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4日

[閱讀筆記] 果汁與水果

有的人喜歡吃水果,有的人喜歡喝果汁。

喜歡喝果汁的,大部分是為了他的方便與解渴,而喜歡自己啃水果的,大部分為了那種口感與濃郁的香氣。

同樣的喜好,也可以放在小說閱讀上。有的人習慣看翻譯書,有的人習慣看原文書。

很有趣的是,我喜歡喝果汁,但是在閱讀上,我卻習慣看原文書。

不管果汁作的多好,果汁就是果汁,就是沒有辦法不摻水,就算有不摻水的果汁,也不會是好喝的果汁。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放在翻譯上面。

很多的東西是有其根源的,失去了那個根源,就什麼也不是。文字就是其中的一種。不管是多利害的語言學大師或翻譯家,要能夠將一種語文的情境完全無誤的用另外一種語文表達出來,搬到另外一種文化裡面還要適切的表達其意,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這兩句,哪個自認語言很厲害的可以把李商隱文中的情境完全的轉換成英文的?

反 過來說,誰又可以把 Mae West的名言 "When I am Good, I am really good; but when I am bad, I am even better." 流暢的翻譯成中文?Mae West說這句話時那樣子的情境、畫面、意像,只能意會,無法言傳,自然更難以翻譯。不是無法解釋,但是拉哩拉雜的用了多個句子解釋之後,那就不會是原來 的意境了。

同樣的道理,很多優秀的小說一但經過翻譯,那就不是原來的東西了,而是另外一個新的東西。這個新的東西不見得比原來的差,有時候甚至會有其他的趣味,比如說林琴南翻譯的「茶花女」、「塊肉餘生述」,但是那只能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畢竟民國以來,我們也只有一位林紓。

嚴復認為翻譯首求「信達雅」,能夠做到信與達,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要能夠做到雅,那就是千中選一了。同樣的道理,把信達雅推到了極致,那就是自己的東西,而不是原文了。比如說,有誰會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種句子是翻譯文?

舉個例子,George R.R Martin 的「冰與火之歌 (Song of Ice and Fire)」。

由 於譯者 GreyHawk 自己就是 Martin Fan,所以在翻譯上也特別的用心用力,中文版的流暢是許多人所稱讚的。不過也由於譯者的求好心切,中文版出書的速度就有點緩慢,於是一些心癢難耐本來只 看中文版的朋友就把腦筋打到我的藏書上面。某個朋友把書還給我的時候說了一句話:「中文版翻譯的是也很好沒錯,但是中文版跟英文版根本是兩本不同的書!」

我自己是沒有看中文版,所以無法置評。但是我深刻的知道翻譯的困難。

現在的嬰兒食品種類很多了,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以前的父母,會把一些比較堅硬的東西先在嘴巴裏咀嚼成泥狀,然後再吐出來餵小朋友?

看翻譯書常常也會讓我有那樣子的錯覺。

自己吃水果當然比較累、也比較麻煩。有時候也會有啃不乾淨或無法體會箇中美味的情形,但是至少我可以確保我吃的是原汁原味。

我喜歡喝果汁,因為我懶,因為我知道自己水喝的不夠多。但是在閱讀上,我寧願相信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