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日

[老頭胡言亂語] 不是誠品也可以很悠閒 -- 金典書局

在台南火車站的腹地內,有一間頗為有趣的書局。

說他有趣,因為它跟大家對於書局的預期不太一樣。

在誠品書局崛起前,大家對於書局的印象,可能都是類似於重慶南路的書店那種樣子。狹長的空間,店面不大,兩側從地板到天花板的書架,中間走道還要加上一整排的書架或花車。

這種刻板印象,在1989年第一間誠品書局出現後終於得到改觀。

寬敞舒適的空間、大量的使用木製地板營造出來的暖度、不怕客人在店內看書、甚至還提供座椅讓客人可以更加舒服的閱讀、店內不只是書香,還有咖啡香... 這都是以前的書店經營者沒有辦法想像的。

所以「誠品」變成了一種風潮。香港旅遊團到台灣一定要去看看那個24小時不打烊的敦南店。不管看書不看書,男女約會見面也要約在誠品,似乎這樣子就可以沾染一些氣質水準。誠品,成為布爾喬亞的最愛。

可是台南的這間金典書局不太一樣。


它不是那種傳統的、追求空間最大效益的、急於把書賣給你的書店。也不是誠品那種刻意強調、標榜、包裝與販售某種風格的書店。

由於公路運輸的崛起,臺鐵被迫把許多沒有利用到的空間承租給外界。這家書局所坐落的位置就是台南火車站鐵道旁的舊臺鐵倉庫內。現代建築為了採光或空間感,通常在建築開始之初就刻意挑高或留下天井,然而二戰之前所留下來的舊建築,他們所共同擁有的高挑與空間,無須另行添抹胭脂,本身就是個輕鬆自在無而且壓力的購物環境。

灰色的水泥建築並不特別,老建築與新想法結合卻創造出了另外一種的風味。既然腹地廣大,那就奢侈的使用吧。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各種不同類型的書籍分門別類自己坐落一館,彼此不相混雜。小孩子自己一館、喜歡文學的自己一館、汲汲營營想要成功的自己一館,大家氣味不同自然也不需要混合。各個館內提供十分具有台南風格、十分隨意、一看就知道不是刻意一次採購的軟硬沙發外加各種形式的塑膠板凳。而書架間的走道,則是寬敞到可以作為小孩子的嬉戲空間...

除了購買空間外,對愛書人來說,書買的多了,自然也會在意起書本的售價。畢竟一年花個一兩萬塊錢買書,10%、20%累積下來的折扣也是很恐怖的。印象中,金典書局一開始似乎是以折扣書揚名立萬,所有的書本都有八折或七九折的優惠,雖然博客來網路書局也有著類似的折扣、便利性也頗高,即使是半夜也可以大肆採購,但對於許多堅持要自己親眼看過、親手翻過的挑剔讀者來說,實體書局還是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性。

看完了消費行為的這一端,我們來看看另外那一頭,販售。


每一家出版社的編輯都會清楚明確的告訴你,書局的擺設與書本的陳設位置是的的確確地會影響到那本書的暢銷程度的。我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曾應感受到,那種在誠品旗艦店所感受到的購買慾?那種書本呼喚著「買我吧!買我吧!」的召喚聲?那種似乎是只要買了那些書,自己也就同時高人一等、昇華成為更為「優質」的人類的感覺?

然而這個鐵道旁倉庫的書局所呈現出的,不是信義計劃區誠品旗艦店那種細心規劃過後的布爾喬亞風格,自然也沒有精密算計後呈現的購買慾刺激感,這裡所擁有的,就是非常樸直的、原始的、書本的本質。

很難用文字去形容那種差異性,同樣是試圖提供一種舒適的閱讀與購買空間,雖然結果相似,但是就如同美女有很多種,最後所呈現出來的的風格卻是完全不同的。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間書局所呈現地的確是非常台南在地的風格,尤其當我們把它與誠品書局做起比對之後。同樣的一本書籍,本質自然是相同的、但是少了一些化妝、少了一些包裝、少了一些誘惑與刺激,所以只能賣給真正知道的、真正識貨的。反過來說,卻也少了一些來自價格上的壓力。

就好像這個城市夙以聞名的眾多小吃一樣,靠的不是宣傳,而是本質、實力、與時間。


延伸閱讀: 金典書局照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