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出版社要結束營業了,所以圖書正在打折出售中。
身為一個消費者,可以買到折扣書是一件好事。身為一個讀者,又一家優質的出版社結束營業,怎麼算也沒有辦法當做利多。
幾天前就把這個訊息用 MSN 傳給一些我認為可能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朋友,一個在出版界當編輯的朋友聽到這事情大吃一驚「什麼!!!我心目中傑出的版社@@」,然後幾個朋友都是一陣 「真可惜」的感慨。很明確的主題,很小的市場,很專注執著的投入,至少,留下了很美麗的名聲與大家的懷念。
這幾天公司忙,拖了點時間才寫,anyway,有興趣的人就去看看吧。
延伸閱讀:
大樹出版社網站
大樹出版社關門
大樹文化叫停 出版同業想接手 識書人紛搶購
2005年12月28日
[老頭胡言亂語] 再見了,大樹
[閱讀筆記] WTO 對我們有甚麼影響?
是這樣子嗎?也許是,不過沒有這麼簡單。以前高價的奢侈品可以以更為平實的價錢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但是我們生活周遭的朋友,甚至是我們,卻可能面臨舶來品大舉入侵、無以維生的窘境。
南方電子報這裡有三篇文章,非常簡單快速的將 WTO 可能帶來的衝擊,不管是好的或不好的,都做了一個清楚的解說,有興趣的朋友請閱讀一下。
延伸閱讀:
WTO真的那麼一文不值嗎﹖(1) 平心靜氣思考WTO
WTO真的那麼一文不值嗎﹖(2) 你不可不知的基本事實
WTO真的那麼一文不值嗎﹖(3) 只有抗爭激情是不夠的
另外有幾篇也很不錯的文章:
WTO‧農業‧楊儒門
WTO相關剪報
追加推薦:
WTO? 誰來談判?
2005年12月20日
[老頭胡言亂語] 帶便當的好時機
人老了,不管自己承不承認,總是會發現有些娛樂是跟自己無關的。
比如說,明天中午平常一起吃飯的一群公司同事,全部都說好了要請假去唱歌,一則這種事情人家也不會來約我,一則我們也不要去那邊自曝其短,麥克風拿起來一唱都是別人國小或幼稚園時期的歌,這豈不是很糗?:P
好吧,重點是,明天中午就會只剩下我一個人孤零零的吃飯。
正是帶便當的好時候。
十點多才想到這件事情,看了一下冰箱,決定把之前做好凍在冷凍室的日式漢堡排拿出來作主菜。細切一些高麗菜絲鋪在飯上,最上面再放上煎好的漢堡排,平底鍋裏剩下的一些湯汁加上柴魚醬油、味霖,煮成醬汁淋上,搞定。
燒開一鍋水,燙個綠色花椰菜。
剩下的高麗菜抓上辣椒乾,作成宮保高麗菜。
順便清冰箱,又做了一個香煎蛋豆腐。
便當盒滿起來了,本來還要放鹵雞翅的,可是找不到地方塞。下次應該要換個大一點的便當盒。 :D
[閱讀筆記] 平靜海面下的暗潮洶湧 -- 冰與火之歌第四冊《A Feast for Crows》
吁,終於將這本《A Feast for Crows》給看完了。
雖然只有原先計畫中的第四冊的一半厚度,不過 784 頁的內容也不算少了,如果作者沒有把一本拆成兩本,那麼一千五六百頁厚度的書大概只適合夫妻吵架的時候拿出來當兇器,連平常睡覺當枕頭都嫌太高了。
話說回來,重達 2.4 磅,已經超過1公斤的精裝本 要拿來當兇器已經是綽綽有餘了。@_@
Amazon上面平均 3.5 顆星的的讀者評價頗為有趣,與前三本都是 4.5 顆星的熱潮比起來,本書顯然稍有遜色。然而以我個人的看法,這本小說不只個性明顯,閱讀起來樂趣甚高,而且在全系列中獨樹一格。
首先,就如同 fan們都知道的,這本書裡沒有已經成為 Lord Commander of the Night's Watch 的 Jon Snow、沒有 Tyrion the Imp、沒有 Dany the Dragon Queen、沒有 Stannis、Melisandre,也沒有洋蔥騎士 Davos Seaworth,裡面所描述的主要發生地點在於 King's Landing,出場的主要人物則是受讀者喜愛程度較低的 Queen Cersei、Jaime、Samwel、Brienne、改名成為Alayne 的 Sansa Stark、以及連名字也不見了的Arya Stark。
看到這些 Pointof View 人物大概就可以知道,這本《A Feast for Crows 》是沒有機會出現甚麼波瀾壯闊的史詩級戰爭場面,更正確的說法是整本書完全沒有戰爭,只有三場不算精彩的個人戰鬥。其實這也就是很多粉絲們苦等了四年之後 大感失望的主要原因。
然而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只能算是二軍的 PoV 人物,卻帶出了幾個真正的強者。不是如以前的 Prince Rhaegar 或前代 Kingsguard 那種一劍可擋百萬師的英雄級騎士,卻是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主將級人物,這本小說的重點都在於謀略、在戰略戰術,而非戰鬥,比如說 Sunspear 的 Doran Martell,或者是被稱為 LittleFinger 的前稅吏 Petyr Baelish,都是令人畏懼的對手。前者是以懦弱、忍氣吞聲的嚴重痛風患者出場,為了懼怕引起 Tywin Lannister 的反感,甚至不惜禁錮所有的外甥女,後者則是個從來沒人真正注意過的串場人物。然而隨著劇情發展,到了後半段,兩人輕聲細語地、不約而同地在女兒面前道出 真正的計畫時,卻令人頸背上的汗毛都豎立了起來。
「這才是真正的一代梟雄啊!!」
至於說到戰士,當然不能忽略 Jaime the Kingslayer 與 Brienne the Beauty 這兩個帶著點悲劇性的角色。前者嗜武如命、曾是王國內最強騎士之一,卻在傭兵手下失去了持劍的右手;後者雖然忠誠、勇敢、而且劍技超群,卻因為身為女兒 身,而且是個一點都不標致的女人,所以落得四處遭受輕視嘲笑的地步。前者最有趣的是在失去了右手之後,整個人的想法似乎也完全不同了,我每次都會不由自主 地認為他原先的右手上應該有個比較小的大腦,或者是會分泌某種影響大腦判斷的物質,整體來說,失去右手之後的 Jaime 是個更令人喜愛的角色。每次看到 Brienne 則都會讓我想到作者另外兩篇短篇小說《 Hedge Knight 》裡面的主角 Ser Duncan the Tall,兩者都是正直、誠懇、不擅於言詞、知道自己的努鈍、不斷地質疑自己的選擇、懷疑自己的判斷、在重要的抉擇關頭卻都能把持住自己的堅持,是個真正 具有騎士精神的真騎士。
既然提到了 Jaime,就不能不提到他跟 Cersei 這一對雙胞胎兄妹,以及他們不約而同一起陷入的泥沼。
愛。
這是最神秘也最無法規劃的東西。
它可以讓一個人昇華,也可能讓一個人墮落。
第一集裡,當 Bran 發現了 Jaime 與皇后 Cersei 的私情時,Jaime 一手抓住 Bran,轉過頭去對著Cersei 說 "The things I do for love,"... 然後一手將只有七歲的 Bran 推出了高塔。這段敘述到此嘎然停止,但看得出向來以自己武技自豪的 Jaime 並不喜歡他打算做的,只是為了愛,為了保護他最重視的 Cersei,他必須殺人滅口。類似的情況在這集中一直圍繞著 Cersei,自從大兒子 Joffrey 在婚宴上被毒殺後,身為母親的恐懼感提到了最高點,Cersei 所作的一切都只為了保護另一個兒子 Tommen,於是一個又一個自以為聰明的謀略不斷的的出現,將王國帶到了新的混亂邊緣...
一切都以愛之名。
當然如 Martin一貫的風格,一個謎題的解開只會帶來更多的謎題,比如說從第一冊就一直出現的"The Dragon has three heads." 指的到底是哪三個頭?真的是如同 fans 所預測的是 Danny、Jon Snow、Tyrion 嗎?那麼 Genna 姑媽對 Jaime 所說的 "...but Tyrion is Tywin ’ s son, not you." 這段又代表著甚麼?
如同有人抱怨的,這本小說似乎只是在為後面的劇情鋪路,不過請不要忘記,真正的高潮是需要花時間培養氣氛的、是要花時間慢慢前戲的。
2005年12月16日
[日式拉麵] 熱烈一番亭 & 樂山娘拉麵
這些日子天氣冷,所以又吃了好幾次拉麵。
永康街的「熱烈一番亭」跟天津街的「樂山娘拉麵」。
簡單的說,「一番亭」的選擇性比較多,除了幾種拉麵、可樂餅、沙拉、和風炸雞塊之外、還有台灣罕見的炒麵飯、甚至是自己動手的霜淇淋。而「樂山娘」的選擇 則比較傳統,夾雜了一些居酒屋風情的燒烤,尤其這家樂山娘的老闆與附近的「京都屋」的老闆娘為姐弟檔,兩邊有些東西是可以互通的,比如說關東煮、茶泡飯之 類,不過不是全部。
「一番亭」的炒麵飯頗有特色,味道厚重、份量也足,跟它的拉麵正巧相反,是很適合作為填飽肚子的食物。這裡的拉麵看來頗適合女生點用,份量不多,即使招牌 的豚骨拉麵與其他幾家比起來味道還是較清淡些,不過這裡所使用的細麵條咬勁不錯,配合湯頭也正如其份,整體表現算是還不錯。煎餃、炸雞、可樂餅、霜淇淋則 都普普,炸雞炸的太過,遠遠遜於市民大道上的「博多拉麵」,而可樂餅的內餡用了不少的肉屑,上來的時候下方還鋪著一些米飯,加上切絲的高麗菜,怎麼吃都會 讓我想到日式漢堡排,而非可樂餅。
由於天氣冷,所以特別想吃辛辣口味的日式擔擔麵,這也是我在寒風刺骨中還特地跑到永康街的原因,印象中台北似乎很少賣擔擔麵的拉麵店。有趣的是,我後來在 樂山娘也發現了擔擔麵,不過菜單上面的中文寫的卻是麻辣拉麵。更有趣的是,不管是「一番亭」的地獄擔擔麵還是「樂山娘」的麻辣拉麵,吃起來其實都不太辣, 對於真的嗜辣者,可能連中辣的程度都不到。
擔擔麵原出四川,到了日本之後卻搖身一變成為湯麵。這兩家拉麵店所賣的雖然都叫做擔擔麵,不過「一番亭」的看起來就比較像正統的日式擔擔麵一些,用的是絞肉 作成的肉燥加上蔥花所煮成的,而「樂山娘」的端上來一看,這的確是麻辣拉麵,裡面還有叉燒、菊輪、筍乾、豆芽菜之類,不太像日本人的擔擔麵。然而若是以味 道來說,卻是「樂山娘」的優上一籌,不過這也難怪,前者的配料少了許多,味道自然也比較簡單單薄。
在網路上曾經看到人家說「一番亭」的煎餃頗為正統,那天去試了之後發現,也許當年比較正統,或者其他家分店比較正統,總之如今吃來卻是很明顯的改良過的口 味,與真正的日本煎餃比起來,這裡的反倒比較偏向是「八方雲集」「四海游龍」之類的味道。「樂山娘」林森店的煎餃其實也略有改良過,不若當年我在天母店吃 的那麼正統,不過對於台灣人來說,這可能是比較中庸一些的。
對了,最後一個要抱怨的是因為禽流感的危機,「一番亭」豚骨拉麵裡面本來應該是半熟的黃金蛋這下子變成全熟的了,實在是失色不少。
[老頭胡言亂語] 為甚麼女人比不上聖誕樹??
聖誕節快到了,來個應景的聖誕樹笑話吧....:)
Why A Christmas Tree Is Better Than A Woman??
