珍之外,有一個我覺得品質不錯、價格便宜,相對知名度卻不成正比的小吃,那就是在第一市場的「楊州肉圓」。

不過,要推薦的並不是他的肉圓,而是芋丸。不推薦肉圓的原因是因為習慣台南那種用蒸的肉圓後,對於整天在油裡面游泳的肉圓,有一種反射性的排斥。 :P

芋 丸不是我們一般常見的、甜的、小小一個、可能中心還包個鴨蛋仁的那種炸芋丸。而是鹹的。將芋頭經過削皮、剉籤之後,與蕃薯粉混合在一起,內餡則是以豬的後 腿肉和蔥炒香,然後將兩者混合之後在放入蒸籠之內蒸熟,取出放涼。大小與我們一般常見的肉圓差不多大,一般有乾的或湯的兩種吃法,如果是小倆口一起去鹿港 玩,正好各點一個,嚐嚐鮮,肚子還可以有空間容納其他的小吃。:)

如果一次買個一二十個帶回家自己處理也很方便。平時放在冷凍庫中,要吃湯 的就把芋丸放進燒開的大骨湯裏,切點芹菜末,灑點白胡椒粉,想要吃的豐富一點的,自己加點茼蒿,打個蛋包,就是一碗香噴噴的熱湯了。要吃乾的就更快了,平 底鍋上放一點油,放進芋丸後兩面煎到色澤金黃香味出來,然後淋上一點甜辣醬就可以大快朵頤了。

要注意的是芋丸不是每個季節都有的食物,大概是每年的九月到四月才有,而且每天賣完了就沒了。

雖然為了吃這個芋圓讓我特地跑了兩趟鹿港才吃到,但是總合來說,我還是覺得挺值得的。

說說我的悲情經驗吧。

第 一次去,完全沒有頭緒在哪裏,只是聽說有這種東西,而且因為同行的還有朋友的朋友,還是個從美國回來度假的長者,不好意思太拉著老人家用力逛街找小吃,所 以只是天后宮附近匆匆逛過一圈就放棄了。第二次又到鹿港已經是一年多後,這次可是準備好了地址電話,還特地放棄了金典酒店的 Buffet 早餐就殺到鹿港去找。

根據彰化縣政府的資料顯示,這裡著名的芋丸共有兩家,一家叫作第一巿場芋丸,地址寫的是「鹿港鎮第一市場地下室停車 口、鹿港鎮忠孝路284號」,另一家楊州肉圓的資料就更是帥氣了,就直接給你寫個「第一市場轉角處」。好吧,一個心智正常的、普通的外地人會怎麼作?當然 是先去找那家有地址的,沒錯吧?好,這個的結果就是我們一共在第一市場周圍晃了兩圈,問了大概十個人,沒有人知道那個地址到底是在哪裏。其實後來想想,這 也是非常正常的,哪個去菜市場買菜的人會去管我現在買豬腳買雞腿買熊掌的地方到底是哪個地址?浪費了30分鐘之後我終於決定打電話去問這家第一市場芋丸, 結果最後是勞煩老闆娘出來市場大門口帶路。事情結束了嗎?沒有,走到了攤子一看,我們當場就有點傻眼了,還真的是個攤子,就是那種傳統市場裡面賣豬肉賣雞 肉的那種攤子,還記得以前士林夜市還沒有拆掉的時候,裡面有個白天賣魚賣肉晚上搖身一變成為夜市飲食攤的那棟建築物嗎?就在那種裡面,只不過歷史更為久 遠、燈光更為昏暗。更慘的是,它賣的是外帶,根本沒有地方可以坐下來吃,結果我們餓著肚子勞師動眾花了這麼大的功夫還不能吃到我們期待已久的、傳說中的芋 丸,除了三條黑線外,只有想要當頭撞死的衝動。

很靦腆的、很抱歉的跟老闆娘買了"兩個"芋丸外帶之後,開始去找那個更為神奇的,位於「第一 市場轉角」的楊州肉圓。三歲小孩也知道,四方形"至少"會有四個轉角,而任何上過傳統市場買過菜的人也都知道,我們的傳統市場絕對會有非常、非常、非常多 個「轉角」。不過說實話,還真是意外驚人的好找,很快地我們就找到了傳說中的芋丸,而且很高興的發現它是可以坐下來大快朵頤的,於是...最後...終 於...在經歷一個小時的尋尋覓覓之後,皇天不負苦心人的,我們終於可以眼框中含著感激涕臨的熱淚的,吃到這個小小的東西。



金銀島尋寶的故事終於告一段落.........


