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26日

[閱讀筆記] 為什麼男人殺不死魔戒中的巫王?--《the Lord of the Rings》


說到《侏儸紀公園 》Jurassic Park,它裡面有段很有趣的對話。

數學家 Ian Malcolm: God creates dinosaurs. God destroys dinosaurs. God creates man. Man destroys God. Man creates dinosaurs...

女主角 Ellie Sattler: Dinosaurs eat man. Woman inherits the earth.

這裡面大玩的當然是 man 這個字既可以當作男人,又可以解釋為人類的的雙義解釋。

另外一個經典畫面玩的也是同樣的雙關語,不過加上電影的視覺效果,震撼力比起《侏儸紀公園 》有過之而無不及。




the Lord of the Rings 第三集 the Return of the King


依歐文 Eowyn 重傷倒在地上,原本持在手上的盾牌在 Witch-King 的一擊下已經粉碎, Theoden 倒下的戰馬擋住了她的退路,全身鍇甲身材高大的 Witch-King 一步一步地逼近 Eowyn。Eowyn 的臉上可以看出恐懼的表情,Witch-king 緩緩地伸出鐵手套抓住Eowyn 的脖子,像拿著顆雞蛋般地將她提到空中.......

Witch-king: Fool...No man can kill me...die now...

就在這個時候,大家都認為手太短沒有啥用處的哈比人Merry 從背後悄悄地靠近,他那長滿毛的赤腳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地在草地上移動,Merry 用精靈女王贈與的短劍刺入了 Witch-King 的膝蓋,Witch-King 發出了一聲痛苦的嚎叫跪倒在地上,原本被抓在手中的 Eowyn 也掉在地上。

Lord of the RingsEowyn 掙扎著站起來,移除了自己的頭盔,終於露出了她真正的身分。金色的長髮在風中飄動,她的眼睛正視著 Witch-King 眼睛應該在的位置。

Eowyn: I am no man!

隨著一聲大喊,Eowyn 的劍刺入了索倫手下首席大將的頭盔...

就這樣,戒靈之首、安格瑪的巫王、索倫手下首席大將,死在他完全沒有預料到的對手底下。







這絕對是個經典畫面與經典對白,可惜還是有人跑來問我為什麼男人殺不死 witch-king......@_@


延伸閱讀:電影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的演員介紹

[遊戲線上] 從 PK 看虛擬與真實(一)

(Picture from http://pics.yourswallpaper.com/)

這兩天的新聞吧,兩個原本就認識的  19、20 歲年輕人,因為玩 online game PK,結果鬧出一條人命。

這個 PK 自然不是世界杯足球賽的 Penalty Kick,而是遊戲中的 Player Kill。

事情的前半段看來也很簡單,任何老一點的  MUD 玩家大概都很熟悉。兩個以前就有點小過節的角色在遊戲中遇到了,開始在遊戲中  PK,一邊輸了,角色被人幹掉了,輸掉的人不爽開始嗆聲,另外一邊也嗆回去,然後兩邊越來越不爽火氣也越來越大。後半段腳本就比較不同了,輸掉的人拿著西瓜刀到網咖報仇,把另一個玩家給砍的肚破腸流的,因失血過多不治死亡。

PK 這個現象是從天堂這些被台灣玩家稱為 OLG 的 Online Game 才開始的嗎?當然不是。

從第一個可以多人同時登入的 MUD 開始,Player Killing 就已經存在於 MUD 中了。

老實說,這個最後導致一人死亡的這個起始事件在老 Mudder 眼中只能說是笑話,下了線之後大概連提都懶的提。

不隻道還有多少人記得以前曾經在 MUD 中爆發的世界大戰?