10. A Christmas tree doesn't care how many other Christmas trees you have had in the past.
9. Christmas trees don't get mad if you use exotic electrical devices.
8. A Christmas tree doesn't care if you have an artificial one in the closet.
7. A Christmas tree doesn't get mad if you break one of its decorations.
6. You can feel a Christmas tree before you take it home.
5. A Christmas tree doesn't get mad if you look up underneath it.
4. When you are done with a Christmas tree you can throw it on the curb and have it hauled away.
3. A Christmas tree doesn't get jealous around other Christmas trees.
2. A Christmas tree doesn't care if you watch football all day.
1. A Christmas tree doesn't get mad if you tie it up and throw it in the back of your pickup truck.
不要砍我,這不是我寫的........:P
看起來應該是個整天看美式足球的老美.......
2005年12月15日
[閱讀筆記] 睡覺前看書
不一定看幾頁,精神好就多看一些,不好時就少看一些,事情倒也單純簡單的緊。早些年大部分都是看實體書,而且是英文小說,事情其實頗為簡單。當發現自己眼珠子還順著一行一行的內文往下移動,可是大腦卻完全解譯不出剛剛看了啥的時候,就知道那是該坐起來關燈睡覺的時候了。
這些年大部分改成在PDA 上面看電子書,事情更加省事,一進房就把燈關掉了,靠的是 PDA 本身的光源在閱讀,看累了就直接把 PDA 關掉睡覺,連坐起來關燈的動作都省了。尤其是在連續陣亡了兩個便宜沒好貨的鬧鐘之後,,我在PDA 上裝了鬧鐘的軟體,於是晚上當書本看,早上當鬧鐘響,十分好用。
看英文書由於還是需要大腦解譯,比較耗費精神,也比較容易抓到該休息睡覺的時候,看中文書,尤其是小說類,常常會一不小心就看的過了頭。
前些日子博客來網站全面 79 折,趁機又去敗了兩千多元的書回來,外加朋友又拿來借我的,前前後後大概有將近十五本,整個床頭疊的都是書本。昨天晚上睡覺前隨手拿了一本來翻翻看,沒想到等到想要停下來的時候,時針已經指在兩點的位置... 我一大早還要上班打卡...
前幾年肝功能 GPT/GOT異常的高,去醫院作檢查,還被醫生消遣。照超音波,顯示有輕微的脂肪肝。那醫生眼睛從上到下打量了我兩圈,冒出一句「你又不胖,跟人家脂肪 甚麼肝?」先生,你以為這是我歡喜願意的嗎??「油炸的東西不要吃,雞皮豬皮不要吃... 」是是是,對對對,好好好。「有沒有抽煙?」沒有。「有沒有喝酒?」沒有。「有沒有... 」沒有沒有沒有。他想的到的每一樣問題點我都沒有,但就是脂肪肝。最後,眼看氣氛越來越冷,我只好給他一個台階下「可能是晚睡啦,我都睡得比較少... 」
唉,我可以說都是看書害我的嗎?
2005年12月7日
[閱讀筆記] 輕鬆小品 -- 《翻滾吧!男孩!》
很有趣的片子。
影片的拍攝動機從一張舊照片開始。幾個宜蘭公正國小的小體操選手們在校門口一字排開所留下的照片,時光飛逝,這些小選手們也四散飛逝,有的現在開體 育用品店、有的在賣炸雞排、有的在監獄裡面服刑...導演跟隨著輕度小兒痲痺、曾經是體操選手、曾經是徬徨無助的街頭混混、曾經是泛太平洋運動會銅牌得 主、最後又回到母校成為體操教練的哥哥,導演用鏡頭紀錄下哥哥現在所訓練的小小種子們。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雙雙在短髮西瓜頭上閃閃發亮的大眼睛,全隊七個小朋友每個人都有著極為靈活漂亮的眼神。那是現在的我們所無法擁有的,那也是我們可能一日之間看過了上百個臉孔,卻始終沒有機會遇見一次的清澈眼睛。
充滿了力量與堅信的眼睛。
七個小朋友中,最大的是國小二年級,最小的只有幼稚園大班。
看到每個小朋友拉完筋後在旁邊默默地掉眼淚、看到小朋友們天真無邪惡作劇的搞笑表情、看到教練罵人的樣子、看到教練每兩個禮拜舉行一次的模擬比賽與 獎品採買、看到導演不斷地在旁邊詢問小朋友「教練會不會很兇?」「會不會不想練了?」、看到只有六歲的「牛奶糖先生」不甘心每次都只能拿到最後一名的牛奶 糖而躲到旁邊滴淚、看到他們每天每天的訓練、看到七歲的「兩分先生」每次鞍馬都只能轉一圈卻依然努力做完全程、透過片子看到他們的成長...
就像導演自己說的,拍好之後剪接出來一看,「哇!怎麼這麼勵志?!」連自己都被嚇到。小孩與動物是最難拍攝的主題,因為他們才不管你取鏡好不好,他 們只管自己高不高興,然而,是甚麼力量讓他們願意每天笑笑的來、哭哭的回去,但是隔天時間到了還是出現?小朋友們說「教練很強」的那種陳述語氣讓我們知 道,他們相信的不只是在體操技藝上面的強,而是一個精神、體力、與意志力上面自然而然散發出來讓小朋友們感受到力度。不是在講桌上空口說白話、不是選舉的 時候呼呼口號、當然也不是在神壇前開釋眾人。這種力道,透過每日的生活傳達給了還不懂得任何狗屁教條的小孩子,影響了他們,又影響了我們。小孩子平舖直述 的笑與淚、情緒與汗水,都是真實的。也因為真實,所以特別有力。
也許有人會覺得最後那場 2003 年在高雄舉辦的全國體操競賽的結果正是全片的高潮。也許吧。如果以商業片來說,前面的那幾十分鐘只不過是為了營造最後正反對決的高潮罷了。然而以我所見到 的,這是一部紀錄片,這是真實的人生。人生最後的所站的終點位置,不見得比走過的足跡重要。人生,不是為了那最後十分鐘的關鍵戲、也不是為了世界末日之後 的最終審判。
看到小朋友們的成長,比甚麼都還令人開心。
很輕鬆的一部片子,很另類的一個主題。
不過,真的很值得。:)
2005年12月5日
[日本料理] 血統純正的台式美味 -- 第一壽司屋
這是家還頗為有趣的日本料理店。
「第一壽司屋」,這是它的名字。光是店名聽起來,就跟古川、泉屋、祇園、德川、貍御殿、三四味屋這種充滿日本氣息的店有著很大的差別。店名有差,裝 潢自然也有差,不但沒有上述那些店的日本味道,甚至看起來還有點像是個麵攤。要說口味,雖然說是日本料理店,不過端出來的卻是不折不扣的正統台式日本料 理。
雖然這家店跟小巷亭相距不遠,兩家也同樣的有歷史,而且都同樣的台式日本料理,但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這家名氣略遜於小巷亭的店有幾樣特色:東西新鮮、份量足、價錢不低、沒有裝潢沒有氣氛、以及口味非常正統道地的台...
先看它的握壽司。想到爭鮮壽司每盤才 30 元,以第一壽司這種麵攤等級的店面來說,一份要價 NT200,而且只有六個,實在是不便宜。不過不要被照片騙了,等到握壽司端上來,第一次看到的人可能會有點傻眼。沒看過有人把握壽司做這麼大的,看到那 個尺寸,正常女性應該不會有把它一口塞入嘴裡的念頭。不過等到開始咀嚼就會發現,雖然店面毫不起眼,但因為生意好流通量大,所用的魚貨還挺新鮮的,而且三 種魚分別是海酈、紅泔、鮭魚,所以這價錢也不算過份。
這就是第一壽司屋有趣的地方,要說他的東西便宜,其實看起來也沒有特別便宜。但是如果要說它貴,那更是冤枉好人,因為以人家端上來的份量與品質,拿那個價錢可是正正當當。
蛋包飯,每份一百。外觀當然也是毫不起眼,要吃啥伊丹十三風夢幻蛋包飯的,麻煩買張機票到日本橋泰名軒去。這裡的蛋包飯除了份量足以外,蕃茄醬也是用的一點也不手軟。味道嘛?非常的傳統,就是跟小時候吃到的一模一樣的家鄉的味道。
關東煮,也是非常正統的台灣口味,味道不差,每樣都很入味。炸魚天婦羅與野菜天婦羅也是都有一定的水準。至於日本料理店很常見的馬鈴薯沙拉,做的也 不錯,不過口味也是改良過的。炸豬排,每份 120,不是日本那種厚厚的、旁邊還要帶著一點肥油的里肌豬排,而是台式敲扁過的那種。炸豬排上來的時候,我正好離座接了一通電話,回來後發現炸豬排已經 屍骨無存,但是好幾個人都告訴我不錯吃...:~~~
為了這個怨念,隔了幾天又去點了一次B餐,NT120,內容是一塊炸豬排、一塊炸魚排、味增湯、一些擠上了沙拉醬的高麗菜絲與小黃瓜、蕃茄切片、一 碗份量非常緊實的白飯,還有一個證明它是十足本土套餐的... 煎荷包蛋一顆。這樣子的大份量不只出現在A、B套餐上,勝丼也是如此。那一大碗的豬排蓋飯拿在手上,吃了老半天只消失了一半,拿久了手還真的是挺酸的,實 在是頗想拿個磅秤來量一下這一碗豬排蓋飯到底總重多少,我想,絕對超過一台斤。這幾種套餐的份量真的是沒有話說,正常食量的男性一份下去,大概也沒有甚麼 再戰之力了。
菜單上面有不少海鮮料理,比如說「海膽醬烤軟絲」,若以他的握壽司品質來推斷,這些菜色應該都頗值得嘗試,只可惜因為都是時價,有了之前「平野家」的慘 痛教訓,實在是不太敢點。還有一個假日不供應,要價350 元的「便當」,光看照片就覺得非常過癮、非常豪華,而且物超所值,炸雞、炸豬排、炸魚排、野菜天婦羅、烤鰻、沙拉等等東西排的密密麻麻的超級誘人。若不是 考慮到胃容量問題,實在是很想點下去。
是要說有甚麼比較需要注意的,那就是這裡的味增湯了。點過三次,三次的味道都不太一樣,第二次最有問題,魚腥味重了些。後來跟老闆娘反應,她說可能是那天熬高湯的時候魚放的太多了。
簡單的總評,這是一家很有趣的店。人少的時候,適合單點套餐,人數多一些時,多點幾樣當成吃合菜,價錢分攤下來其實頗為合算,口味與新鮮度也都沒有問題。
第一次去時,看到別人吃日本料理居然是圍著中式圓桌坐,而且出菜都是一大盤一大盤的擺在中間大家你一筷我一筷的夾著分食,那時唯一的感想就是「太帥了!日菜中吃耶!!」後來號召了一堆人一起去吃,最後結帳不到 1300,每個人只出了 210 元。
雖然台,但是台的很有媽媽的味道。雖然非常的台,但是台的令人非常喜愛。
2005年12月4日
[磕牙閒話] 時價的代價
那天去吃「第一壽司」的時候,朋友Z帶了老婆過來。兩個人一邊嘰嘰喳喳的對話,一邊就座,一邊跟其他的朋友打招呼。
等到菜上來了,朋友的老婆突然想到甚麼般地問他老公:「ㄟ,剛剛我們有點菜嗎?」
另外一個朋友替他老公回答:「你們兩個剛剛忙著說話的時候他已經點完了。」一邊用手指著我。
這時候我只好說話了,「ㄟ,我因為擔心怕像上次那次慘痛的經驗,所以我直接點了。」
「甚麼慘痛的經驗?」朋友的老婆似乎搞不清楚怎麼回事。也許是她忘了,也許她老公完全沒有提過那件事情,不管如何,我只好再稍微暗示一下。
「妳忘記了?上次我們三個人去妳家那邊吃『平野家』?」
看到其他人詢問的眼光,我只好把整個事情再重複一次。
