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3日

[老頭胡言亂語] 韓國能,你為甚麼不能???

這次因為案子的關係,必須快速的瞭解韓國人對於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喜好。因此出發前就想好了,除了到各個賣場去看以外,還有一個不可不做的功課。就是,買一些介紹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雜誌回來看看他們目前的走向。

跟同事說了,於是他安排好了路線按表操課。

隔天同事帶我到一個地方,說「我們現在要去的是韓國最大的書局,如果你在這裡找不到你要的書,那麼別的地方也就不用去找了。」

我當然是一路點頭稱是。

這家書局離首爾市政府不很遠,在地下室,下去一看,哇,真的是很大。只有 B1 一層,但是一直延伸過去,面積真的是很大。

沒有比較過不知道為甚麼香港人來台灣旅遊,一定要去誠品書局。幾年前,24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敦南店開張後,儼然成為台北街頭新一代觀光景點,而今年初信義計劃區的誠品旗艦店開張之後,不要說香港,連米國人日本人都指名一定要來合頂膜拜一番。

韓國這家書局面積大、藏書多,但是一眼望去的感覺就像... 特大號的、重慶南路上的傳統書店。嗯... 這樣子說有點不太準確,應該說介於傳統書局、金石堂跟好市多、大潤發書籍販賣區之間的特大號書局。書籍真的很多,但走進書店的感覺氛圍,就像是一間書籍的 超級市場,不要說跟誠品這種會使用一堆木頭來營造空間感的比,就算跟金石堂的某些旗艦店比都遠遠不如。

至於在藏書方面,韓文的文字書我們當然是看不懂,不過若以雜誌來說,他們在流行這方面的深度與廣度顯然比台灣不足。我們這裡有許多專門談手機、談 PDA、談各種滿足大人玩樂心態的流行雜誌、中文原創雜誌、外文雜誌、甚至是 Stuff、T3等等英文雜誌的中文版都不少。但是以我那天看到的,韓國這方面的雜誌並不多。瞭解了這點,也就瞭解了為甚麼每次討論舉例時,韓國工程師說 來講去翻來覆去,還是不脫 Samsung 或 LG 。

對啦對啦,反正全世界最好的就是 Samsung 跟 LG 啦。-.-

如果沒有去作過比較,真的是不知道自己的長處或缺點在哪裡。

我們當然可以說誠品書局搞噱頭、搞包裝。以我個人的看法,24小時營業的書局當然是一種噱頭,但是誠品做起來了,代表我們的社會的確有這個需求、有這個市 場,或者說,誠品成功地想辦法創造了這個市場。我個人認為,誠品書局所販售的,不是「書本」,而是一種「文化感」。金石堂創造了大型連鎖書店、製造了無數 的暢銷書,把書本變成跟音樂CD、跟電影一樣是有潮流、有話題性的東西。而誠品,則成功的把自己變成了一種品牌,一個形容詞,當我們口語中說到什麼東西是 「非常誠品的」,不需要多作解釋,說者與聽眾都同樣的意會理解那代表著甚麼。

常常晃誠品的人,似乎就比較有品味、比較有文化,比較有優越感。它的華麗門面、挑高的空間、大量使用暖色系原木、白色的大理石地板、高雅的木質書架,一切都明明白白地告訴消費者,這裡是優雅的、這裡是布爾喬亞的。

如果僅只於此,那麼誠品不過就只是一家裝潢豪美的貴族書局。然而從中文到外文、從暢銷書到冷門讀物,跨越眾多領域的進書、與眾多文化運動的結盟、對弱勢紀 錄片的友善行為、甚至店內擺設的燈光、以及在眾多書局中率先讓人歇腳閱讀的椅子,都很明確的告訴所有的消費者,這是一個以「人」為主的空間環境,而不只是 一個單純的只想要把書賣出去的交易場所。

