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3日

[台北覓食] 驚豔的麻油麵線經驗 -- 明福台菜


最近幹了一件神奇的事情。

朋友叫我去「明福台菜」點一個「麻油麵線腰花」來試試看。

明福台菜我知道,之前就看過 yilan 提過這家餐廳,離我們公司也頗近走路就可以到,也知道他的佛跳牆跟筍殼魚是招牌之一。但一開始就知道這是吃桌菜的餐廳,再來又聽到小盅佛跳牆要價 NT3000 元,這種餐廳實在不可能出現在我的覓食清單上。

不過既然人家這麼信誓旦旦的說了,就去試試看吧。

先打了電話過去問問適不適合外帶,接電話那邊猶豫了一下,表示可能不太適合,麵線會糊掉、腰花會太熟... 其實這也在意料之中,只是想問問是不是可能有其他神奇的解決方案出現。

是個下雨天,騎著機車穿著雨衣過去。

店面不大,從外頭看來就是那種每份炒飯 80 元的那種一般餐廳,完全看不出它是家堅持料理的台菜餐廳。

進去之後,表明要點「麻油腰花麵線」,服務人員似乎有點迷惑,可能從開店以來沒有遇過一個人單獨來用餐的吧。找了張十人大圓桌讓我坐下,拿了本 menu 正在研究中,意外地發現上面根本就沒有我點的麻油麵線這道,正琢磨著是不是要加點其他菜色,突然聽到「要一把還是兩把?」

轉頭一看,一位歐巴桑手上正拿著一付新鮮的腰子。「一把還是兩把?」

What?甚麼?なに?

搞了半天終於瞭解了。這裡的麻油麵線一次一定要用掉一整顆的腰子,但是麵線可以酌量增加或減少,既然我只有一個人,也不想吃得太飽,當然是一把麵線就夠了。等菜的期間研究一下其他兩桌的客人,請教一下歐巴桑 menu上面的菜色與作法。果然不愧是家老店,員工對於自家料理的菜色作法知之甚詳,於是請教了菜單上所謂的「麻油雙腰」裡面的雙腰到底是甚麼東西?結果... 經過歐巴桑的解釋後答案揭曉,一個是意料中的豬腰子,另外一個則是出人意料的雞睪丸..... @_@

過了一會兒,麵線端上來了。

光是看,就覺得真是一種震撼。

一個小臉盆大小的青花碗,麵線與腰花隨意的散佈在裡面,不是日本料理那種精雕細琢仔細裝盤的美,而是台式料理那種率性真實的力量。

把碗端近,馬上就聞到撲鼻的麻油香氣。一般市面的麻油產品,味道都很強烈,就算是騎車從附近經過,遠遠地都可以聞到麻油的香味。香則香矣,但是吃多了之後、結論說穿了就是個「野」字。酒的部份也是一樣,一次整瓶整瓶的倒進去,甚至強調完全不加水,酒香酒味固然足夠,但是味道過於橫衝直撞,只能獲得個「莽」字評語。

這碗麻油麵線,有趣的地方在於麻油的香氣很雅緻,要靠近了才會聞到,不過強烈的過了頭,可是一靠近,會讓人有「哇~~好香哦~~」的這種讚嘆。而且一聞之下,馬上讓我的口水大量分泌,有種想要不計形象狼吞虎嚥的衝動。

先舀起一口湯試試看。湯頭味道果然很好,酒的味道不至於過強,必須要入口才有感覺到,「半酒水」比例調整得很適當,可以清楚的感覺到裡面加了不少酒,但是不會令人覺得好像在喝酒,一大碗吃完也沒有滿臉通紅的副作用。這是強項。

腰花處理的香脆毫無腥味,這是必然之事,不必多說。歐巴桑很熱心的詢問要不要醬油膏,隨即主動拿來倒好醬油膏的小碟子,腰花沾著半甜鹹的醬油膏食用,比起單吃或配著麻油湯,果然又有另外一種風味。至於麵線... 老實說,因為注意力完全被湯頭吸引開了,所以沒有注意到是否有何特別不同之處。