有次朋友Z跟我說他們家附近有家日本料理價錢不高,品質也還 ok,所以找我去一起去吃吃看。後來我果然找了個時間過去了,發現是在公館一家賣漫畫的「綠林寮」的樓上,算是有點隱蔽,環境也 ok,價錢還真的是不高,每份套餐大約在一百之間。我們三人各點了一個套餐餐之後,服務生又很熱心的推薦那天的「奶油螃蟹」,朋友的老婆那天可能正好想吃 點不一樣的,於是點了一隻。我通常不在不熟的店裡點蝦蟹類,一方面是怕東西不夠新鮮、一方面又怕夠新鮮的不夠便宜。不過朋友的太座大人龍心大悅,那當然一 切奉旨處理。
過了一陣子,一隻不到我的手掌手指加起來大小的三目蟳用洋蔥與青蔥烤好端了上來。對於一個回家時可能會發現客廳有一大簍二十幾隻來自東石漁港的處女蟳紅蟳的人來說,這隻螃蟹小了一些,所以我只挑了比較小的一塊來試試,味道頗為一般。
吃飽後,朋友的老婆因為要趕稿子,所以先行離去。我跟朋友又聊了一下,決定去看看他剛裝潢好的新家,於是朋友先去結帳,我先去上個洗手間,走到櫃台時,發現朋友的臉色有點異樣。
「多少錢?」
「一千二。」
這下換我揚起眉毛了「那隻螃蟹?」
「應該是。」
我沒有再說啥,掏出 400 元拿給了他,正好看到他手上帳單的細目上寫著「奶油螃蟹 -- 720」。我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他「這個事件告訴我們,下次少點菜單上寫著『時價』的東西。」
於是,當然,這次我不會讓她有機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閱讀筆記] 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你擺設午飯、或晚飯、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恐怕他們也請你、你就得了報答。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甚麼可報答你.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上帝要親自報答你。」(路加福音14章12~14節)
很有趣的一段。沒有想過聖經中也會有這麼直接的譬喻。
老實說,可能是因為那本書的作者的筆法吧,吳女士所描述的那些事蹟,反倒不如推薦序裡面的這段文字所留下來的印象深刻。
說個更實在一點的,如果要瞭解這幾位把一生都奉獻給台灣的「阿凸仔醫生」,去看看衛生署的歷屆醫療奉獻獎得主生平介紹,可能還更詳實感人一些。文字是有感染力的,文字也是有生命的,只有自己先被感動,然後寫出來的東西才能有光與熱,才能夠感動他人。
另外一句我很喜愛的。
「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與大家共享。
[閱讀筆記] 明明不是台北人的 --《台北人》
白先勇的《台北人》,大概是我最討厭的書籍其中之一。
不喜歡《台北人》的原因很簡單,不是因為作者的筆法,而是因為裡面充滿的那種濃密的、落魄的、絕望的、無法掙脫的灰色氣息。
整本 14 個故事,這些主角有上層人物、有市井小民,然而相同的是他們對於現況的不滿與無能為力。對這些人來說,淪陷前的上海是個天堂,而現在的台北是個地獄,他們 都有一段自己無法忘懷的光輝過去,進而不願意走出那段榮光,真實的現狀對他們來說太過於殘酷,因此他們選擇了留在過去的記憶之中。
根據作者自己的說法「國民黨敗退台灣後,台北社會充滿著混亂,頹廢和絕望的氣氛。由於家世的原因,我對當時各種各樣的人有著相當深刻的了解。」身為名將白崇禧的兒子,作者當然有著他獨特的經驗,對於他所要表達的意象,我也可以理解。
然而,可以理解並不代表我可以接受。
那種只緬懷過去,只想沉溺於過去,只願意埋怨現在,而不試圖改變現在的這種態度,實在不是我所能夠接受的,更遑論喜愛。也許,這是中老年人與年輕人 的差別,也許,這是大陸型人種與海島型人種的差別,畢竟,農夫與漁夫本來就是不同的人種。中國人安土重遷的觀念已經是基因的一部分,這是無庸置疑的。然 而,還是有著少許的特例,在幾千年的歲月中,從不知大海為何物的兩河流域遷居移民到了沿海一代,又越過黑水溝來到著這個小島,這些人的祖先,想必就是比較 願意冒險的、比較投機的、比較有著賭徒性格的。看著我們周圍的政治與經濟環境,我常常有這樣子的體會。這樣子冒險者的基因,可能藉由血脈的流傳,也存在我 們的體內。
終日嗟長噓短,尚未放手一搏就認輸,這實在不是我所能接受的人生。
這種情緒,在被大一中國通史的老師強迫閱讀歐陽子小姐的《王謝堂前的燕子》之後更是升高到了極點。
看過這本書的人大概都還記得,歐陽子小姐對於白先勇先生的作品不僅是讚譽有加,簡直是到了推崇至極的地步。「文人相輕自古皆然」這句話用在這兩位台 大外文系同班同學身上完全不適用,不管是一張麻將桌,還是一件旗袍、或者是一口金牙,在歐陽小姐的解釋中,都是作者的神來之筆,都是作者出神入化安排的典 故歷史含意... 對我這種程度的粗鄙之人,如此高層次的文筆運用已經完全超出了我那小小腦袋的理解範圍,在閱讀完歐陽子小姐的說明之後,更是進入了「爆走」的階段....
於是,我非常認真的花了許多個晚上在中央圖書館查資料、寫報告,本來規定只要交四章稿紙的期末作業,我一共洋洋灑灑地寫了滿滿八張交出去。期末報告 時還針對歐陽子小姐為甚麼可以以肚子裡蛔蟲的姿態解釋另外一個個體在寫作時的心境、下筆時想要表達甚麼樣的情緒、境界等等事蹟,大鳴大放的跟老師爭辯了一 番。
最後的結論是,我那門課只以及格邊緣低空掠過。:P
2005年12月1日
[閱讀筆記] 一場意外的驚艷經驗 -- 《雪后與魔鏡》
然而這次的觀賞經驗,卻讓我有了與從前完全不同的看法。
可以說是驚艷吧。
一般的兒童劇場可能就是色彩用得很鮮艷、有一些很誇張滑稽的動作、為數不少的唱歌跳舞... 然而這次的《雪后與魔鏡》卻完全顛覆了這個印象。
簡單,就是非常的簡單。
一男一女兩個娃娃、兩張醫院用的鐵架床、兩張梯子、一個木箱子、一個滑椅、兩張非常巨大的布、水管、錫箔紙... 沒有了。這幾乎就是舞台上全部的道具。然而演出的效果非常的好,好到令人吃驚的地步。
創意是這表演裡面最大的主角。
與日本「飛行船劇場」截然不同的,「飛行船」的道具布偶是可愛到不行、維妙維肖到令人嘆為觀止,演員的歌舞表演自然也沒有話說,可以看得出來演出者應該都 有芭蕾舞或現代舞的扎實底子。給小朋友看的演出能夠精緻嚴謹到這個地步實屬不易,完全展現了日本人的民族性,然而「九歌兒童劇團」走的卻是另外一條路子, 而且並駕齊驅毫不失色。
這麼說吧,極簡到了一個程度,也是一種的美。
一塊白布,可以變成雪后身上的衣服、可以變成漫天的大雪、可以變成冰柱、可以變成冰封的雪山,而一塊綠色的布,可以變成花園、變成山谷、變成平原、變成許許多多其他的東西... 水管在舞台上可以做什麼?一雙洗衣服的手套可以變成甚麼?鋁箔紙又可以變成甚麼?
只要加點創意,我們的生活就會截然不同。
這句話不是廣告詞,而是真正的表現在我們的眼前。當然,我們可以感覺到,演出者並非只是加了一點創意,而是非常竭盡心力的使用了許多的創意。
在創意以外,我個人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劇本。與某些劇團自己創作的劇本相較,「飛行船」與「九歌」不約而同的都使用了世界知名的童話故事作為文本,雖然《 Snow Queen 》是安徒生童話中比較不那麼有名的,但是大師所寫的故事自然有其不可忽視的感人力量,與其自己花費時間去創作全新的劇本,然而卻又沒有那種水準,那麼站在 偉大先人的肩膀上,把時間精力與財源花費在其他項目上,反而是比較正確的作法。
最後還有一個替全場演出加分許多的,是這幕劇的音樂,不管是中間的插曲、吉兒的獨唱、還是最後終曲的合唱,不僅與劇情、氣氛絲絲入扣,而且都表現的可圈可點。最後的下場就是結束後我又跑去買了一張原聲帶的 CD。
回到家之後放來聽,還是一樣的好聽,頗為值得。
誠如劇場的海報上寫的,這是一場可以令3 歲到 99 歲的所有觀眾都耳目一新的一場好表演,這的確不只是廣告詞。
<日本飛行船劇場>
2005年11月15日
[閱讀筆記] 紀錄片 -- 《我們還剩下什麼》
藏人覺得他們遭受此等苦難的原因是因為祈禱的還不夠。而我則認為,是因為我們除了祈禱以外什麼也沒有作。
這是在紀錄片《我們還剩下什麼》裡面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句旁白。
旁白的人是紀錄片中的主要人物,多瑪﹙Kalsang Dolma ﹚,一個擁有加拿大國籍的西藏女子,在 1996 年到 2004 年之間多次進出西藏,將一卷紀錄著藏人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錄影帶偷偷地播放給受到嚴格監視與層層打壓的西藏人們看。
為了保護在紀錄片中出現的人們,所有參觀這部紀錄片的觀眾都必須簽下不得洩密的同意書,不得攜帶手機或相機進場,入場前還有安全人員使用金屬探測器檢查。
聽起來就非常的複雜與囉唆,不是嗎?的確是。
不過,就如同多瑪小姐所說的,除了保護被拍攝者以外,這也許可以讓身處於自由世界的我們稍微瞭解一絲絲,可能是不到百分之一,西藏人民所受到的箝制與壓迫。
在西藏,人民受到壓迫的情形有多嚴重呢?多瑪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在大馬路上公開大喊『達賴喇嘛』這幾個字,你就會被捕入獄,可能被判長達十五年的重刑,還包含了各種的刑求虐待。
對於紀錄片的內容,我不多作說明,有興趣的請參考木材兄的這篇介紹。這邊只簡單的談談我自己的感想。
在去看這部紀錄片之前,我對於西藏幾乎是沒有任何的認識。雖然在多年以前看過斯文‧赫定的西藏探險紀錄,但是那也早就忘記的差不多了。
然而看過這部其實不算長的紀錄片之後,我的第一個反應是,西藏人果然跟中國人不是同一個人種。第二個反應是,又是哪個該死的大漢族主義者把這種漢滿蒙回藏五族融合的錯誤觀念灌輸到我的大腦裏的?
首先,藏人(Tibetan) 的生活哲學、處事反應、生活作息,甚至是語言、文字,沒有一個與所謂的中國人相同。也許是虔誠信仰與簡單生活的影響,與身為統治者的中國人相比較,他們更 為重視內在的世界、也更沒有攻擊性。即使在中共的高壓統治、大量移民等等有計劃的消滅藏族文化之下,他們仍然堅持著某種我們局外人 (outsider) 只能隱約理解的中心思想。
其次,沒有一個西藏人認為他們是中國的一部分,或所謂的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西藏是 Tibet,不是 Xi-Zang,他們是 Tibetan,不是 Chinese。在這之前,我的確不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只是習慣性的接受了教科書上白紙黑字的資料,不曾思考過這些完全不同來源、不同生活型態的民族,他 們是否願意接受一個並非因為文化,而是因為軍事力量所形成的統治型態?外蒙古已經獨立了,西藏不認為他們是中國的一部分,新疆獨立即使到現在仍然暗潮洶 湧,教科書上面的五族融合,到底是一種理想,還是一種完全不顧他人的想法,以一己之力強加於弱者身上的意識形態?