舉 例來說,某次在誠品忠誠店樓上的書局一隅,很意外的發現了這樣子的一個角落。面對著忠誠路天母運動公園的窗邊,很貼心的擺上了一排長沙發,床外的陽光撒進 來落在椅子上,室內的輕音樂與冷氣調的正到好處,拿本想要看的書在這裡下閱讀,這個場景本身,就是一張值得閱讀的畫面了。

朋友走遍了數十個國家,卻說「沒有看過那麼舒適、那麼讓人想待在裡面的書局」。

麻煩不要每次都說「韓國能,台灣為甚麼不能?」這種鳥話。

台灣也有很能的,只是你選擇要不要去看到它罷了。

2006年6月1日

[覓食府城] 料好實在的 -- 永記虱目魚丸



這次回去,連續吃了幾次「永記」虱目魚丸。

跟「福泰飯桌」相同的客戶至上 Customize 服務,牆壁上的菜單寫著「現有貨品隨君選配」。不只如此,冬菜放在桌上,喜歡這味道的人自己加,湯裡的材料有人喜歡就著原味吃,有人喜歡沾點醬油吃,有人 喜歡加上辣豆瓣吃,都可以,小碟子放桌上,喜歡怎麼吃就怎麼吃,請自己調配。不想吃飯的可以請老闆在湯裡面加冬粉,不喜歡冬粉湯的人可以點乾冬粉,老闆會自動替你淋上香噴噴的肉燥。

不過,這裡賣的東西種類實在太多,自由度也太高了,第一次來的客人,很可能因為排列組合太多而不知如何點菜。最簡單的作法就是用力的把「綜合湯」給它點下去。不要被一碗要價八十給嚇到,留著等下湯端上來的時候再來嚇吧。端上來這一大湯碗裡面,大概有一半的空間都被魚丸、貢丸、蝦丸、魚肚、魚皮、粉蒸、燕餃 給佔去了。如果是個食量普通的女生,這碗吃完大概也差不多了。

要是吃過這一大碗綜合湯,大概就知道自己喜歡甚麼,不習慣甚麼,下次就有個依據了。如果不是那麼喜歡嘗試奇怪新奇玩意兒的人,那麼就點個綜合魚丸湯吧,這是最低風險的美味保證。

不管你點的是哪種湯,都可以跟老闆說要加上油條。吸收大骨湯汁後的油條有一種特殊的美味,這是北部朋友沒有看過的傳統台南吃法。這裡的肉燥飯還不錯,不過 比起我比較喜歡的幾家來說算是比較清淡的,但如果有加點個份油條當配菜,倒是也頗為不錯。如果跟老闆說「一份油條」,老闆會拿一盤事先剪好的油條,上面輕 輕地淋些肉燥湯,然後端給你。可以直接當菜配飯吃,也可以把沒有淋到肉燥的油條丟到湯裡面來吃。

北部人可能完全不懂「粉蒸」是啥,這是台語發音,某一段的豬腸子,也有人稱為「生腸」,咬起來口感不僅脆、而且彈牙。至於「脆腸」,這也是豬腸子,不過是 不同段,雖然名字中有個「脆」字,但其實咬起來很有彈性、很有Q 勁,不要奢望要把它咀嚼到爛才吞下,那樣子一碗湯可能要吃上一個鐘頭,而且還會害你下巴發酸太陽穴發痛,這玩意兒咬的差不多就該囫圇吞下肚了。這兩者都有 薄薄地裹上一層粉,以我的看法,一般大眾對於粉蒸的接受度應該都還不錯,至於這個不脆的脆腸... 比較適合推薦給偏好此味,或喜歡嘗鮮的朋友。

