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8日

[老頭胡言亂語] 我分享.好吃的.黑米(下)



至於 Hemidemi,常常會讓我想到當年我們這些人還在搞「時空之門」The AgesMUD 時的光景。若要說發展完善、制度完備、特色完整,後期的時空之門當然是比草創時間好多了,可是剛剛開始時候的The Ages,大家都很熱血、很狂熱,主 coder 整天都在想一些有的沒有的 idea,「這樣子做好不好?」「那樣子做會怎麼樣?」然後其他的人們,不管是管理者還是玩家,大家都會一股腦的提供各種稀奇古怪的鬼點子,然後這些實驗 性的新想法就在很短的時間內一項一項的上線給玩家測試了。當然,這些東西有些是成功的,有些是不行的,可是整體的氣氛就是很high,玩家跟管理者沒有階 級之分,其實是一體的。

我個人認為,黑米最大的成功處是在於「社群」的營造,也許目前的使用人數還沒有很多,然而從討論區的討論中可以看 出來,主事者其實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是有個想要前進的方向的,而在這種「燒熱血」的非營利行為中,吸引了一群有著類似想法的人,大家一起在這個網路的虛擬 空間中很自得其樂的「玩」了起來。

有活力、熱血,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開始。

以整體來說,黑米有許多優異之處。比如說,它 的使用者介面親和力夠,配色活潑,第一眼看起來就覺得很舒服。比如說,首頁上最大最醒目的那個欄塊「熱門書籤」可以讓你快速的接上其他人的討論,如果你也 能插上幾句與別人互動,很快的就可以感受到那種「我也是社群一份子」的爽度。而黑米首頁所提供的即時動態,如書籤最新討論、群組最新留言、話題書籤等等, 就像某朋友說的「就像是個大號的 MSN 聊天室」。

然後朋友又說了下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可是在MSN 開聊天室,我覺得我是一個人面對多個人,而且顯目的;可是在黑米東一句西一句的哈啦,我覺得是他們多個對我,而且我是安全的」。

黑米的另外一個大優點是透明。

名列前面的熱門頭條書籤是怎麼出現的?有哪些人推薦?哪些人收藏?哪些人發表了甚麼意見甚麼看法,這些透過親和的使用介面,統統可以快速而公開的瀏覽。

針 對這些話題書籤的最新討論,其實是黑米的最大特色,也是它好玩的主要原因之一。網路的特性之一就是對傳統父權階級的解構,即使是總統文告、諾貝爾獎得主論 文、隻手遮天的媒體新聞稿,統統可以被我等凡夫俗子無名小卒拿來註解批評解譯。另一方面,雖然 blog 風潮方興未艾,可是要到每一個 blog 上面去留言與他人互動委實太過於麻煩,幾乎每個 BSP 都會提供有某種程度的發言限制,要在這麼多的BSP 之間轉換也未免太過於辛苦,可是黑米提供的「書籤討論」,正好結合以上兩點,給了我等 web surfer 一個可以自由交流意見、發洩怨氣、又不用受到 BSP 限制的發言空間。

當然,黑米也不是沒有缺點。

社群其實是一把兩面刃。要能夠快速的吸引更多人來使用,就要靠高同質性的社群,可是當一段時間之後,整個討論活動就會明顯的偏向某些領域,然後就會排擠到其他的人。

以 目前黑米的使用者們來說,我對這樣子的族群非常的熟悉,甚至有點如魚得水,因為那種氣息與我已經熟識了十多年的這些網路朋友們非常類似。網路玩多了,難免 會越來越「宅」,對於科技、網路、web2.0、ACG、kuso 等等非常的敏銳有感覺,對政治或社會現象也有某種程度以上的議論。

我們看看黑米上面的熱門書籤,大致上就是這些類型。

在 一般使用上,這些書籤我覺得頗有趣味,正好都符合我的興趣。可是當另外一面的興趣浮出來的時候,我赫然訝異的發現,黑米首頁的分類,是非常標準的「男人的 分類圖」。新聞、閱讀、美食、音樂、電影、旅遊、攝影、影片、有趣、動漫、科技、運動、部落格、web2.0... 那心情故事呢?女性議題呢?社會關懷呢?兩性關係呢?生活雜感呢?