不,故事還有後續呢。

幾年後,有次跟 Zero 還有 Rince 兩個鹿港人提到這次的經驗,他們兩個人居然完全沒有聽過這種東西,當下被我大大的嘲笑了一頓。

「你們兩個真的是鹿港人嗎?」這麼好吃的東西都沒有吃過,這兩個傢伙還真是白活了那麼多年。

「是啊,我們兩個都是在鹿港長大的啊。」

「靠,那你們怎麼會沒有吃過?」

經過一番非常費力的解說,這兩個對於食物完全沒有概念的傢伙還是不知道我在說啥。放棄。

又隔了好一陣子,我終於想到把介紹的網頁丟給 Rince 去看,然後要求他幫我買了之後快遞上台北。

「靠,原來你說的是那個東西哦?」

「對啊,哪知道你們兩個豬頭居然完全沒有聽過?」

「我們家裏自己就會作那個東西了,小時候吃到不想吃了,誰會知道外面那個叫做啥?」

「............................................................................」






好吧,是我命苦。我命沒有鹿港人好,這樣子可以了吧?@_@

[台北覓食] 拉麵道 -- 札晃樂山娘


至於同樣是連鎖店的「札晃樂山娘拉麵」的話,出現的時間就較上面兩家早上許多。

我個人最常去的是林森北路的那家,除了味道好以外,上次跟朋友去吃,因為兩個人只點了一碗強棒拉麵,外加可樂餅與沙拉那些拉哩拉雜的,結果服務生就很自動的多送上了一個小碗、一隻調羹,這麼貼心的服務是在台北其他拉麵店比較罕見的。

其實在台灣,我吃的第一家日式拉麵連鎖店是就是樂山娘的天母店,不過那次只記得它的餃子做的很道地,真的是超級日本的鹹,其他就沒有什麼印象了,不過後來在林森店又點過一次,就沒有那麼的誇張,比較適合我們的胃口。

第二次去天母店是拉著Willy去的,結果被那個死小孩嫌到翻掉,

「這是什麼豆芽菜?我在橫濱的拉麵博物館吃的那個......」

「................」

「你看,才兩片海苔,我在拉麵博物館吃的那個......」

「..............................先生,你在橫濱吃的那個一碗多少錢?」

「多少錢?(想了一下)日幣一千八」

哇咧....還真是有點想拿盤子往他的頭給它敲下去...日幣一千八?那已經是台幣五百四以上了耶,拿價錢差這麼多的東西來比不會稍嫌惡劣了些嗎,先生?


樂山娘最有特色的就是它的麵條,香Q彈牙卻又不至於過硬,據說是日本師父特別來台指導製作的。它的湯頭同樣是豚骨白湯,入口時沒有玫瑰緣別館的濃郁,卻多了一點後韻。它店內所使用的許多材料,據說都是來自日本。中山店離公司很近,它的老闆娘和天母店的老闆娘是姊妹關係,上次去吃的時候還有個某學校的教授大力的給它推薦,不過憑良心說,它的湯頭和林森店雖然差不多,但是在叉燒肉上面卻遜於林森店,不夠軟嫩,味道也比較淡。另外一提,林森店的可樂餅做的不錯,可是與傳統馬鈴薯型的可樂餅又不同,是扁平的兩大片,外皮十分酥脆爽口。然而他的沙拉上面擠的日式沙拉醬真的是打死賣鹽的,除非口味跟日本人一樣重鹹,不然不建議點這道。

對了,我個人最常點的是強棒拉麵。裡面有一片叉燒、魚板、白煮蛋切片,還有快炒過的高麗菜、豆芽菜等食材。熬了十多個鐘頭之後的高湯,已經將呈現乳白色,而且散發出淡淡的奶香味。這也就是一般所謂的「白湯」,這種麵湯特別適合配上可以吸捲較多湯汁的麵條,濃厚的口味在寒冷的冬天真是一大享受。

[日式拉麵] 拉麵到 -- 博多 & 熱烈一番亭


位於市民大道上的「博多拉麵」,雖然也是日系品牌,可是與其他幾間比起來,在聲勢上顯然輸了許多。

進 到這家店,顧客會發現的第一個特色是,它只能在櫃檯點餐,而不是像一般的餐廳一樣客人坐定之後由服務生上來點餐。主要原因是,這家店聘請了許多的聽障人 士,這是在喜憨兒餐廳之外少數幾家不是以口號,而是以行動投入社會公益的餐廳,值得我們多多鼓勵。

第二個特色是...不管你點的是炸豬排拉麵還是炸雞拉 麵,炸豬排與炸雞都比它的拉麵好吃很多,這個...也應該算是特色吧?主要原因是它的麵條煮的有點過軟,而它的湯頭的味道又沒有人家的醇厚。

炸豬排與炸雞是特色之三,不惜血本使用「腰內肉」所炸出來的豬排,厚厚的一大塊,外酥內軟,連牙齒不好的人都說讚,炸雞則是以白酒和醬油醃製後不沾炸粉,直接下油海去 炸。它的可樂餅則是第四個特色,小小的一個,不管是原味還是起司口味的,評價都很不錯。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了?這家拉麵店的揚物(炸物)居然做的比拉麵好?下次可以考慮去她隔壁,同樣一個老闆開的「博多飯館」試試看。

永康街的「熱烈一番亭」,去的次數其實不多,永康街可以吃的地方委實不少,所以被命中的機率自然也就下降了許多。印象中,它的拉麵味道不錯,價錢也不會太高,算是想吃拉麵時可以列入考慮的。