在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一圈又一圈的 insider 與 outsider。如多瑪小姐所說的,這些願意冒著自己生命危險觀看這個達賴喇嘛所傳達的訊息的藏人們之所以願意接受她,不僅因為她是個西藏人,而且她能 說藏語。因為她是個 insider,所以人們願意冒險接受她。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她也是一個西藏的 outsider,因為她終究還是得離開那裡,她冒著生命危險所作的、能做的,也只是把這個珍貴的訊息帶入層層封鎖的高原。然而對於我們這些觀看紀錄片的 人來說,她是個 insider,我們才是 outsider。但是對於那些沒有機會看到這紀錄片的人們來說,我們這些人又是某種程度的 insider,因為我們共享了這個必須要保持保存的秘密。
以難民的身份在印度出生,十幾歲到達加拿大,在那裡受教育、成長,認真來說,多瑪已經不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西藏人,也因此她對於西藏所遭受苦難的反應,會與仍然留在那塊土地上認命的西藏人有所不同。
為什麼要冒著這麼大的風險作這件事情?我多少可以理解她的心境。影片中,拉薩的街頭,美名為『民族俱樂部』的舞廳,舞池裡面震耳欲聾的音樂與閃爍的燈光, 隨著漢民族入侵的酒精、嗑藥、賣淫事件,年輕一代已經不太能流利的使用藏文... 這些畫面與問題,我們都似曾相識。中國入侵西藏已經五十年了,即使達賴喇嘛極力主張『非暴力抵抗』,但是藏人們的未來在哪裡,仍然沒有人看得見。對於那些 被孤立在自己的土地上,完全不知道外部情況前途茫茫的人們來說,得以窺見精神領袖的談話,即使僅是短短的五分鐘,卻使得他們的生命再度燃起了一線的希望, 他們得以知道外面的人並沒有忘記他們,仍然有人在關心他們,他們的努力不是徒然。
一個有趣的發現,每次紀錄片放映結束,只要有座談,一定會有人詢問這個問題『請問您覺得,我們(你們/他們)應該要怎麼作?』
第一次聽到沒有甚麼反應,多聽了幾次,多看了幾次,就會有種想要脫下皮鞋丟過去的衝動,『紀錄片的導演 (工作人員 )只是提出他們所發現的問題,不是來告訴你問題的答案的。』
想到《無米樂》的導演莊子說過的一段話。
有次他們在台大農學院,放映《無米樂》這部片子。片子放映結束,有個學生起來問問題,他說「請問兩位導演,請問你們覺得我們國家的農業政策應該要怎麼走,才能解決這些老農的問題?」
導演莊子說,他那時候聽到那個問題,一 LP 的火就起來了。
他的回答是,我們只是個紀錄片導演,我們在那裡花了 15 個月的時間,我們只能告訴你有這樣子的事情、經過與人生,我們不能告訴你怎麼解決問題,那不是我們的用意,也超出我們的能力能力。台大農學院有三百多個教 授,你們要問的,應該是你們的老師,而不是一個紀錄片導演...
也許是兩小時內一切懸疑都要解開的電視電影看多了,我們越來越懶得去思考。紀錄片的用意不在於解決問題,而在於提醒世人這世界上還有這樣子的角落、這樣子的事情在發生著。
至於該怎麼作,那是觀眾自己該去思考的問題,不是導演的。
你可以留下兩滴同情的眼淚,然後走出戲院之後繼續醉生夢死。你可以決定從自己做起,你甚至可以呼朋引伴開始朝著你認為正確的方向去作。這是真實社會,沒有標準答案。
於是,我要問我們自己的是:我們做的夠多嗎?我們除了祈禱以外,我們做的夠多嗎?我們做的夠多到可以使我們跟西藏人民有不同的遭遇嗎?
延伸閱讀: 《我們還剩下什麼》:止不住的淚
2005年11月2日
[老頭胡言亂語] 古蹟、音樂、生活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停車也變得難停了。@_@
不過,也有一些頗為不錯的改變,比如說在藝文活動方面。在這個領域,最近幾年的市政府倒是做的頗不錯,可以感覺到藝文慢慢地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是與生活結合在一起的,而非獨立而不相關的。
舉例來說,每週末六日下午 4:00 在孔子廟、安平古堡與德記洋行所舉行的「古蹟音樂沙龍」,每週四到週日晚間在市立文化中心水池橋面所舉辦的「星光音樂雅座」,而赤崁樓則是從週四到週日每天晚上 7:30 ~ 9:00 都有音樂演出。表演的內容也相當的多變,民歌演唱、薩克斯風表演、曼陀林演奏、爵士樂、吉他、小提琴、甚至是室內樂團與管絃樂團的演出。在此之外,Just Jazz Band每個禮拜五六晚上 10:00 ~ 12:00 在安平的林默娘公園有表演,誠品站前店的音樂閣樓在禮拜六也常常會有音樂演出。
然而最重要的,參加這些音樂活動都是免費的。
前前後後看過幾次,表演素質其實都還不錯,尤其是以前在文化中心看到的 Just Jazz Band 與最近在赤崁樓遇到的小愉兒的吉他彈唱,不只是具有職業級的水準,而且是職業級中不錯的水準。以後者來說,顯然是在民歌西餐廳裡有著豐富的演出經驗,不管是在音色音量還是颱風上,都有著相當好的表現,對於歌曲的詮釋也很不錯,在涼風徐來的夜晚星空下,握著一杯熱咖啡,沉浸在似水的歌聲中,實在是一大享受。
這裡面我覺得最有趣的,不是演出者,而是參與的聽眾。
演出者有水準是值得鼓勵的,但那也是應該的,以公家的力量行事如果還找了一些水準以下的人來表演,除了這裡面有人徇私搞鬼以外我實在是想不出甚麼解釋,然而這種藝文活動到底有哪些民眾會來參加,這就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了。
以我所看到的,從滿頭白髮佇著枴杖的老先生老太太、帶著小孩的中年夫婦、到拿著相機狂拍的年輕情侶,各式各樣各種年紀的人都有,衣著整齊衣冠楚楚者固然有,穿著汗衫短褲拖鞋者也為數不少。簡而言之,就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各種人都有。
從相機的鏡頭看出去,有個東西怎麼看怎麼奇怪,就是跟其他東西搭不起來。背景是打著燈光的赤崁樓與背著石碑的贔屭,旁邊是整片的綠蔭草地,中間一條紅色磚道,演出者與聽眾就坐在磚道上,一切都很協調,唯一最奇怪的就是那張椅子。不只聽眾坐的是收藏方便的塑膠椅子,就連演出者坐的也是那種簡簡單單的馬路邊烤肉時用的藍色塑膠椅子,這只能說,真的是...非常的...庶民。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音樂活動已經融入了一般市民的生活當中,不是那種必須要著正式服裝才能進入的國家音樂廳表演,自然也不會有國際知名大師上台演出。然而任何人,不論你是企業老闆還是販夫走卒,不管你月入數十萬還是勞基法保障的最低薪資,只要你有興趣,不需要排隊去買音樂廳的門票、不用民歌西餐廳的最低消費、自然也不需要到煙味瀰漫的 Night Club,就在晚餐之後穿著輕便舒適的衣裳,出門散個小步,信步走到這些地方,聽個小歌,然後再悠閒地走回家去洗澡、更衣、睡覺。
赤崁樓的門票一人 NT50,台南市民憑身份證免費,在對面的翰林茶坊買杯綠茶、或在赤崁樓裡面買杯咖啡,不到一份簡餐的費用,兩個人就可以度過一個樂音繚繞詩情畫意的晚上。
台中沒有機會爭取到古根漢博物館固然頗為可惜,不過要提高市民的生活水準,顯然作法不只一種。
2005年10月27日
[閱讀筆記] 我最喜歡的一個漫畫角色 --《邊境警備》
「這個嘛... 老爺爺... 我想成為一個不良中年,一輩子無法看透人生,在塵世中掙扎著活下去。不管是怎樣的痛苦與悲傷,我全想把他們當成喜悅銘記於心中,想在無止盡持續下去夜復一夜沒有天使的夜晚中也能毫不費力的活下去。如果,我真能成為那樣子的人的話-----」
這套可能是我最喜歡的漫畫。這個外型蒼老、好酒、好色、囉唆、多事、無用、愛偷懶、整天只想找理由逃避工作、從首都被流放到偏遠邊境的中年警備隊隊長沙烏爾,可能也是我在漫畫中最喜歡的角色。
與這個無用的配角成對照的主角,是個一頭銀髮、俊美、不管在外貌品德還是學識上都毫無瑕疵,宛如會走動的聖像般的年輕神官傑尼亞斯。自願到邊境來服 務,被公認為下一任大神官不二人選、正如上升中耀眼星辰的主角,與人生只會從褪色走向完全失去彩色的隊長配角,就此在西方遙遠的邊境開始了一連串的故事。
遙遠的邊境,沒有想像中的硝煙戰事,一道低矮的石牆就是國界了。國界外沒有虎視眈眈的鄰國,只有毫無人煙的廣大森林,警備隊每日的工作不是巡視國界 防止外敵,而是幫助村民進行公共服務,舉凡抓回走失的牛、種田、擠牛奶、修補打掃神殿教堂軍營牛舍... 通通都是警備隊的日常工作。
自從遇到隊長之後,神官的任務又多了一項:以一切方法矯正這個整天無所事事好吃懶做,遇到年輕女性就要上前搭訕的超級大米蟲,即使包含使用暴力也在 所不惜,可惜的是,神官最後還是體驗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的道理,無可奈何地在他的村民病曆上寫著:「沙烏爾‧卡達夫氏,這個人-- 無藥可救!」
故事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開始。
紫堂恭子無疑地是少女漫畫家中的一個奇人,與充滿玫瑰色情懷的其他漫畫家比起來,她的作品並沒有特別華麗、也不特別重視在情愛的描述上,反倒是充滿 了一種自我風格的、不急不緩的、濃厚的、溫馨的人文氣息。很難想像其中許多帥氣又有衝擊性的對白是來自於女性作家,尤其,她的作品又多少帶著點奇幻的背 景,劍與魔法的時代、神官與黑魔術、智者與劍士。不過,可能也因為作者是女性吧,那種細膩溫暖的氣息與刻畫就不是男性畫家所能模仿的,奇幻背景也只是一個 舞台,而非重點。
紫堂最大的特色在於同時兼具著夢幻與現實兩種特質,而且喜歡藉著書中人物的對話,來傳達自己所要表達的觀念。有的人可能會覺得有點流於說教,然而這 也正是她的作品魅力所在。幾乎完美無暇的年輕神官與全身上下看不出一絲長處的中年好色大叔之間的對峙張力與互補、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信任、平淡的可以淡出個鳥來的邊境生活與人們,這些東西都極其普通一般,但能在這裡面呈現出魅力,那才是難處。
很難想像這套漫畫居然是一個漫畫家的出道作,更難以想像作者在畫這套漫畫的時候居然只有二十幾歲,透過人物所表現出來的心境與處世哲學,實在難以想 像這是一個年輕人所創作出的作品。不管是好色又無用的隊長,還是沉默孤傲的黑魔法師凱爾,整天帶著一把黑色大劍的高個子先生,甚至是村人視為至寶的神官, 他們都有著不欲人知的沉重過往,然而即使是這樣,人生仍然必須樂觀積極的朝前方看。
隊長他偶爾會參加神殿的禮拜,只為了有機會騷擾年輕的女孩子們。他也願意發善心帶超美型神官到繁華都市裏去開開眼界,只不過會偷偷把神官賣個好價 錢。為了保護一對年輕小情侶的愛情,他也願意毫不在意地揹下別人的誤會。可以為了愛錢而把神官賣掉,卻又偷偷的放走偷錢的小怪物。
以自己的無用之身而興高采烈的隊長,即使在被調到東方邊境與剽悍的少數民族作戰,在戰況最為危急的時候寫回來的信,也只是輕描淡寫的說著「這裡的酒雖然不怎麼樣,在一天的體力勞動之後喝起來也還不錯」。
如果有隊長的出生年月日,他想必是個雙子吧。
在那個糙老大鬍子底下的,是個年輕時俊美的可以與神官分庭抗野的美男子,是個在兵法教科書中被提到三次的傳奇人物,是個統帥傭兵團走過腥風血雨、精於野戰、善於談判、通曉東方諸國語言的實力領導者。戰爭與談判,對他來說都不過是一盤人生的棋,一場爭奪成為勝利者的遊戲。
在身邊放出一圈又一圈,一道又一道的煙幕,只有那個命中注定可以看透一切虛像看穿煙幕的人,才有辦法真正擄掘到他的心。如果不能,如果沒有人可以, 那就這樣子吧,如果沒有人了解,那就這樣子吧。只因為比別人看的清楚,只因為知道別人的感受,所以反而更加地隱藏了自己的感受,把溫柔隱藏於荒唐之中,把睿智隱藏於滑頭之下,這就是沙烏爾‧卡達夫。
「沒有天使的夜晚」與「兩把劍」這兩段,是這位好色大叔最為令人驚艷的兩段。
難以確切定位的一個人,但卻是可以信賴的一個人。
2005年10月23日
[閱讀筆記] 活像拼裝三輪車的 -- 《Call Me 台客!》
「台客」這個話題在前陣子非常的發燒。
老實說,我到現在還不知道為什麼突然之間這個名詞會吵上了立法院。這是,或不是歧視的字眼,其實大家心裡有數,就好像我們全國人民都知道立委諸公們是豬公一樣,這不過又是另一個公開的秘密。
重點不是這個用語是怎麼來的,而是我們現在怎麼使用這個名詞。
我有那種雅痞型的朋友,當他說什麼東西「很台」的時候,你就知道他說的其實是什麼東西「很俗」的意思。語言是活的,三四十年前的人誰罵誰台客誰罵誰 外省豬我一點都不在意,我在意的是我們以後要怎麼看待、怎麼使用這個字眼。於是,我特別去找了這本書。其實是本合集,全書收錄了 20 篇文章,除了編輯部以外,共有 15 個具名的作者。
很少有一本書可以讓我看到三分之一就開始想罵髒話的,這本書卻辦到了。
書本的一開頭,列了一堆從最愚蠢最無知最好笑的奇摩知識網、以及一些看來像是用 google 找出來的網站上面抄錄下來的台客的「定義」。先不論這種網路上眾口鑠金的定義做不做得準,也不管那些定義裡面滿溢出來的輕視與嘲弄,光是這行為本身就有法 律問題了。我說編輯大人啊,您知不知道以前曾經有個光碟月刊事件?您至少也應該知道網路上發表的文章還是受到著作權保護的吧?現在出書都這麼簡單啊,網路 上抄一抄就想拿出來賣啦?