如果有「不過就只是魚丸湯嘛」想法的人,一定要來這裡試試,保證你會有跟過去完全不同的感受。如果是平常就喜歡魚丸湯的人,永記更是不應該錯過的一個地方。



延伸閱讀: [傳統美食] 福泰飯桌 -- 台南

[傳統美食] 全府城最難買到的粽子 -- 沙淘宮前菜粽



有人說這家「店」是台南市最難買到的粽子。

這樣子講一點也沒有錯也不能說全錯,除了它不是店,只能算是個攤販。而且跟「松仔腳」一樣,又是個在廟埕上、榕樹下販賣的攤販。又,這裡大概只能算是第二難買的粽子。

早上五點到達營業地點,五點半開始營業,只賣菜粽跟味噌湯兩味,幾百個粽子賣完即收,生意好的時候,九點就有可能開始打烊。

這家位於西門路沙陶宮前「老鄭的粽子」不僅是台南最難買的粽子之一,可能也是台南僅存最堅持古早味的粽子。到現在仍然堅持只賣「一市(只賣一餐)」的傳統,堅持不加花生粉、堅持只賣當日新鮮的粽子,堅持古老的味道。

菜粽似乎是南部的特產,這種在台北被人家稱為「花生粽」的粽子,從頭到尾只用到花生與糯米,然後用月桃葉包裹煮成。這跟我有次在台北吃到所謂的「菜粽」居然是裡面給我包了豆皮、麵筋等「素料」的菜粽可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動作俐落地剝掉葉子、淋上兩大匙符合台南人口味的自製醬油膏、滴上些許香油、灑上一把細碎的香菜末,把叉子插入粽子與盤子之間,就可以上桌了。還沒有拿起 叉子,就可以聞到醬油膏沈鬱純樸的香氣,一刀劃下,傳回的是南部粽標準的軟黏觸感,送入口中,那口感雖然軟,但又另有一種 Q 的力道,這跟圓環頂菜粽那種純粹的軟爛口感,是截然不同的。年輕一些的台南小孩,可能已經分不出兩者間的差異,然而,我大腦的記憶庫卻有盞綠燈不斷地閃爍 著:「對!就是這個!這才是傳統的味道!」

一口之後,高低立判。

從民國三十八年開始就在沙陶宮前廟埕賣粽子,現在已經是第二代的老闆身上,我終於瞭解了許多祖先遺留下來的智慧。很多台南人可能都曾經跟我有一樣的疑惑,包肉粽用的是粽葉或麻竹葉,但是菜粽用的卻是月桃葉,這兩者涇渭分明,不會反過來用,為甚麼?

原來,月桃葉與月桃樹根兩者都有健脾暖胃、健胃整腸的效果,而老祖先們認為菜粽這東西完全沒有油脂,又是糯米怕不好消化,所以要使用月桃葉來包粽子,可以 減少飽脹感。而且月桃葉有種特殊的香氣,正好可以讓簡單單純的菜粽多出一些變化。至於菜粽為甚麼只包花生,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糯米與花生都是屬於溫補的 東西,所以會放在一起,就好像綠豆薏仁湯一樣,因為兩個都是清涼退火的東西,所以會一起出現。

誠如老闆所說的「只有人傻傻買,沒有人傻傻賣的。人家的粽子,比我的大顆、賣的還比我便宜,可是利潤跟我一樣,人家賺甚麼?」這裡用的糯米,一袋一千二, 是人家的兩倍價,用的花生也比人家貴,所以雖然個頭比人家小,總價還是比一般行情價高出五元。問題是,只要來這裡吃過幾次,就可以知道為甚麼營業三個多小 時就可以賣完幾百顆粽子。很多老顧客過來坐下,吃個一兩顆,然後外帶個五六顆七八顆。也看過有人一來就是直接給錢,「等下幫我送十二個到家裡... 」

