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7日

[老頭書介] 鄉土的味與情 -- 《食物戀》

在作者自序中提到「作為一個人文攝影工作者,人生首度出版的書籍,竟然不是攝影專輯,而是一本食譜,內心感到微微羞赧。」


一個幾乎得過台灣所有攝影獎的攝影家所出版的第一本書卻是本食譜,這的確是頗有趣的一件事情。

其實,它也不是一本食譜。

與其說它是食譜,不如說它是一本訴說著人與食物,人與生養我們的土地間情感的書籍。與時間競賽、拍過原住民快速凋零的黥面文化的張詠捷,回過頭卻看到自己的出生地澎湖同樣遭遇到故老凋零,道地的鄉土美味隨著老人家而消失的危機,再一次,她必須與時間競賽。

而這本書,也再次讓我去思考這個問題。

食物究竟是甚麼?
一種生物藉以維生不可缺少的物質?
一種協助改變情緒的工具?
一種身份地位的展示?
還是一種與滋養我們的土地、與無可替代的生命產生的連結與羈絆?

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食物的認知與看法。就好像車子,它之所以被發明,為的是「更快速的從甲地到乙地」,不過時至今日,人們買車,對於其他主觀因素的考量,可能還遠高於它真正的功用。

推薦序中有幾段文字,看了十分有感覺

  • 「從一道食物中,我們體會生命的況味,在平凡、微觀中,逐漸發現生命世俗的文化承載」
  • 「原來日常的吃食真的不只餵飽我們的身體,更養育了我們的靈魂。詠捷的樸實、敦厚、真誠、溫暖,就是來自於澎湖土地與大海上最清新的食材漢最簡單的烹煮,特別是媽媽和阿嬤一看到孩子回家就問『想吃甚麼』那一份最原味的疼惜。」
  • 「鄉土菜是族群的共同回憶與情感,在共同居住的環境理,上天賜予當地某種特殊產物,人與人之間也因此親近了起來....」
  • 「在不確定的時代,在彈煙戰火中,沒有巨大勇氣的阿爸,哪來的蕃薯粉白糖土豆包?傳統食物的美味,不是來自於昂貴的食材,也非鋪排花俏的烹調手法,而在於它的純美簡樸,以及說不完的生活故事;每一道湯,每一道菜餚羹飯都盈溢著濃濃的愛,隨著節氣,隨著四季流轉,從母親汗水淋漓的灶間和阿爸的溫柔看顧中,一代代傳了下來。」

之前早想買這本《食物戀》,因缺貨,只好請書局代訂。店員沒有多問,結果定來的居然是另一本書名完全相同的《食物戀》。拖了好一陣子,昨天下午終於趁著雨 停跑去水準書局買到了這本書,看了序章。晚上一個兩年沒見的大學同學過來聊天,提到他最近為中研院在國父紀念館旁某個里所做的抽樣調查,發現令人瞠目結舌 的收入高低差異。準備上床前,習慣性的看了一下幾個常逛的網站,正好看到追求頂級味覺的美食菁英為了做紅酒燉牛肉不惜使用一瓶要價兩萬五千元到三萬三千元間 (USD 800~1000)的紅酒做菜。躺到床上,闔眼前又看了幾篇《食物戀》中的文章,看到那些平凡到不行、連名稱都非常鄉土的金瓜雜煮、黑糖麵線、米糕糜、豬 母水湯、大蛤包飯、米豆湯....以及蘊藏在那平凡背後的、深刻的、不平凡的情感。

那種雲端與土地的對比衝突感極端的強烈。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美食,就如同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戀情一般,雖然有的甘有的苦,但戀情無高下之分,自然更與對象美貌與否無關。美食也無分高下,只是有的人追求情感,有的人追求技巧。

只能說,很有趣的機運吧,正好有這麼個強烈的對比。正好讓我更確定了自己想要走的路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