接下來從 12 頁到 27 頁是所謂的「台客的開門八件事」。這位作者寫的並不全然是無的放矢,但是字裡行間卻充斥著鄙夷的精神與描述。不只如此,甚至連台客都要區分成南部鄉土型台 客 vs.北中部都會型台客,而對於台客的口語或名詞解釋,更是令人大開眼界。如果把使用「七仔」「槌仔」「林北」這些台語的人通通歸到台客,那南台灣只怕有 一半以上的勞動人口,包括像《無米樂》裡面種田的老阿伯,全部都是台客了。我只能假設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個北部人,而且是個足不出戶的高級都市人,只要他沒 有聽過的台語,就可能被歸類於台客的用語。
後面呢,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不知道從哪裡找了幾個路人,然後開始做起訪談來,聊天紀錄寫進去就又是兩篇文章了。只是我不知道這樣子採樣做訪談的意義在哪裡,採的樣有沒有辦法代表樣本母群體,有沒有公信力?
倒也不是說所有的返談都沒有水準,比如說訪問伍百、豬頭皮、林暐哲的那篇就很有力道,雖然說他們對於「台客」有著不同的定義與看法,但也可以看的出來他們各自的想法與堅持。
就是堅持「做自己」。
而廣告人孫大偉、音樂人倪重華、張培仁的那幾篇就比較從文化的觀點出發,也提出了比較不同、比較包容與比較前瞻的看法。這幾篇文章就稍微硬了一些,說的稍微深了一些,除此之外,整本書大概有一半都是對於台客非直接的貶抑與嘲弄,甚至連美術編輯都故意做的很俗氣。
好吧,直接做結論,這根本就是一本東拉西扯的合集。
看完整本書之後,不知道主軸在哪裡,出書的目的在哪裡,想要做什麼,想要告訴讀者什麼,這樣子拼拼湊湊又可以做什麼?如果編輯想要表達「台客就是低 俗」、甚至「台客就等於俗氣」,fine,沒關係,只要你有理由、有論述、有展望,ok,我都可以接受。不過看完本書,我唯一想的到的評語是「又是一本為 了趕熱潮撈錢的書」。全書最好看的幾篇文章在博客來上面都已經有試閱了,看完也就可以了。
雖然某身為編輯的朋友不只一次的大聲疾呼,但在這之前我一直沒有體會到出版社或編輯的水準與堅持可以如何嚴重的影響書的品質,可能是因為我以前運氣好,看的書與認識的編輯都太認真了。直到看完這本書之後,終於知道出版社跟編輯有多大的重要性。
可以把一個可以好好發揮的好題材作成這子的一本爛書還真是不容易啊。
你好樣的,英商蓋曼群島商網路與書出版社。-.-凸
[台北覓食] 以建成圓環為中心的小吃地圖... 往西
老實說,這裡還是白天來比較有東西吃。而且最好是中午以前來吃。
市場邊那家「金仙魚丸」不建議,上次有過慘痛的記憶,雖然據說是金仙魚丸的創始店,不過滷肉飯魚丸湯實在是做的比分店還差。旁邊有家賣碗稞的倒是台南口味,有興趣吃碗稞的可以一試。而他們的香菇湯一碗 40 料多實在,是熱賣商品,每天煮兩大桶還常常供不應求。這家的還有個紅燒獅子頭也還不錯,雖然他的滷肉飯做的普普,但至少比隔壁的金仙來的好。
附近還有「永樂米苔目」跟「民樂旗魚米粉」,這兩家的米粉湯跟米苔目也是頗有盛名,不過只賣到中午。旗魚米粉生意爆好,每天早上七八點就可以看到坐的滿滿的,到了中午更是一位難求。旗魚米粉這東西多多少少有點腥味,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連著魚皮下的血痕都一起下鍋的關係,不過這裡的旗魚米份跟其他家比起來算是不錯吃的,加湯免費,我就看過有穿著打扮時髦的中年OL一坐下來先把湯喝完,留著米粉跟旗魚,加完湯後才開始吃起來。永樂市場外一樓的「古早味杏仁露」,喜歡杏仁或想要懷舊的可以一試,不過我始終覺得它的東西有點過甜,冬天有賣熱紅豆湯,也是傳統口味的。
附近小小巷子裡還有家「永樂雞捲大王」,可惜也只賣到中午,叫做雞捲大王,這裡當然是以雞捲著稱,不過我個人對於雞捲這種食物沒有特別喜愛,比較常點的反倒是滷肉飯、蝦捲、香菇肉粥或蚵仔麵線,尤其是他的蚵仔麵線使用的是福州麵線,久煮不爛而且彈性特佳,別處很少看到這種作法,也算的上是一大特色。隱藏在另外一條小巷子中的「阿春意麵」,份量實在,與「意麵王」的大小跟口味都大不相同,店面狹小老舊,不過也可一試。
永樂市場裡面還有一家「林合發油飯」,百年老店,專賣油飯跟芋稞。他的油飯香氣四溢,尤其剛蒸好放到略涼時,溼度夠香氣足口感Q,不愧是百年老店,難怪每天都中午之前就賣完收工。不過他這裡的芋稞做的普普,沒有新莊新泰路上那家的好。
旁邊民樂街上還有三家「青草仔店」,若是炎炎夏日,我喜歡在吃完飯後到這裡買杯青草茶邊走邊喝,也許是晃到迪化街,也許到永樂市場裡逛一逛。
當然,如果要算,還可以把歸綏街上的「意麵王」跟民生西路上的另外一家五十年西餐老店「波麗路」也算進來:)
從圓環往西南,比較沒有那麼多吃的。不過,天水路上的「金春發牛肉」店可以一試,這是台北市少數超過百年的老店,而且是家全牛店,不管你要牛的哪個部位,牛腦牛肝牛心牛鞭都可以在這裡吃到。比較特殊的是他的炒牛肉是咖哩口味,點份炒牛肉、牛雜湯、白飯,吃完炒牛肉後還可以把湯汁拌飯變成咖哩飯,當年還在這一帶混時,我還頗喜歡這種吃法。除了價錢稍高以外,其他也都還不差。這裡的牛肉麵是清湯口味的,有朋友對這個評價頗高,不過我個人並沒有很喜歡。
另外一家則是南京西路巷子裡面的「第一壽司屋」,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這篇。這家與「小巷亭」齊名已久,同樣的,標準的台式日本料理,沒有裝潢,喜歡氣氛的就不用嘗試了。
延伸閱讀:[台北覓食] 血統純正的台式美味 -- 第一壽司屋
2005年10月22日
[老頭書介] 一場銀河間的荒謬喜劇 -- 《銀河便車指南》
科幻小說界的經典名著之一,《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中文翻譯書名為《銀河便車指南》,雖然過去台灣的 Si-Fi 界大家都習慣性的稱為《銀河搭便車指南》,不過看在難得有出版社願意把它翻譯成中文的分上,我們就姑且贊成出版社的書名吧。
最早於 1978 年三月在英國 BBC 廣播電台以廣播劇的方式播出,後來又被改編成小說、電視影集、唱片、最近甚至被改編成電影,在今年還以另一個神奇的名字「星際大奇航」在台灣的電影院播出過。
好吧,我們都很清楚,台灣的片商對於電影片名的翻譯自有一種火星人才能瞭解的邏輯。
小說的一開始就頗為惡搞。
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一天,我們的主角 Arthur 是個再也正常不過的英國人,在一家小廣播電台上班,沒有甚麼大野心大慾望,然而卻突然被通知因為要建構一條快速道路,所以他的家應該要被拆除。根據官方說 法,這份藍圖已經被公佈在那裡九個月了,如果有意見,Arthur 早就應該要提出異議。只不過這份藍圖是公佈在本地計畫室的地下室,更正確的說法是,在沒有燈、樓梯壞掉的地下室的檔案櫃裡面。而檔案櫃是鎖住的,塞在廢棄 的廁所裡,廁所門上還貼著「內有惡豹」的標誌。
在一陣混亂之後,Arthur 的房子理所當然的被拆除了。
不過,就在幾分鐘之後,地球也被拆除了。
很不幸的,地球位於一條計畫興建的星際快速道路上,這份公告已經被公佈在離地球「只」有四光年的半人馬星座五十年了。
「你說你們從來沒有去過半人馬星座是甚麼意思?看在宇宙的份上,人類,那裡只有四光年的距離好嗎?抱歉,如果你們不肯多關心一下本地的事務,有損的是你們自己的前途。」
然後,你知道的...........
與其他科幻小說的名著相比,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 的作品有兩個重要特性。首先,他的作品雖然被歸類於科幻小說,但其實比較像是諷刺的喜劇小說,科學的重要性其實很低。其次,道格拉斯是個英國作家,所以他 的句型、用字與幽默感都與美國作家有著相當大的差距,這對於中譯本的讀者自然是沒有甚麼差別,但若是看原文的讀者,可能就會有某種程度的隔閡了。
我就是那個有點被隔到的讀者之一。
作者在書中用了相當多的名詞,有些是作者自創的,就算想查字典也不見得查的到,有些是真實世界中的人名,真假交雜後更加的撲朔迷離,尤其字裡行間充滿了英國式的尖酸幽默,如果不知道其文本,跟本是一頭霧水,但如果知道其出處的人,又會一邊捧腹大笑,一邊替作者擔心。
舉例來說,書中有段提到 Vogon 人以朗誦他們自己所寫的詩篇給主角聽,作為偷渡的懲罰。然而可以令聽眾全身痙攣頭痛欲裂般酷刑的 Vogon 人詩作只不過是宇宙間第三爛的。第二爛的當然是來自 Kria 的 Azagoths 人,在他們的大詩人 Grunthos 朗讀他的作品《夏日清晨我在腋窩發現的小綠坨之歌》的時候,四位聽眾死於內出血,另外一位啃掉自己一條腿才保住一命,正當他對聽眾的反應感到失望而打算朗 誦自己的十二冊史詩巨著的時候,他的腸道為了「挽救生命與文明的存續」,直接往上竄過頸部而搗毀了他的腦子。
而這還不是宇宙間最爛的詩。
根據作者的說法,宇宙間最爛的詩在地球毀滅的時候,跟著英格蘭艾塞克斯綠橋的 Paula Nancy Millstone Jennings 一起消失了。
看到這邊,大家可能都覺得「ㄟ??這裡好像在說甚麼哦?」其實在第一次廣播播出的時候,這裡說是 Paul Neil Milne Johnstone,事實上真有其人,而且還把他的「宇宙間第一爛詩」也唸了出來,對於這段有興趣的,可以看這邊。後來在多方的壓力之下,Adams 只好在後來的版本中改用了一個同音的虛擬人名。
在這本書裡面,用了許多的「宇宙第 n 」「地球第 n 」之類的說法,並呈現出一種荒謬的喜感。比如說人類其實是地球上第三聰明的生物,第二聰明的是海豚,他們早就發現了地球即將毀滅的事實,並且用了許多的方 式來警告人們,不過他們的警告訊息卻被人類誤解為是想要玩球,或者是討魚吃,在費盡心思溝通無效之後,他們最後終於決定放棄,在毀滅之前離開了地球。
地球上第一聰明的生物呢?