這裡大多是老客戶,可是老闆夫婦的眼色跟注意力也非常好。第二次到這裡吃早餐時,安全帽剛拿下來,老闆娘已經拆好一個粽子、淋上醬油膏、放在盤子上等我 了。也看過一對母子檔過來,完全不需要對話,一坐下,老闆娘自動替媽媽送上了一盤兩顆的粽子,念國中的兒子則是一顆,一人一碗味噌湯。有次跟老闆聊天提到 這個驚人的記性,老闆毫不猶豫說「那是當然的啦,有些客人你要是問他他還會不高興呢,那你是把我當生客是不是?」

這裡還有另外一個古老傳統,奉茶。攤子前有壺溫熱的決明子茶供客人自行取用。

喜歡台南的人,不介意早起的人,那麼就來這裡試試可能快要成為絕響的傳統菜粽吧。台南這個古老城市的美麗氣息,只有經由店家的堅持與消費者的支持,才能繼續傳承另外一個三百年。

2006年5月30日

[剔牙集] 我所認識的老闆們 -- 安平永泰興蜜餞


在台南,有很多開店營生的老闆是只賣一味的,比如說祭祀武廟前的清蒸肉圓,每天只做固定的量,賣完即收。

這種老闆有原則、有堅持,也是比較幸福的老闆。

有另外一種老闆,雖然也有原則有堅持,但卻沒有辦法這麼率性。生意很好,每天看到那麼多的客人就覺得心煩,東西種類不只一種,雖然一堆東西都已經銷售一 空,但總是還有一些其他的,客人也是繼續進來,想要拉下鐵門卻沒有辦法,於是只能跑給客人追,這種老闆,我們姑且稱之為「比較不幸的老闆」。

安平「永泰興」蜜餞的老闆娘就是後面這種。

永泰興成立迄今已超過115 年,絕對是台南老字號中的一等一交椅,蜜餞口味眾多老少咸宜,也因此成了台南最具盛名的名產之一。

這家店有甚麼特色呢?

招牌老、價錢硬、包裝非常有特色、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每到週休二日,窄窄的狹長店面常常擠滿了人潮。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色,生意越好,老闆娘臉越臭。

雖然跟老闆娘算是有些交情,不忙時也可以聊幾句,不過那絕對不是因為我是大主顧,也不是因為我鶴髮童顏長得特別可愛,而是因為我長眼。在人潮擁擠的例假日,排隊、結帳、閃人,快速離開,絕對不要去跟老闆娘閒扯淡。

幾年前有次也是人不算少的假日,老闆娘嘟噥著跟我抱怨「前幾天那個OOXX電視台又打電話來說要來採訪,被我拒絕了,現在已經作都做不完了,再來報導那還得了??」

它的生意好,好到甚麼地步呢?

有次要出國出差,想買蜜餞作伴手禮宣揚國威,不得以在禮拜六下午到延平街,結果在永泰興前面一點的地方遇到人潮回堵。本來以為發生了啥重大事件,一瞧,居 然是一條長龍從永泰興店裡排到延平街上阻礙了其他人的交通。好,這也就算了,本來以為這些都是要排隊擠進去買蜜餞的,結果再多看一眼,才發現這居然是已經 挑好蜜餞等著要結帳的人龍...

有一次,也是要買蜜餞送人,又不想在白天跟人家擠,特別挑了打烊前半個鐘頭的晚上九點鐘過去,很得意的想說這時候外地來的觀光客應該都走了,可以順便跟老 闆娘哈拉兩句,沒想到店裡居然還有一堆客人。跟老闆娘打了個招呼,挑了東西結了帳,馬上被老闆娘一臉歉意的請出去,「歹勢啦~~實在是太累了,怕等下又有 客人跑進來~~」我一邊表示瞭解,一邊回頭打開摩托車龍頭鎖,再一轉頭,嚇!!!三片鐵門已經全部拉下,燈光全部打暗,關店躲避客人動作之迅速確實,簡直可以成為國軍的示範楷模。幸好那次不是農曆七月,要不然我可能會以為遇見了甚麼靈異事件。