那是在一個被稱為 3Kingdoms 的 MUD 中。伺服器在美國。即使到西元2000年 EverQuest 已經風起雲湧席捲世界的年代,3Kingdoms 仍然是一個人數眾多的老牌 MUD。

大約是民國 82 年左右吧,那時候台灣可以接觸到網際網路的人大概只有少數研究生或國立大學的大學生。事情的起因已經沒有人記得了,反正世界上的衝突模式大概都是差不多的。一個台灣的玩家跟某國的某玩家槓上了,兩邊先是各自用破破爛爛的英文吵架,吵架有輸有嬴,話講不靈光說輸的那邊自然就動拳頭了。打架有輸有嬴,刀劍無眼,輸的那邊的角色當然是掛了,而且還會損失一些屬性經驗點之類的,輸的那邊當然就不爽了。單打獨鬥輸了,自然是回去烙了同學朋友來圍毆對方出氣。被圍毆的人也不爽,你有朋友我就沒有朋友嗎?回去又找了一票來報仇,接著雙方又在討論區上互相叫罵起來,兩邊被捲入的人數越來越多,後來砍人已經不是看這個角色這個 ID 你認不認識,而是看這個 IP 是從哪個地方連過來的,反正只要是  140.1xx 開頭的,不分青紅皂白砍了再說,台灣玩家砍起對方來也是同樣的手法。於是,不管是台灣玩家也好,對方的玩家也好,已經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這時候,這已經不是個人恩怨的問題,而是牽涉到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機。那時候,沒有人敢落單自己進去遊戲裡面玩的,都是要呼朋引伴找上一群人才敢進去。進去之後自然也不是去砍  mob 砍 NPC,而是四處去找落單的對方報仇。

人砍多了自然會有砍錯的,難免會砍到一些其他國家的無辜者。於是,同樣糾眾報仇的戲碼繼續上演,就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一樣,一個國家接著一個國家被捲入。

然後,整個 MUD 就被捲入了世界大戰當中,人與人鬥,國與國鬥。到最後當然還是 3Kingdoms 的最高管理者出來鎮壓。

那麼為什麼以前的 MUD 玩家不會發生這種人砍人的慘劇?

當然原因有很多。

最簡單直接的原因就是,因為以前的 MUD 玩家並不是混在一起的。

要砍人,至少也要知道去哪裡砍吧?就算拿的不是西瓜刀,是比西瓜刀更貴上 1000 萬倍、攜帶核子彈頭、內建數位地形圖與導航電腦、可以自動根據地形地貌改變飛航高度與路徑的戰斧巡弋飛彈,那也要先知道要把這個昂貴的大玩具往哪個地方丟吧?

到現在,我也搞不清楚那個跟台灣大火拼的國家是哪裡來的阿里不達國家。可以想見的絕對不是  US、UK 這種 MUD 大國,要不然台灣的 Mudder 早就被滅絕了。既然連人家是哪個國家都搞不清楚,就算想花個幾萬塊搭飛機過去砍人自然也做不到,更何況西瓜刀還無法帶上飛機。

不要說跟死老外展開世界大戰了,就算後來台灣的  MUD 開始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的時候,就算是 Doom 成為台灣第一個 (可能也是唯一的一個 ) PK MUD的時候,還是沒有聽說過有人因為 MUD 裡面的鬥毆而引發真人 PK 的。

當然,還是同一個原因。就算你真的抓狂到了極點你還是不知道要去哪裡找人來扁。

大家連上線用的是個 IP,而且在那個 Hinet 還不知道在哪裡的年代,大家都是透過學校計中的工作站轉接,就算你有能耐 IP 反查,而且知道了對方用的是台大的撥接Terminal Service,最多也只能證明那個人可能住在大台北地區,除此之外啥都不知。更不用說我還聽過有某玩家實在是想玩想瘋了,暑假回到家就用家裏的電話撥打遠在南部的成大 Terminal Service 去玩MUD,可想而知,暑假結束爸媽看到電話帳單差點沒有心臟病發作。

最好是這樣子也能去砍人。

當然,對於我們這種史前生物來說,自然也無法理解玩個遊戲而已為什麼要去吵的要死的網咖吸別人的二手菸。





2005年8月23日

[閱讀筆記] 大師筆下的力量

有幾種情況下會讓人停下手中的小說不看。一是寫的太爛了,實在看不下去。一種是寫的其實很好,但是 tone 跟自己完全不合,比如說太血腥暴力或太懸疑恐怖,翻沒幾頁就血壓 200 心跳 140 外加雙手不停的顫抖,所以還是看不下去。另外一種是寫的太好了,所以看不下去。