酒足飯飽之後與老闆兼大廚阿明師閒聊幾句,順便讚嘆一下今日完美演出的麻油麵線。可能是對於我這種一個人殺進去吃午餐的客人感到有點困惑,阿明師也提到他們一般都是做「料理菜」,不是「呷飯菜」。我請教他兩者之間的差異,他解釋,前者注重的是口味,客人大部分是來吃菜喝酒的,而後者講究的是配飯吃飽... 這個分類我大概可以體會,可是... 老闆,你們的份量看起來也是很不少阿~~~

結論,這是一場完全出乎意料與眾不同的飲食經驗。



後記:
其實我也想找人再去吃一次,但是那實在不是一般人可以日常出沒的地方,我也沒有勇氣再幹一次這種事情。那天除了我自己獨坐一桌之外的另外兩桌,全部都是中年到老年的女性同胞。一桌嘰嘰喳喳熱絡得很的中年婦女,就算閉著眼睛光聽對話都可以知道這桌應該都是有錢的老闆太太,另外一桌年紀略大,相較之下十分安靜。最後得知,前一桌是復興航空前董事長夫人與其他大老闆夫人們,後面一桌則是國策顧問金美齡與其同學們。



延伸閱讀:[傳統美食] 頗有堅持的阿宗生日麵線 -- 台北



[剔牙集] 你需要吃多少錢?


有天晚上,當我很高興地狼吞虎嚥吃著某家日本料理店 120 元的套餐的時候,我心裡突然出現了一個念頭。

我們一餐到底需要吃多少錢?

這家日本料理店裡的和風炸雞套餐、炸豬排套餐、漢堡排特餐都是 120 元,有主菜、有飯、有漬物、有小菜、有味噌湯、有甜點。每樣東西都有一定的水準以上,肚子與舌頭飽足滿意之外,心靈也十分的滿足幸福。

然後突然想到,如果我今天晚餐換成去吃一頓 1200 的日本料理,那又會是怎樣的光景?老實說,在台北一個人台幣 1200 元的晚餐預算,真的不算什麼,連「三井」的大門都踏不進去。當然,如果知道門道,這個價錢也可以吃到也頗有水準的板前料理。

問題是,那又怎樣?

即使那餐吃的是真鯛、帆立貝、星鰻、鮫鰈、鰤魚、海膽、白蝦... 說穿了,也不過就是跟好朋友一起吃 120 元的定食一樣,肚子飽飽的、身上暖暖的、心裡舒坦著。

人生,其實也不過就是這樣子罷了。

今天聽一個很早就進入公司,雖然年輕但即將退休的同事提到那天假日帶家人去北海岸淺水灣一帶遊玩,說到那邊可以看風景的景觀餐廳飲食貴的離譜,一個牛腩燴飯要價 260 元,端上來居然是一碗白飯放在盤子上,上面蓋著六小塊牛腩...

我下意識的回答是「對啊,那裡面大概有 200 元是椅子的租金啊 ... 」

說完,突然驚覺自己何時對物價的容忍程度已到了如此高昂的地步?

也許,因為我身處位置的關係,常常會有一種處於白晝與黑夜交界處的混亂感。就好像一個人睡了很長的一覺,起來之後看著外面的天光,卻一時之間不知這到底是清晨、或是傍晚。在傳統製造業中,仍然有許多堅持著舊有傳統、舊有價值的人們努力的生活著,他們的早餐可能是三明治或在家解決、他們的午餐可能是公司附近的自助餐、晚餐則是大 老遠的趕回家用餐。一客 260 元的客飯,可能是他們三天、甚至五天的外食費用,對他們來說的確是太貴了。可是,我也有許多年輕朋友身處 IT 業、高科技產業等光鮮亮麗的行業中,對這些特殊節日會到盛鑫、法樂琪等「中階」餐廳花個幾千元吃頓晚餐慶祝的朋友來說,一個 260 元的簡餐真的是不算啥。不要說東區晚上的 lounge bar 或裝潢華美的新潮居酒屋,就算是一般的居酒屋,菜單隨便翻翻也可以看到不少要價兩百多的單品小菜。對這些朋友來說,260元?這只不過是前菜的價錢。