你不會想知道的。:)
我自己是先看完英文版之後又看了中文版,其中的某些妙語磯鋒終於得以體會。不過有些東西經過翻譯後力道還是損失了不少,比如說 Lunkwill 跟 Fook 這兩個程式設計師與宇宙間古往今來第二偉大的電腦 Deeep Thought 之間的對話,還有這系列小說裡面最重要最詭譎的終極答案 (the Answer) 那幾段,原文的力量與笑點就比中文版強上許多。
電影版我還沒有看,不過聽說許多人都愛上了裡面那個有憂鬱症的機器人 Marvin,以中文版封面的那張貼紙來看,這個機器人也真的是長得超可愛。
這裡面一本正經的惡搞笑點與嘲諷其實很多,在很多地方都有著令人讚賞的表現,不管是中文版還是英文版,或者是把整系列小說濃縮之後表現的電影,都是頗值得花點心思嘗試的新口味。
[台北覓食] 以建成圓環為中心的小吃地圖... 往東/東北
圓環往東一點,小巷亭的台式日本料理也還不錯。
「豆簽羹」這東西現在已經很少見了,點碗豆簽羹、關東煮、叫點小菜、壽司,或者依照心情來點清酒啤酒,氣氛環境頗為有趣,沒去過的可以試試看。不過記得要請裝豆簽羹的仁兄胡椒粉加少一些,這裡的師傅灑起胡椒粉來跟拿水澆花沒有什麼兩樣。要強調的是,這裡是很標準的B級台式日本料理,食物不是重點,重點是在巷子中用食的氣氛跟環境。
主要是頗有日本「屋台」的那種感覺,但是吃得卻是道地的台灣口味。
從圓環往東北,沿著寧夏路往前走就到了寧夏夜市,這裡也是個有趣的地方。這裡絕大多數的攤販都是賣吃的,幾年前,這裡幾乎沒有其他夜市那種些衣服射飛鏢之類的。跟一些這裡做生意的老闆聊過,每個人都覺得這個夜市只有賣吃的是它沒落的主要原因。也許是吧,不過以我的看法來說,交通不便才是造成這裏沒落的真正原因。
沒有捷運、公車不多、開車來也找不到停車場,沒有人潮,自然也就沒有錢潮,這才是讓整個商區日漸衰退的主要原因。
寧夏路中有家全家便利超商,在它的前面有家涼麵攤。這家的涼麵其實還不錯,不管是在味道還是在份量上都ok,。不管是涼麵裏的小黃瓜絲或味增湯裏的蔥花都不少,尤其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不過也就是太大方了,每次都要特別提醒老闆麻醬要放少一點,我實在是不太能容忍一碗麵吃到最後變成一坨麵的那種情況。他的味增湯也還不錯,多打個蛋花進去也才 20 元而已,喝過的同事跟朋友都覺得不錯。不過最重要的優點是他晚上有賣。大部分的涼麵都只賣到下午或五點,很少下班之後還有得吃的。
不過,這老闆頗帥氣,我曾經兩個禮拜內一連去了三次,老闆都沒有出來營業,一直到第四次才吃到,隨後第五六次有吃到,第七八次又沒開了。
這個老闆才剛剛開始在那邊賣了一年多,不曉得是不是這個原因,動作不是很快。尤其他加蛋的味增湯是一碗一碗弄的,只要份數一多就會拖很久。有次幫人家買,十個涼麵八碗加了蛋花的湯足足等了四十分鐘,其中我還下去幫忙做些雜工,回去的時候差點沒有被飢腸轆轆的同事拉去啃了。
寧夏夜市中段,在寧夏路與重慶北路 57 巷交叉口,有家「蛋包瓜仔肉湯」,他的滷肉飯非常神奇,膠質奇重,不建議。但是蛋包瓜仔肉湯的賣向與味道都頗不錯,咖哩飯每份60,用的居然是豬肉而不是雞肉,調味既不是印度咖哩、也不是南洋咖哩、自然也不是茄子、知多家這種後期的日式咖哩,反倒是屬於早期的日本國民咖哩,但是份量足味道也佳,是頗值得嘗試的一家。
這附近還有家賣印度捲餅的,是東區某印度餐廳開的路邊攤,招牌上的口味有許多種,不過我點過幾次的結論是大概只有三種有在賣,其他的每次問每次沒貨。賣的是兩位印度人,味道也還不錯,喜歡的可以嘗鮮。
再往北快到民生西路口時,左邊有一家炒鱔魚意麵的,這玩意兒也是標準的台南當地食物,台北賣這東西的地方不多,這些年來我也只看過兩三家,喜歡的人可以試試。鱔魚意麵旁邊則是「豬肝榮」,也是幾十年的老字號了,他的豬肝有先上點粉,類似於吃火鍋食肉篇先沾了蛋白才下去煮,所以豬肝湯裡的豬肝會比較滑也比較軟,這家也有賣肉粽,不過是北部粽。然後是有店面的「鄭記台南碗稞」,他的虱目魚羹的味精下手的有點重,會過敏的請自行注意。
寧夏夜市到了民生西路口,往西就是去吃「古早味豆花」,有興趣的,也可以順道試試看也是從圓環遷移出來外加順便改名字的「小廚師花枝羹」,這裡用的是正花枝,沒吃過的可以試試看。
越過路口往北一點點,晚上有一攤賣滷味的,以前生意還好,自從被數字週刊報導之後人山人海,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排隊試試。
往東的話... 「太春小館」日本料理,正統的台式日本料理,好吧,或者要說「和漢料理」?東西還不錯,種類繁多價錢也不至於太誇張,生意頗好。不過他的味增湯常常放了過多的魚碎而太過於油膩,個人不太喜歡。不過太春小館有一個頗為不錯,我也常跑去吃的卻是他的商業午餐,這個有機會的話另外寫一篇好了。
太春的隔壁有家「尚佳」小吃,從早上七點就開始賣一堆東西,從鹹粥、意麵到紅燒肉、炸豆腐、海鮮粥、炸蚵仔....... 品質價格比還不差,下午六點左右就打烊,跟延平北路的某鹹粥名店比起來,我個人比較偏好這家,是我最近幾年比較常吃的鹹粥店。
如果沿著民生西路再往東,那就到了「阿桐阿寶四神湯」這家越晚生意越好的 B 級美食名店,如果在午夜時分來這邊,可能可以看到整排的計程車排在門口。這家店評價頗為兩極,不過我後來比較常吃的是慈聖宮前的四神湯,所以就不多廢話了.........
後記:
- 那家賣涼麵的已經消失了,果然是符合老闆的個性,乾脆收起來了。賣吃的,還是要有點堅持啊。
- 賣印度卷餅的也消失了,有點可惜。
- 鱔魚意麵的話,另外還有一家選擇,可惜價錢偏高。有興趣者請參考此篇《阿輝炒鱔魚》
延伸閱讀:[台北覓食] 以建成圓環為中心... 往北
延伸閱讀:[台北覓食] 以建成圓環為中心... 往西
延伸閱讀:[台北覓食] 價錢很台北的台南小吃 -- 阿輝炒鱔魚
2005年10月21日
[覓食府城] 瀕臨絕種的沙鍋鴨 -- 欣欣餐廳
住在「高度發展」的城市久了,有時候會遺忘了一些東西。
自從以前在建國路與中山路交叉口附近的「上海小小點心家」收掉之後,我們家著實哀悼了好一陣子,從此再沒有合我們口味的沙鍋鴨。沙鍋鴨這東西作工繁複,除了台南一地似乎很少聽說其他地方有人在吃,即使在台南,有賣此味的店家也日益凋零。
哀悼歸哀悼,誦經百日之後日子還是要過,總是還要找家適合的。
聽聞昔年民族戲院旁的「欣欣餐廳」還有此菜,而且風評不錯,於是找了天早上打電話去預約。這家店也是歷史悠久的台菜餐廳,菜色道地而且物美價廉。接電話的是個女性,理所當然的以台語對話。
「ㄟ....我想定一隻沙鍋鴨....差不多五六點去提...」
「沙鍋鴨啊....啊你是咩ooo阿是xxx.......」
完全聽不懂。重複了兩次之後終於搞懂,人家是問我要外帶還是在那邊吃...
「我是賣提走ㄟ啦...阿我ㄟ嘎地炸"ㄨㄟ仔"去.....」
「ㄏㄛ.....好.....安內ㄉㄧㄡ好.....」電話收了。
這下子換我愣在那邊。不是應該要問我的名字嗎?不是應該要我留手機號碼嗎?沙鍋鴨這東西作起來囉唆的要死,至少要在客人提貨前提早兩三個鐘頭開始 弄,鴨子要抹鹽、晾乾、下鍋油炸,扁魚要油炸到香酥之後槌碎,其他材料如木耳、香菇、大白菜、鵪鶉蛋等要另外料理過,最後才把所有的材料集合到一個大鍋中 慢火熬煮到所有材料的味道融為一體、鴨肉熟軟筷子一夾就可以骨肉分離為止。
如果我定了幾隻沙鍋鴨又沒有去拿,那店家不就爽大條了?
想起當初跟「明太子」日本料理的老闆聊天,老闆憤恨不平的說他不讓人家預約定位的原因。又想到上次去「松熹」,看到櫃子裏那隻前一天有人預約作壽又爽約而被烙上壽字的透抽...
晚上五點多拿了自己家的鍋子去,但是那鍋沙鍋鴨出乎意料的大,最後還是用他們的鍋子拿回來。他的沙鍋鴨是標準的台南口味,湯頭比起之前上海小小點心 家的,比較淡、比較甜,鴨子炸的也比較淺,但是比「阿美飯店」的不油膩,大白菜放的夠多、香菇也很入味,整體來說還是不錯。隔天吃完了沙鍋鴨拿鍋子回去 還,順便想買一些蟳丸回來試試。這玩意兒大概也是除了台南市別的地方看不到的東西,而且大概都要在香腸熟肉攤才有機會看到。
老實說,我之前一直搞不懂這東西為啥叫做蟳丸。雖然叫做丸,但是明明就不是球型的,雖然有個蟳字,但是裡面明明就沒有蟹肉。前一天跟「清子香腸熟肉」的老闆娘聊天,她說蟳丸裡面有蟹肉大概是在她出生之前的那個年代...... 這... 那不就是八九十年前?
也因此,當我看到欣欣台菜不只有賣蟳丸,而且裡面還有蟹肉的時候,我就馬上決定要買一些回去試試。
結果,當我表明來意,以及詢問可不可以借拍張櫃子裏的蟳丸照片時,有人很熱心的把東西拿出來擺盤、還加上裝飾讓我拍照,有人很快的切好半個便當盒的蟳丸讓我帶走。
照片拍好了,我問「請問這邊多少?」
跟我對話的女兒轉頭問旁邊的老闆娘「媽~家ㄌㄨㄚˋ賊?」
老闆娘正拿著一袋東西往外走,頭也不回地「免啦」
我跟女兒對看了一眼,「可能老闆娘聽錯了...」
等到老闆娘又走進來,同樣的問題又問了一次。
「免啦。一點東西而已,又不用多少錢。免啦。」
換成我有點尷尬了「賣拉....阿捏歹謝啦....」
這時候老闆娘轉過頭去跟別人聊天懶得理我了。
女兒看著我,彎了一下頭,揚了揚眉毛。
於是我很不好意思的道了謝,帶著那盒不知該怎麼定義的東西回家了。
回到家,打開來吃那盒莫名其妙得來的蟳丸,沾上標準台南味的醬油糕與芥茉醬,的確是有一種不同的風味,與之前吃到的都不同。老實說,這個產品的本身我並不是特別喜愛,但是我似乎吃到了一些已經被遺忘了的味道。
吃著吃著,突然覺得,台南還是一個頗有古風的地方。
至少人跟人的關係還沒有被測試到瀕臨斷絕的地步。
[傳統小吃] 講究養生的 -- 御品緣豆花
最近著實吃了不少豆花。
當然,豆花買了更多。還曾經有兩天買了 17 杯豆花我卻連一口也沒有吃到的慘劇發生。
這裡面包括北忠街的無名豆花、赤崁樓前的豆花、南門路上御品緣的豆花,還有北門路青年路口的豆花。
老實說,北門路上這家移動推車還真的是裡面最差的一家 (對不起啦,fansss: P),不管是在口感還是在香氣上面都不甚佳,甚至吃到嘴巴裡還有機會會有顆粒狀口感的東西。那天買了兩杯回家,一杯給我老媽,一杯給我兒子。我兒子很高興的吃了三四口,然後就坐在那邊跟那杯豆花大眼瞪小眼,然後告訴我他吃不下了,隔天拿了他吃剩的豆花吃了兩口,我必須承認... 我也吃不下了。
這小鬼,哪裡是吃不下,根本就是覺得不好吃所以不想吃!!
