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10日

[剔牙集] 飯桌與自助餐


「飯桌」這種東西,似乎也快要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台語中的「飯桌仔」,有點像是現今北部琳瑯滿目的自助餐,然而又有點不同。

第一個不同的,當然是名稱的不同。顧名思義,既然叫做自助餐,當然得自己端著盤子,要不然怎麼叫自助?可是在「飯桌」裡吃飯,客人唯一要做的就是用手指頭東指西指,隔了一會兒,你點的飯菜就會有人端到你的桌上了。

視覺印象是第二個差異。自助餐為了動線,大部分會有一條方便塑膠餐盤平移的不鏽鋼直線平臺,躲在玻璃後面的一道一道菜色是平擺的。可是在「飯桌」裏,為了方便工作人員夾菜、照顧菜色,看到一條 L 型上下三層堆疊的餐臺反倒非常常見。

最後,也最有趣的一個差異是在於「客制化(Cutsomize)」。到自助餐吃飯,反正擺在餐台上的都是標準程序出來的產品,要就是吃,要就是不吃,事情其實倒也簡單。可是在「飯桌」吃飯,除了可以點肉燥飯,可以點白飯,還可以點「攪鹹」,也就是只要拌上一點肉湯,但是沒有肉燥。「攪鹹」這個很明顯是專門針對那些不敢吃肉燥裡面的肉皮肥肉,但是又嫌白飯不夠味道的人。價錢呢?等於白飯的價錢。這樣就夠了嗎?不,我還看過客人點肉燥飯,但是指定只要乾肉燥,不要肉湯。吃完一碗覺得半飽,意猶未盡,但是又吃不下另外一碗?沒關係,大方的告訴老闆你要再來半碗肉燥飯。

甚至是魚丸湯喝完了,都還可以拿著碗去跟老闆加湯。

對了,還有一個差別。自助餐是你還沒有摸到筷子就得先付錢,「飯桌」則是先享受,後付款。

不知道為什麼,在「飯桌」吃飯,總覺得與老闆的互動就多了那麼一些。跟自助餐那種自己端著盤子、自己找位置、自己吃飯、自己端去門口倒掉剩菜,付完錢就關係終止銀貨兩迄的消費截然不同。

標準程序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常常會懷念起那種更加有「人味」的味道。


後記:
如果要說自助餐跟飯桌間的關係,可能就像是 7-11跟傳統雜貨店、麥當勞跟巷子邊的早餐店之類的關係。


延伸閱讀:[覓食府城] 不可錯過的傳統自助餐 -- 福泰飯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