後記:
博多飯館已經結束營業。

[日式拉麵] 拉麵倒 -- 大鼓 & 珍珍珍

中山北路二段上的「大鼓拉麵」,則是我在台北吃過最慘痛的拉麵記憶,比已經趨近於消失的「珍珍珍」還要難吃,吃完出來想起那個味道還有種噁心的感覺,從此所有大穀拉麵連鎖店一並列入拒絕往來戶。-.-

至於目前幾乎已經消聲匿跡的「珍珍珍」拉麵,則是在台灣興起拉麵風潮(瘋潮??)的時候隨著崛起的。

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就在台灣南北開了不少的分店,不只我住的附近板橋文化路上就有一家,連我回到台南都無法避免的會看到她的招牌。雖然說根據他的網頁,這家店號稱也是日本血統,但是它的麵吃起來就有非常明顯的、正統的、血脈純正的、可以開血統證明的...台式口味。

不要說別的,光是看那個工讀生在我面前煮麵、甩麵的姿勢,就可以預期它的味道會是如何了。

說 實在話是,它的味道比起在台南也小有名氣,每到吃飯時間車水馬龍,就開在我家正對面的「湯婆婆」拉麵來說,簡直就是如出一轍的正港台式拉麵。有人可能會 問,怎樣叫作台式拉麵?就是那種你付完錢走出來,你會搞不清楚你剛剛吃的那碗是什麼東西的湯麵。說她是日式拉麵,不對,因為它很明顯的沒有日本拉麵的味 道,也不會引起任何你再日本吃拉麵時候的記憶,說她是陽春麵,不對,至少它有一些料在裡面,說她是大魯麵,也不對,因為它沒有勾欠,說她是湯麵,還是不 對,因為不管任何一家麵攤都不會在自己的湯麵裏放那些其實一點都不好吃的筍乾。

簡單的說,那是一種付完錢之後你會寧願自己剛剛吃的是路邊麵攤的麵。

好吧,問題是人家「湯婆婆」賣的至少是台式拉麵的價錢 (NT70~80),飲料不用錢,飯後還送你水果,而這老兄賣的卻是日式拉麵的價錢,也難怪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追隨著葡式蛋塔成為另一波的泡沫了。

[日式拉麵] 拉麵到 -- 赤阪 & 玫瑰緣別館

常常可以看到有人在網路上非常熱烈的爭論哪家的日式拉麵比較好吃,當然,飲食一道本來就是非常主觀的,然而那不代表我們不能給予她一些比較客觀的評量。事實上,像這種連鎖店的品質通常都很難控制到一致,因此討論的時候若是換種說法「XX拉麵的OO分店的YY拉麵很好吃」,可能會是比較持平的一種說法。

就聊聊拉麵吧。

日本拉麵如果以湯料味道來作分類,大致可以分為四種,骨湯麵、清湯麵、醬湯麵、和醬油湯麵。骨湯麵以豬骨或雞骨為原料,熬煮上數個到十幾個鐘頭,味道濃厚。清湯麵則清澈見底,調味以鹽為主,味道清淡。醬湯麵以日本的大醬為原料,醬香味濃。醬油湯麵則以醬油為原料。但不管何種拉麵,除上述原料外,在熬煮高湯的過程,還要加入其他的材料,也許是竹筴魚、柴魚(鰹魚)、也許是烤過的金槍魚骨,胡蘿蔔、洋蔥,甚至是蘋果等各種不同的食材,這樣才能使得各家的湯料各俱微妙的味道變化,也才能做出自己的味道。

台北第一家打著日本電視冠軍拉麵出現的,應該是開在東興保齡球館旁的「赤坂拉麵」。忠孝東路頂好商圈對面的分店開張的時候去吃了一次,老實說,除了它的黃金蛋以外,沒有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至於在某個網頁上面看到的,號稱說拉麵、筍乾、高湯都是來自於日本...老實說,我是很懷疑要是從日本運高湯過來,那一碗湯水要算我多少錢啦,所以... No Comments. :P

同樣是打著電視冠軍招牌的「玫瑰緣別館」的熊本招牌拉麵就不錯。它的豚骨白湯硬是比其他家連鎖拉麵店的白湯還要濃郁,只是這種用豬骨熬上十幾個鐘頭的湯頭常吃會有點膩,價錢也高(NT190?),也不太適合夏天的時候吃。尤其是年紀大了,又沒有運動,這種超重口味還是偶一為之就好了。

它在台北似乎有三家分店,分別在大安路、228公園旁、永康街,老闆似乎也會在這幾家店輪流出沒,所以品質還不至於出現太誇張的差異。反過來說,同樣是打著電視冠軍招牌的金子咖哩就有點遜色了,也不是說不好吃,而是與她的招牌拉麵比起來,相較之下就沒有令人驚豔的感覺,就是很正統的日本咖哩(甜味,放在白飯的外圈) 加上印度咖哩(辣味,放在白飯的內圈)。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因為我那時候已經先吃了一碗拉麵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