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0日

[剔牙集] 好吃的四川菜館


剛剛陪著我們公司的日本人去了一家在駐台日本人圈中頗富盛名的四川餐廳。

怎麼的有名法呢?

首先,一堆日本的 Taipei Guide 雜誌或書籍都會介紹這家店,其次,坐在餐廳裡花個幾秒鐘聽一下周圍的對話,就會發現日語可能比台語還要多。最後,如果出門前稍微祭拜一下 google 大神,就會發現一堆這家餐廳的日文食記或介紹比中文還要多。


就在我們的前面,有一條大約十出頭個人的人龍,走著走著,就在我的注視下彎進了我們也要去的那間餐廳。一聽對話,果然又是一群日本人。

其實,這家店已經開了好一段時間了,數字週刊也報導過。不是第一次來,而這種上司屬意的餐廳,其實也不用去考慮啥點菜的問題,反正吃就是了。不過為了小心起見,我還是到門口去看了一下他們黑板上的人氣菜色。

有趣的事情就在這時候發生了。

我聽到一個憤恨不平的女聲說「這家店,以後絕對不會再來了。」

從裡面出來五六個客人,看來是個家庭聚餐。其中一名看來正是掌權年紀的中年婦女,正以非常不爽的語調抗議著「菜這麼爛、又難吃!以後不要再來了!」旁邊一位年紀稍大的中年男子則是一派輕鬆的看著我正在看的黑板「ㄟ~這裡還有賣水煮牛肉啊?」

「有什麼用處!東西又~~~」那個怨氣衝天的高亢聲音慢慢的遠去了。

我回到裡面坐下來,大家已經開始點菜了。回想了一下這個事件,其實還算是頗有趣的。

日本人喜歡四川菜是著名的,只要看看日本節目中常常出現的「四川擔擔麵」、「麻婆豆腐」之類的就知道了。

比較有趣的問題在於,跟大陸人、甚至是跟台灣人比起來,日本人明明不會吃辣,可是又喜歡湊熱鬧跟人家吃啥四川菜,稍微想一下就可以發現其中矛盾之處。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這家餐廳是非常標準的「日本人喜歡的四川料理」,或者你要說「作給日本人吃的四川菜」也是可以,紅辣椒下的不會太多,大部份的辛辣感來自於胡椒、花椒或山椒。這個跟台灣人習慣的台式四川料理截然不同,跟對岸的四川料理自然也是有著很大的一段差距。

一般來說,每次來這裡吃飯,餐廳裡面大概都有一半的日本客。而從出差的日本同事也都大喊「烏麥」「烏麥」的反應看來,顯然算是很得他們的胃口。然而對台灣人來說,顯然有著不同的看法。不是說他的菜色不好、或者調味真的有問題,若是單就口味來說,他的菜其實還不錯吃。只是,川菜在台灣已經大紅大紫過,目前並不是什麼高價菜系,但是這裡的川菜價錢偏高,口味又有點偏「軟」,不是大多數人直覺上認定的那種麻辣鍋火紅大辣殺人不償命的口味,想一想,被抱怨似乎也不是什麼值得奇怪的事情。

可是這問題就來了,到底要怎樣才能算是一家好餐廳呢?

東西好吃?裝潢華美?服務貼心?

像我這種窮苦又愛吃的人家,大概不會太在意刀叉的品牌、或冷氣的聲音大小,可是我也見過有人在玻璃水杯上大做文章,把某家他看不順眼的餐廳批的一文不值。我個人喜歡上裝潢雅緻、層次豐富的餐廳,也喜歡溫馨輕鬆的家庭料理小館,但是更喜歡在路邊攤前的木頭長凳子上用餐。

不同國家的人民有著不同的文化底子、不同的價值判斷標準、不同的一把尺,即使是同一個國家的人也有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的喜好,就算是喝同一個乳房的奶水長大的兄弟,還是有條不同的舌頭。

「人各有好尚,蘭茞蓀蕙之芳,眾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莖之發,眾人所共樂,而墨翟有非之之論,豈可同哉!」

不要說什麼中國臭豆腐、法國藍霉起士、日本納豆或南洋榴槤這種有著特殊口味的東西,就隨便說點正常人的好了。

對義大利人剛剛好的義大利麵、對西班牙人剛剛好的海鮮飯,對大多數的台灣人來說都太硬了。台灣料理,對大陸人來說口味太淡了。印度人的日常料理,對台灣人來說太濃郁了。南洋料理的辣度,對美國人來說太刺激了。中國人吃的內臟雞腳鴨掌,對德國人來說太噁心了。冰涼透心的酸梅湯、烏梅汁、楊桃湯、金橘茶,雖然對我們來說是夏日生活不可或缺的美味,對老外來說卻是完全無法理解的恐怖怪味道。

好吃,那是對誰來說好吃呢?

延伸閱讀: [剔牙集] 美食也是一種文化判斷
延伸閱讀: [剔牙集] 可以沒有理由 不可以沒有理由(上)
延伸閱讀: [剔牙集] 可以沒有理由 不可以沒有理由(中)
延伸閱讀: [剔牙集] 可以沒有理由 不可以沒有理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