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對他有印象的人,可能都是來自於新新聞雜誌與呂副種統的嘿嘿嘿事件。不過我認識楊照,卻是十七八年前他寫的一本書。印象最深的,是裡面有段他 以一個小新聞記者實際下鄉所見到的屏東林邊地層下陷的現象做出報導與思考,全書充滿了人本主義、同理心與自我省思。即使到現在,市面上也很少這樣子的主題 報導,我從此對楊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幾個禮拜前在搭火車回台南前五分鐘,衝進誠品書局本來是想要隨便買個東西把千元鈔找開,沒想到翻到了這本書,當下顧不得阮囊羞澀便立刻買下。
一開始閱讀,便無法停止。在很短的時間內我便讀完了此書,剩下的只是思考與自省。
十年後的你,想要生活在怎樣的社會裡?
未來也許無法預約,但是可以規劃。規劃了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規劃卻一定不會進步。
「台灣最大的危機不在於中共武力犯台,而在於快速地從全球化世界體系中被邊緣化。而更嚴重的是,我們失去了替為來作準備的習慣,未來思考在這個社會快速消逝中。」
全書分為六章,分別提出「十年遠見」的思維、與對岸關係的思索、對於民主的定義與省思、對於迷惘沉睡社會的喚醒、對台灣經濟的的看法、以及對於國家與政府的呼籲,卷首與卷尾則是分別提出了兩種不同結局的十年後的台灣。
各章之間並沒有強制性,讀者可以順著自己有興趣的主題跳著閱讀。而第一章第一節,就完全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楊照以一個學歷史的新聞從業人員,對於台 灣目前的媒體提出了他的憂慮:新聞學的最簡單定義「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然而以這麼簡單的原則檢驗台灣的新聞,可以發現太多狗咬人的事情也 被大量的炒作成新聞,萬一偶而發生一次人咬狗的事件,我們的新聞媒體就會無限上綱的報導成「台灣即將要變成一個人人都跑到街上找狗來咬的瘋狂社會啦!」甚至是可以把狗咬人的新聞詮釋成「狗要搞革命推翻人類啦!」
的確,這就是我們目前的媒體。台灣社會最大的毒瘤。
理論上,媒體是我們最重要的資訊來源,然而台灣的媒體所做的卻是誇張自己所想要報導的、將事實以最適合自己目的的方式解釋。我們的 Call-in節目與談話節目所強調的不是溝通、不是了解問題、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強化鞏固既有的族群,製造出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簡單答案。
民主,曾經一度是我們的希望,也是我們的自豪。然而,在十數年時間內累積起來的假民主無法體會到歐美花上幾百年歷程所付出的代價與教訓。有人用最簡 單的數人頭的方式來認定何為民主,哪邊人多就哪邊發號司令,也有人用最理想化的方式來解釋民主,強調民主所隱含的休養、知識、人格條件。兩邊都視對方為假 民主。於是民主不再是答案,反而成了我們的包袱。
教改、投票制度、藍綠兩黨的同質性...........
很難用短短的一兩千個字來描述這本書。
本書的目的也許嚴肅,但是內容卻一點也不枯燥。作者舉了許多的我們所熟悉地、尚未淡忘的例子來作為佐證,不管是哪個章節主題,都極為生動有趣,而不是沉悶的說教。
我不曉得各有政治立場的人怎麼看待楊照,但是我所知道的楊照,是個曾經為了理想而衝撞體制的人,也是個體貼而關懷生命的人。這本書可以說是他以一個 知識份子的良心,對於我們目前所處的環境、對於日益淺薄短視、卻又被媒體帶領著日益絕望的社會所做出的呼籲。他所呼籲的對象,不是那些握有大權的 somebody,而是對於未來還想要抱持的希望的所有人民。
「愛台灣」這個名詞已經被濫用到有人一看到就會引發噁心想吐的制約反應,所以我不會這樣子說。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沒有綠卡、既沒有錢移民也 不想在海外開中餐廳或洗衣店的人,那麼我們的未來是共通的、是互相影響的。不管你喜歡藍色還是綠色,這本書都是值得你我好好閱讀、好好思索的讀物。
願我們的十年後會比現在更好。
延伸閱讀: 十年後的台灣,和一點點閱讀建議
後記:政治光譜的顏色上比較淡的人可能比較適合看這本書,如果你是深藍或深綠,閱讀前請先深呼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