當然,我們知道使用者還是可以收錄推薦自己認定的好文,還是可以加上自 己認定的類別、關鍵字。不過,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架子原本是弄來收藏那堆亂七八糟難以分類的東西用的,所以那些東西是主,架子是輔。可是架子弄好之 後,我們買東西時,反而會先想一想這個東西有沒有辦法收到架子裡面去,所以架子反成了主要因素,變成新東西要來配合架子了。

我個人比較擔心的是,如果一直繼續保持這樣子,這個社群就會變得有點傾斜,慢慢地就會比較難以吸收新來的使用者。

在 話題的廣泛性方面,智邦 MyShare 的制度就比較佔優勢一些,反正被指派了的「網摘師」就會像是個 mine spider 一樣四處去爬文收集資料回來,MyShare 只要像個採礦母船般的等著採礦機器人運回來的資源就好了。另一方面,也許是因為 Roach 之前「南方電子報」的經驗,MyShare 在關懷弱勢族群的主題上面著墨就比較多。

還有一個小小的可惜之處是,黑米有時候會呆掉,小小的lag 個幾秒鐘,這個可能跟頻寬或機器有關?不過既然不像某有名小站可以大量使用學校資源,這個問題也就不是那麼嚴重了。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好吃.黑米。






後記:
就在跟朋友爭論 del.icio.us vs Hemidemi 之後一兩個禮拜,我看到了一篇文章 ,當下真是爽度100。如果連龍頭老大都必須要正視使用者對於社群的需求,那麼 Hemidemi 的社群的確是正確的方向。

[老頭胡言亂語] 我分享.好吃的.黑米(上)



一個多月前,有次跟朋友聊天,不知怎麼的扯到了 del.icio.us , MyShare Hemidemi

堅信網路服務最後就是要一定要商業化的朋友認為,del.icio.us 才是王道。

他不看好 hemidemi 自然有他的理由,而我因為不那麼在意是否可以「商業化」「被收購」「可不可以賺錢」,看法與結論自然跟他不同。我那時候是這樣子對他說的「對,你周圍的朋友都用 del.icio.us,可是你不要忘了,那是因為我們兩個都有閱讀英文書籍的能力,語文對我們來說完全不是隔閡,可是你不要忘了,台灣還有非常多一看到英文就會頭昏頭痛的人... 」

我認為以台灣的人口規模來說,當然是不可能有像 del.icio.us 那樣子龐大的市場,Hemidemi 跟 MyShare 的確也只是剛剛起步,但是我不認為 MyShare 或 Hemidemi 就沒有未來。

當然我們兩個最後又是陷入一國兩制、各自表述的場面。

不過在那之後,我的確對國外的 del.icio.us、智邦的 MyShare、還有 Hemidemi之間的發展與差異留意上了一些。

我最早使用的書籤是 del.icio.us,然後是 MyShare、最後才使用 Hemidemi。

以我自己這一路用來的經驗,這三者其實有著非常大的分野。

國外的 del.icio.us 用起來頗為順手,尤其是搭配上 Firefox的 plugin 之後,兩者簡直是融為一體,可是使用 del.icio.us 有個問題,好用歸好用,就是覺得很寂寞。你可以閱讀別人的書籤,你可以看目前大家最關新的熱門話題,可是絕大多數的人的書籤其實都不是中文網頁,你一樣可以做 surf,一樣可以看。可是那些主題你不見得會有興趣,就好像一頭牛在樹下聽一群麻雀嘰嘰喳喳地討論今天的風向如何,哪顆樹上的松鼠長的如何、哪塊土地上的蚯蚓口感如何,你聽的懂,但是那與你無關。

但是我還是持續在用 del.icio.us,尤其在於某些我覺得不錯的單頁文章,一時之間沒有辦法細看、或者我認為以後有需要回來多看幾次繼續思考,但是又沒有必要把整個網站或 blog 加入瀏覽器的書籤的時候。



