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5日

[老頭胡言亂語] 文化創意果然是筆好生意!


「文化創意是筆好生意!」,自從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設定此主題並到世界各國不斷巡迴演講之後,「引用」外國觀念不餘遺力的台灣媒體無不樂於介紹並且朗朗上口。

雖然我也贊成這個想法,不過一直到最近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令一個層次。

台北市政府將空間570 坪的建成圓環以九年一千萬租金的價格出租給文化人楊照帶隊的華旭圖文科技公司,換算下來每個月租金九萬兩千元,每坪租金 162 元。

圓環附近的租金大約是每坪兩三千元,不過既然市府建設局市場管理處強調「市府不以賺錢為出發點」,那麼以市價二十分之一的超低價承租給文化人作為主題餐廳似乎也是理直氣壯的事情。

文化,真的是個賺錢的好生意。





每天早上都會經過建成圓環,每次看到我都有種奇怪的感覺。

還有一絲無法用文字表達的怒氣。

在某種奇妙的、無法理解的邏輯與價值觀下,建成圓環被改建成為一個非常具有現代感的鋼筋玻璃建築。這個決定的由來我們無從得知,但是作為一個都市計畫改建案的結果,我們不需蓋棺就已經知道。

前台北市長任內所有的市場改建案統統壽終正寢嗚呼哀哉,西門市場、建成圓環、龍山寺地下街、花卉市場... 這沒有什麼好意外的,人家畢竟是穿鞋的,對於這種赤腳與木屐穿梭的地方不太熟悉。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堆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名人」,比如說某某文化董事長、某某理事長的囈語印在巨大的白色卡典西德再貼在圓環的外頭,像是日本寺廟外面的祈願紙條一般的掛在那邊。


這裡當然也有一些真性情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然是黃春明先生所寫的「轉動吧!轉動吧!圓環」。當它被以不同的濃淡印上三次並貼在圓柱型的建築物外圍後,的確是非常的令人印象深刻。

最能夠抓到核心的應該是林懷民先生的那一段「童年,父母常帶我到圓環,長大了以後,我和朋友一起去。圓環不只是個有美食和熱氣的地方,是我的鄉愁和眷戀。希望重新起步的圓環能夠永續,成為新世代溫暖的記憶。」是的,這才是真正的重點。這才是人們所希望的,與所抱怨的。被拆除改建之後的新建築物冒犯了所有曾經參與過、見證過那個時代的人的記憶,它不再是個鄉愁或眷戀,不再跟這塊土地有何連結,它只是個憑空出現、從別的地方移植過來的銀色怪物。

這裡不是圓環嗎?不是台北市最有庶民與本土風味的大稻埕嗎?為甚麼上面出現的卻完全不是這裡的孩童會穿的棉襖?為甚麼那個圖畫看起來完全是別人的世界?為甚麼?我可以接受那上面有著我阿公會穿的亞麻布唐衫、我甚至可以接受那上面出現日本木屐,但是棉襖、瓜皮髮型與衝天炮辮子?

老天,我們現在看的到底是誰的鄉愁?

我無法解釋,但是我每次看到時都會有一種的憤怒感。

一種自己的歷史被人竄改的憤怒感。就好像那些老兵對於日本把侵華戰爭輕描淡寫的改為「進出中國」一樣的憤怒。

既然己所不欲,又何必強加於人呢?

那個造價兩億四千萬的建築現在成為一個超大的養蚊子場所。如果台北市政府有點遠見跟想像力,乾脆把它填入泥土拿來養小孩子最喜歡的獨角仙鍬形蟲,就像台科博館的植物園一樣,改成一個特大的玻璃養殖箱,保證讓你坐擁金店面,國中國小遊覽車絡繹不絕,光是賣門票、賣甲蟲、賣週邊設備的收入就保證高於你現在所收到的九萬兩千元房租。




感想:我當年是哪根筋燒掉跑去作那勞啥子的狗屁設計師,幹麼不去當個文化人?這樣子就可以去建成圓環租個 30 坪來住,離上班地點近,而且住在李祖原大師設計的新潮建築裡面一個月房租還不到五千塊。

看!看!看!古有名訓,果然真的是「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延伸閱讀:[剔牙集] 風華不再的建成圓環
延伸閱讀:[老頭胡言亂語] 活該他上十字架?-- 從建成圓環談起
延伸閱讀:[老頭胡言亂語] 繞不出來的圓環?我看是繞不出來的蛋頭!