隨著觀光客的大量湧入,這裡的販售方式也隨著轉變。以前可以試吃,挑好了才請工作人員幫忙秤重打包。現在則是許多已事先裝好一小袋一小袋的各種口味蜜餞, 每包均一售價 50 元。第二種則是購買已裝好的禮盒,這種禮盒包裝的非常的....「復古」。抱歉,我真的找不出其他的形容詞。禮盒共分大中小三種尺寸,分別是 150、200、250。裡面則是五顏六色的裝了八到十幾種各式口味的蜜餞,看起來十分熱鬧。對於想要自己嚐鮮或送禮的朋友,除非已經知道對方特別喜愛哪 種口味,要不然我會建議買這種禮盒。而且要買最小的,售價不會太高,種類繁多、送禮出手好看又有特色。

不過,千萬不要跟老闆娘提到想跟她要紙盒。那個看起來「慫」到爆的紅色紙盒是人工手糊的,一個要價 30 元,不要沒事自己找釘子碰。

當然,這家店也是有著許多爭議的店。

除了很多人抱怨老闆娘臉色臭服務態度不好以外,另外一個常常聽到的耳語是,因為生意太好供不應求,「永泰興」的蜜餞已經不是自己做的。有幾個住在延平街附近的朋友都說過,看過從外面運蜜餞進來的車子。

以我的看法,這個問題其實不那麼重要。那間老房子就那麼小,你該不會硬性規定它一定要在那個屋頂下作才可以稱為「永泰興」蜜餞吧?周式蝦卷現在還不是有個 工廠在別的地方生產,你總不會因為他不在油鍋旁邊包就說他不可以叫做周式蝦卷?Toshiba 的電視雖然是大同代工生產的,可是只要品質符合 Toshiba的檢驗認證,還是一樣掛上東芝的品牌阿。產品最重要的是品質,不是它在哪個門牌號碼後面做的。

有個記者朋友問過我「他的東西比人家貴,服務比人家差,東西沒有比人家好,你為甚麼還是買它的?」

而我的答案也很簡單。「一、因為我自己不太吃蜜餞,所以我不知道別家有沒有比它好比它便宜。二、因為我買來都是送人,所以當然要挑最有名氣、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地特產與領導品牌。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以前那裡只有一家賣蜜餞的,名字就叫做『永泰興』,等到安平變成了觀光地區,延平街上一夜間冒出了三四家也是『百年老店』的蜜餞行,你叫我怎麼買的下去?

說個笑話,以前那裡其實頗安靜,巷道窄窄的、彎彎曲曲的、是個標準的老住宅區,比較有人氣的只有這家蜜餞行,所以其實蠻好認的。

剛剛開始工作的某年,有次要買蜜餞請同事吃,摩托車騎到拓寬後的延平街,當場傻在那裡。石板路的兩邊都冒出了「百年老店」,有一家兼賣其他童玩是我確定可以刪去的,一家號稱用中藥作成的,應該也不是。可是這樣子還剩下兩家,店名有點類似、還排在一起,到底哪家才對?

那個時候還沒有手機這種東西,自然也沒有無線網路以及其他先進的科技玩具。於是,我只好又騎了二三十分鐘的車子回家問我老哥。下場當然是被嘲笑了一頓,答案是「在『永豐餘』老家旁邊的那家。」然後,我再騎個二三十分鐘回安平買蜜餞。

好處是,在那之後我就絕對不會認錯店了。

以我這種延平街尚未拓寬前就在那邊鬼混的客人來說,當然是會有今非昔比的感慨,以前的服務好多了、以前可以悠閒地挑選、可以跟老闆娘閒話家常、還可以試吃喜歡了再買... 不過以老闆娘來說,應該也有很多的苦水與感慨。

也許,這就是人生吧。

延伸閱讀: [剔牙集] 我所認識的老闆們 -- 台北阿正廚坊
延伸閱讀: [剔牙集] 我所認識的老闆們 -- 台南連得堂煎餅
延伸閱讀: [剔牙集] 我所認識的老闆們 -- 台南復興深海魚

