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7日

[閱讀筆記] 謙謙長者的言者諄諄 --《第 21 頁》


幼稚園的老師拿著一張畫請小朋友們解釋。畫面上熊媽媽穿著圍裙拿著一隻木杓子站在餐桌邊,而熊寶寶坐在餐桌前嚎啕大哭。

有錢人家的小朋友說:「熊寶寶已經吃飽了,再也吃不下了,可是熊媽媽還要他吃,所以他在哭。」

窮苦人家的小朋友說:「熊寶寶肚子很餓,還想要吃,可是家裡面已經沒有東西了,所以他在哭。」

同樣的一張圖,來自不同的家庭,可以有著完全不同的解釋。就跟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一樣。

-- by DarkBringer



我知道有人不喜歡李家同的文字。

《風之影》裡有段藉著書中人物碧雅的感嘆:「閱讀的藝術正在緩慢的消逝,因為看書是很私密的活動,一本書就像一面鏡子,我們必須有足夠的內省能力,才能在 書中觀照自我。」說起來,不只閱讀是很私密的活動,閱讀這種事情就跟挑選伴侶一樣,環肥燕瘦青菜蘿蔔各有人愛,而且沒有甚麼道理可言。

不過,我個人頗喜歡他的文章。因為他的文章自有一種溫暖的氣息,因為他的文章常常提醒我,提醒我知道感恩,知道滿足。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需要別人幫助的人,還有許多雖然生長在困境,卻努力生活抓住每一個向上機會的人。

我,只是個平凡的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領著一份死薪水,公司沒有高科技產業的配股,卻有一堆愚蠢至極的豬頭規定,日復一日過著沒有太大變化的日子,日子也就這樣過去了。沒有太多的歡愉,也沒有太大的苦痛。

這次在《第 21 頁》的序言裡面,意外的看見了李教授也曾經有過類似的疑惑。

『我從小就沒有自以為了不起的想法,這是因為我曾經看過很多厲害的人物,功課比我好的多的是,體育比我好的更是一把抓。我不但不會驕傲,反而總覺得自己不如人家。也因為如此,我一直沒有什麼自以為幸福的感覺。』

『這種不覺得自己有多少幸福的時代,最後終於結束了,當我到達了印度加爾各達的垂死之家,看見了那麼多赤貧如洗的人,我的想法完全改變了,我從此以後會一 再地提醒自己有多麼幸福。我永遠忘不了的是一位十來歲的年輕乞丐,他常握住我的手不放,每次我離開垂死之家,都會回頭看他一眼,他也會揮手和我道別。我因 此開始有了羞愧之情,因為我知道我會回到我舒適的家去,而他呢?他如能活著離開垂死之家,也只能回到他當初求乞的地點。我雖然年紀不小,但我仍有事業和前 途可談。而他呢?他只有十幾歲,他已命中注定沒有前途了。』

『自從這次經驗以後,我開始有了完全不同的想法,我發現我之所以能夠在社會上稍有成就,完全是運氣好的緣故。如果我生長在非洲,或者印度非常貧困的家庭裡,我會有今天嗎?如果我生下來就是乞丐,不要說唸書了,我連吃飯都會有問題,極有可能的是我現在早已不在人世了。

我一直沒有機會到印度去,就算有機會去,我應該也會想辦法溜去泰姬馬哈陵,而不是垂死之家。幸運的是,也許是年紀漸長心腸漸軟,不需要親眼目睹這些人,我也慢慢地有了跟李教授類似的領悟。

我們之所以能夠在這邊抱怨日子無聊、工作無趣、主管無能,其實是因為我們的日子過的還可以。我們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我們不需要每天打零工、我們沒有被生活的擔子壓的喘不過氣、甚至我們在工作之暇還有餘裕可以上網鬼混發發牢騷。

那天跟個朋友聊天,他覺得這段時間似乎也沒有做到什麼,可是兩年的時間就這樣子忽然就過去了。我安慰他說「還好啦,往好的方面想,至少代表這兩年內沒有出現甚麼重大的不幸事件,或者讓你度日如年的事情...... 」

我這朋友回答說「也對啦,也許要阿 Q 一點才會快樂....」

當場害我啞口無言。

凡事往好的方面樂觀的方面想,就是阿 Q 嗎?

中國人自古就有種奇妙的自虐心態,我們一定要把自己逼的沒有辦法過活,覺得自己非常的可憐,覺得生活在世界上比蟻螻還要渺小無能,似乎一定要這樣子才能夠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菁英樣子。

我們的社會很慘,我們的政黨很亂,我們的政治人物更爛。但是,除了這些新聞媒體從頭到尾不斷努力廣播的權力鬥爭政治惡鬥以外,我們是不是就沒有別的了? 不,不是的。我們的社會仍然有許多微小但認真努力的人,我們的社會仍然有許多弱勢需要幫忙的人。我們的社會,仍然有許多願意付出的人。

這些人,其實就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只是我們選擇了要不要看見他們。


延伸閱讀: [好文轉載] 第21頁 by 李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