MyShare 沒有這個問題,上面的資料幾乎都是中文網頁,種類分類也不少,最大的特色就是他有所謂的「網摘師」。

從首頁的視覺設計來看,就可以看出一些差異。

舉例來說,del.icio.us 的首頁之陽春之簡單,大概是我大學時候如果交出這樣水準的平面設計作品保證被當的程度。 MyShare 就好多了,配色與 layout 看得出來都花過心思,頗為中規中矩。然而從首頁的 layout 來看,MyShare 把焦點放在「最新收錄的網摘」。這點作法跟 del.icio.us 或 Hemedemi 都不同。其他兩家視為最重要的「熱門書籤」在 MyShare 上,則是被放在一個比較沒有那麼熱門的地方。而 MyShare 的熱門網摘,似乎是以點閱率來作計算?這也是它跟別人比較不同的地方。

可是 MyShare 用了幾個月之後,我就把它拋棄另結新歡 Hemidemi 去了。

原因?因為跟 Hemidemi 後面開發出來的社群功能比較之下,在 MyShare 我不知道我個人可以做什麼。以前,一般使用者所推薦的書籤還可以進入精華區,可是在有某些人專門推薦自己的網站、把它拿來當作廣告平台使用之後,智邦把遊 戲規則改成只有「網摘師」推薦的書籤可以進入精華區。可惜的是,這個新措施實行了幾個月,似乎還是沒有辦法消弭廣告的問題,我早上過去看了一下,一眼望去 都是某不孕症婦產科的廣告。

這又牽涉到一些我個人的價值判斷。從以前到現在,我就不是那種習於當飼料雞的人, 可是 MyShare 給我的感覺,就是個「飼料機」,你們使用者有沒有推薦什麼好文章,那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我們有「網摘師」們,我們會提供你這些網摘師們過濾後、挑選過的優 質網摘,你只要閱讀我們所摘錄的就好了,你只要相信我們餵養給你的就好了。

可是我寧願到田裡面去啄食掉下來的麥子,也不想要吃飼料。

先不說「網摘師」這個發音極為拗口,兩個一聲放在一起,怎麼念也不如「工程師」、「律師」、「老師」順,甚至還比不上「算命師」。也不說我對於某些「網摘師」的挑選標準與分類原則頗為好奇。真正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我知道我所推薦的、我覺得不錯的好文章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淪落在網路的茫茫大海之中,而且你知道沒有人會勤勞到去翻閱一個月之前有人推薦過什麼,那麼我的推薦有什麼意義??既然沒有意義,那麼大家就好聚好散吧。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你還是可以把它收藏在你自己的書籤帳號裡面啊!」

對,那我用 del.icio.us 就好了,還比較好用。我很確定 MyShare 跟瀏覽器的整合比不上 del.icio.us,反正都是我自己要看,我幹麼不找個我用起來比較順手的?而且,為了要 login 我的 MyShare 帳號,每次都要被智邦強迫我去翻找那個「因為要用MyShare 才被迫申請的 PCHome email 帳號」。而且,我每次都會忘記帳號密碼,要用的時候沒有辦法用,可以說這是我放棄 MyShare 的最大理由。

使用的過程比人家囉唆,結果沒有比人家好,下場當然是送進冰箱。而且毫不猶豫。

2006年10月27日

[剔牙集] 千金易得 一笑難求



前些日子在朋友那邊吃到一碗好吃的肉羹。肉切成大丁,外層薄薄裹上一層魚漿,一口咬下,肉的肌理在口中層層斷開,嚼勁充足、肉汁四溢、豬肉的原汁原味立刻充滿整個口腔。一咬、再咬、三咬,豬肉本身的甜美滋味便源源不絕地湧出。我一再追問用的是什麼醋,朋友說只是一般的黑醋。也許醋的本身沒有特別特殊,但是恰到好處的份量,卻不只是令人食慾大振胃口全開,更是保留了台式肉羹該有風味。

在開懷大嚼之餘,朋友卻說,這個肉羹只能作為員工餐,沒有辦法賣。

原因?