2008年6月11日

[台南覓食] 這才叫做芒果冰!! -- 玉井古早味


我必須承認,我是個出身清寒、窮酸味滲透到骨子裡面的落魄受薪階級。

從以前到現在,從最早的價錢到現在一碗一百五十元,我還是搞不懂永康街某面積比一般冰果室還小的半路邊攤的芒果冰為甚麼可以賣到這價錢。那一碗裡面有兩斤的芒果嗎?有削了兩個全熟的愛文芒果嗎?不管前看後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甚至是把裡面翻出來看,我還是無法體會為什麼把一顆芒果削一削倒點煉乳可以削到這種價錢。

前兩天到玉井,天氣有點悶熱,想到小時候老爸開車帶我們出遊,走到哪裡吃到哪裡,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雖然不是啥可以拿出來在網路上大秀烏魯木齊莫三鼻克番文的米其林餐廳,但是那種情境仍然時常讓我懷念,於是答應兒子帶他去吃冰。

刻意把車子開進了玉井老街,果然看到了路上有著賣著剉冰的傳統冰店。停好車子,點了一個芒果冰跟一個八寶冰,隨口問問八寶冰可以選幾種作料,得到的回答是「都可以啊」。這~~啥叫做都可以啊?這是什麼答案啊?坐下來等,然後就看到不斷有著本地居民過來幾碗幾碗的外帶,我那會可以殺死貓的好奇心發作,跑去站在旁邊看店員盛裝八寶冰,一邊在心裡默數,一、二、三、四~~~十四、十五、十六?這一碗八寶冰裡面居然放了十六種材料?這~~這該不會就是那個「都可以啊」的理由吧?我們正常人再怎麼隨意點,應該也沒有人會點到十六種材料吧?結果一轉頭,才發現那位小姐正從另外一個容器裡面舀出白木耳舖上去,所以,正確答案不是十六種,而是十七種材料。

Oh My Goddess!



然後,我看到了他們是怎麼裝芒果冰的。

先在盤子裡面挫上一些冰,然後舀上幾匙剛剛切好的新鮮芒果。

繼續剉上白色的冰屑把盤子鋪的高高的,開始加工。用夾子夾起一片片的色澤金黃的芒果舖到剉冰上面,一邊用帶著手套的左手稍微壓一下免得芒果掉出來,淋上一些米黃的煉乳、然後加上幾片綠色的芒果青、再淋上一大杓店家自製的新鮮芒果醬,上面擺上一大球芒果冰淇淋,最後再放兩個紅色的櫻桃增色,這樣子,才算是完成一份芒果冰。

兩個擺在一起,我不知道永康街的那個應該要叫做啥。

隔了一會兒,芒果冰來了,八寶冰也來了。尺寸果然都魄力感十足,很有台灣民間該有的那種氣勢。尤其八寶冰,不愧是前鎮店之寶,愛玉、綠豆、紅豆、甘納豆、湯圓、蕃薯、薏仁、芋頭、鳳梨、紅豆丸、粉粿、粉角、珍珠、粉圓... 不只是材料種類多,該有的味道也都有出來,芋頭夠鬆軟夠泥、尤其是蕃薯,雖然其貌不揚,卻是出乎意外的好吃。

吃飽喝足,也該結帳了。

最大的詫異出現了。

全部只要 95 元,那碗雙人份特大芒果冰只要 70 元,而那碗有著十七種內容物的八寶冰則是... NT25元。

嗚嗚,玉井真是一個好地方~~

2008年1月3日

[老頭胡言亂語] 不是誠品也可以很悠閒 -- 金典書局

在台南火車站的腹地內,有一間頗為有趣的書局。

說他有趣,因為它跟大家對於書局的預期不太一樣。

在誠品書局崛起前,大家對於書局的印象,可能都是類似於重慶南路的書店那種樣子。狹長的空間,店面不大,兩側從地板到天花板的書架,中間走道還要加上一整排的書架或花車。

這種刻板印象,在1989年第一間誠品書局出現後終於得到改觀。

寬敞舒適的空間、大量的使用木製地板營造出來的暖度、不怕客人在店內看書、甚至還提供座椅讓客人可以更加舒服的閱讀、店內不只是書香,還有咖啡香... 這都是以前的書店經營者沒有辦法想像的。

所以「誠品」變成了一種風潮。香港旅遊團到台灣一定要去看看那個24小時不打烊的敦南店。不管看書不看書,男女約會見面也要約在誠品,似乎這樣子就可以沾染一些氣質水準。誠品,成為布爾喬亞的最愛。