也許,也因為我常混美食版的關係,雖然自己沒辦法出入 A 級美食,但是對於高檔餐廳的價錢卻是耳熟能詳,這些東西也混亂了我對於吃一餐飯價錢的敏感性。

當然,120 元的日本料理不可能有辦法端出跟一餐 1200 元或 12000 元一樣的東西。售價當然會影響到進貨成本、會影響到品質。但是,在一個努力而且願意堅持的料理人手裡,不需要很昂貴的價錢,一樣可以端出極為美味的美 食饗宴。美食,並不應該被限制於在某些特定的領域裡面,並不是一定要用某種的材料、某種品牌的餐具才可以稱為美食。材料新鮮、調味適當、呈現出食物的該有 的滋味、酸甜苦辣鹹各種味道賓主間協調和諧,這就是美味了。滷肉飯,可以是美食。美食,也可以是滷肉飯。偶而吃吃生干貝、象拔蚌、活龍蝦、活鮑魚奶油燒也 許不錯,偶而應該要犒賞自己上上高級餐廳享受一下不同的情調,偶而應該要嘗試一下更精緻的料理、更高級的生活。畢竟,我們努力工作辛苦賺錢的目的是為了甚 麼?不就只為了想花錢的時候有錢可以揮霍?但是不是有必要常常這樣子吃?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請不要誤會我在鼓勵苦行修性,我個人是個標準的享樂主義者。能夠坐著,就絕對不要站著。能夠躺著,就絕對不會坐著。只要能夠以同樣的價錢吃到最高級的料理,我絕對會想辦法排出時間跑去享受。只是,我一直認為,我們不應該被外界的標籤所誤導。

我們所介意的,倒底是跟誰去吃飯,還是在哪個品牌的餐廳吃飯?

我們所在意的,到底是吃飯所代表的象徵,還是吃飯所帶來的滿足?




延伸閱讀: [剔牙集] 好吃的四川菜館

2006年3月28日

[磕牙閒話] 佛跳牆與筍殼魚

有次,一個朋友突然送訊息來問我「明福台菜那邊停車方不方便??」

「明福??我看一下...」

這家店我知道,之前就看 yilan 介紹過他的東西。道地的台菜料理,尤其是以佛跳牆與筍殼魚最為著稱。不過,也僅只知道而已,雖然就在公司附近,但是這種店可不是一個人吃飯會去的地方。

替朋友看了一下電子地圖,找了一下停車場資料,隨口問「幹嘛?你們要去吃啊?」

「不是。我有個朋友在問,他們要去吃....」

ㄟ...既然如此,那就是跟我沒有關係囉...那麼...

「記得跟你朋友說,那個明福的招牌菜是『佛跳牆』跟『筍殼魚』這兩道,記得叫他一定要點。最好都先預約,因為『筍殼魚』這玩意兒不見得每天都有... 」

「哦。好啦,我會跟他說。」

隔了好一陣子,我都忘記這件事情了。有天,兩個人又在閒聊,突然又想起這件招牌菜的事情。

「ㄟ,你朋友去了沒有?」

「不知,沒問,因為不是天天見面的朋友。」

「下次記得問一下他們有沒有點『佛跳牆」加『筍殼魚』?」

「呵,會啦。」

「好啦,先跟你說好了。明福的佛跳牆分三種size,價錢分別是,小盅的三千、中的五千,大的九千....筍殼魚則是『時價』...」

「..........................」

「希望你朋友沒有留在那邊洗碗..........:P」

2006年3月27日

[磕牙閒話] 被朋友兩肋插刀 -- 路癡篇 <上>

有時候,朋友會叫我去試吃某家餐廳。

這種事情其實說來也還好,反正本來我也得在外面打發三餐,所以一般來說,只要不要故意給我出難題我都不會有意見。

當然,有些時候會受到我的抱怨攻擊。比如說上禮拜,在那種連日大雨滂沱的日子,居然叫我中午時間從中山北路三段跑到延平南路去幫忙試吃... 是怎樣?我看起來三天沒有洗澡,需要在下雨天淋的從牛仔褲到襪子鞋子都是水?還是我看起來一副腦滿腸肥的老闆樣,一看就是白天可以不用上班安心吃個兩三個 鐘頭的樣子??