寫的太爛翻不下去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寫的太好所以看不下去?其實還是有的。

這種現象在 George R.R Martin 這種殺人不眨眼的作者身上特別容易出現。

說他殺人不眨眼似乎又有點太過。不過,「因為主角所以幸運」這種事情在 GRRM 的作品上是不會出現的。以前看溫瑞安的小說,雖然從《江湖奇俠傳》《大宗師》系列開始,幾乎每個主角都會遭受到同伴手足的背叛,但是主角並不會因此而喪 志,也不會因此而喪命,這些只是路途上的試煉,主角終究是要成大器的。因此看他的小說其實是頗過癮的,血戰連連又一氣喝成,但是從來不需要替主角擔心受 怕。可是George R.R Martin 的作品完全沒有這種保證,1979 年獲得雨果獎與 Nebula 獎的科幻短篇作品 Sandking,主角就是個死的超級悽慘的反派人物。

真正最荒謬無稽無法預測的場景通常不是出現在戲劇或電影中,而是在我們每天生活的真實世界。而 GRRM 的作品就是太真實了,真實到會令人覺得毛骨悚然。每一個事件的發生都是那麼合情合理,每個人的的決定也都是那麼的合理,但是卻讓讀者十二萬分的擔心接下來 會發生什麼樣的事件。主角不見得會是好人,好人也不見得會有好報,壞人卻可以安享天年,對或錯、道德或無節操,在 GRRM 的世界中並沒有一個公定標準,書中的每個人物按照著他自己的個性與判斷行事,但是讀者卻無法克制地為自己所喜歡的角色擔心:這樣子的決定對嗎?這樣子對的 起信任他的人嗎?這樣子好嗎?這樣子不會太危險嗎?

把公主從惡龍的手中偷拐搶騙回來當然沒有什麼不對的,而且是社會所讚許的。但是當惡龍換成一個熱情、正直、誠實、有正義感、十二萬分信任你的王子,你卻在他為了保護你而必須與人進行生死決鬥的前一天晚上跟著公主私奔,背棄你的諾言與他對你的信任,這樣子對嗎?

當時看似對的決定,結果不見得是對的。而即使正確的決定也不見得會帶來美滿的結局,這就是人生。看不下去,不敢翻頁,不只是因為擔心主角的生死,還因為裡 面的人物太過於真實,因為我們不自覺地放入了感情,所以無法容忍我們喜歡的人物遭受到誘惑與墮落。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腐爛發臭的活著。

2005年8月22日

[剔牙集] 我所認識的老闆們 -- 台南連得堂煎餅

第一次到連得堂去,是個天氣有點冷,下著雨的清晨。很小很古老的一條巷子,很舊式的一個店面,還沒有到門口就可以聞到來自前一鍋雞蛋煎餅的撲鼻香氣,雖然 只是早上八點多,大部分的商家都還沒開始營業,但老闆與老闆娘兩人已經工作好幾個鐘頭了。老闆正用根平板木片推著味噌煎餅用的麵糊,抬起頭看了我一眼,沒 有說啥,又低下頭去繼續攪拌他的麵糊。

兩個人都保持沉默。在旁邊看了好一陣子,我終於忍不住開口了,「請問這個用手這樣子攪拌,跟用機器攪拌有甚麼不同嗎?」

「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從我父親以前就是這樣子做了。」

兩人繼續沉默。

其實,那一瞬間我的震撼是很強烈的。

對於我們這些工程師來說,講到所謂的生產,第一件事情第一個反應就是開始計算成本、工時、效率、利潤、各式各樣的報表... 將本求利,追求最大利潤,那幾乎是一種脊椎的反射動作。我們幾乎每個月都要應付上面交辦的CD (Cost Down) 的工作,成本已經很低了,還要更低,要想看看可以從哪裡擠出更大的利潤,要想想看可以從哪裡節省下人工,要想想可以從哪裡提高售價...

