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9日

[老頭胡言亂語] 旅行中的意外 - 隨遇而安

出門旅行本來就有很多無法預計的事情,但是隨著年紀漸長閱歷減廣,越來越了解人生許多的難處與無可奈何,可以讓人動怒的事情越來越少,反倒是有趣、與會心一笑的事情變多了。

放下計畫隨遇而安,反倒撿拾了不少值得珍藏的記憶珍珠。

那天在那霸的傳統市場周圍,偶遇了一間小小的連冷氣空調都沒有的咖啡店,站在轉角思考了三十秒,還是被上面的「自家烘焙」字眼吸引了進去。遠藤桑是個頭髮花白留著鬍子穿著短褲的大叔,不會說英文,但貌不驚人的店裡面居然有肯亞、夏威夷可娜等單一豆子,顯然是個愛咖啡的人。點了一杯老闆自己混合的淺焙咖啡,手沖,居然只要 250 隻日本羊。

六十幾塊台幣在台北去哪裡找手沖咖啡啊~~

雖不是我偏好的淺焙而比較偏淺中焙,但是口感韻味都有沖出來,250 這個價錢實在是太超值了。同時有一個看起來就是市場內某攤販的大嬸拿著一盒超商的便當在這裡吃飯,過了一會兒,另外一個市場內店家大叔過來了,也點了一杯咖啡,然後開始玩起了他的feature phone。對,不是 Smart Phone,是 feature phone。

在這裡遇到了一本充滿震撼力的雜誌 Days Japan,第一眼被吸引的原因是封面最上方的那行字,看來是雜誌的 slogan:「一張照片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方向」,下標的另一個 slogan 則是「人類的意志終止所有戰爭的那一天必將到來」。店內寄放的傳單跟牆上貼的小廣告排列的整整齊齊,都是很有想法的。老闆,你就直接承認了吧,你根本就是大隱於野的文藝中年啊!




隨後在外面到處遊蕩,但是因為太愛這個市場的氛圍了,所以那天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是走回來這裡。

晚餐特別去了一間早上就留意上的,看起來根本就是台灣文青最愛的咖啡館,但其實是居酒屋。有趣的是,因為不是座落於觀光客雲集的國際通而是傳統市場裡,新開的店可能也沒有旅遊雜誌介紹,居然還非常的清幽。

其實也不餓,所以只點了兩杯酒跟小菜。就在我跟店員用日文混雜著英文溝通時,旁邊一位帶著帽子的大叔突然開口了「你是哪裡人?」用的居然還是中文。這位會一些台版中文的日本大叔,今年64歲、在九州出生、在東京當了三十年的攝影師、目前在石桓島的租車公司上班,特地搭飛機過來沖繩渡假。他不喜歡人多的地方,喜歡 SHE 還唱兩段 SHE 的歌給我聽、問我舒淇是不是台灣人,覺得她又正又性感,他來過台灣的台南、中國的成都,還跑到台南跟台東之間的中央山脈的某地。兩個人用中文日文加英文拉哩拉咂的聊了半天,不是他說我還不知道原來石桓島在台灣與琉球的中間。



酒足飯飽走往捷運的路上,還是想多逛逛,所以專挑些小巷子走四處拍照。然後在一個市場轉角,看到了一間所有人就著高腳凳坐在通道上的小店攤。頗有家鄉台南那種「半攤半店」風格的溫暖黃光對抗著周圍已經打烊的黯淡商家,那氣氛與氛圍正是我所喜歡的,想要拿起相機拍照,又不想成為沒有禮貌的觀光客,正走來走去的掙扎時,突然有人主動地跟我打招呼~~身在異鄉,這裡根本沒有認識的人啊?一看,居然是咖啡店的遠藤桑,還有另外那個拿feature phone的大叔。兩個人主動地讓出中間的一個位置。這下子可好,雖然酒精度與腹笥容量都已到達上限,但盛情難卻,還是又坐了下來。遠藤桑一邊把一小碟烤魷魚乾推過來,一邊用日文告訴我「這裡的東西每樣都好吃!」

於是,又點了一份烤魚、一杯清酒。人生中第一次的一天三杯酒(啤酒、清酒、沖繩燒酌)就這樣子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學游泳的第一個要訣就是要放鬆,緊繃的肌肉無法讓人漂浮,旅行也是。英文中說 Go with the flow,中文說「隨遇而安」,既然是一個人旅行,就不要太用力的安排一切,放開心胸,放心的擁抱迎面而來的風景變化吧。