好吧,這種事情抱怨完也就算了。

比較恐怖的其實是另外一種。由路癡報給路痴,然後路痴又報路給我,請我去幫忙找某店家。

比如說這次,有人從台中打電話來,說他需要哪幾家餐廳的資料。正好裡面有幾家是我本來就去過幾次的,所以前面也都很順利,後來這位朋友說,要我去吃一家位於延平北路三段,名字叫做「御坊餐廳」的店。

嗯,好熟的名字?賣什麼的?川揚菜?嗯,這個有趣,有段時間沒有吃川揚菜了。延平北路三段,離我們公司不遠,而且大稻埕這帶向來應以台菜酒樓為主,會出現一家有名的川揚菜館?我倒是對它挺有興趣。

朋友很忙,只匆匆交代了幾句就結束了。剩下的我只好自力救濟。不過還好資訊還算夠,理論上應該不會很難找到。

上 google,輸入 keyword「御坊」「延平北路三段」。

沒有。

「御坊」「川揚菜」?沒有。

這個... 會不會是我打錯字了?在電話中把店名聽錯也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而且這個朋友是個標準的迷糊蛋... 好吧,換個比較安全的找法,輸入「延平北路三段」「川揚菜」。

更沒有。

這個... 「川揚菜」「延平北路」?沒有。

「川揚菜」「餐廳」?還是不對。

「川揚菜」?有,簡體繁體加起來一堆多到不知道從何看起。

花了一二十分鐘做過各種無效的排列組合之後,終於宣告放棄。

隔了一天又想到這件事情,又試了一下,還是找不到,連人家店在哪裡都不知道,這樣子我要怎麼幫忙?眼看時間就快要到了,還是打電話去問朋友到底店名叫做甚 麼比較實際些。朋友斬釘截鐵的告訴我叫做「御坊」,皇帝老兒用的「御」,土字旁的「坊」,地址在延平北路二段... 等一下!!!延平北路二段??想起這位老姐以前連續幾次搞過的飛機,這次地址又給我變來變去的,這下子火大了,「你昨天不是明明說延平北路三段??」

「ㄟ...我有說嗎?我也不知道啊,這是別人告訴我的啊...」

我想我那時候看起來應該是一副耳朵冒煙,鼻孔噴火的模樣。

「小姐,麻煩你打電話去問那個人問清楚好不好?不要每次都搞這種飛機行不行啊?」

朋友答應要打電話去問她的朋友。

收了線,坐在電腦前面,工作到一半,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情。等一下,川揚菜??

馬上抓起電話打過去。朋友大概知道我準備要殺人了,劈頭第一句話趕快解釋「我打電話過去了,他還沒有來上班,要再等一下下~~~」

沒等她說完,我先劈哩啪啦的罵了一頓....... 「靠,等你的頭啦!!甚麼延平北路三段二段?你說的那家店在延平南路啦!!不是北路!!你也稍微拜託一點......兩邊差那麼遠... 川揚菜對不對??那家店在和平醫院的後面,小南門傻瓜乾麵附近,名字叫做『郁坊』,不是『御坊』!!那個老闆是從『銀翼』出來的,沒錯 吧???.........」

不過,這種 case 還算還好的...我還遇過更悲情的....

[磕牙閒話] 被朋友兩肋插刀-- 路癡篇 <下>

某次,路痴朋友打電話來請我下班後幫忙去拿某家店的名片。位置在錦西街。

錦西街?嗯,我幾乎每天下班都會經過,這當然沒有問題。不過我怎麼沒有甚麼印象有甚麼特殊的店,賣什麼的?

老闆姓賴?賣麻油豬肝?還有蚵仔煎??而且只賣這兩樣?

這... 很少看到這兩樣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會一起出現的,而且只賣這兩種產品,果然有特色。

錦西街其實是很短的一條街,從中山北路開始,還不到重慶北路就結束了。我心裡大概有個底,中山北路到承德路這段是不太可能有的,所以應該是在過了承德路之後到寧夏路之間那短短的一段上面。

舉手之勞而已,當然二話不說的同意了。

反正那天有個朋友的老婆大人生產,我本來就答應了要替他們帶晚餐過去,買點麻油麵線之類的東西當晚餐應該也頗為合適。

下班。把車子騎到了我預期的那段錦西街上,嗯,果然有麻油的香氣陣陣飄來。

定眼一看,不對啊?這家是海產店。雖然也有麻油產品之類的,但是一沒有蚵仔煎,二不是專賣店,顯然不對。繼續往前騎... 寧夏路到了,錦西街也沒有了。

沒有,沒有任何一家符合朋友說的特性的那種店。

走過那段的人應該都知道,那帶其實並不是甚麼商業區,到了晚上根本就沒有多少店家,夜晚的秋風吹過,甚至還有點淒涼之意。要是有個幾十家賣吃的,也許還有可能會疏漏了,問題是一眼忘去根本就沒有甚麼開門營業的商店,把車子又繞回來騎到承德路這端。