然而現在在我的面前,卻有一個完全沒有考慮到這些的人。


怎麼說呢,就跟當初看《無米樂》時,看到坤濱伯他們生活的方式、看到他們生活的哲學、看到他們與土地、與環境相處的方式一樣,在那一瞬間,我似乎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了我們的祖先的生活態度、看到了我們所生長的這塊土地。

那是一種不過度強求的生活態度。生活,可以只是生活,不是追求最大利潤,不是追求最大效益。

後來知道,作手工煎餅是個很辛苦的工作,也是一場與時間競速的耐力賽,一旦爐火開始加溫,雙手就不能停下來,不然就會出現一堆焦黑的木炭。在那鍋麵糊作完之前,除非有人可以接手,要不然連上廁所的機會都沒有。

老闆的個性比較溫和,做起事情來也比較和緩,因此爐火也要調的比較弱,煎餅才不會焦掉。O 型的老闆娘正好相反,是個急性子,做起啥事來都是劈哩啪啦的快速部隊,火調的大,爐子轉的快,同樣一鍋麵糊,煎完的時間可以比老闆少一個鐘頭。有次跟附近 豆花店的老闆娘聊天才知道,聽說連得堂的老闆娘當年可是大美女,即使嫁過來十多年了依然貌美如花,附近的小孩子們仍然以「新娘仔」來稱呼。

左邊的架子上,注意看的話可以看到幾隻短短的木片,上面還有註明著民國幾年幾月幾日退役。原來是老闆每天推每天用,已經磨損短到了無法再使用的木片,為了感謝它們的付出,於是在上面簽上了他們功成身退的日期,留下來作為紀念。

木門邊一張小小的藤桌子,旁邊擺了兩三張同樣有歷史的椅子,常有老朋友來這裡泡茶聊天。因為常去,慢慢地也跟老闆一家人熟捻起來,後來每次去都會得到烏龍 茶一杯、椅子一張,以及邀請一同坐著聊天的殊榮。我兒子就在旁邊跟老闆的孫子玩,或者一起看電視,有時候自己一個人過去,連老闆的孫子都會問說弟弟今天怎 麼沒有來。

雖然第一次去之前就知道連得堂每人每次只能買兩包煎餅的規定,但我也是到了很最近才知道他的遊戲規則有多硬。國中以下的不算人頭,一天來兩次也不算... 我知道網路上有些人對於連得堂的販賣方式頗有些意見,我只能說,請多想想你所買到的東西,那是一種生活形式,一種堅持,而不只是一塊煎餅。如果要的只是一 塊可以吃的煎餅,那麼工廠大量生產的義美煎餅或小林煎餅,可能才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有時候當我覺得世事不公憤恨不平、當我想要跟人爭強鬥勝的時候,如果想到了《無米樂》,想到了連得堂,總是可以讓我適時的放鬆下來退開一步。


延伸閱讀:
[覓食府城] 流傳三代的堅持 -- 連得堂餅鋪


照片請 看這裡


延伸閱讀:[剔牙集] 我所認識的老闆們 -- 康堤咖啡
延伸閱讀:[剔牙集] 我所認識的老闆們 -- 安平永泰興蜜餞
延伸閱讀:[剔牙集] 我所認識的老闆們 -- 台北阿正廚坊
延伸閱讀:[剔牙集] 我所認識的老闆們 -- 復興深海魚

[覓食府城] 流傳三代的堅持 -- 連得堂餅鋪




如果說它是名店,似乎有點太過,不知道它的台南人還是挺多的。要說它是隱流,採訪過它的媒體也有些數目,而且想要吃它的煎餅,沒有等上個把個月大概是沒有啥機會。

只要在那頗有歷史的客廳裡面站個一會兒,就可以體會那道已經褪色的赭紅門所分割的。傳統的木頭櫃子上擺放著一些酒瓶雜貨、傳統的竹製椅子、烏黑沉重的鐵烤爐、同樣黝黑的生鐵大鍋,門外時光的河如此流過,門內的光陰就此不動。