這麼好的材料沒有辦法大量取得。

豬肉,用的是日本人稱為「松阪豬肉」的二層肉部位,而且用的是苗栗地區不用飼料、只用ㄆㄨㄣ飼養長大的黑毛豬的二層肉,每條豬只有兩片。魚漿,用的是宜蘭地區捕獲的狗母魚打成的、完全不加粉的新鮮狗母魚漿。朋友說,現在已經過了吃這道菜最好的時機,這道菜最好吃的時候,是在綠竹筍剛出來,最是鮮甜的時候。

我後來想了很久,為甚麼我對於那碗肉羹裡面的「酸」,特別的讚賞?

也許是因為我在許多不同的地方吃過不少的「二層肉」,所以我對於它可以表現的力道與層次已經不是那麼驚訝。可能我對於大廚的精彩演出本來就有預期,所以不至於被驚嚇過度。不過,最大的可能,是因為我個人對於「調味」這一程序的讚賞。

使用好的材料、全力呈現出優良食料應有的表現、使用恰當的餐具、正確的裝盤、配上適當的音樂、恰到好處的間接直接照明、適如其分的服務...這些都是一個優良的廚師可以帶給客人的享受。

可是如果沒有畫龍點睛的調味,這一切其實都是虛空。

調味是門大學問。好的廚師,一定有條味覺靈敏的舌頭。料理與其說是科學,我毋寧願意相信它是一種藝術。根據黃金比例做出來的料理,味道不會差到哪裡去,但不一定是道絕妙好菜。中國的廚師寫食譜,寫到調味料時常常是「食鹽若干、胡椒少許、薑末適量... 」,從來沒進過廚房、第一次做菜的新嫁娘看到這種寫法,通常是直接傻在當場。可是自己下廚越久,越是覺得做菜調味這種東西存乎一心,冰箱裡面有什麼材料,那就用那些材料吧,腦海裡面知道自己這道菜想要呈現出什麼樣的味覺饗宴,剩下的,就是靠自己的舌頭與經驗來導引。

比如說松露,不是說盤子裡面丟上幾顆黑松露就可以叫做高級料理,這種會隨著時間消逝而香氣遞減的食材,每天使用的份量可能都需要微調。比如說牛乳,冬天夏天的脂含量與乳濃度都不同,不是每次都隨手倒個一杯下去就說「我在做料理」。

使用昂貴的食材,在這個生活富裕的年代,只是要不要發狠的問題。如果說煮完這餐請完客人,可以加薪三萬或談成一筆大生意,就算是拿信用卡去預借現金買顆五頭鮑,甚至拿支票去抵押週轉瓶 DRC 跟近江牛回來做紅酒燉牛肉,我相信很多人都敢做、也願意做。

可是,食材有了,然後呢?怎麼調味?

那才是真正的技術,不是嗎?

同樣陽澄湖一隻八兩的母大閘蟹,不敢說家裏自己蒸的一定比餐廳大廚好,但如果吃原味,兩邊差別也不會多明顯,搞不好還比那些都交由助手學徒處理的大型廚房好。

一個好的中醫看病用藥,講究的不是藥到病除,不是一昧的強攻猛打,而是所謂的「君臣相輔」「互補長短」。以音樂來說,洞簫、二胡都是不錯的樂器,不過 90 分鐘的獨奏聽下來,受得了的人只怕不多,更不用說像法國號、或定音鼓這種根本不適合獨奏的樂器了。煮菜調味也是一樣,我們要吃的,通常不是完全的原味,否則不管蔬菜、豬肉、羊肉、海鮮... 每樣東西都拿來水煮就好了,連鹽都不要加,那豈不是最原味?我們希望的,其實是調整過後、各得其分的原味。每樣材料可以表現出自己的特色與優點,而且藉由其他材料的幫助而除去了自己原本的缺點。更進一步地,這些材料都可以呈現出如交響樂團演奏般和諧的整體美。