沒有看到。

又繞回來,再度騎到終點,寧夏路那端。

還是沒有看到。

停下車,拿下安全帽,掏出手機,打電話給路痴朋友「ㄟ... 到底是在錦西街的哪裡啊?」

「我也不知道啊... 我老闆說就是在錦西街上啊?他說很好找,生意很好,而且只賣兩種東西......」

「小姐,這裡只有一家賣麻油產品的,而且它是海產店,賣了一堆有的沒有的東西....」

「我也不知道啊~~~你要不要去問一下住在那邊的人?」

這種回答很明顯,通常可以在大雪封山時被困在海拔三千公尺高處的登山隊與天候不良無法出發的救難隊間聽到,說穿了就是老娘幫不了你請自求多福自行求生。轉頭四處看看,整條路上沒甚麼行人,還真是一付深秋冬夜的冷清景象。

「好啦好啦,我自己想辦法...」

騎上車,又轉了一圈,還是沒有找到,而且也沒有路人可以問。我總不能跑去那家賣麻油產品的海產店問她這裡有沒有其他賣麻油產品的店吧?

幸好,看到一家營業中的豆花店,是兩個年輕人在營業的。只好這樣子了。

進去花了 25 元吃了一碗豆花,結帳的時候假裝順便的問老闆,「聽說錦西街這一帶有一家很有名,專門賣麻油豬肝跟蚵仔煎的店?老闆姓賴,而且聽說只賣這兩種產品?」

第一個老闆「沒有啊?我不知道耶?錦西街上沒有人賣這兩種東西啊?」

「哦~好吧,那謝謝...」

另一個年輕老闆發言了「麻油豬肝蚵仔煎?你說的不在錦西街上吧?在寧夏夜市裡面有一家蚵仔煎大王,它那邊就有賣這兩種產品,而且生意很好...... 你說的應該是那邊吧?」

想了一下這位路痴朋友每次報路狀況百出的血淋淋前例,這種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發生。於是謝了豆花店老闆,騎車往寧夏夜市去。

寧夏夜市其實也還算熟,很快地就找到了這家「蚵仔煎大王」,拿出相機拍下照片準備傳給朋友確認,一方面打電話給朋友回報佳音。

結果,朋友說她老闆很確定不是那家蚵仔煎大王。而且不在夜市裡面。是在錦西街上。

好,太帥了。

眼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還有個產婦跟她老公在等著我的糧食運補,而我還在這邊跟那條「錦西街」糾纏不清,這時火氣開始慢慢的上來了。

到了這個節骨眼,連我自己都開始懷疑這家神奇的店會不會在我原先確定不可能的中山北路與承德路之間的錦西街上了。

騎上車,繞回那一段,又再從頭到尾找了兩次。

沒有,還是沒有。

太帥了,簡直是帥斃了。

看了一下手錶,我已經在這個區塊繞來繞去花了 30 分鐘了。

鍋子裡面的水開始在冒泡泡了。

想到等下再騎到朋友那邊的時間,還有搞不好推門進去只看到一對餓昏的產婦夫妻,光想到那畫面就讓我的耐心急速地下降。

又騎回寧夏夜市,正好看到一個認識的。一個穿著黃色反光背心在夜市裡面指揮交通的老伯,他在這邊做了一二十年了,大小店家都知道,以前跟他聊過幾次天,也偷偷地套問過這裡的哪家攤販比較好吃過。把車子丟在旁邊,跑過去問他。

果然。老伯一聽,「姓賴的?蚵仔煎跟麻油豬肝?有啊,這家賣米糕的,還有那家,還有你轉出去夜市右手邊還有一家... 」

ㄟ?怎麼?姓賴的都得賣蚵仔煎嗎?怎麼一次冒出來這麼多家?

「是啊,他們是三兄弟啊,都開在這附近啊~~」

讚,真是太讚了。現在好不容易找到了,可是一次冒出了三家,到底她要的是那一家?

打電話給朋友。她說「我老闆說,她只記得對面有一家賣吃的,叫做『雙連』什麼的...」

「雙連???」小姐,你會不會太誇張了一些?捷運雙連站可是在民生西路上靠近馬偕醫院那帶,這跟之前斬釘截鐵的錦西街會不會離的有點遠??