門裏門外,兩個世界。

看看老闆細心地、不急不徐地、溫柔地攪動著那鍋麵糊,持續地、不曾停手地用那多年搓摩後光滑如鏡的木片將麵糊裡的所有氣泡趕出來,將材料混勻。一個早上,也就只有這半鍋麵糊。

瓦斯一打開,那就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一個與時間、精力、經驗競賽的故事。一切全憑經驗。這台機器已經有四十幾年的歷史了,一圈五個鐵板,比起過去使用整排的木炭烤爐來說,在當年可是一大進步,還是從台北大同公司附近的鐵工廠特別定製然後運下來的,為什麼要從台北運下來?「那時候台北用的鐵比較好」老闆是這麼回答的。

老闆夫婦兩人早上七點就開始工作,有時甚至更早就開始,一天工作 11 個小時,全部加起來,一天的產能也不過一百多包煎餅。

早上開爐一次,下午一次,沒了。

這裡提供五種口味,原味、味增、海苔、花生、與芝麻。朋友大力推薦這裡的味增,不過我更偏好這裡的原味煎餅。

跟老闆哈拉,老闆說沒有同行的相信作煎餅的麵糊可以不加水,「不可能?我做給你看!雞蛋、牛奶倒下去,看你本錢要不要下啦!」的確,這裡的原味煎餅奶香味濃硬是不同,不管是煎餅本身的厚度還是味道的厚度都是比一般的煎餅濃郁許多。一口咬下是脆而不是硬,光是口感這點就沒有人比的上。那種機械大量製作的煎餅就更不用說了。

味增煎餅愛好者也很多,味增與麵糊的味道溶為一體,不至於喧賓奪主,但是細細品嚐又可以感覺出味增自身的鹹味與香氣。

因為喉嚨不好,所以我甚少食用芝麻類可能導致喉嚨「束」起來的東西,也因此芝麻煎餅我只有稍微嚐了一下。類似波卡洋芋片般的薄脆弧型,入口才知道這種造型的精妙之處,因為麵糊用的較少,所以麵糊受熱產生的香氣與脆度正可以適當地搭配芝麻的香氣,若是麵糊的份量多了些,就無法有這樣子的表現了。

同樣形狀的還有海苔,這個才真正是神奇的商品。

想要買海苔煎餅?抱歉,現場沒有販售,請預約。啊,客人您想預約海苔煎餅嗎?沒問題,大概一年多以後就可以交貨。

對,沒有搞錯,一年多以後,不相信的話可以翻翻老闆娘手上的登記簿,厚厚的兩大本,這些都是耐心等候中的老顧客。老闆說海苔煎餅以前是在清明之前,作煎餅的人自己到海邊去收割野生的海苔回來作,所以一年只做一次,現在由於海洋污染的原因,西南沿海早就沒有辦法採收到野生海苔了,他們也試過使用澎湖的跟很多其他地方的海苔,到了最後才決定使用日本進口的海苔,現在大概每個禮拜會作一次海苔煎餅。芝麻煎餅該有的優點它都有,而且多了海洋般的海苔香氣,是我也覺得很好吃的商品,不過想到還要等個一年多,就覺得.....

原味的好,原味的好吃,原味的最好吃。 :P

現場購買的話,每個人限購兩包,通常是原味與味增口味。這也是老闆經過多次嘗試後獲得的折衷辦法。老闆說,以前讓人家排隊購買,結果有的人排隊排了很久,可是排到他的時候已經沒有東西可以賣了,有的遠地而來,自然就會有所紛爭,遊戲規則多次修改,改到現在,想要多吃的就預定吧,現場過來的,就買個兩包吧,這樣子人人有獎,也不至於外地的朋友有所遺憾。

夫婦兩人一天工作 11 個小時也只有一百多包的產量,要說產能很低嗎?的確是。

不過站在那店門口,感覺到手上那兩包裡面裝的不只是煎餅,還有一對夫婦的堅持與人生。

這樣子還會覺得他的產能很低嗎?

延伸閱讀:[剔牙集] 我所認識的老闆們 -- 台南連得堂煎餅

照片請 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