2015年11月28日

[老頭胡言亂語] 旅行的眉角


有句話說,情侶在結婚前最好先一起去旅行個一次。遠離熟悉的舒適圈、面對各式各樣非計畫中的意外狀況、24 小時無處可逃的朝夕相處...在這樣子的壓力底下,可以炸的可以爆的星星之火,大概都有機會化為燎原烈焰。

對於一個人生的三分之二已經流逝,正準備要由人生的高處往低走的中年男子來說,旅行卻也是個挖掘自我、與自己對話的好方法。

年輕時,前公司曾出資讓我從東京搭著新幹線到京都去「見學」,那是我第一次出國、第一次到東京、也是第一次搭高鐵。隨著自己年歲漸長,對大同公司前董事長林挺生老先生的評價也就越高。放眼當下的台灣,有哪個企業願意讓公司裡有才華的年輕設計師到東京一個月,不是為了專案,兒只是讓你有機會跟日本設計師一同工作增廣見聞的?又有哪個大老闆會堅持說,身為設計師就得去千年古都京都看看、體驗什麼叫做繁華優雅氛圍的?

號稱台灣首富的郭先生會嗎?咩~~~

但那公司出錢的三天京都之旅,我兩天就回東京了。

京都很美,京都很優雅,我甚至用便宜的小相機拍出了一張有著紅色楓葉、綠色湖水、金色倒影、月曆照片水準的金閣寺。還誤打誤撞地找到了一間京都車站前的舒適民宿,在禢禢米的香氣與鬆軟的被褥上有了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夜好眠。但也是那個美與優雅,無時無刻地提醒我,臂彎之中無人足以分享。於是,年輕的我知道了自己的極限。

多年以後,我卻重新找到了一個人旅遊的樂趣。

雖然還是喜歡旅行,也喜歡帶家人旅遊時看到他們欣喜驚喜的表情,但那是一種來自於分享所獲得的快樂。帶著別人旅行,你所想的是對方的喜好、對方的體力、對方的時間,你必須將自己的存在化為工具。但一個人旅行時,你享有最高的自主權與完全的任性。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可以對著路邊的小水塘凝視個半個鐘頭、窩在菜市場裡沒有冷氣的咖啡廳一整個下午、可以在超市裡面閒晃、毫無目的的漫走、去當地人才會去的地方吃當地人吃的東西,而不是導遊或部落客、旅遊書告訴你的「到xx不可不吃的十大美食」。

說真的,哪個台南人蠢到去相信「不可不吃」的這種東西?一個有底蘊的城市,食物一定也是百花齊放各家爭鳴,絕對不會只有某一家才好吃。把你有限的旅遊時間拿來按表操課、跟其他觀光客排隊,還不如找張舒適的床好好地睡個覺算了。

二十多年後的我,一個人旅遊不需要旅遊書、不需要部落客、也不用收集整理資料。就是散步、眼觀、耳聽、多問多聊,然後旅行中的一切自然會串接起來。停留在一個城市的時間夠了,我們終究可以閱讀出每個城市中那細微不同的奧妙之處。

在那霸,我最多的閒晃時間都給了「第一牧志公設市場」週邊的區域。公設市場大概就是天母的士東市場那種樣子,一樓是個販賣各式食材的市場,二樓則是環形的分佈著十幾個平價食堂。你可以在樓下花大錢買整隻的生猛活龍蝦、巨大的活螃蟹、高價的夜光貝象拔蚌然後拿到二樓以一個人五百日幣的公定價格請他們代為料理,或者是店家直接沙西米幫你做成傳說中的龍蝦船。一個人安靜地漫步公設市場中,你會意外地發現這種消費以中港台旅客居多,也許是某某媒體推薦的「這才是行家的吃法」吧?一樓的海鮮攤販甚至會僱用說滿州話/北京話的員工,而闊氣的華人旅客也不負眾望地成為這裡的 VIP。至於當地琉球人或日本人呢,嗯,人家比較窮苦,懂得當季本地生鮮是什麼,不會花大錢當VIP (唸作ㄎㄞˇ ㄗ˙)。

真正最精彩的,在公設市場外的傳統市場裡。這裡有許多形形色色的有趣小店,樂趣遠高於觀光客摩肩擦踵的國際通。比如說用著投射燈營照出舒適氛圍的壽司小店、強調自家烘焙的小小咖啡店、有著型男廚師美女服務員的超潮居酒屋、當地商家晚上收工後一起小酌兩杯的轉角小店、老闆在下午沒人的時候拿著三線弦自彈自娛的 Pizza 小酒吧、三個衣著雪白的老婆婆手工製作的天婦羅店....