鍋子裡面的水正在快速沸騰,五十元硬幣大小的氣泡猛烈的往上衝,咕嚕咕嚕~~~我發現自己快要炸了...

夜市裡面的兩家賴氏兄弟都看過了,決定走到最後一家去碰碰運氣。

一轉出來,BINGO!!

大大的一個雞蛋蚵仔煎的招牌,上面還寫個「賴」,轉頭往對面看去,一個大大的紅色招牌「雙連牛排」正在對我眨眼....

走到店門口,這個更讚。「今日公休」。

看看手錶,45 分鐘過去了。在這邊繞了 N 圈之後終於讓我找到了,一家今天沒有營業的店......

2006年3月22日

[磕牙閒話] 先生,你可以不要吃

有次到大同區的一個老社區去吃「賣麵炎仔」。

中午時間,生意超好,位於舊巷弄內的店面擠的水洩不通,排隊等著點菜的人群排成一條長龍。

運氣還不錯,找到一個座位坐下。隔沒多久,又來了兩個客人,併桌一起坐。這兩位客人,其中一位穿著一套並不是特別突出的西裝、打領帶,年紀大約五十出頭, 我們稱之為「高級客人」好了,另外一個穿的比較一般,大約四十餘歲,姑且稱為「普通客人」。聽他們的對話談吐,可能是業務人員。

生意很好,可以想見每個人點的東西都需要等上點時間。

隔了一會兒,高級客人開口了:「怎麼動作這麼慢??不就是麵煮一煮加上味精鹽就端上來了?動作這麼慢是在做啥?」

普通客人:「很快啦,你沒看看到客人這麼多... (指著一桌)已經快要輪到我們了啦...人家生意這麼好,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啦...」

高級客人:「這哪有甚麼?反正就是煮一鍋大骨湯,味精多加兩匙客人就說好吃好吃了~~~」(一邊說一邊拿起一隻湯匙)「像這個啦,也不用免洗湯匙啦,這個哦,也沒有多少錢啦,你不知道哦,現在最好不要用這種啦不衛生啦.... blah blah blah.... 」

然後,高級客人轉頭看看環境,開口說「像這個環境啦,生意這麼好,也不會換個大一點的地方啦,然後這個地板啦、天花板啦,也應該要....blah blah blah.... 」

普通客人:「這個哦~可能是怕換了地方生意就不好了...」

高級客人:「對啦,這種店哦,你看都是做老客人的啦,我看哦,有很多可能都是搬出去又回來吃的啦,要是換個地方哦,那個生意就...blah blah blah.... 」

中間穿插一些兩個人工作上的對話,高級客人講話的聲音很大,我相信兩張桌子半徑內的所有客人對於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聽得很清楚。

他們點的兩碗湯麵上來了,高級客人:「厚~~你看,這個就是加了油蔥跟豬油才會香,這種東西哦,最好是叫他不要加,太油了,我們都有年紀了,對身體不好.... 」

小菜上來了,我一看,他們點的是燙花枝、白斬雞、豬肝切片。

高級客人:「小姐,這個替我們換一盤,我不要有屁股的部份...」

普通客人:「ㄟ...這個沒有關係吧?」

高級客人:「不要啦~~這個哦,對身體不好,小姐,麻煩替我們換一個部位好不好~~」端菜的小姐倒是沒有囉唆啥,整盤拿回去換了。

換好的那盤小菜上來了。

高級客人一邊伸筷子夾小菜,一邊說:「我跟你說,這種東西哦,最好少吃一點,這個哦(用筷子指花枝跟豬肝)膽固醇都很高,醫生說少吃一點,對心臟不好~~~我現在哦,皮啦內臟啦都盡量少吃~~~ blah blah blah...」

我在旁邊一直默不吭聲的吃著我的米粉湯跟紅燒肉,一邊聽著高級客人大聲發表他對於料理與營養學的高深見解與心得。最後,終於他們吃飽起身結帳了。

我突然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於是我伸長脖子去看高級客人的那碗湯麵。

發現那碗應該是穿腸毒藥的湯麵已經被吃的點滴不剩,連麵湯都沒有剩下來,而桌上的小菜也是風捲殘雲般的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