理所當然的,順便被我老媽唸了一下。
赤崁樓前的這位阿伯的豆花頗為有趣,份量十足,糖水奇甜,如果先吃了他的豆花兩口,隨後其他家的豆花味道都會被蓋掉了。:P 他的豆花一入口,馬上可以勾起小時後吃豆花的回憶,也是很傳統的味道,但是卻和其他家同樣傳統做法的豆花截然不同。不曉得是不是番薯粉的比例不同造成的差異?
御品緣的豆花是這幾家裡面份量最少的。他的豆花質地細緻,香氣也不錯,可惜的是覺得比起北忠街那家來說,水似乎比例略高了些,這個特性在喝過他們的豆漿之後更加確定。不過御品緣主打健康路線,強調所使用的都是非基因改造的有機黃豆,反正這年頭不管啥東西只要是掛上了organic 一定就要貴上一節,既然進貨成本高,售價又相同,水分多一點這點也就不忍苛責了。
講到養生、健康,當然免不了的一定要有黑豆花跟黑豆漿。據說,黑豆含有植物性雌激素,可以顧腎、明目、黑髮,還能消脂。反正在現在這個時代,「養生」不過是另外一種頭銜的宗教,信者恆信,大家吃的高興吃的安心最重要。
比較有趣的是這裡也有賣許多奇奇怪怪的豆花,比如說巧克力豆花。這種豆花是除非有其他環境因素影響,否則我不太會去吃的。原因無他,不管是三色豆花裡面的哪一種,要可以作出三色豆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添加洋菜粉。然後就會出現一種口感有點像豆腐、又有點像是洋菜,香氣與味道又特別淡的東西。要吃這種玩意兒,我還寧願直接去吃「菜燕」,至少還可以確定沒有吃下一堆人工合成品。
所以在這裡的招牌上看到巧克力豆花的確是令我非常意外的,一家強調使用有機黃豆的豆花店居然會賣巧克力豆花?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老闆娘,請問你那個巧克力豆花是...」
老闆娘回頭看了一眼牆上掛的木牌「哦,我們的跟人家的不太一樣...」
「ㄟ?」
「我們的巧克力是另外加上去的,用巧克力醬...」
「ㄟ?!!」
這真是太神奇了,傑克。我又看了一次牆壁上琳瑯滿目的豆花,終於頓悟了。如果點巧克力豆花,那就是正統的白豆花再淋上美國進口的巧克力醬,如果點了烏梅豆花,那就是白豆花外加烏梅汁,薑汁豆花、芋頭豆花等等當然也是以此類推。
這倒也是個變通的方法,同時可以兼顧口味與健康。怎麼我以前都沒有想到?一直到這時候我才想起以前也聽過有人點豆花卻不要糖水,要老闆加上豆漿來取代的。這樣子的豆味應該會更加濃郁吧?
這裡的豆花其實品質算是不錯的,如果要說有啥意見,大概就是他挖豆花的方式。我還是比較喜歡以往老式的用個平鏟的那種裝豆花方法,每次都以趨近水平的方式薄取一層,然後放到碗裏薄薄一層一層慢慢地往上疊,最後才舀上一匙糖水。這種裝法,糖水正好可以順著每層豆花之間的間隙佈滿整碗,一湯匙舀起來,豆花與糖水的比例正是恰好,糖與黃豆的香氣交互重疊在一起。
可惜的是現在賣豆花的人都懶,直接一次挖上厚厚的一份給你,反正真才實料,重量份量都沒少,至於口感啥的那是你家的事,我省事就好。也難怪三不五時會看到有人拿到豆花的第一件事情是把它整碗攪碎,雖然免了一口咬下只吃到豆花或糖水兩者之一的困擾,但是這樣子整碗糊糊的賣相奇差,吃起來難道不覺得噁心嗎? :P
據說它的熱豆花風味跟銷路都更好,秋風起,正是吃熱豆花的時節,應該找個時間去試試看。^_^
[台北覓食] 以建成圓環為中心的小吃地圖... 往北
前些日子有人在問建成圓環附近有啥好吃的?
老社區嘛,要吃啥上的了檯面的大餐可能是不太多,不過其實也是看這個「附近」的半徑範圍怎麼畫,如果是住在台北縣進台北市的機車族或是內湖區過來的機車族,可能會把南京西路衣蝶百貨一帶也列入也說不定。不過如果連南京西路一段也算進來,那就太複雜了。
想了想,這帶吃的東西果真不少,還是分開來討論會比較好一些。就先討論台灣料理吧。
從建成圓環往北一點,姑且稱之為台北的「滷肉飯三連星」。
首先會遇到的是老字號的「三元號」,然後是從龍鳳號分出來的「龍緣滷肉飯」,然後是分家後的「龍鳳號」。三元號跟龍鳳號都是圓環裡面的老字號了,兩家近在咫呎,同樣都賣滷肉飯與肉羹,但是味道與手法全然不同。個人比較偏好龍鳳號的口味,它的豬腳筋肉羹也不錯,不過更有名的是它的雞捲,當然也有人偏好它的草菇豬肚湯或四神豬腸湯。三元號的滷肉飯跟魚翅肉羹也不錯。這兩家老店走進去,用台語直接跟服務人員說個「一組」,他們就會自動的送上一碗滷肉飯、一碗肉羹,絕對不會搞錯。
不過過去兩家均分天下的局面因為龍鳳號分家而有所改變,掌廚的老師傅出來開了龍緣,位置就在三元號跟新龍鳳號的中間,還真是增加了幾分詭譎的氣氛。特別找了一天去吃了龍緣跟龍鳳號,果然不愧是同根生,除了龍鳳號的滷肉飯略乾以外,兩家的味道還真是幾乎一模一樣。也許要等個一陣子之後,才會慢慢看的出來彼此口味上的變化。
不過,份量倒是變多了。
以前我一個人去吃大概要一碗滷肉飯一碗羹,然後再加半碗白飯,那天去試吃龍緣時,居然一組下來就差不多了。
這個也許可以算的上是自由開放市場競爭下的好處?
另外,專賣潤餅跟刈包的「萬福號」在新圓環重新開張又黯然落幕之後,也轉移到重慶北路這一段來,這裡的潤餅走的是傳統福州口味,用高麗菜、紅蘿蔔、豆干、海苔粉、豆芽菜、特製魚鬆、客家菜脯、蒜頭酥、跟無糖花生粉之後包捲起來,老客人都說跟10年前同樣味道,沒有改變。不過老實說,對於我這個吃習慣另外一種口味的潤餅的人來說,第一次吃到的確是有點衝擊。
比較有趣的是,中午時分,老店也為附近的上班族賣起了十分平民價錢的義大利麵跟黑胡椒豬排,據說生意還不差。
2005年10月18日
[老頭書介] 唯有生命可以影響生命 -- 《一粒麥子落在後山》
-- 約翰福音十二:24
老 實說,整本書的文筆不是很突出。可能是因為譚維義、蘇輔道、耿喜音、龍樂德、德樂詩、安芳蓮六粒麥子都已垂垂老矣不在國內,所以資料取得訪談不易,可能是 傳教士謙沖自牧的個性讓他們對自己的奉獻一筆帶過,當然也可能是作者的文筆或其他原因,不過不管如何,若是以連續劇的說法「狗血灑的不夠。」
台東基督教醫院,簡稱東基,一家位於台灣後山的老舊醫院,卻出了六個台灣醫界最高榮譽的「醫療奉獻獎得主」。創院院長譚維義雖然是個深目高鼻的 「阿督仔」,卻可以說得一口流利的國語、台語、阿美語,而且更是首位得到紫色大綬景星勳章的一般平民。這們精采的故事卻被寫的這麼平淡、這麼不灑狗血,實 在是浪費了一份上好的題材。
幸好,我們需要的不是灑狗血。
這種事情留給八點檔跟韓劇去搞就可以了。
要在政治晚會上面高呼愛台灣很容易,要去愛一個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滿地荒涼、沒有柏油路沒有樓房的地方比較難。要施捨東西、金錢給人比較容易,要把自己給捨了,而且一捨就是三十三年比較困難。
而且難很多。
基督教會中有一種職稱「宣教士」的工作人員,他們本身有特殊技能,可能是醫生、護士、會計或其他專業技能,以此專長,他們由一國到另一國為當地居民服務、傳導教義,稱為「帶職侍奉」。宣教士沒有薪資,沒有固定收入,他以及他家人的基本生活費用,全由教會人士奉獻。
1961年一粒來自美國的麥子,放棄了本國優渥的醫師生活,帶著妻子與四個稚子搭了六十幾天的貨輪來到台灣,最小的兒子的週歲生日甚至是在貨船上度過的。在當時貧窮落後的台東落腳,這一待就是三十幾年,胼手胝足的在玉米田中打造出台東人口中的「阿督仔病院」。
書中舉了很多譚醫生視病猶親的例子,東基的同仁常常目睹譚醫師塞錢給貧窮的病人囑咐快去買營養品,沒錢給的時候就把手錶脫下讓病患家屬拿去變賣,當 醫院人員看到他騎腳踏車上班,就知道他一定又把身上的錢全給了病人,沒錢替摩托車加油;甚至有一年冬天,譚夫人莎莉發現家中的棉被不見了,因為譚醫師拿去 捐給病人了。當然,不只譚醫生,還有其他五位漂洋過海來到這塊陌生的土地,將自己最精華最美好的歲月都奉獻給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的人。他們沒有人領過台灣的 薪水,卻把自己完全奉獻了出來。比如說為了搶救肝膓腫而陷入昏迷的病人,冒著自己生命危險作口對口人工呼吸,雖然救回了病人卻因此得了急性肝炎躺在病床上 兩個月,甚至差點一命嗚呼的龍樂德醫生。比如說與譚醫生成對照組一熱情一內斂的蘇輔道醫師,是個旗下有兩千名工人的企業家獨子,卻放棄舒適的人生來到台 灣,在醫療物資極度缺乏的年代,除了必須要白天看病晚上待命的醫療病人外,還得挖空心思使用許多東西自治醫療器具,比如說把衣架拆開抝成一朵如手指形狀的 花,再用橡皮筋把變形衣架固定再病患手指上作手指牽引 (Finger struction)。
書中很令我震撼的一張照片,是張小小的不起眼照片。一台舊舊的,看起來很像我們現在擺在加油站的打氣加水區讓人家自行更換機油的紅色機器。這是一台 60 年代譚醫生從美國帶回來的擠牛奶器改裝而成的手術用空氣抽吸器,直到 2003 年才停止使用。
前面令人會心一笑的是譚醫師與蘇醫師的巧心,後面令人驚怖的則是到了 2003 年,我們的東部後山居然還需要這樣子機器服役。
直到今日,東基仍然需要許多人的關心與付出。或者應該這麼說,仍然有許多我們的同胞,依然迫切須要我們的關心與付出。
一粒麥子落在台灣的後山,開出了更多的麥子。然而在來自國外的麥子老朽之後,我們台灣自己的麥子在哪裡?
後記:如果對這個議題有興趣,我比較建議購買這本《折翼的天使不停飛─台東基督教醫院的故事》,至少還可以幫助一些人。
2005年10月14日
[剔牙集] 月是故鄉圓?