不,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種玩法。但是我們都須找到適合自己的旅遊、自己的方向,這種事情無法醍醐灌頂,只能用身體慢慢地去體會。








2015年6月9日

[剔牙集] 台北人的鄉愁小吃

總有些羈絆讓異鄉遊子在午夜魂迴夢縈,而食物則是連結故鄉、記憶與情感的最短途徑。

對台灣人來說,小吃猶如陽光,每天睜開眼睛就會看見,沒有它的時候不覺得怎樣,一旦遠離了它就覺得全身上下哪裡不對勁。

當提到「台北的小吃」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是「ㄟ,台北有好吃的小吃嗎?」老實說,其實為數也不少,在不被媒體注意的角落裡,庶民小吃跟台灣人民一樣,依然強韌地存在著。

這是個繁忙匆促追求成功的城市,人們為了各式各樣的理由遠離故鄉來到這裡,為了求學、為了工作、為了爭廣見聞、為了求取更好的生活,為了....成功。

這麼努力的人們是容易遺忘的。太急於攫取天邊的彩虹,自然會忘了自己身邊的美好。


燒餅油條雖非起源於此,但把兩者合體變成中國人的三明治的,卻是台灣人的巧思。「鼎元」的燒餅油條酥而不硬、香而不膩,店家隨做隨賣,不因久置吸收空氣中的水汽而變味老韌。「阜杭豆漿」的厚燒餅揚名海內外,很多人都是一次幾十個的買了帶出國,如果不喜歡排隊久候,麟光站附近的「和記豆漿」口感扎實麵香襲人,起個大早,坐在小店內看著老闆手工俐落的捏麵、貼爐、然後取出一個又一個的厚燒餅,那又是美食的另一個層次了。

很多人只知道復興南路在全盛時期曾有十幾間裝潢華美的清粥小菜,卻不知這個由台灣傳統「飯桌仔」傳承下來的飲食還在庶民間保存著。華西街後段有間低矮房子的「明川清粥小菜」,週休二日只做晚餐,可以嚐到道地的台灣味。至於中原街的「雅品小築」,融合了許多外省菜色,味道富足厚實,跟傳統台式的清粥小菜又有所不同。

台北的米粉湯與南部的湯米粉不同,也是一個常被忽略,但充分展示了先人智慧與勤儉的古早味。重慶北路巷弄間的「大稻埕米粉湯」,一大鍋燉煮著傳統的黑白切,從松坂豬肝連嘴邊肉豬心豬肺豬尾黑管白管到限量的天梯龍筋,不僅整條豬要吃食殆盡不能浪費,連燙煮的高湯也要充分利用。充分吸食了肉汁精華的粗米粉搭配上白色的濃郁湯頭,灑上一些白胡椒粉,就是一道簡單純樸的自然美味。

佛具街、五金街、文具飾品街、家具街...群聚的特質在台北似乎很容易發生,就連小吃也是。紅麵線可以算是台北的獨特口味,不知道為什麼,萬華板橋一帶以紅麵線著稱的店家比例特高,拋開已成為觀光景點的油庫口麵線不談,中山公園、陳家、草地人、志順麵線都各有支持者。個人最推薦的則是隱身在福德市場的「志順麵線」,光是看有點年紀的老闆就算在夏天也一定頭髮梳的整整齊齊地穿著吊帶褲舀麵線,那就已經值回票價了,更不用說那一大碗份量驚人舖滿來自東港的新鮮蚵仔,與用食鹽清洗的香Q大腸。

不用肉燥或麻醬,單純以烏醋、辣油、蔥花調味的福州乾麵更是福州沒有,正統道地的台北特色小吃。光是在南機場夜市方圓幾百公尺處內就有多家福州麵攤,大多沒有店名,有的早上賣到午餐、有的中午賣到晚上,有間則是專賣晚餐與宵夜。有一家的滷味種類繁多豪邁粗曠地用個大鋁盆裝著讓你自己夾、有的便宜、有的大碗、有一家的滷腿庫既Q又軟甚至不比四平街商圈的豬腳飯名店遜色。

台北沒有好的小吃嗎?

