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不是東京,不是倫敦,不是紐約,但台北也不是雅加達、德黑蘭、馬尼拉。從國外旅行歸來,對自己城市更加厭倦;然而這樣消極的態度,難以面對必須在這座城市繼續生存下去的事實。
身為第三世界國家的公民,何苦用第一世界的口吻講話。真正的生活從不在他方,如果你我都能在這裡發現屬於自己生存的理由,面對這座失序的城市,生活也許就不再充滿艱難。從絕望到發現,從妥協到積極面對,是謂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
偉哉斯言,光憑這幾句,就值得浮一大白。
光憑這幾句,就值得列入經典。
幾年前在書局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光是站在那裡翻了幾頁,就深深地被其中的文字所吸引,後來機緣巧遇認識這本書的企劃,承蒙她送了一本給我,後來又借給一個朋友,一去就是幾年,最近才又回到我的手上。
1998 年出版的這本書,現在看來仍然直接暢快,如同在炎炎夏日中飲下一大杯冰的透涼的生啤酒。
全書主題遍貫各大領域,從中正廟放風箏到叫作鴨肉扁卻不賣鴨肉的怪店、從花百萬元改裝一台喜美車到燒餅油條可以帶頭反攻大陸、從唐山書局到軟體大補 帖、從必須要壓碎乾吃才是王道的王子麵到行天宮完全拜拜手冊、從量產新娘工廠到經典路邊攤、從漫畫到異國美食索引,整本書閱讀起來十分地隨意,卻又十分地 順暢,五位作者的論述自有文藝青年獨特的風格,又帶著一點自嘲的痞氣。讀他們的文章,常常被尖酸批判又一針見血的說法逗得不自主地微笑了起來。
台北不是一個完美的城市,任何在這裡生活過的人都可以理解這句話的真實性。如果真的要講,從公園太少、公車太亂、公路太差到空氣不好、交通不好、物價不好,不管是剛上小學的男孩還是今年八十又七的老阿嬤,每個人都可以舉出一籮筐這個城市的缺點。
然而,我們卻如同被蜘蛛所攫獲的獵物般的生活在這裡。
這是一個需要被使用者重新定義的城市。這是一個第三世界島國的首都。這是一個糟糕令人不知如何是好的城市。這是一座隨時都在歇斯底里的城市。這是一座如果沒有想像力簡直不知道該怎麼繼續活下去的糟糕城市。這是一個讓人必須苦中作樂後來就悄悄日久生情的城市。
這是一個需要我們為她找出生存理由的城市。
剛到台北的時候,每次下了國光號都必須提醒自己這裡是台北,將自己的心理武裝起來。但是時日一久,這種穿脫盔甲的動作已經不再需要提醒,就跟呼吸一 樣的自然。在這個城市生活的人,每天都有三四種的人格、七八種的聯絡方式與十幾種的表情面具,然而這裡就是我們必須討生存的地方。
喜歡這本書,因為裡面流露出來的感情,因為裡面流露出來地永不放棄不肯止息地向上成長的氣息。即使這個城市有那麼多的缺點,但是只要我們願意去換個角度看、放下身段去聆聽,我們可以在這裡找到更多的優點,那是我們自己的,屬於台灣的、屬於台北的、別人沒有的特色與優點。
許多人動不動開口就是「人家紐約... 」「人家新加坡... 」「人家東京... 」問題是,叫你去住在紐約你住的習慣嗎?讓你去住那個不準吃口香糖的城市你願意嗎?叫你每天通車四個小時上下班你願意嗎?沒有那種屁股,就不要吃那個瀉 藥,事情就是這麼簡單,這就是世界的真理。即使再過五個十年,台北也不可能變成紐約新加坡或東京,這不是硬體設備的問題,而是軟體的問題。
有人動不動就喜歡說上海北京的發展的如何如何,卻不知道問題不在於有多少高樓多少捷運,問題在於人。
人的想法,人的作法,才是真正影響一個城市面貌的原因。
即使今天把整個紐約市瞬間移動到台灣,我們居住在那個硬體裡面,我們仍然不會是 New Yoker,我們仍然是道道地地的台客。那個城市也只會變成一個有著眾多摩天大樓又有自由女神的另一個台北。
這本書好看,因為它的自覺性。有種文章讀起來頗為無趣,就是那種懷才不遇、卻又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有為青年」寫的文章,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其淑 媛;有龍泉之利,乃可以議其斷割,可惜的是好非議而無建設的有為青年又委實太多。每篇文章的字裏行間可以嗅出作者們的文化素養,但又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於這 個矛盾城市的感情、對於自己身處何處的自覺,不需要為了證明自己的品味而必須批評他人、也無須故作姿態。
這是一本告訴我們既然無法脫離,那麼應該怎麼去看待這個城市、喜愛這個城市、發覺這個城市美好有趣而獨特地方的一本書。
二度看完本書,我必須向此書的美編小姐起立致敬。全書一百篇文章,每篇的版型都不一樣。每篇文章都可以當成一個獨立的主題,也可以當成一份海報。一 百種版型,自然無法歸納成一種風格,然而這也像極了台灣旺盛的精力與多種的面貌。最難得的是,過多的版型通常會雜亂無章,此書卻仍然保持了一種獨特的設計 質感。如果說「誠品」代表了台灣人眼中的某種品味,那麼這本無疑地是最適合放在誠品書局中作為誠品代表的書籍。
最後,請讓我引用書中的一段話作為結束:
因為曾經絕望所以積極發現,因為厭倦妥協所以勇於面對,是謂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