2006年5月29日

[剔牙集] 南北大不同 -- 再談乾麵

近來有個意外的結論。
台南是個外來文化極為融合的城市,甚至比台北還要融合。

這個結論的由來,要從乾麵說起。自從上次在台北想要吃碗簡單的乾麵卻苦思不得之後,我認真的思考與觀察了一下,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台北,要吃碗乾麵比在台南要難上十倍不止。

說起來,麵食並不是閩南移民的主食。台灣傳統的「麵」,若不特別指定,在台語中指的應該是有一些肉片、一兩隻蝦子、有著油蔥、韭菜、豆芽菜、使用油麵做出來的「切仔麵」。可是在現在的台南,放眼望去,最大宗麵攤的並不是賣切仔麵的,反而是台語俗稱「外省仔麵」的乾麵、陽春麵,第二多的可能是使用雞蛋作成的意麵,然後才是算是切仔麵變形的擔仔麵、與為數更少的使用沙茶的汕頭意麵攤。也因為此種有趣的現象,一般民眾在台語對話中所說的「乾麵」、「湯麵」,也從切仔麵變成了 38 年移民大量帶入的肉燥乾麵與陽春麵。

我們可以這樣子說,這個最後移入的食物,已經完全的融入台南居民的生活中。

不只如此,就連營業時間也是。一大早五六點,大多數人還沒有張開眼睛,菜市場才剛剛開張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在菜市場中吃到熱騰騰的乾麵湯麵餛飩麵。中餐晚餐自然有許多開著冷氣的麵館提供麵食,就算是晚上九點十點以後的宵夜場,都可以在街頭巷尾看到許多亮著白色日光燈管的麵攤販賣著一碗碗提供心靈慰藉的麵食。

可是反過來看,台北又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景象。

首先,台北的麵攤並不多。很有趣的,在這個有著大量 38 年移民的城市裡,麵攤麵館的密度反而比不上以三百年前第一批移民為主力的台南府城。其次,台南麵攤的長銷產品是看起來十分簡單的(肉燥)乾麵、(陽春)湯麵,最豪華的大概也不過就是一碗餛飩麵或豬肝麵。可是在台北,也許是作法簡單的麵食銷售不易,取而代之的主力產品反而是肉羹麵、大滷麵、牛肉麵、日式拉麵之類的產品。然後,以個人的經驗來說,我在台北吃過的大部分路邊麵攤都流於......不認真。也許是因為有太多的外食人口、太多只求填飽肚子的人、太大的市場需求,我在台北反而很少吃到令人驚艷的麵攤,幾次比較好的乾麵經驗,都是在有點規模、有點裝潢、冷氣開的頗涼、價格也不算低的麵店裡面吃到的。

至於論起工作時數,台北的麵攤老闆顯然是比較幸福的,不只每天的營業時間比較短,每個禮拜還可以有定休。我個人看過最神奇的麵攤休假日是這樣子的:週休二日、週三公休,國定例假日再休。

還好這老闆沒有給我休寒假暑假加春假,要不然我幾乎要以為這是大學教授開的麵攤了。


延伸閱讀:[剔牙集] 南北大不同 -- 乾麵篇
延伸閱讀:[剔牙集] 身體的記憶

延伸閱讀:[台北覓食] 週休三日的 -- 阿田麵

延伸閱讀:陽春麵主義米果【私‧生活意見】


後記:
這不是一篇碩士論文,不要太嚴肅看待。這裡面沒有動用到科學儀器、沒有用到問卷調查統計分析、沒有用到 SAS、SPSS,也沒有用到 ANOVA、.... 所以你可以說它是完全偏頗的BS。沒問題,我可以接受,我也只是說出我所看到的。麻煩不要它 XX 的 OO 給我用有顏色的眼鏡來找尋啥省籍情節,如果你連承認我們的飲食歷史上曾經有「外省仔麵」這種名詞存在的勇氣都沒有,那我也不知道要跟你說啥。