-- 楊牧 《六朝之後酒中仙》
對於唐魯孫先生、逯耀東先生在美食上面的研究與貢獻,我是心悅誠服的。他們的書籍也的確為一個沒有機會如他們一般暢遊大江南北的小孩開了一扇窗,尤其是唐魯孫先生,聽他娓娓道來他所經歷過的吃食委實令人大開眼界,令後生晚輩得以一窺廟堂之美。
然而對於他們在對於台灣飲食的看法與論點上,我始終是無法理解,而且有著非常大的意見。
為什麼一定要等到民國三十八年之後,台灣人才可以開始懂得吃?
逯耀東先生在《蚵仔麵線與臭豆腐:台灣飲食文化的社會變遷》中是這樣說過往的台灣飲食的「... 除非逢年過節,很少有豐盛的菜餚,即使節慶也不外是一塊肉,一隻雞和三牲祭品,祭祀後闔家享用。所以,台灣當時的飲食生活非常平淡,沒有多大變化。直到民國三十八年另一批新移民遷入,以及台灣社會的經濟發展.... 才漸漸改變了台灣原有的飲食文化習慣。」
持類似的說法不止逯先生一位。簡單的總結,就是台灣飲食在民國三十八年之前是乏善可陳的、不值一提的,等到民國三十八年之後大陸新移民終於為地處邊陲荒嶸小島的台灣的飲食文化打開了康莊大道。
看過這些前輩美食大師文章的人應該都可以感覺到,這些出生於大陸卻因為政局變化不得以來到這個邊陲小島的文人們,對於異鄉之地的飲食多有批判,而少有讚賞。如梁實秋形容台灣湯包「台北也有人仿製上海湯包,得其彷彿,已經很難得了。」唐魯孫在《酸甜苦辣鹹》一書中談到北京的檳榔如何如何,可以久吃成癮,而台灣的檳榔則是懷有戒心,連碰都不敢碰。提到大魯麵則是「來到台灣幾十年,合格夠味的滷固然沒有喝過,似乎連打滷麵已經變成大魯麵,連名都改啦......近幾年上飯莊的台省同胞居多,以大魯麵順耳,這叫做入境隨俗,想各省口味的飯館,都入境隨俗南北合了,菜還能好的了嗎?」又說初到台灣之時,西點舖製售的西點不是太甜,就是太黏,不是噎的難受,就是乾的嚥不下去。童世璋在《小吃的藝術與文化》中引述說:「台灣光復當初的筵席,除極少數幾家日本料理,就只有所謂台灣菜,台菜一般說來是佐料太簡,火候未到,加上無菜不入味精,湯湯水水,吃起來總是差不多,不能引人入勝。」
可憐啊。寒磣啊。
換過來看看一水之隔的神州當時又是如何呢?
出生於河南開封的柏楊先生在《精緻的生活文明》一文裡面是這麼說的「小時候出生窮苦,看到別人吃酒釀、荷包蛋,只能在一旁垂涎,長大後,顛沛流離,吃一碗豬肝麵,還是我替別人寫情書的最高報酬。那時候,除非出生豪門世家,哪裡講究的起飲食文化呢?全中國簡直哀鴻遍野,十里洋場大都會如上海,一早起來,總看到街頭有餓殍,哪裡像今天很容易就聽說要到專飼啤酒、聽音樂才長的肉質細嫩、乳味香甜的神戶牛排館?」
怎麼看起來好像比節慶的時候還能夠有三牲祭祀後闔家享用的荒島更悲慘一些?
所以是不是可以說,那時候的中國能夠如唐魯孫先生、梁實秋先生等吃的起、講究的起美食的人也許有,但是餓死在路旁的人顯然更多?
逯先生在同一篇文章的後面幾段「... 早年台北的酒家非僅是豪富政商的消金地,文人墨客也常逗留,其菜餚精緻,非日後酒家的瓜仔肉可先相提並論。據昭和五年蓬萊閣的一份菜單,上列所售菜餚千餘種,山珍海味盡有,鮑參翅肚俱全,一席乳豬排翅席,售價大洋六十圓... 細究其所列菜餚,分別傳自閩、粵、滬菜系,但其中沒有日本料理,由此可見外來飲食已涓涓流入,但僅一小部分所謂的上流者享用,不是一般小市民可以染指的。」
好吧,這又是怎樣?
上海有一堆人餓死街頭沒關係,只要北京同和堂作的出天梯鴨掌這種高級菜色給一些佔據全人口百分比不到0.01% 的豪門高官吃,那就應該算中國有偉大的飲食文化,然後台灣一般民眾在節日都還負擔的起雞鴨魚肉三牲,民國三十年 (昭和五年 )的蓬萊閣可以作出一千多種的各式菜餚,不過這些通通都不算數,反正就是要等到民國三十八年以後台灣才可以開始有飲食文化,之前那些人花六十大洋吃的都不是菜,都是狗屎糞土?
這種緬懷斯土故鄉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心態佔據了我們的文壇多年,連帶著很多人不思辨證的繼續相信下去。這種現象要一直等到林文月、韓良露、韓良憶女士等這一輩分開始寫飲食文學,台菜的地位才逐漸有所平反。原來前面被人家嫌的不值一文的湯湯水水台菜是沿襲了閩菜的正統河洛大宴,原來最早台菜中的九湯菜是由河洛大宴的「九鼎定中原」而來... 然後,我們終於了解,原來是挑剔的別人的人帶著有色眼鏡。
我很可以理解人都會用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去詮釋事情。但是,下午 3 點 17 分走出西門町捷運站看到有人正好在開演唱會,那並不代表演唱會 3 點 17 才開始,不是嗎?
延伸閱讀: [閱讀筆記] 民國以來談吃第一人 --《唐魯孫談吃》
延伸閱讀: [老頭書介] 在一粒沙中見世界 --《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
附註:
此處的蓬萊閣為 1922 年淡水「石油大王」黃東茂獨資創建,是日據時期台灣最豪華的餐館,並非抗戰勝利後台灣警備司令陳守山的叔公陳天來所開設的那家蓬萊閣。建築物看起來是同一間,不過我有點懷疑那是戰後一起被接收大員給接收了去的不幸結果。
2005年10月13日
[閱讀筆記] 魔戒預告片二三事
Lord of the Rings 的改編版,有看過笑園漫畫大王這個漫畫的應該會狂笑不已。
不過看了這個反倒是令我想起了魔戒第三集 Return of the King 的預告片頭,又興起了再找回來看一次的念頭。
很多電影的預告片都剪接的很好看,把人騙進戲院之後才發現最好看的那幾個鏡頭其實你早就在預告片裡面都看完了,我印象最深的一部電影就是 Dragon Heart( 中文譯作魔龍傳奇 )裡面飛龍從整片的麥田上飛過噴火的那一幕,沒想到進了電影院才發現整部片子從頭到尾也就只有那一幕,幸好這部片子故事還不算太爛,那條龍的配音又是史恩 康納萊,算是還不算被騙的太嚴重。
看過的電影中預告片最印象深刻的有兩部,一部是 Phantom of the Opera(歌劇魅影),另外一部就是 Return of the King 了。兩部作品都是預告片精采、電影也好看的例子。
尤其是魔戒第三集的預告片,真的是令人熱血沸騰。名著小說改編成電影不砸鍋已經難能可貴,拍的比小說還要令人入迷的可沒有太多,Peter Jackson 的這三部電影算是其中的翹楚。氣勢磅礡的配樂、史詩般壯闊的畫面大勝 J.R.R Tolkein 囉哩囉說用了一頁半的篇幅來描寫一個山谷看下去的場景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他的編劇在編寫台詞上面很能夠抓到那種氣氛、那種感覺。
預告片中鏡頭出現的順序與口白與電影中的不見得相同,配上那三個黑底白字的畫面... 表達出來的力量更為強烈。
在剛鐸王宮內,最後一場戰爭會議中的對話,
Eomer: We cannot achieve victory through strength of arms.
Aragorn: Not for ourselves, but we can give Frodo a chance.
Aragorn 此時的似笑非笑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
還有矮人Gimli對此著名的金靂式評論,
Gimli: Certainty of death. Small chance of success. What are we waiting for?
Aragorn 以不到剛鐸王國全盛時期前鋒兵力的總戰力向魔王索倫叫陣,發起最後一波的攻擊...
Aragorn: I see in your eyes the same fear that would take the
heart of me. A day may come, when the courageof men fails, When we
forsakeour friendsand break all bonds of fellowship...but it is
not this day. it is not this day.........This day......we fight!
還有 Eowyn 對著 Merry 說的
Eowyn: Whatever happens...stay with me.
2005年10月6日
[閱讀筆記] 有趣又實用的 --《別讓統計數字騙了你》
靠,啥時台灣的離婚率已經這麼高了?
ㄟ,似乎又哪裡不太對。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那我們辦公室裡面應該有一堆等著再婚的乾柴烈火曠男怨女,根據這比例至少應該要有個四五十個吧?怎麼我完全沒有聽說最近有誰賺到贍養費?
這種連視障同胞都看的出問題的報導,居然在號稱台灣第一大報的媒體上白紙黑字的出現,還真是印了「這一夜,我們說相聲」裡面的開場「這年 ...頭都變了... 」
數字不會說謊,但是解譯數字的人常常會說謊。
這本書的原文書名《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已經告訴我們,統計數字是可以拿來說謊的,而且還非常的好用。翻開內容,裡面可謂是字字珠璣,「經實驗證明,XX 牌牙膏能有效減少 23% 的蛀牙」、「根據統計,喝牛奶的人罹患某某癌症的機會,是不喝牛奶的人的 YY 倍」、「某大學調查發現,女性碩士的未婚人數,占所有 30 到 40 歲未婚女性的一半」這種看似鐵證如山卻錯誤百出,甚至是別有居心的報導,每天都在我們的媒體上面出現,連看著稿唸都會因為不知道自己正在唸啥而斷句錯誤的 美麗女主播正忙不及地把錯誤的資訊塞到每一個愚蠢到相信她的觀眾的大腦裏。
新聞報導想要聳動一點是吧?那要不要試試看下面這個數據?
根據來自內政部戶政司 2005 年的統計資料顯示,2005 年八月份台閩地區共有 7276 對結婚,6063 對夫妻離婚。所以,每10 對結婚的新人中,就有 8.33287 對會離婚,也就是說,台灣的離婚率已經超過八成!!
天啊!!多麼大的新聞啊!!!!
這應該有資格上頭條了吧?
如果說這樣子還不夠聳動的話,換成這樣子如何,「每五對已婚夫婦中只有一對不會離婚!!」
讚吧!!有著一堆驚嘆號可以使用。
最好事情是這樣子啦。
要計算離婚率,根本就不應該拿離婚人口來除以新婚人口,應該是離婚人口來除以「已經結婚的人口」,想也知道,後面這個樣本母群體的數字大的驚人,最好是會出現那種 10 對裡面有 8 對會離婚或者三對裡面有一對會離婚的數字。耍白痴嗎?
就算哪天世界反了,真的算出來是有 33.33333% 的離婚率,那也不代表可以解釋為「每三對結婚的夫妻就有一對『即將』離婚」。唸過數學的,應該都知道有內插法跟外插法,拿過去的數字來預測未來,那是標標 準準不折不扣的外插法。書中舉了一個實際的例子,從 1947 年到 1952 年,美國家庭的電視機數目增加了約 10000%。如果把這個增長比率套用到後面五年,你會發現這玩意兒很快的增長到一二十億台,那代表什麼呢?
其實也沒有什麼,不過是每個家庭會有 40 台電視機罷了。
作者建議,如果你覺得這個數字還不夠戲劇化的話,可以把開始計算的基準年推到 1947 年以前,這樣子你就可以「證明」,每一户人家將會擁有40000 台電視機,而非只是 40 台。
雖然是 50 年前的作品,但是身為統計學家的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實例來告訴我們看起來最誠實的統計數字與圖表可以怎樣的被人利用與解釋。數字是無辜的,但是解釋的人可能是有心或無意的將讀者誤導到一個錯誤的結論上。
閱讀本書,最大的感慨是,50年前所使用的技倆,現在仍然在我們的媒體上充斥著,而且隨著政黨互鬥有著更加變本加厲的趨勢。只是薄薄的一本書,總計 195 頁,但是可以幫助我們脫離這些隨處可見的陷阱。必須要寫論文的研究生、必須要唸統計的學生、整天看電視看報紙的人、想要從事競選騙選票的敗類、還有,無聊 到會想要追求真相的無聊人,強烈建議你們一定要看這本書。
保證值回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