可是台南的這間金典書局不太一樣。


它不是那種傳統的、追求空間最大效益的、急於把書賣給你的書店。也不是誠品那種刻意強調、標榜、包裝與販售某種風格的書店。

由於公路運輸的崛起,臺鐵被迫把許多沒有利用到的空間承租給外界。這家書局所坐落的位置就是台南火車站鐵道旁的舊臺鐵倉庫內。現代建築為了採光或空間感,通常在建築開始之初就刻意挑高或留下天井,然而二戰之前所留下來的舊建築,他們所共同擁有的高挑與空間,無須另行添抹胭脂,本身就是個輕鬆自在無而且壓力的購物環境。

灰色的水泥建築並不特別,老建築與新想法結合卻創造出了另外一種的風味。既然腹地廣大,那就奢侈的使用吧。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各種不同類型的書籍分門別類自己坐落一館,彼此不相混雜。小孩子自己一館、喜歡文學的自己一館、汲汲營營想要成功的自己一館,大家氣味不同自然也不需要混合。各個館內提供十分具有台南風格、十分隨意、一看就知道不是刻意一次採購的軟硬沙發外加各種形式的塑膠板凳。而書架間的走道,則是寬敞到可以作為小孩子的嬉戲空間...

除了購買空間外,對愛書人來說,書買的多了,自然也會在意起書本的售價。畢竟一年花個一兩萬塊錢買書,10%、20%累積下來的折扣也是很恐怖的。印象中,金典書局一開始似乎是以折扣書揚名立萬,所有的書本都有八折或七九折的優惠,雖然博客來網路書局也有著類似的折扣、便利性也頗高,即使是半夜也可以大肆採購,但對於許多堅持要自己親眼看過、親手翻過的挑剔讀者來說,實體書局還是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性。

看完了消費行為的這一端,我們來看看另外那一頭,販售。


每一家出版社的編輯都會清楚明確的告訴你,書局的擺設與書本的陳設位置是的的確確地會影響到那本書的暢銷程度的。我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曾應感受到,那種在誠品旗艦店所感受到的購買慾?那種書本呼喚著「買我吧!買我吧!」的召喚聲?那種似乎是只要買了那些書,自己也就同時高人一等、昇華成為更為「優質」的人類的感覺?

然而這個鐵道旁倉庫的書局所呈現出的,不是信義計劃區誠品旗艦店那種細心規劃過後的布爾喬亞風格,自然也沒有精密算計後呈現的購買慾刺激感,這裡所擁有的,就是非常樸直的、原始的、書本的本質。

很難用文字去形容那種差異性,同樣是試圖提供一種舒適的閱讀與購買空間,雖然結果相似,但是就如同美女有很多種,最後所呈現出來的的風格卻是完全不同的。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間書局所呈現地的確是非常台南在地的風格,尤其當我們把它與誠品書局做起比對之後。同樣的一本書籍,本質自然是相同的、但是少了一些化妝、少了一些包裝、少了一些誘惑與刺激,所以只能賣給真正知道的、真正識貨的。反過來說,卻也少了一些來自價格上的壓力。

就好像這個城市夙以聞名的眾多小吃一樣,靠的不是宣傳,而是本質、實力、與時間。


延伸閱讀: 金典書局照片集

2007年12月10日

[台北覓食] 中藥街中的新鮮滋味 -- 迪化果汁


常在外面買冷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大部分的金桔檸檬汁是啥味道。


絕大多數的金桔檸檬汁都不是現壓的,通常都有添加檸檬酸。就算沒有,壓好過了一陣子的檸檬汁也沒有那個現壓現榨時的香氣。有些時候,有的店家為了強調真材實料,還會故意放幾顆金桔進去裡面,久放之後桔皮的澀味滲到了果汁裡,不但沒有加分效果,反倒是扣了不少分。

有個朋友強力推薦,說在民族西路附近有家現榨的金橘檸檬汁有多優多讚。一開始,我也沒有特別去注意,尤其是這傢伙也是個標準的超級大路癡,我在附近的巷子繞過了幾次之後就放棄了這種浪費人生的行為。直到某次霞海城隍廟拜拜,遊行的陣頭把迪化街堵住了,為了節省時間,我決定繞道。

然後,就在迪化街跟歸綏街交口的轉角處,我遇到了這家小攤子。

真的就是一個小小的攤子,賣的也很簡單。檸檬汁、金桔檸檬汁、柳丁汁、綜合果汁,沒了。

是我喜歡的調子。

負責的是一對年輕的夫婦。樂觀、外向、努力這幾個正面的形容詞正好都可以用在他們的身上。攤子前面一層一層的重重置放著金桔、檸檬、柳丁、蜜柑等柑橘類的水果。綠色、黃色、大小不等的各種水果把小小的攤子裝飾的頗為熱鬧。