2006年5月28日

[閱讀筆記] 英文與我 -- <下>

可是說起看英文書,畢竟不是每天使用的母語,再怎麼快也是有個限度。所以,這成了它的另外一個優點,省錢。

印象中,最神勇的紀錄是第一次到日本出差時創下的,兩個禮拜把 Ranmond E.Fiest 厚厚的一本 Daughter of Empire 給看完了。這麼神勇的原因很簡單,說穿了,就是一個「窮」字。到底,我們是領台幣不是領日幣的,以台灣的薪水水準去東京不小心點花用,還沒有回來就保證變 成卡奴。那時候,公司位置遠,每天上班要搭一個小時電車,而設計公司十點才上班,所以每天早上起床吃完早餐,又躺回床上看小說,出門上了電車,看小說,下 班回來的電車,看小說,吃完晚餐的晚上,躺回床上看小說看到午夜。

每天大概會花上五個小時左右在看小說,這成了那個月唯一的消遣娛樂。

我也曾經有一本英文小說看上九個月的紀錄。不是書太厚,也不是情節不夠精彩,只是那陣子公司忙,下了班也累了,沒有甚麼時間可以看書。

不過,這就是閱讀優於其他娛樂的地方。便宜、方便、沒有壓力。

買英文小說我喜歡 paperback,不喜歡精裝本。一本平裝本的原文小說大概在USD 5~8 元之間,用的紙張不怎麼樣,可是重量很輕,size不大,隨便一個風衣口袋就可以塞進去,攜帶十分方便。等人的時候、等車的時候、上廁所的時候、睡覺前的 時候... 統統都是很好的閱讀時間。又因為便宜,所以就算書角折到了也不會心疼。

書是拿來看的,不是拿來擺在書架上自爽的。

我知道有人喜歡買精裝本,Hardcover 個頭大、印刷精美,擺在書架上的確頗有派頭,不過精裝本一來賣的貴,二來拿在手上重的要死,三來硬皮書翻閱不易。說起來,買那東西叫做自爽、拿在手上看叫做自虐。

這些年來,不小心累積下來的原文小說也看了頗有一些,雖然只是便宜的平裝本,不過因為數量不少,數大就是美,在書架上一字排開倒也頗有氣勢。唯一的缺點就 是常常有朋友來借,借了之後就一去不回,若說是三部曲一次全都借走也就算了,偏偏這些人通常只借走第一本,剩下後面的兩本在那邊新亭對泣。這種事情最討厭 的是,就算想要花錢補買第一本,通常也買不到當初的那個版本了,於是就會出現明明是一套三本,封面風格卻是大相逕庭的這種慘劇。

至於要說這樣子看書有沒效果?應該是有的。至少,前些年跟人家在當時世界最大的 MMORPG EverQuest 上面跟死老外吵架、聊天都還應付自如。出國欺負韓國人日本人這種同樣非英文母語的民族也還輕鬆如意。只要先給我幾分鐘作情境轉換,口語對話時也都是直接用 英文想、用英文講,完全不會有一般人先想好中文然後再翻譯成英文的那種費力窘境。比較慘的經驗反倒是有次出差去米國,被對方三個工程師的英文電的頭昏眼 花,其中一個是波蘭裔、一個是帶著濃厚的美國中西部口音、另外一個則是除了是移民後代、講話有腔調以外、還聲音低八度聽不清楚,那次害得我整天一直 Pardon? Excuse Me??對自己的信心大受打擊,回來後差點跑去裝助聽器。這次的經驗令我深深體會到米國果然不愧是文化的大熔爐,甚麼樣稀奇古怪的口音都碰的 上...... :P


延伸閱讀:[閱讀筆記] 英文與我 --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