不是,只是因為我們身在福中。

   

2015年6月5日

[老頭胡言亂語] 一分鐘的眼神交會




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為了藝術而死,但瑪莉那·阿布拉莫維奇 (Marina Abramovic) 願意。瑪莉那是位著名的行為藝術家,曾是時代雜誌列入影響當代 100 人的兩個藝術家之一。1974 年在義大利的展覽中,她在六小時的互動式展示中把自己當成物體,前面排列了包含了刀子、玫瑰花、甚至是上了膛的手槍等等 27 項物品,參觀者可以對藝術家的身體任意擺佈。有人割她、刺她、甚至抓住她的手握住手槍對著自己的太陽穴,緩緩地推動板機,就只是為了這個物體會不會有所反應。

1975 年是她重要的一年,認識了藝術家男友烏雷 (Ulay),一起開著廂型車到處表演,兩人合作發表了一系列與性別意義和時空觀念有關的雙人表演作品。當1988年最後兩人決定結束這段感情時,他們的最後發表作品 The Lovers – The Great Wall Walk。瑪莉那從山海關出發,延長城往西走,烏雷則從戈壁沙漠中的嘉峪關往東。三個月後,越過了漫長的旅程,兩人最後在位於山西省的二郎山相會,給對方最後一個擁抱,然後離開。

那是他們最後一次以情人的身份見到對方。


2010年,她在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辦回顧展。她的新作品「藝術家在場」(The Artist is Present) 由她本人坐在館內的一張椅子上,人們排隊與她對坐凝視一分鐘。

在這個互動性表演中,每個與她凝視的觀眾反應不一。有的微笑、有的尷尬、有的嚴肅。而在每一個凝視者的交換過程中,她閉目凝神,專注於下一次的眼神交會。

然後,毫無預期的人在她下一次張開眼睛時出現在她的眼前。


2015年5月9日

[老頭胡言亂語] 看不見的戰爭


我們都知道,湯姆熊電子遊樂場的代幣是不能拿到巷口的 7-11 買可樂的。

為什麼?

因為那不是國家發行的真錢。

可是,那難道不是我真金白銀跟店家換來的嗎?有些窮國印發鈔票時國庫還沒有足夠的準備金呢。為什麼抽屜裡面明明有著足夠現金的湯姆熊代幣比不上金融危機發生時被世界銀行停止交易的真實貨幣呢?

講到財富(Fortune)貨幣(Currency)金錢(Money)時,經濟學家總是有用不完的專有名詞、定義與理由讓人頭昏眼花。

如果有一天,發行《魔獸世界》的暴風雪(Blizzard)遊戲公司突然與 7-11 簽訂了合作條約,10000 枚遊戲中的金幣可以折抵 iCash 的 10 元呢?這樣子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也是個令經濟學家非常頭痛的問題。一場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經濟革命正在雲端中醞釀,而私人公司發行的虛擬貨幣與國家發行的真實貨幣間的戰爭一觸即發。


我們生活周遭有無數的虛擬錢幣以各種的形式存活著。從大富翁的遊戲紙鈔、線上遊戲裡的金幣、到信用卡公司的紅利點數、航空公司的飛行哩程。以及,虛擬錢幣中最有名的比特幣(bitcoin)。在 2015 年 2 月,這枚由個人發行、只存在於網路上、透過點對點分散紀錄、沒有任何國庫準備金的比特幣對美元的匯率是 245.48(約台幣7800元)。這枚虛擬錢幣,七年前才由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日本人發明,卻已經不只在網路上流通,甚至在德國、比利時、丹麥、芬蘭、挪威、波蘭、瑞典、土耳其等國繳費使用。比如說知名的 DELL 電腦就接受比特幣購物,越來越多的大學也接受用比特幣繳交學費。

在許多的科幻電影中,主角們可能進入 0 與 1 構成的虛擬世界中探索冒險,最後排除萬難回到真實的世界。但事實上卻是,我們所處的世界越來越虛擬、越來越科幻,真實與虛擬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根據資料,每年大約有八億美金轉成臉書上各種遊戲 APP 裡面的代幣。鼎鼎大名的《暗黑破壞神III》則是一開始就准許玩家把遊戲中的代幣換成美金。事實上,遊戲公司也無法完全防堵玩家間私底下進行的金錢轉換。有個發生在中國的真實案例是,一位因為工安受傷成為殘障而無法找到工作的父親,成為了所謂的「人民幣戰士」。他們玩遊戲不是為了遊戲,而是為了賺錢。他與妻子兩人輪班每日在《魔獸世界》中挖礦採集原料出售,然後換成真實世界的金錢。根據他的說法,收入不高,但可以維持一家三口的開銷。更重要的是,不用四處求人。