好的廚師當然值得使用最好的食材。但是一個好的廚師,應該還要可以讓原本只是普通一般的食材表現出高於原來的效果。

那個便宜的一般烏醋的份量,就讓我有這種感覺。

開胃、提味、畫龍點睛。

常常在外面吃餐廳的,應該都有這種感覺,吃的餐廳越來越高檔,名貴食材越吃越多,可是獲得的驚喜與感動越來越少。以這些年來說,我常常吃到很好的菜餚,可是很少遇到令人精神一振的驚喜菜餚。

這樣子說對那些犧牲的黑毛豬不知道會不會很失禮,對於花費多年歲月終於練成的廚師手藝不知道會不會不禮貌,不過,我對那如交響樂團指揮般,可以將各種味道控制的恰到好處、增一分則太肥、減一分則太瘦的大廚的... 舌頭,致上最高的敬意。

感謝這碗乍看之下極為平凡的肉羹,我終於瞭解自己為甚麼對於遠企對面某高級日本料理店一直冷感的原因了。









延伸閱讀: [剔牙集] 好吃的肉羹在哪裡?

2006年10月26日

[老頭胡言亂語] 你準備移交什麼給我們的下一代?




一百年之後,我們會在哪裡?

荒草墳塋之中。也許。運氣好一點的,在某個冷氣空調的靈骨塔裡面,跟著另外八萬四千個大理石罈子擺在一起,子孫要來幫你上香的時候,還要用電腦搜尋找出你的牌位座標,對著電腦螢幕上香。

可是記憶不會消失,那些我們作過的,完成的,那些我們不小心成功、失敗、留下來的苦果和成就,都會留給我們的子孫。

我不是台北人,出生的時候不是,現在不是,以後應該也不會是。

可是對於我現在所生活的這個城市,我有一份企求。我希望它可以不只是一個有著高聳入雲鋼筋水泥建築的叢林、我希望它不是只有 101 大樓或超高建築群,要看那種東西,我們去新宿、去紐約,去馬來西亞,太多太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可是我們有一些別人沒有的,只有我們才有的東西。

我希望它除了是個現代化的都市以外,還能夠尊重自己、重視自己。

面對歷史、承認歷史、擁抱歷史。

不是每隔一年就把全部的柏油路都刨起來重新舖一次,每二十年就把全部的老房子都拆掉重建一次,這樣就叫做「現代化」。

也不是只有現代化,才可以叫做美感。

沒有人會說倫敦不是個現代化的城市,可是人家對於保存自己歷史記憶的重視程度,是我們的幾十倍。而京都是個另外的神奇例子,非常古老的城市,現代與傳統同時保存著,那個城市有種神秘的力量、美感與和諧,讓所有第一次到那裡的人深深著迷。

台北當然沒有辦法成為京都,這個城市的居民缺乏了那種自信與堅持。但是台北有機會成為倫敦。

把台北市最早的小學拆了,有沒有關係?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我們需不需要一間美侖美奐、閃閃發光的嶄新小學?也許是,也許不是。

真正重要的是,我們的居民怎麼看待這個事件?我們的政府怎麼處理這個事件?我們雙方要怎麼樣的在歷史上面寫下今天的這一頁?我們打算交出什麼給我們的下一代?

從清朝嘉慶年間在大龍峒保安宮內設立義學、道光年間成為「樹人書院」、1896年成為台灣總督府第三附屬學校、1898年成為大龍峒公學校,到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大龍國小。這並不是一段短短的時光,也不是一段輕易就可以到達的路途。

這句話說的好,「 一個城市的歷史建築,見證一個城市的發展,也承載一個城市人民的生活記憶。

唸書的時候,跑過大隊接力吧?

不管第一棒、第二棒跑的多快多好,中間的任何一棒,都跟第一棒或最後一棒一樣重要。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們也只是大隊接力中的一棒,我們要做的、該做的、就是努力的跑出自己的水準、甚至超越自己的水準。

當然,還要記得不要把那根棒子給接丟了。

大龍國小不可以重建嗎?當然不是。可是它這樣子的一個有歷史淵源的地方、有這麼多居民記憶的地方,我們應該要用更慎重的態度來面對它。不是隨隨便便撥個一大筆經費,拆拆拆、蓋蓋蓋,然後所有的事情就解決了。

對於先人所傳下來的文化擔子,我們應該保持一份敬意。

政府有心要建設社區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說改建是很好的,那麼是不是應該要先讓居民知道?既然自稱為「人民的公僕」,那麼與老闆溝通難道不是應該的嗎?為甚麼這個工程發包完全以一種秘密的方式進行?