不管你要的是哪種果汁,現點現切現壓,用的不是那種保證可以榨出最後一滴水分的垂直式壓果汁機,而是更早那種傳統的L型的鑄鐵榨汁機。雖然同樣都是靠人力作動,但是兩者的機構原理卻決定了壓出來的果汁之間的微小差異。

為了省力,比較晚開發出來的垂直式榨果汁機通常有個類似凸輪的設計,一旦通過了某個點,曲柄就會自動帶到定位,這種設計比較好用,但是也比較容易隨手把柳丁皮的澀味壓出來。可是反過來說,壓檸檬汁的時候如果不帶出一些皮層中的檸檬油,香味就是差了那麼些。在這方面,比較傳統的L型鑄鐵榨汁機因為更為手動,所以在控制度與表現上面反而更好。

當然,使用哪種榨汁工具絕對不是這裡的果汁表現的令人讚賞的主要原因。

要酸一點,要甜一點,要冰一點,要淡一點、柳丁汁多一點金桔少一點、要加話梅不要話梅... 一切都可以隨客人需求量身打照。換句話說,任何人在這裡都可以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口味。老闆老闆娘的動作都十分俐落又笑口常開,那杯現壓果汁感覺上就是多了幾分的味道。

然後,最重要的部份來了。這樣子一杯現壓現榨、量身打照的新鮮果汁要多少元?

30元。只要三枚十元硬幣,你就可以享受到最香醇新鮮不加水的鮮果汁。

泡沫紅茶店的老闆應該要感激這樣子的果汁攤不是每個轉角都有,要不然這個冬天應該會更冷吧~~~

2007年12月9日

[剔牙集] 我所認識的老闆們 -- 清茂水果


大約是兩年前吧,當美食記者的朋友丟來了一個訊息,叫我去四號公園旁邊的「小品屋」吃完早餐後記得跟隔壁的水果行混混,朋友說,那家店是那種我會喜歡的店。

我覺得頗為有趣,於是追問說哪種店會是我喜歡的?


朋友的回答頗為傳神。

「大致上來說, 有實力, 謙虛, 對原物料堅持且講究細節. 重點是要對他所經營的東西有熱情, 還有一個是不能太貴. 步調也許緩慢, 也許拼搏. 但不苟且, 就降.」

後來想想,旁觀者清,別人看自己,有時候遠比自己還要來的清楚。

而「清茂」的老闆果然就很合我的脾胃。

曾經是十大傑出農民之一的老闆所開的水果行,也的確與一般的水果行有所不同。

這裡所賣的的水果,價錢不見得比別人便宜,但是都有一定的水準。真正品嚐過後,可以很清楚的發現,這裡販賣的產品都是經過特別挑選過的。跟老闆比較熟了一些之後... 不,其實正確的說法是,發生了幾次騎了七八公里過來卻發現鐵門深鎖撲了個空的慘劇後才發現,老闆每個禮拜會有一天自己開著車到各地去補貨,宜蘭花蓮台東雲林台南屏東... 就像以前逐水草而居的牧人,只不過老闆所追逐的是高品質的水果。老闆自己是傑出農民,花了不少心思跟苦心在如何種出更高品質的農作物上面,也有不少抱持同樣想法的農專同學、學長與學弟,把這些人脈串連起來,就成為一個有趣的優質農產品流通網。

第一次看到立起來像是座小屏風一樣的阿里山高山薑母,每支軀幹都有舊五十元硬幣的粗細。第一次在北部看到蘋婆、第一次看到一顆超過八斤重,怎麼看都像是迫擊砲彈的芋頭、也第一次看到有人不用人工催熟,而是把香蕉吊在那邊一個月讓他自然慢慢的熟透...

留在台北的假日,我喜歡到這邊來喝幾杯純果汁,跟老闆哈拉聊天,看看又有什麼新奇的農產品。到了夏季,這裡賣的水果種類就只剩下西瓜跟鳳梨,但是卻多出了許多種的新鮮果汁。這裡的西瓜汁賣得比別人貴,不見得比路邊一杯 700CC 20 元的西瓜汁甜,但是不加糖不加水,而且已經濾掉絕大部分的西瓜渣,保證喝到的全部都是百分之百原汁。最重要的,你可以清楚地感覺到西瓜真正的香味跟甜度。其他的果汁也是一樣,鳳梨汁、胡蘿蔔汁、椰子汁...都是百分之百原汁原味。

有次跟老闆聊到有很多人都不敢吃紅蘿蔔,因為怕他那個特殊的氣味,就更不用說氣味更強的紅蘿蔔汁了。老闆非常神秘的說,他這裡的紅蘿蔔汁不會有那種腥味,而且當場就現打了一杯出來。

我喝了一口,的確是非常美味,可能是我這輩子喝過最好喝的紅蘿蔔汁。

我問他,這裡面有加什麼東西嗎?