中古時期,各個王國諸侯都可以發行自己的錢幣,造成許多的問題。其實一直到歐盟與歐元出現前,去歐洲諸國旅行時兌換各種不同的錢幣都還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很多的經濟學家都預測隨著世界大同,人類所使用的貨幣種類會越來越少。

不過以現在的趨勢來看,人類所使用的貨幣(真實與虛擬)卻是越來越多。

像比特幣這種私人發行的新時代錢幣,雖然擁有眾多的優點,卻讓各國的財稅專家都傷透了腦筋。紅遍中國的通訊軟體 QQ 所發行的 Q 幣就因為過於流通,甚至被真實店家接受來購物,而在 2010 年被六個部會的公文封殺。雖說這對集權國家來說不意外,但這已經不只是虛擬錢幣危及國家貨幣強度的問題,就算不考慮所得稅、也要想想這可能成為無法追蹤的洗錢管道。

可是認真想想,我們現在日常生活所使用的金錢,很大的一部分也都只是一個數位紀錄。所謂的塑膠貨幣如提款卡、信用卡、預付卡...他們不就是個虛擬的錢幣嗎?跟一百年前的人們相比,我們身邊的實體貨幣其實少的可憐。當電影的情節成真、當駭客進入帳號竄改資料時、當銀行的電腦當機硬碟損毀時,我們辛苦了半輩子存在銀行的存款還算是真實貨幣嗎?

要不要猜猜看,當你存款簿的數字跟銀行電腦上的數字不相符合時,銀行會相信你的數字還是他螢幕上的數字?




2015年5月6日

[閱讀筆記] 新時代的新互動 - 冰與火之歌


有沒有人想過,一個虛擬人物的死亡,居然可能造成真實世界的暴動?

在 HBO 暢銷影集《冰與火之歌》第四季即將結束的時候,推特上面出現了怒火燎原的訊息「如果提里昂死了,我們就暴動!(If Tyrion dies we riot!)」。

或者,有人想要捐個六十萬台幣,只為了獲得一個「可怕而悽慘的死法」?

喬治.馬丁,以他慢工出細活的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而舉世皆知。他的小說格局大、真實性高,書中的主要人物都沒有凡事逢凶化吉的主角威能護身,翻一頁可以掛掉一票你培養了幾個月感情的人物,屬於殺人不眨眼的兇殘作者。隨著同名影集的播出,更是吸引了許多影迷粉絲。

2014年六月,為了替一個野狼的保護計畫募資,殺人魔王馬丁提出了一個方案。只要捐贈兩萬美金,你就可以用你選擇的名字在下一本的《冰與火之歌》小說中出場,然後獲得一個可怕淒厲的死亡退場。

還真的不只一個人捐款。

另一方面,粉絲們每日造訪馬丁的網站,發現這老兄什麼事情都做,就是不做書寫。心急如焚的讀者們受不了下一本小說可能又要等個五六年,尤其是想到這位已經六十六歲的肥胖大叔怎麼看也不像可以長命百歲的身材,沒有人希望《時光之輪》作者羅伯特·喬丹在安寧病床邊指定續筆作家的畫面重演,於是紛紛向作者施壓。動之以情者有之、述之以理者有之、出言恫嚇者有之。見過大場面的喬治.馬丁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他的回應是一張面對著鏡頭拿著 A4 紙的照片,紙上寫著,「不要再逼我,不然提里昂就得死!!」

可以拿虛擬角色來威脅真實讀者,這果然不是普通作家做的到的。

這一切,只說明了一件事情。這個時代,網路已經完全地改變了讀者與作家之間的關係。

到亞馬遜網站看看,讀者評論超過一千的書籍,一定是有拍成電影或電視影集的。魔戒與哈利波特的熱賣,並沒有帶起同類型小說的銷售量。很多人看了電影後只買這套書,看完了這套也不會去買其他的書回來看。如詹宏志先生所說「閱讀者向來是少數,離開的那些不過是『湊熱鬧』的人」,這些由影迷轉化成的「一書讀者」對作者的態度也與傳統的閱讀者不太一樣。