是不是今天我把們把大龍國小劈哩啪啦的拆了,把預算10億給花光了,該拆的拆、該蓋的蓋、該黑的黑、該拿的拿、該吃的吃,事情就解決了?

下一個居民的共同記憶呢?也是這樣子處理嗎?

下一個100年呢?我們要拿什麼傳給下一代?

延伸閱讀: 啊 台北的古蹟不見了 (by 地球是一顆很孤單的星球)
延伸閱讀:同學們.1981 (by 台北的第一所小學:大龍國小)
延伸閱讀:【大龍國小】共同的記憶 (by 海豚飛看世界)
延伸閱讀:[延續大龍國小下個百年.連署書]
延伸閱讀:文化的省思(by 海豚飛看世界)


2006年10月24日

[剔牙集] 好活不如早死?


每次要是看到電視節目或者又有好心人士寄來「現代人的疾病這麼多,就是因為吃的....」、「空腹不能吃的七種水果」、「早上不要喝冰飲料」、「飯後一瓶冷飲會得腸癌」之類的 email,然後開始訴求什麼生機飲食啦、有機飲食啦、素食啦、鹼性食物、不要吃冰啦...

我就會開始無法控制的罵人。

養生資訊?要養生之前麻煩先養好自己的腦袋!!

知不知道什麼東西叫做網路謠言啊??現代人疾病多?古代人疾病少?

要不要去查一下以前的平均壽命是幾歲?現在是幾歲?什麼叫做現代人的疾病多?知不知道人的身體器官會隨著年齡而逐漸退化?老化是一種自然現象,不叫做生病,懂嗎?

對啦,以前的人基本上是不太會生病的,這是真的。他們大部分人生的病,叫做「窮病」。吃得不好、穿的不好、住的不好、衛生環境不好,可是因為窮,只能勉強維持三餐,所以不能休息,也不能生病,因為不能上工就代表沒有下一餐。更不用說還有錢讓你去看病,想都別想。等到哪一天那個可憐的身體不看摧殘沒辦法繼續拖了,兩手一攤,駕鶴西歸去也。

古人真的很少生病。只是掛的比較早。

1972年,大陸河南掘開一個漢代的古墓「馬王堆」,裡面有個穿著金縷衣的貴族婦人屍體,死亡時約 50 歲,算是當時罕見的高壽者。經過解剖,這位貴婦「辛追」女士一共罹患了多少疾病呢?全身性動脈粥樣硬化症、冠心病、多發性膽結石、肺結核、腰椎間盤脫出,右手尺骨、撓骨骨折,慢性鉛汞中毒,還有鞭蟲、蟯蟲、血吸蟲感染等等,專家推斷她生前的最後幾年應該百病纏身為宿疾所苦。大家不要忘了,這還是個千萬人之上、有錢有勢看的起病的貴族哦,至於一般的農夫村婦的身體狀況?那就更不用說了。

可是我們以現在的角度來看看她所得的疾病。鞭蟲、蟯蟲、血吸蟲?這年頭,我們當中有誰得這些病的?鉛汞中毒?這一定是中藥的「仙丹」吃太多。多發性膽結石?肺結核?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不要說是個權傾一時的貴族啦,就算是個企業老闆都不會得這些病。

對,我相信現代人運動過少、吃得又過於精緻,所以造成許多這個時代才大量出現的毛病,比如說高血壓、痛風、心臟病、大腸癌、直腸癌。

但是麻煩一下,可不可以不要一副好像以前的女人比較美、以前的人都不會說謊、以前的武功比較厲害、以前的馬桶比較好拉一樣,可以嗎?

