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9日

[剔牙集] 台北人的鄉愁小吃

總有些羈絆讓異鄉遊子在午夜魂迴夢縈,而食物則是連結故鄉、記憶與情感的最短途徑。

對台灣人來說,小吃猶如陽光,每天睜開眼睛就會看見,沒有它的時候不覺得怎樣,一旦遠離了它就覺得全身上下哪裡不對勁。

當提到「台北的小吃」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是「ㄟ,台北有好吃的小吃嗎?」老實說,其實為數也不少,在不被媒體注意的角落裡,庶民小吃跟台灣人民一樣,依然強韌地存在著。

這是個繁忙匆促追求成功的城市,人們為了各式各樣的理由遠離故鄉來到這裡,為了求學、為了工作、為了爭廣見聞、為了求取更好的生活,為了....成功。

這麼努力的人們是容易遺忘的。太急於攫取天邊的彩虹,自然會忘了自己身邊的美好。


燒餅油條雖非起源於此,但把兩者合體變成中國人的三明治的,卻是台灣人的巧思。「鼎元」的燒餅油條酥而不硬、香而不膩,店家隨做隨賣,不因久置吸收空氣中的水汽而變味老韌。「阜杭豆漿」的厚燒餅揚名海內外,很多人都是一次幾十個的買了帶出國,如果不喜歡排隊久候,麟光站附近的「和記豆漿」口感扎實麵香襲人,起個大早,坐在小店內看著老闆手工俐落的捏麵、貼爐、然後取出一個又一個的厚燒餅,那又是美食的另一個層次了。

很多人只知道復興南路在全盛時期曾有十幾間裝潢華美的清粥小菜,卻不知這個由台灣傳統「飯桌仔」傳承下來的飲食還在庶民間保存著。華西街後段有間低矮房子的「明川清粥小菜」,週休二日只做晚餐,可以嚐到道地的台灣味。至於中原街的「雅品小築」,融合了許多外省菜色,味道富足厚實,跟傳統台式的清粥小菜又有所不同。

台北的米粉湯與南部的湯米粉不同,也是一個常被忽略,但充分展示了先人智慧與勤儉的古早味。重慶北路巷弄間的「大稻埕米粉湯」,一大鍋燉煮著傳統的黑白切,從松坂豬肝連嘴邊肉豬心豬肺豬尾黑管白管到限量的天梯龍筋,不僅整條豬要吃食殆盡不能浪費,連燙煮的高湯也要充分利用。充分吸食了肉汁精華的粗米粉搭配上白色的濃郁湯頭,灑上一些白胡椒粉,就是一道簡單純樸的自然美味。

佛具街、五金街、文具飾品街、家具街...群聚的特質在台北似乎很容易發生,就連小吃也是。紅麵線可以算是台北的獨特口味,不知道為什麼,萬華板橋一帶以紅麵線著稱的店家比例特高,拋開已成為觀光景點的油庫口麵線不談,中山公園、陳家、草地人、志順麵線都各有支持者。個人最推薦的則是隱身在福德市場的「志順麵線」,光是看有點年紀的老闆就算在夏天也一定頭髮梳的整整齊齊地穿著吊帶褲舀麵線,那就已經值回票價了,更不用說那一大碗份量驚人舖滿來自東港的新鮮蚵仔,與用食鹽清洗的香Q大腸。

不用肉燥或麻醬,單純以烏醋、辣油、蔥花調味的福州乾麵更是福州沒有,正統道地的台北特色小吃。光是在南機場夜市方圓幾百公尺處內就有多家福州麵攤,大多沒有店名,有的早上賣到午餐、有的中午賣到晚上,有間則是專賣晚餐與宵夜。有一家的滷味種類繁多豪邁粗曠地用個大鋁盆裝著讓你自己夾、有的便宜、有的大碗、有一家的滷腿庫既Q又軟甚至不比四平街商圈的豬腳飯名店遜色。

台北沒有好的小吃嗎?

不是,只是因為我們身在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