在過去,讀者與作者間是幾乎沒有什麼互動的。作家到底是住在挪威還是奈及利亞,在山洞還是火星寫作,幾乎沒有人過問。但現在,讀者們追蹤作家的部落格或推特瞭解他們的習慣與生活,知名作家幾乎就是另外一種的公眾人物。現在的作者是真的有立即影響力的,不是透過他們的書寫,而是他自己就是一個品牌。

許多作者在網路上與讀者互動時所展現地經過小心營造的正面人格,也常常讓粉絲們誤認為真正的友誼。有些粉絲甚至會送花或禮物到作者的家裡,這也造成另外一種的困擾。網路時代的作家如何同時維持粉絲們的熱情,又能保護自己的隱私與距離,也成為另外一個難題。



至於那個募款故事,也有個意外地溫暖插曲。

一個英國的 13 歲小男孩傑克雖然沒有兩萬美金,但是他一樣有著想要為野生動物作點什麼的善心,於是他殺了撲滿,湊到了 153 英鎊,寫了一張信給馬丁,希望也可以成為他書中的一個角色。而殺人如麻的大魔王馬丁則是親筆回了一張溫暖的長信給小男孩,他婉拒了殺死小男孩的機會,說道「即使是我,能殺的人也是有極限的,而那些位置已經被其他非常有愛心的人所填滿了」,但是「被你的行為所感動,我與我的朋友決定以你的名字捐出一萬美金給英國的野狼保護基金。他們非常幸運地可以有像你這樣子的支持者,希望可以鼓舞許多人跟隨你的腳步」。

對了。幸好小惡魔提里昂沒有在影集結束的時後領便當,美國國土莫名其妙地閃過了一次莫名其妙的暴動。

聯邦調查局真的應該要把這些作家們跟可疑的恐怖份子一樣列表監聽的。這些人實在是太危險了。




延伸閱讀:[閱讀筆記] 平靜海面下的暗潮洶湧 -- 冰與火之歌第四冊《A Feast for Crows》





2015年5月5日

[遊戲線上] 改造宅宅的遊戲



你有沒有過以下的經驗?

走路走到一半急忙轉進巷子躲在垃圾桶後面,只為了不讓對面人行道上那個東張西望的宅男認出你來。在很冷很冷的天氣把全身包到只露出眼睛地在豪宅門口逗留,因為形跡可疑而被警衛驅離。跟其他的三百多個人包圍著信義計劃區的一個雕像狂點手機,卻沒有人看它一眼。深夜開著車在同一條街上一直打轉,最後被警察攔下來盤查。出門幫室友買一個早餐,結果回來已經是三個半小時以後,中間還越過了 整個大肚山。跟著其他七個人扛著裝備爬大雪山,其實也只是為了可以在山頂划手機。好不容易等到了綠燈,橫越大馬路走到了分隔島,又急急忙忙地轉頭往回走。

如果沒有,恭喜你是個正常人。因為你還沒有開始拯救世界。

The world around you is not what it seems.

Ingress  是個由 Google 旗下的 NIA 實驗室所開發的增強實境(Augement Reality)遊戲,與過去電子遊戲的最大不同之一,就是遊戲場景(或者說戰場)並非由一群領薪水熬夜爆肝的宅男設計師製作,而是我們生活的真實世界。舉凡周遭的歷史建築、廟宇教堂、公園入口、雕刻壁畫裝置藝術街頭塗鴉等...都可能是遊戲中的重要的 portal(據點)。人類的生活領域有多大,遊戲場景就有多大。

換句話說,過去存在於真實世界與遊戲世界中的那條鴻溝消失了,真實與虛擬的界線也變得更加的模糊。

在過去,遊戲開發者千方百計所要達成的是在一個 2D 的平面上、在一個螢幕的前面營造出整個世界,讓你融入那個幻想的世界。而這個,則是把整個真實世界都變成了你幻想的遊樂場。

那一種比較好呢?很難說。

身為五年級生的我們親眼見識到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與遊戲間關係的改變。從最早一台機器只能有一種簡單遊戲的單色手持電玩,到投幣的大型街機、然後是單機電腦遊戲、電視遊樂器的興起、20 世紀末風起雲湧五十萬人同時上線的 MMORPG、到現在既不賣軟體、不收月費、講究簡單輕鬆上手、鼓勵嗑金的手機遊戲。每一種遊戲的風行,都宣告了另外一個時代,另一種的生活形式。