對,我們其實不應該吃太多那些人工添加物、我們不應該使用一堆化學肥料、我們不應該過度的使用土地、我們不應該過度的處理食物、我們不應該........

我們應該對於滋養生育我們的土地多一分的敬意、我們應該多做運動、我們應該要更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而不是錢、錢、錢。但,我們也應該要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免於恐懼的自由。

不要每次都拿一些空穴來風、捕風抓影的狗屁資料,掐頭去尾只留中間的隨便組合一下就要拿出來嚇人,拿出來騙錢,好嗎?

不要每次都說現代人疾病多,以前的人都比較健康,好嗎?

我們常常看到的,某些人把某種的「健康飲食」視為解決一切健康問題的鑰匙、甚至是一種解救人類的法則。兄弟,這種信仰叫做「宗教」,不叫做「飲食」,可以嗎?



後記:為了破除這些完全不負責任的網路謠言,衛生署還特別弄了一個網站來專門回應這些 bullshit。能夠讓我們公家單位大費周章的這樣子回應,可以想見這些這些狗屎流傳的有多氾濫...

延伸閱讀: 衛生署 食品資訊網

2006年10月23日

[磕牙閒話] 發霉的昆布....

那天在朋友那邊聽到一個真實的悲慘笑話。

常吃日本料理的人都知道,日本人很重視湯頭,而且跟中國菜比較不同的是,他們的高湯講究的是清澈,所以昆布高湯是他們最常見也最重要的湯頭。

曾在台北聯誼會工作過的朋友說,他們那時候煮拉麵用的高湯,用的是從北海道進口的頂級昆布,上面有一層白白的結晶,用剪刀剪下一節,稍微清理過後就直接放進開水中煮滾,30分鐘後去看,湯頭沒有什麼顏色,但是那個味道之鮮美... 嘖嘖...

「一公斤兩萬七千塊錢」朋友說。

我楞了一下,「那是幾年前?」

「十幾年前吧。」

哇,就算現在來看也是天價,更不用說當時的物價了。然後看看那個某牛排連鎖急團旗下火鍋店號稱使用的「北海道頂級日高昆布」一公斤 1500 元,嗯,顯然「頂級」的裡面還有非常非常大的差異。

「結果有一天去上班,那包昆布不見了...」

不會有人幹回家自己煮湯去了吧?

「有個廚師看到上面都白白的,以為是發霉,把它拿去丟了...」

「...........」

「我那日本師父聽到就攤在那邊不會動了,完全講不出話,我也是攤在那裡... 」

不要說你,就連我這個非料理人聽到都會倒地不起好吧...

「更慘的是那包大概價值五六萬,超過兩公斤...,然後我們那兩個月都沒有辦法賣拉麵....」

「.............」

下次要是你們家廚房請到這種天才,你早點告訴我,我去你們廚房外面的垃圾堆等...


後記:那層白白的結晶其實就是日本東京大學化學教授池田菊苗先生發現味精的靈感來源。

[自己動手做] 還是芋頭丸子...

芋頭丸子出現後沒幾天,接到朋友打來的電話,「那個丸子沒有加豬油不會好吃啦~~」

嗚嗚,我知道你是講究的專業職人,我也知道你都是要做芋泥的當天才拿豬背脊肉去爆出肥油,當天現用,還要外加高級鮮奶油... 我當然知道那樣子會比較好吃啊,口感跟味道都更好,問題是... 你要知道,我連出去買麵包粉回來沾都懶了,你還要我去弄豬油跟鮮奶油,會不會期望太高啊?:P

而且,又不是買回來的豬油就一定合用,有時候買回來的現成豬油還有一種味道哩,到時候豈不是毀了我辛苦製成的芋泥?總不會叫我還要去肉攤自己挑肥豬肉回來自己爆豬油吧?

在此,特別對於有興趣要自己做的人強調,「要好吃,一定要加入一點豬油,而且要品質優良的豬油,最好是自己做的。」

嗚嗚,老話一句,「要吃好的,就不要偷懶」。

嗚嗚~~~

可惡,我這禮拜要來改作九份芋圓,省事多了....