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環往東一點,小巷亭的台式日本料理也還不錯。
「豆簽羹」這東西現在已經很少見了,點碗豆簽羹、關東煮、叫點小菜、壽司,或者依照心情來點清酒啤酒,氣氛環境頗為有趣,沒去過的可以試試看。不過記得要請裝豆簽羹的仁兄胡椒粉加少一些,這裡的師傅灑起胡椒粉來跟拿水澆花沒有什麼兩樣。要強調的是,這裡是很標準的B級台式日本料理,食物不是重點,重點是在巷子中用食的氣氛跟環境。
主要是頗有日本「屋台」的那種感覺,但是吃得卻是道地的台灣口味。
從圓環往東北,沿著寧夏路往前走就到了寧夏夜市,這裡也是個有趣的地方。這裡絕大多數的攤販都是賣吃的,幾年前,這裡幾乎沒有其他夜市那種些衣服射飛鏢之類的。跟一些這裡做生意的老闆聊過,每個人都覺得這個夜市只有賣吃的是它沒落的主要原因。也許是吧,不過以我的看法來說,交通不便才是造成這裏沒落的真正原因。
沒有捷運、公車不多、開車來也找不到停車場,沒有人潮,自然也就沒有錢潮,這才是讓整個商區日漸衰退的主要原因。
寧夏路中有家全家便利超商,在它的前面有家涼麵攤。這家的涼麵其實還不錯,不管是在味道還是在份量上都ok,。不管是涼麵裏的小黃瓜絲或味增湯裏的蔥花都不少,尤其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不過也就是太大方了,每次都要特別提醒老闆麻醬要放少一點,我實在是不太能容忍一碗麵吃到最後變成一坨麵的那種情況。他的味增湯也還不錯,多打個蛋花進去也才 20 元而已,喝過的同事跟朋友都覺得不錯。不過最重要的優點是他晚上有賣。大部分的涼麵都只賣到下午或五點,很少下班之後還有得吃的。
不過,這老闆頗帥氣,我曾經兩個禮拜內一連去了三次,老闆都沒有出來營業,一直到第四次才吃到,隨後第五六次有吃到,第七八次又沒開了。
這個老闆才剛剛開始在那邊賣了一年多,不曉得是不是這個原因,動作不是很快。尤其他加蛋的味增湯是一碗一碗弄的,只要份數一多就會拖很久。有次幫人家買,十個涼麵八碗加了蛋花的湯足足等了四十分鐘,其中我還下去幫忙做些雜工,回去的時候差點沒有被飢腸轆轆的同事拉去啃了。
寧夏夜市中段,在寧夏路與重慶北路 57 巷交叉口,有家「蛋包瓜仔肉湯」,他的滷肉飯非常神奇,膠質奇重,不建議。但是蛋包瓜仔肉湯的賣向與味道都頗不錯,咖哩飯每份60,用的居然是豬肉而不是雞肉,調味既不是印度咖哩、也不是南洋咖哩、自然也不是茄子、知多家這種後期的日式咖哩,反倒是屬於早期的日本國民咖哩,但是份量足味道也佳,是頗值得嘗試的一家。
這附近還有家賣印度捲餅的,是東區某印度餐廳開的路邊攤,招牌上的口味有許多種,不過我點過幾次的結論是大概只有三種有在賣,其他的每次問每次沒貨。賣的是兩位印度人,味道也還不錯,喜歡的可以嘗鮮。
再往北快到民生西路口時,左邊有一家炒鱔魚意麵的,這玩意兒也是標準的台南當地食物,台北賣這東西的地方不多,這些年來我也只看過兩三家,喜歡的人可以試試。鱔魚意麵旁邊則是「豬肝榮」,也是幾十年的老字號了,他的豬肝有先上點粉,類似於吃火鍋食肉篇先沾了蛋白才下去煮,所以豬肝湯裡的豬肝會比較滑也比較軟,這家也有賣肉粽,不過是北部粽。然後是有店面的「鄭記台南碗稞」,他的虱目魚羹的味精下手的有點重,會過敏的請自行注意。
寧夏夜市到了民生西路口,往西就是去吃「古早味豆花」,有興趣的,也可以順道試試看也是從圓環遷移出來外加順便改名字的「小廚師花枝羹」,這裡用的是正花枝,沒吃過的可以試試看。
越過路口往北一點點,晚上有一攤賣滷味的,以前生意還好,自從被數字週刊報導之後人山人海,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排隊試試。
往東的話... 「太春小館」日本料理,正統的台式日本料理,好吧,或者要說「和漢料理」?東西還不錯,種類繁多價錢也不至於太誇張,生意頗好。不過他的味增湯常常放了過多的魚碎而太過於油膩,個人不太喜歡。不過太春小館有一個頗為不錯,我也常跑去吃的卻是他的商業午餐,這個有機會的話另外寫一篇好了。
太春的隔壁有家「尚佳」小吃,從早上七點就開始賣一堆東西,從鹹粥、意麵到紅燒肉、炸豆腐、海鮮粥、炸蚵仔....... 品質價格比還不差,下午六點左右就打烊,跟延平北路的某鹹粥名店比起來,我個人比較偏好這家,是我最近幾年比較常吃的鹹粥店。
如果沿著民生西路再往東,那就到了「阿桐阿寶四神湯」這家越晚生意越好的 B 級美食名店,如果在午夜時分來這邊,可能可以看到整排的計程車排在門口。這家店評價頗為兩極,不過我後來比較常吃的是慈聖宮前的四神湯,所以就不多廢話了.........
後記:
- 那家賣涼麵的已經消失了,果然是符合老闆的個性,乾脆收起來了。賣吃的,還是要有點堅持啊。
- 賣印度卷餅的也消失了,有點可惜。
- 鱔魚意麵的話,另外還有一家選擇,可惜價錢偏高。有興趣者請參考此篇《阿輝炒鱔魚》
延伸閱讀:[台北覓食] 以建成圓環為中心... 往北
延伸閱讀:[台北覓食] 以建成圓環為中心... 往西
延伸閱讀:[台北覓食] 價錢很台北的台南小吃 -- 阿輝炒鱔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