他反問,就在你眼前做的,你有看到我加了什麼東西嗎?

的確是沒有。所以我想了一下,終於猜到原因。這紅蘿蔔汁裡面有個很淡的鹹味,正因為這個淡淡的鹹味,反而把蘿蔔本身的甜味襯托的更為甜美,不比加了蜂蜜的紅蘿蔔汁差,而且風味更強。

答案是產地。

使用的是種植在靠近海邊鹽地的胡蘿蔔。

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繁複的料理手法,或者昂貴稀罕的材料。我們需要的是一顆心,一個對於我們所作的工作認真負責、追求進步的心。因為有心,我們才會願意花時間心思去探索、去瞭解、去追求原因、然後我們才有辦法進行改良、追求向上。

台灣農產品的品質與農民的技術在世界上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問題是我們對於自己的優點到底知道多少?我們看「料理東西軍」,我們對日本人的原物料、對他們的堅持嘆為觀止大加讚賞,然後關掉電視抱怨我們為甚麼沒有類似的東西。

不,我們不是沒有類似的高品質農產品。

我們缺乏的,是願意抱持著正面思考去報導的媒體。

我們缺乏的,是願意花心思去瞭解自己優點的消費者。

當你在抱怨的時候,請先花點時間省思「我有沒有花時間去瞭解過這塊土地?」





2007年11月26日

[老頭胡言亂語] 在城市中,發現一種生活態度





台南這個古老的城市,總是有著一些自己特有的味道。

那是飄揚在清澈的空氣中、穿梭在散著熱氣的呼吸中、散發在人們的言談舉止中,難以用言語解釋,難以用文字形容,只能用身體髮膚去感覺的氣息。

大概在今年農曆過年期間吧,我到了家裏附近的,到今年正好滿一百年歷史的「東菜市」去。有時候,也不見得是真的要買什麼,只是有時候就會想要去看看流竄在台灣人血管中的、那種帶著點莽撞、帶著點直率的旺盛生命力。

東菜市跟一般的傳統市場一樣,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慢慢地出現了許多個綜錯複雜的出入口。就在青年路上一個小入口旁,在一間台灣傳統市場常常看到的、賣著專供沒有時間逛百貨公司的婆婆媽媽們的成衣店前的騎樓,我看到了一台 29 吋的電視、兩隻立起來的大喇叭、一台卡啦 OK 機,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在那裡引吭高歌的人們。

會引起我的注意,當然是因為那個歌聲。

常上 KTV的人應該都知道,歌聲是可以練的。越常唱,表現就越好,尤其是某種的唱法唱腔,一聽就馬上知道這是常常跑卡啦OK 或 KTV 的人。問題是,技巧可以練,聲音裡面所蘊含的感情卻不是可以用「勤能補拙」四個字練出來的。

那個歌聲,讓我停下了腳步。

那是一曲台語的情歌對唱。一聽就知道是那種常常拿著麥克風唱歌的人,不是職業的技巧、但是也毫無生澀或怯懦、最重要的是,歌聲中充滿的豐富感情。不是蔡振南那種等級的,但是卻有點令我想起了江惠的歌聲,那種自小就在外跑場子求生活、見過了許多人情冷暖的聲音。唱歌的兩人情緒投入,旁邊坐著的聽眾也十分捧場,場子內笑聲不斷,十分融洽。兩人乍看下可能會以為是夫妻,但聽起對話,原來包含在旁邊的這些人,通通都是附近東菜市場的販子。因為是過年,所有就有人跑去租了三天的卡啦 OK 來放在這裡,讓所有在春節時節還得出來做生意的攤販們同樂,任何人只要有時間有興趣,都可以來這裡高歌一曲。見到我在旁邊微笑聆聽,一個菜販還邀請我也一起來排隊,共襄盛舉。我笑著揮手婉拒了,但是那種和樂的情緒卻也感染了我,我是一路微笑著走回到家裏的。

該怎麼說呢?這就是這個城市的味道吧?也許,這就是這個城市之所以迷人的地方吧?或者,這就是這個城市讓我始終無法忘懷的原因吧。

樂趣的來源不是只有一種。享受的方法不是只有一種。引亢高歌抒發情懷不是只有上錢櫃或好樂迪、也不是只能在家裏客廳裝台卡啦 OK 然後虐待左鄰右舍的耳朵,而是可以在街頭、在巷尾,在每一個想得到的角落,跟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一起分享、一起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