有幾個目標是  NIA 在開發這個遊戲的時候希望達成的。第一、讓玩家離開他的沙發。第二、讓玩家多瞭解他的周遭環境。第三、讓玩家多與其他人接觸。多年以來,遊戲玩家多被視為是沒有生活沒有社交的穴居宅男,但 NIA 希望改變這個現象。第一步,也是這遊戲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讓玩家們站起來、離開沙發、走出去。只有當你離開客廳,你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寬廣、藍天襯托下的白雲多麼飄逸、附近公園裡面的花朵開放地多麼鮮艷美麗。因為玩家只能對所在位置方圓40公尺內的 portal 做動作,啟蒙軍(Enlighten)與抵抗軍(Resistance)兩大陣營的玩家藉由不斷地在真實世界裡移動,佔領一個又一個的portal(點)、獲得物資然後發射出可能長達一千公里的能量線、進而把三條線建構成為一個控制面(Control Field)來拯救世界。這個規則簡單、透過全球定位系統進行的搶旗遊戲有著超乎意料的魅力,居然可以讓台北的某玩家因為不斷地走路運動而在一年內瘦身了 25 公斤。


反過來說,這遊戲的玩家互動不似傳統遊戲的成王敗寇,反倒像是球隊間的團隊競爭,跨國跨洲的玩家互動支援也是常態。官方會不斷地在世界各重要城市舉辦大型活動,比如說 2014/08/09 在台北的 Helio XM Abnormality,啟蒙軍就與馬來西亞、澳洲與南韓當地玩家合作而蓋出了一個橫跨太平洋的大三角。而 2014/12/13在東京的 Darsana XM Abnormality 不但吸引了來自日本各地超過五千名的玩家逐街巷戰,連台灣也有不少玩家特別飛過去參戰。

三十年前的電子遊戲將玩家們從戶外鎖入了屋內,造就了御宅族的一代。但現在的 Ingress 又將玩家們從室內引到了戶外。而我們唯一確定的是,不論中外,無人可以預料十年後的遊戲產業會走到哪裡。





延伸閱讀:[Ingress] 府城的故事 - 兌悅門
延伸閱讀:[Ingress] 府城的故事 - 鳳凰眼上的普濟殿
延伸閱讀:[Ingress] 府城的故事 - 台南知事官邸



2015年3月24日

[老頭胡言亂語] 重作馮婦



今天又回到上班族的日子。

先在台商的 R&D center 做了快十二年,然後在日商當了八年的高階主管,接下來一把年紀要去美商回鍋當工程師。雖然說很多人都疑惑這個決定的正確性,包含我自己,但的確也是有些累了。

昨天跟一個米國回來探親以前一起做 MUD 的老朋友喝下午茶,突然想到了一個潛在的因素。我的領導統御技巧其實不是在公司裡面學的,而是在網路做 MUD 提供無償服務時帶著一票 immortal 練出來的。對於這些頭角崢嶸,過去不是最強玩家就是超強 coder 的 immortal 而言,所謂的上級,其實沒有什麼強制力,大家都是燒熱血奉獻自己的時間創意出來做遊戲給一堆不認識的人玩,講究的從頭到尾不過是個「爽」字。只要我爽,一天 coding 個 23 小時也不是問題,只要不爽,從此不登入也沒有人可以拿你怎樣。帶領著一掛這種人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其實感覺非常好,重要的是你要能服眾,你要有手腕可以處理事情,沒有 SOP 也不是公司規章。

可是在日商,不是這樣子。公司規則很重要。

我自認是個優秀的 team builder,也是個不錯的 leader,但我可能不是當 manager 的料。

每個人都告訴我「你幹嘛不多休息幾天?」對,我當然也知道,多休息幾天不錯。問題是,老婆去上班,小孩去上課,一個人在家其實用處也不大。帳單要付、生活要顧,還是早點去上班比較實在。

昨天回到公司把器械東西都繳回去,小美眉託買的東西都分發一下,順便跟一個很久不見,這次剛好過來出差的日籍老工程師聊了 15 分鐘。雖然中間多有轉折,不像前一個工作離職那麼乾淨俐落,但總也是告了一段落。

轉頭離開辦公室的時候,突然想到了《父後七日》中吳朋奉的一段口白。

「今嘛你的身軀攏總好了,無傷無痕,無病無煞,親像少年時欲去打拚。」

真是適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